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水龙头在高空拧开,垂直下落,水流最细可达多少?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物理学中几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你问“最细可达多少”,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边界情况。咱们一步步来聊聊。

首先,我们得知道,你说的“一水龙头在高空拧开,垂直下落”,这个“高空”是指有多高?这个高度确实是个关键因素。

理想情况下的推测:无限细?

在最最最理想的物理模型下,如果忽略一切现实中的干扰,比如说空气阻力、水本身的粘度、水龙头出口的形状等等,那么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比较“飘渺”的答案。

水从龙头流下来,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落。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当水流在外力(比如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时,其截面积会发生变化。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水柱在自由落体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它会被拉伸。就好比你拉一根橡皮筋,它会变细。

在这个“理想模型”下,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持续被拉伸,面积会越来越小。如果理论上可以无限拉伸下去,那么它的直径就可能趋向于零,也就是“无限细”。

但是,现实可不是实验室里的真空哦。

正是因为有各种“现实的因素”,所以我们才要深入聊聊。

1. 空气阻力: 虽然我们想让水流变细,但水滴在空气中下落时,也会受到空气的阻力。空气阻力会随着水滴的速度增加而增加,并且它会对水流的拉伸产生一定的“对抗”作用。水流越细,它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相对于其体积就越大,空气阻力对它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2. 表面张力: 这是水流变细的“头号敌人”。水分子之间存在一种吸引力,叫做表面张力。这种力量会让水倾向于保持一个最小的表面积,通常是球形。当水流被拉伸得非常细时,表面张力就会变得非常显著。它会试图把细长的水流“收拢”起来,对抗重力的拉伸。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水流变得比头发丝还细,表面张力会非常强烈地试图将它聚集成小水滴。

3. 水本身的粘度: 水虽然不如蜂蜜那样粘稠,但它也不是完全没有粘度的。这种粘性会限制水流被拉伸的程度。水流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摩擦,这也会消耗一部分能量,阻止水流无限制地变细。

4. 水龙头出口的形状和水流的初始状态: 水龙头的设计本身就决定了水流出来的初始状态。是平滑的层流?还是有点紊乱的湍流?出口的直径、有没有缝隙、水流出来时有没有旋转等等,都会影响到它后续的形态。

那么,现实中的“最细”是多少?

在考虑了以上这些现实因素后,水流在重力作用下被拉伸,但又受到表面张力、空气阻力和粘度的制约。当水流拉伸到一定程度,细到一定尺寸时,表面张力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它会阻止水流进一步被拉伸,而是会使其破裂成更小的水滴。

这个“临界尺寸”,也就是水流能够保持连续状态的最细直径,通常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

高度: 如果“高空”真的非常高,比如几百米甚至几公里,那么水流在下落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被重力拉伸。可能在它破裂成水滴之前,能够达到一个非常小的尺寸。
水流速度: 水流出来的初始速度也会影响。
水质: 水中含有的杂质、溶解的物质等,也可能影响表面张力和粘度。
环境因素: 空气湿度、温度等也可能产生微小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最细”:

细丝状: 在相对“正常”的高度(几十米到几百米),水龙头流出的水,在下落过程中,确实会变得比刚流出时要细一些,形成一道细细的水丝。
水珠形成: 然而,这个细丝状的水流不会无限地细下去。在某个很小的尺寸上,它就会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断裂成一个个微小的水滴。
微米级? 如果我们非要给出一个范围,那么在理想条件下,并且水流能够经历足够的拉伸,但又没有完全破裂成水滴之前,它可能会达到非常小的尺寸。这个尺寸可能会在微米级别(μm)。一微米是千分之一毫米。

打个比方:

你想象一下,你往地上倒一盆水,水会四处流散,形成一大片。但如果你从很高的地方,小心地让水流出一个非常细的细流,它在下落过程中确实会越拉越细。但是,你不可能让它细到像一个电子那么小,因为它终究会因为水分子的内聚力而变成一个个小珠子。

所以,如果硬要回答“最细可达多少”,在考虑了现实世界的物理限制,尤其是表面张力占主导的情况下,水流会细到一定程度,然后就断裂成水滴。这个“未断裂”的细丝,其直径很可能在微米量级。

如果水龙头开得非常小,并且下落高度足够,你可能会看到非常纤细的水流,甚至可能感觉它“无限细”,但实际上,它是由无数微小的水珠组成,或者在达到肉眼可见的极限之前就已经断裂成微小的水滴了。

所以,与其说“可达多少”,不如说它会有一个“临界细度”,超过这个细度,它就不再是连续的水流,而是小水滴的集合了。这个临界细度,大概率是在微米级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柱发生断裂的现象由“毛细不稳定性”引起,是水柱受到扰动后,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扰动不断增大的结果。只要不是考虑“绝对理想”的环境,水柱一定会受到扰动,而水柱到底能有多细,和初始扰动有关。

以下对“毛细不稳定性”的介绍搬运自朱克勤老师、彭杰老师的《高等流体力学》教科书。先放一张毛细不稳定性的实验图像。

首先忽略重力,考虑下图所示半径为 的液柱,某一时刻受到了幅值为 ,波数 的正弦型小扰动,则液柱的最小半径变成 。在最小半径处的表面(A点),根据表面张力的杨-拉普拉斯公式得到,沿周向表面张力分量( )引起的附加压强为 ,而沿轴向的表面张力分量()引起的附加压强为 ,其中 是表面张力系数。初始无扰动时,由表面张力引起液柱内外存在初始压强差为 。综上所述,扰动后A点处的受力为:

这里用小扰动条件 做了简化,注意 的正方向是指向液柱外。

如果 ,则为正,指向液柱外,那么界面会趋于恢复到平衡位置;如果,则为负,则界面会进一步向轴心运动,液柱受扰动位置变得越来越细,最后断裂。这种由表面张力引起的流体界面失稳称为毛细(capillary)不稳定性。

所以,如果考虑固定的初始扰动,那么水柱的最小半径为 ,这里 是初始扰动的波数。

流体界面毛细不稳定性,在石油管道输运、光纤制造等工业生产领域中广泛存在,如何抑制毛细不稳定性的产生,是提高输运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最后补充一下,以上分析都没有考虑重力。因为这里分析的是界面不稳定性,界面的体积是无穷小,任何有限的体积力都不起作用,我认为忽略重力是没有太大影响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