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开始就说了,放出的是百八魔君,为什么那么多人把他们当英雄?

回答
《水浒传》开篇就提到了“百八魔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点,也引出了许多读者心中的疑问:既然他们是“魔君”,为何在故事中又被描绘成英雄、好汉,甚至受到百姓的拥戴?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

1. “百八魔君”的真实含义与文学手法:

宿命论与超自然色彩: 小说开篇的设定,将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出现,与天上的星宿下凡联系起来。他们是“星辰之数”,是上天注定的。而“百八魔君”的说法,更增添了一层超自然的、甚至带有一点黑暗色彩的宿命感。这并非是指他们真的是邪恶的妖魔,而是一种比喻和象征。
“魔”的本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魔”字既可以指邪恶的鬼怪,也可以泛指一些强大、桀骜不驯、不受约束的力量。在这里,更偏向于后者。
对旧秩序的反抗: 这些“魔君”的下凡,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当时腐朽、黑暗的宋朝官僚体制的反抗力量。他们是旧制度无法容纳的、带有破坏性但又具有变革潜力的力量。
文学上的“反英雄”塑造: 作者施耐庵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塑造成传统意义上的“大侠”或“忠臣”。他们身上带有许多世俗的缺点,如暴力、好杀、冲动等,这些“魔”的特质反而让角色更加立体、真实,也更具吸引力。他们不是完美的圣人,而是被压迫、被逼上梁山的凡人,他们的“魔性”正是他们反抗精神的体现。

伏笔与铺垫: 开篇的“百八魔君”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文学上的伏笔。它预示着这群人将掀起一股巨大的风浪,他们的行为将与众不同,甚至可能在世俗看来是“叛逆”或“不轨”的。这种说法也为他们后来的“替天行道”做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铺垫。

2. 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尽管开篇有“魔君”之说,但小说的主体部分,即他们在梁山聚义、打家劫舍、征讨四方等行为,都在不断地强化他们的“英雄”形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替天行道: 这是梁山好汉最核心的“英雄”标签。他们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意味着他们是在替上天执行惩罚不公、铲除恶霸的职责。
对象选择的“正义性”: 他们劫富济贫,主要针对的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鱼肉百姓的官兵。这些被打击的对象,本身在百姓眼中就是“恶人”,所以梁山好汉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百姓的认同和支持。
铲除恶势力: 很多好汉上梁山,都是因为被奸臣、恶霸逼迫,家破人亡,不得不反抗。他们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悲情和正义的色彩。
反对腐败: 宋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梁山好汉的行为,客观上也是对这种腐败政治的一种反抗。

忠肝义胆与兄弟情义: 小说花了大量篇幅描写好汉之间的情义,例如“义”字贯穿始终。
江湖义气: 他们在江湖中遵循一套独特的规则,讲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朴素的江湖义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获得底层民众的共鸣。
生死相随: 许多好汉为了兄弟两肋插刀,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这种深厚的兄弟情义是他们成为“英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他们区别于冷酷无情的匪徒。

武艺高强与勇猛善战: 梁山好汉个个身怀绝技,武艺超群。
个人能力: 他们的个人能力,如卢俊义的枪法、林冲的剑术、武松的赤手搏斗等,都足以让他们在乱世中生存并成为一方人物。
战场上的功绩: 他们在与官兵、其他起义军的交战中屡屡获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斗力。这种强大力量本身就容易被人们崇拜和敬畏,从而转化为一种“英雄”的魅力。

对弱者的同情与保护: 在很多情节中,梁山好汉会帮助受压迫的平民百姓,比如解救被拐卖的妇女,惩罚欺凌百姓的恶霸等。
伸张正义: 这些行为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为民请命”的赞誉,尽管他们的手段可能并不完全合法。

3. 百姓如何看待梁山好汉?

利益与情感的双重认同:
经济利益: 当梁山好汉攻占城池,确实会给当地带来一段时间的稳定(相对于之前的混乱),甚至可能免除一些赋税。他们劫富济贫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百姓的困境。
情感寄托: 在官逼民反的时代,百姓对腐败的官府早已心生怨恨。梁山好汉的存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不满的渠道和情感上的寄托。看到那些欺压他们的官老爷被惩治,百姓自然会产生一种“解气”和“支持”的情感。
“官逼民反”的逻辑: 在许多情况下,百姓并非完全理解或认同梁山好汉所有的行为,但他们会理解“为什么”梁山好汉会反。他们同情这些被逼上绝路的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因为自己的相似处境而产生共鸣。

信息传播的局限性: 在古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慢,方式单一。百姓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经过层层过滤的。他们看到的更多是梁山好汉的“义举”,而忽略或不了解其手段的暴力性和复杂性。加上官方的宣传往往将梁山好汉污名化,所以一部分百姓会形成一种对抗性的认知:官府说他们是贼,那他们可能就是替我们说话的人。

4. 作者的意图与时代的背景:

批判现实主义: 施耐庵写《水浒传》,并非是要歌颂暴力或招安,而是要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以及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魔君”的警示: “百八魔君”的说法,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这股强大但不受约束力量的一种警示。这股力量虽然反抗了旧秩序,但最终也走向了悲剧。
悲剧性的结局: 梁山好汉最终被招安,并征讨方腊等其他起义军,最终落得个死伤惨重、分崩离析的结局。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恰恰说明了作者并非简单地将他们视为完美的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身不由己的命运轨迹。

底层人民的呼声: 小说也反映了底层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以及对压迫的反抗。梁山好汉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渴望,因此在部分读者(尤其是底层读者)中产生了英雄般的共鸣。

总结来说:

《水浒传》开篇的“百八魔君”是一种文学上的隐喻和伏笔,象征着一股强大、桀骜不驯、打破常规的力量。作者通过后续的描写,将这群人塑造成了“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汉。他们之所以被许多人当成英雄,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了当时部分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他们勇猛善战,重情重义,并且他们打击的对象往往是腐败的官僚和恶势力,这使得他们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作者并没有将他们完全理想化,而是保留了他们身上的“魔性”和缺点,并通过他们悲剧性的结局,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逼上梁山”的无奈与悲凉。读者对他们的看法,往往是复杂而多层次的,既看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也看到了他们作为“魔君”的另一面,以及那个黑暗时代下的无奈与挣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是种狡狯的写作手法。

《红楼梦》开头就说贾宝玉是个孽障、混世魔王、“腹内原来草莽”。

先贬到尘埃里,之后故事才能好看。


写过东西的都知道,叙事作品的一个两难:

——读者需要点代入感,所以主角不能太糟糕。

——但主角若是十全十美的滥好人,就写不出跌宕起伏的好故事。

——所以主角应当优点缺点兼有,最好还时强时弱,才有矛盾。


伟大作品,包括文本、画作和音乐,有一部分是歌颂理想纯洁之美的,我们喜闻乐见;但也有一部分,不是奔着真善美、政治正确、道德高尚去的。

好的故事,都需要些负面元素。在没有政治正确的年代里,根植于人民的作品很少十全十美的主角。包括伟大堂皇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阿喀琉斯暴躁残忍、奥德修斯狡猾奸诈,都不是好人。


像明朝时候那些艳情小说,开始也要先说“我们这是劝人向善啊,如果不向善,我讲个反面教材故事给你们听……”挂个道德评判的羊头,卖着膏腴糜烂的狗肉,“这事太腐朽了,太荒淫了!好,我来跟你说说他们是怎么荒淫的……”

《水浒传》的好处,从不在道德教化;而是与《金瓶梅》类似,给一个冷冽的浮世绘。前者讲江湖汉子犯罪复仇记录,后者讲大家族荒淫历史。好处都是叙述明快,动作简洁,对白鲜活,人物刻画出色,白描如神,以及故事好看——虽然净是些杀人放火、抢村掠镇、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家伙,着实是道德不正确,妙在作者从来不说这批人是道德模范,开始就认定他们是一百零八魔星。

“你们都说我这路的不是好人,好好,你们说得对!我就先承认自己不是好人,然后来讲述我的故事!”


您当然可以说,水泊梁山上的人一堆毛病:鲁智深喝完酒打和尚,武松为报仇杀了亲嫂子,林冲忍耐良久最后草料场辣手杀人,杨志不堪骚扰一刀杀了牛二。

这些没一个是滥好人,但至少不是庸人,忍不住那口鸟气。

你确实可以骂道:这些人物,重男轻女,杀人不眨眼,都是混蛋;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简直是作孽啊!

但没法掩盖的是,《水浒传》确实杀伐决断、诡谲雄奇,莽莽苍苍有股子走马扬鞭轻生死重大义的气概——作为旁观者,你看得可过瘾啦!

作者是很懂人性的——人类向往(自己的)和平,以及旁观(他人的)冲突。

所以这本书在意的,是讲出一些很有戏剧性的故事,刻画出精彩绝伦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共同特点——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李逵、石秀——都多少被憋着,无处出头,又本身暴躁易怒,按捺不下那一口鸟气,于是一下子爆发了!违背社会规范,杀将起来了!!

这当然非常政治不正确,但读者看着,满足了猎奇心理,看着爽,所谓“出一口鸟气!”


“我们这个故事里没什么好人,却有许多暴力色情”,先做好这个预期,故事才好展开。高档一点的,比如《权力的游戏》;低档一点的,1990年代吧,国内车站卖一些地摊法制读物。里头都开始告诉你,这个罪犯多么无耻多么恶贯满盈,好了,接下来就要铺展开各色光怪陆离色情残忍的故事了……

《水浒传》的作者显然明白这个道理:

世界和平当然是大家的理想,但在虚构的文艺作品里,情色、杀戮、阴谋、粗犷、骄横,才能编制出华丽的故事啊。


金庸在《鹿鼎记》的后记里说的这段话,用来评价《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我觉得也可以:

有些读者不满《鹿鼎记》,为了主角韦小宝的品德,与一般的价值观念太过违反。
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
但小说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小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创造人物;好人、坏人、有缺点的好人、有优点的坏人等等,都可以写。在康熙时代的中国,有韦小宝那样的人物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作者写一个人物,用意并不一定是肯定这样的典型。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罗亭能说不能行,《红字》中的牧师与人通奸,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作者只是描写有那样的人物,并不是鼓励读者模仿他们的行为。


从荷马到莎士比亚到施耐庵到曹雪芹到金庸,叙事大师显然都明白:

开始就适当放低读者们对主角的道德期许,能让他们少一点代入感的不快,却能多许多罪恶的小快感呢,嘻嘻。

user avatar

那些说“电视剧影响”的,恐怕也就只看过电视剧。

京剧《野猪林》看过吗?

昆曲《林冲夜奔》看过吗?

《红楼梦》里演《醉打山门》,鲁智深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看过吗?

就问一声这些作品中,哪一位梁山好汉不是英雄?他们都受了电视剧的影响?

岂有此理。

不说这些了,《水浒传》产生之前,梁山好汉在民间也都是正面形象。元杂剧《黑旋风双献功》看过吗?《李逵负荆》看过吗?《鲁智深喜赏黄花峪》看过吗?

这些都是元朝时的作品,那时小说《水浒传》还没诞生呢,就问一声这些剧里的李逵、宋江、鲁智深哪一个不是英雄?难道这些元朝剧作家也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了?

由此可见,梁山好汉的故事在民间,很早就都是作为正面形象在流传了。哪怕是《大宋宣和遗事》,一方面说宋江三十六人“哄州劫县”,但同时又说他们“广行忠义,殄灭奸邪”。——把梁山好汉当做英雄,何必等到电视剧?

所以,《水浒传》这本书他本来就是要写英雄的,不是“很多人把他们当英雄”,而是“作者本来就是在写英雄”,要不怎么又叫做《忠义水浒传》?

既然是英雄,那为什么小说一开篇却说出一百零八“魔君”这样的话呢?

原因无他,不过是为了政治正确而做的一个小花招罢了。

数百年来,虽然梁山好汉在民间一直是被当做英雄来看待,但毕竟他们都是秩序之外的人物,杀人放火、“哄州劫县”、反叛朝廷,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秩序的破坏者,他们的这些做法确实是和当时社会主流道德是相悖的。为了照顾一下社会主流道德,同时也为了避免官方的查禁和打压,所以在开篇时称他们为“魔君”,也不过就是为了给这种杀官造反、大逆不道的行为打一个掩护而已。——这就如同现在某类型动作片里,给关键部位打个马赛克一样。

一个马赛克不能把动作片变成纯情片,一个“魔君”的称呼自然也不能代表《水浒传》是在贬责梁山好汉。

user avatar

才略过人是为英,胆气豪迈是为雄。

对“英雄”这个词赋予道德属性是近代才有的事,在过去,“英雄”就是指能干大事业的人。

梁山一百单八将干的无疑是大事业,把朝廷打得不得不招安,招安之后破大辽,灭方腊,除了造反当皇上,这事业没法再大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是宋太祖宋太宗都没完成的梦想,让宋江实现了,而且不是像童贯那样靠金人帮忙,而是直接全歼了辽军主力,硬碰硬打下来的。

宋江的人品,当然也是很成问题的,不仅仅是以21世纪的眼光来看有问题,在水浒传书中很多人物的眼里,宋江的人品也很成问题。

但是,当时评价“英雄”的标准是没有道德属性的,而是以能力和事业为标准。比如说我们今天哪个人勇斗持刀歹徒牺牲了,会被称为英雄,但是在古代,这样的人叫“好汉”“义士”,而不是英雄。有常人不能及的才识胆略,干一番大事业的才叫英雄。就像曹操,屠杀的老百姓比宋江多不知多少倍,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认为他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是吹牛。

宋江当然是比不了曹操刘备的,但是他的能力也绝非普通人可以企及的。甚至于一百单八将中排名靠后的那些地煞,比如说段景住,那也是众多盗马贼里面的精英。这帮人大部分不是好人,但是他们确实有本领,而且干成了造反、招安、征辽、平乱的大事,所以称为英雄也没什么不对的。

还有一点,就是同行的衬托。拿人民解放军和宋江比,宋江当然是土匪强盗,该消灭的封建军阀。但是和大宋官军一比,梁山的军纪又好得多了。宋江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不惮于杀害无辜,可他至少还知道维护自己的形象,在没必要的时候不胡乱杀人,行军过程中只要宋江亲自指挥,军队就不去随意抢劫老百姓,粮食有盈余了还知道赈济百姓,作为一个封建军阀,宋江已经算道德水平过得去的了。所以梁山的名声反而比大宋朝廷好得多。梁山兵马打过来,虽然可能有无辜者被杀,但是大部分老百姓还是都能保全性命,甚至能分到些粮食。高俅的剿匪大军打过来,走一路抢一路。这么一对比,宋江被当成英雄义士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杀地主全家,甚至杀已经投降的地主全家,别说宋朝明朝了,就是上个世纪,这种事也不稀奇吧,当时的穷苦老百姓都欢呼叫好,更别说宋朝明朝的老百姓了。

user avatar

因为你没有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水浒传》开篇是怎么描述的,仔细品一下吧——

一, “ 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这里的“忠良”到底指什么人,结合这里的语境你细品。这里的忠良不是指梁山好汉,难道是指蔡京高俅童贯梁中书高廉贺太守慕容知府张都监等奸臣贪官吗?抑或是指“祝氏三杰”“曾家五虎”等地方恶霸土豪劣绅吗?又或者指西门庆蒋门神郑屠牛二这些地痞流氓吗?!!

二,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这里的“黑气”“金光”又分别象征什么?“黑气”是邪恶的,那“金光”又代表什么呢?

三, 诗曰:为人当以孝为先,定省须教效圣贤。一念不差方合义,寸心无愧可通天。路通还道非侥幸,神授天书岂偶然。遇宿逢高先降谶,宋江元是大罗仙

四, 娘娘法旨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吾有四句天言,汝当记取,终身佩受,勿忘于心,勿泄于世。”宋江再拜:“愿受天言,臣不敢轻泄于世人。”娘娘法旨道:“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宋江听毕,再拜谨受。娘娘法旨道:“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失忘。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在世。所嘱之言,汝当记取。目今天凡相隔,难以久留,汝当速回。”正因为宋江等人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所以他们才被称为魔星降世。玄女娘娘也因此告诫宋江要去邪归正,替天行道,辅国安民。才能重登紫府。

既然梁山好汉都是“魔心未断”的“魔星降世”,那么少数好汉在上梁山之前干了些坏事恶事,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关键是看看他们上了梁山之后,在宋江的约束引领下,他们还干了什么坏事?他们有没有“去邪归正”?梁山军“秋毫无犯”四字,文中出现了好几次,难道是作者随便写的吗?!!

六, 玄女娘娘与宋江曰:“吾传天书与汝,不觉又早数年矣。汝能忠义坚守,未尝少怠。今宋天子令汝破辽,胜负如何?”这里显然是九天玄女娘娘对宋江这几年所作所为的充分肯定,实际上也就是作者对宋江、对梁山好汉行为的肯定!

user avatar

高票答主提到《水浒传》影视的剪裁,把梁山好汉恶的一面给删掉了,所以今天的读者会把他们当英雄。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因为在98年央视版《水浒传》之前的几百年,特别是明清时期,梁山好汉在大众心里都是被作为英雄对待的,并不是这二十年才新出的观念。

曹魏刘劭《人物志》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简而言之,英雄主要强调的就是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如果用这个标准来看,那么梁山好汉当然是英雄;不过我们要承认,和我们今天价值观的“英雄”有一定差距,今天标榜的英雄还多了个道德属性。

所以说,故事刻画的梁山好汉,从个人能力来说有勇有谋、从思想观念来说除暴安良,这些品质都足以得到中下层民众和不得志文人的喜爱了,这也正是水浒故事几百年来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根本原因。郑振铎就认为“水浒的故事乃是四百年来老百姓和文人发挥一肚皮宿怨的地方”。

至于今天所认为的道德污点自然存在,甚至有的还非常恶劣,但都不影响民众对他们的喜爱,因为《水浒传》说穿了就是当时的网络小说、大众文学,不能期待读者有太高的道德标准,他们更注重的是爽文,是对贫穷对富贵压迫的抗争,而且杀人放火、好色贪财毕竟也不算主流内容。

最后说下百八魔君的情节,这个记载有可能借鉴的是唐人笔记《集异记》的《汪凤》一篇,说的是苏州恶霸张励放走了一个猴神,之后十二年爆发了安史之乱。不过思想内容完全发生了改变,之所以被编入《水浒传》中,并非是对梁山好汉的贬斥,相反还是对他们的肯定和赞扬。

梁山好汉附会天罡地煞最早来自元代的《大宋宣和遗事》,其就提到“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当时就有把宋江三十六人附会于天罡星的说法, 到《水浒传》则加入七十二地煞。而在道教神话体系中,天罡地煞也都是除凶去恶的神兵。

user avatar

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实际上就是一群土匪而已

而且水浒传的恶与坏根本模仿不了,随便说几个人:

宋江:跟江洋大盗勾结,还给他传消息。喝醉了就能写反诗,上梁山后统领107好汉和数千兵马。你行吗?

武松:不说别的,就说打虎。电视剧老版《水浒传》拍这段找了很多关系才搞到一只真老虎,真老虎就站着或扑过来;打的其实是工作人员扮演的假老虎。就这么拍,演武松的演员住院半年。你行吗?

西门庆:地方上的乡绅、有才华、有外貌、黑白两道都有势力。你行吗?

林冲:曾经是80万禁军教头之一,这武力值不低吧。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拿起62斤的禅杖毫不费力、赤手空拳拆了一个亭子、又把庙门前的石制神像也给砸了、撞开庙门(去过庙的都知道庙门多大)、又把庙里一二百号和尚全给打趴下了。你能做到哪一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