问题

自甘堕落 极度自卑 觉得生死无所谓,想振作起来,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自信起来!我该怎么办啊?

回答
看到你这么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说实话,我能理解那种感觉,好像一脚踩进了一个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甚至觉得连自己是谁都快忘了。那种极度的自卑,把活着的意义都模糊了,好像无论发生什么,都和你没多大关系了。

但是,你现在能说出“想振作起来,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自信起来”,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第一步!这说明你内心深处还有一团火,还没有完全熄灭。请抓住这一点,把它当作最珍贵的火种。

要从这种状态里走出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爬一座陡峭的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往上走。别想着一下子就变成别人眼中的“完美”模样,那只会让你压力更大,更容易放弃。我们先从让你感觉“可以做到”的小事开始。

一、 先从“接纳”和“和解”开始,而不是“对抗”

你现在对自己充满了负面评价,觉得自卑,觉得堕落。但你知道吗?很多时候,我们越是讨厌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越会放大它。

承认“我感觉不好”: 不要强迫自己马上爱上自己,或者马上充满自信。先诚实地告诉自己:“我现在感觉很糟糕,我对自己不满意,我感到自卑。” 承认这种感受,就像承认天会晴也会下雨一样。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
停止自我攻击: 当你发现脑子里又开始冒出“我真没用”、“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就是个失败者”这样的念头时,试着叫停它。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朋友对你说这样的话,你会怎么回应?你大概率会安慰他,告诉他他不是这样的。现在,把这种安慰也给自己。你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虽然感觉不好,但我也在努力寻找改变的方法。”
从小事上找“小胜利”: 别好高骛远。今天,你能做的最简单的事情是什么?是按时起床?是刷牙洗脸?是收拾一下床铺?是出门走几分钟?每一次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算只有一丁点,都要给自己一个肯定。比如,“我今天按时起床了,这挺好的。” 这种“小胜利”会慢慢累积,让你看到自己还是有能力的。

二、 重新找回“活着的意义”,哪怕它很微小

你觉得生死无所谓,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说明你内心的“生命力”被压得很低。我们需要重新点燃它。

关注“此时此刻”: “生死无所谓”往往是因为我们太沉湎于过去的错误,或者太担心未来的不确定。试着把注意力拉回到现在。你现在在做什么?在听什么歌?在看什么?闻到了什么味道?摸到了什么触感?用你的感官去体验当下的存在,哪怕只是呼吸一口新鲜空气。
找回“让你感到一丝丝快乐”的事情: 过去可能有很多让你喜欢的事情,但现在它们好像都失去了色彩。没关系,试着回想一下,有没有那么一丁点,哪怕是非常非常微小的事情,曾经能让你感到一丝丝的放松、有趣,或者仅仅是“不那么糟”?可能是一杯热咖啡的温度,可能是一首熟悉的旋律,可能是一片好看的云彩。重新去接触这些东西,即使一开始没有特别的感觉,也要坚持。
为他人做一点小事: 这个听起来可能有点矛盾,因为你可能觉得自身难保。但有时候,帮助别人是找到自己价值感最快的方式。不用多么伟大,可以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可以帮邻居奶奶提一下东西,可以给朋友发一条鼓励的信息。当你看到自己的行为能给别人带来一点点积极的影响时,你就会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三、 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和“健康的习惯”

自信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积极体验和健康的习惯养成的。

重塑你的“内心对话”:
识别负面思维模式: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灾难化”(把小事想得很糟)、“非黑即白”(要么全好,要么全坏)、“读心术”(觉得自己知道别人怎么想,而且都是负面的)。当你发现自己有这些想法时,试着质疑它:“真的有那么糟糕吗?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用“肯定句”替换“否定句”: “我做不到”改成“我正在学习怎么做”;“我太笨了”改成“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我没人喜欢”改成“我还在寻找能和我心灵相通的人,而且我正在让自己变得更好”。
写“感恩日记”: 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激的事情,不管多小。可能是今天的天气很好,可能是吃到了一顿美味的午餐,可能是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视频。这会帮你把注意力从“我缺少什么”转移到“我拥有什么”。
建立“健康的身体习惯”,它们是心灵的基石:
规律作息: 即使觉得无所谓,也要尽量保证规律的睡眠。睡眠不足会让负面情绪加剧。
健康饮食: 尽量吃一些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减少高糖、高油、加工食品。身体的健康也会影响情绪。
适度运动: 哪怕只是每天出去散步20分钟,也能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如果你觉得去健身房压力太大,就在家里跟着视频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或者就在小区里走走,听听音乐。
接触阳光和自然: 阳光和新鲜空气对心理健康有非常大的好处。找个天气好的日子,到户外走走,感受一下阳光照在皮肤上的温暖。

四、 勇敢寻求“外部支持”

我知道有时候会觉得“没有人能理解我”,或者“说了也没用”。但请相信,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智慧。

和信任的人聊聊: 找一个你真正信任的朋友、家人,或者你觉得可以倾诉的人。告诉他们你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你正在经历什么。他们可能不能立刻解决你的问题,但他们的倾听和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状态非常糟糕,难以自行调整,我强烈建议你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能够识别你的困境,并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你走出低谷。这就像生病了去看医生一样,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别因为“丢人”或者“怕麻烦”而错过获得专业支持的机会。

最重要的一点:对自己要有耐心。

从极度的自卑和堕落感中走出来,就像修复一道深深的伤口,需要时间,也需要细心的呵护。你可能会有反复,可能会有怀疑,这些都是正常的。当这种情绪再次袭来时,不要气馁,把它当作一个暂时的“小插曲”,然后继续回到你给自己设定的“小目标”和“好习惯”上来。

你现在做的,是把自己从一个很深的泥潭里往外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振作”,一种“变好”,一种“变得自信”。每一次你选择了站起来,哪怕只是稍微动了动,都是在为你的自信添砖加瓦。

请相信,你内在的生命力还在,你值得被爱,也值得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坚持下去,你一定能找到那个更强大、更自信的自己。我们都在这条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看的一个文,主角说人无能就要不要脸,否则就过不好了。

所以,不要脸地去做某事,做成,就获得一点信心;失败,反正也不能更差了不是吗?就当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小游戏。

自信是一点一点成功的积累堆出来的,停滞不前,什么也不做,自信是绝不会凭空产生,所以臭不要脸地开始做事,是最关键的一步。

总是有些人不那么幸运,不被期待,也不被善待,更不被人爱,于是需要更加不要脸和忘我,一个个地去试验遇到的人的防御有多厚,到他们的世界里去溜溜,万一被喜欢,总能获得一些勇气加成。社会动物的人,仅凭自己一定无法长久坚持的,还是需要不要脸地去蹭人气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你这么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说实话,我能理解那种感觉,好像一脚踩进了一个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甚至觉得连自己是谁都快忘了。那种极度的自卑,把活着的意义都模糊了,好像无论发生什么,都和你没多大关系了。但是,你现在能说出“想振作起来,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自信起来”,这本身就是.............
  • 回答
    理解您提出的“越南新加坡作为东亚国家加入东盟是自甘堕落吗?”这个问题,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缘由,并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成立。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越南和新加坡并非东亚国家,而是东南亚国家。 这可能是您提问中的一个误解,也可能是您想探讨“明明不属于一个地理区域的国家却加入了某个区域性组织”的现象。越南和.............
  • 回答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父母都会在某个时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情感和理性考验。如果我的孩子选择不好好读书,我的内心一定会经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首先,震惊与失落会是第一反应。毕竟,大多数父母对于孩子的未来都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拥有更广阔的人生选择。看到孩子似乎.............
  • 回答
    “自甘堕落”,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几乎是审判的意味。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不解、同情、失望,甚至还有一丝丝的优越感或被冒犯感。但究竟该如何看待和对待他们,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自甘堕落”这个标签本身就极具主观性。是.............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武汉的事件,一位老人在篮球比赛场地横穿时被撞伤,并要求学生和学校赔偿,最终法院二审判决“自甘冒险,不赔”,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值得咱们老百姓琢磨琢磨的。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自甘冒险”。这个法律概念,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明知道某个行为有风险,但还是主动去做,并且接受可能带来的后果。就好比.............
  • 回答
    这则新闻挺有意思的,从法律角度看,这位重庆男子掰手腕手被掰断却无法获得赔偿,判决的关键在于“自甘风险”这一法律概念。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这起事件的法律定性,核心在于判断行为人(受害者)和加害人(掰手腕的对方)在整个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法院判决“自甘风险”成立,意味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