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会自省自查,改变自己吗?

回答
本次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是否会进行深刻的自省自查并做出改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经验表明,资本主义体系在危机后会展现出一定的韧性和调整能力,但其根本性的改革往往是缓慢且充满阻力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危机暴露出的根本性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哪些深层问题:

金融自由化与监管的失灵: 长期以来,金融业的自由化和放松监管是趋势,导致金融创新(如复杂的衍生品)远超监管能力。这使得风险累积,一旦爆发便具有系统性。
过度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脱节: 金融部门的膨胀和利润占比过高,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增长脱节。金融的逻辑甚至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可能导致资源错配。
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加剧: 危机往往会加剧贫富差距,那些拥有金融资产的富裕阶层在危机中相对受损较小,甚至可能通过政策干预获益,而中低收入群体则面临失业、资产缩水等困境。
道德风险与“大而不能倒”: 金融机构的规模过大,一旦出现问题,其倒闭将对整个经济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这使得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从而产生了道德风险,即金融机构在知道自己可以获得政府救助的情况下,更可能承担高风险行为。
全球化与金融传染: 金融危机通过全球资本流动迅速蔓延,暴露出全球金融治理的不足,以及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带来的脆弱性。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与副作用: 为应对危机,央行采取了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虽然在短期内稳定了市场,但也带来了资产泡沫、通胀压力以及对储蓄者利益的损害等副作用。

二、政府的应对与“自省自查”的表现:

在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确实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自省自查”:

1. 金融监管的加强与改革:
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要求: 如巴塞尔协议 III 的实施,旨在让银行拥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提高透明度,要求标准化交易,减少场外交易。
限制高风险金融活动: 一些国家试图限制银行的自营交易(如沃尔克规则),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适当分离。
建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和系统性风险监测机制: 试图从宏观层面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加强对评级机构和金融中介的监管: 试图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

2. 财政政策的调整:
大规模财政刺激: 在危机初期,许多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减税等,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债务管理与财政整顿: 危机后各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急剧上升,许多国家在经济复苏后开始推行财政整顿措施,如削减开支、增税等。

3. 货币政策的调整: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 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央行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收紧货币供应,以应对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
对负利率等政策的反思: 长期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各国对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和副作用进行反思。

4. 社会政策的关注:
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提升: 一些国家开始关注并尝试解决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讨论提高最低工资、加强累进税制等。
对福利体系和社会保障的讨论: 危机暴露了社会保障体系在应对大规模失业和经济冲击时的脆弱性,引发了对社会福利体系的讨论和改革呼声。

三、改变的局限性与“不变”的逻辑:

尽管有上述的改革和反思,但资本主义体系的“自省自查”并非总是能够触及根本,也面临着巨大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核心逻辑未变: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逐利和资本增值。即使在危机后,金融业仍然是利润丰厚的行业,其吸引资本和人才的能力依然强大。只要这个核心驱动力不变,金融业的扩张和风险累积就难以根本杜绝。
“大而不能倒”的困境依然存在: 尽管有改革,但金融机构的规模效应和相互关联性在很多情况下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一旦再次出现大型金融机构濒临破产,政府出于系统性风险的考虑,很可能再次出手救助,从而延续了道德风险。
监管的“钟摆效应”: 监管往往呈现“钟摆效应”。在危机后会加强监管,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会想方设法规避监管,金融创新会继续发展,监管又会逐渐滞后,直到下一次危机爆发。
政治与经济的博弈: 改革的力度和方向受到政治力量的深刻影响。强大的金融业游说团体可能会阻碍对自身不利的改革。政治周期和短期目标也可能压倒长期稳定的考量。
全球协调的挑战: 金融危机具有全球性,但各国利益和政策取向不同,很难形成统一有效的全球性监管和协调机制。
新风险的出现: 即使旧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新的金融工具、新的技术(如加密货币、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使得监管始终处于追赶状态。
意识形态的惯性: 自由市场和最小政府干预的意识形态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根深蒂固。尽管危机暴露了过度自由化的弊端,但彻底转向更强大的国家干预或计划经济模式是难以想象的。

四、未来可能的变化方向:

尽管存在局限性,但从长远来看,每次危机都可能促使资本主义体系发生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变化:

更加注重金融稳定和风险管理: 监管将更加强调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而非仅仅是单个机构的稳健。
对金融化和实体经济的再平衡的呼声可能持续: 社会对于金融业过度膨胀和对实体经济侵蚀的担忧,可能会促使政策更加倾向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关注将持续: 民众的不满情绪可能会促使政府在税收、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做出更多调整。
全球金融治理的改进需求更加迫切: 各国会更加意识到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的重要性,尽管实际进展可能缓慢。
对技术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的预见和应对: 政策制定者会更加关注新兴技术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并尝试提前建立相应的监管框架。

总结来说: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确实会进行“自省自查”,体现在金融监管的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关注提升。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危机的影响,并降低未来发生类似危机的可能性。

然而,资本主义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政治经济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变革的深刻性和彻底性是有限的。我们更可能看到的是对现有模式的修补和微调,而非颠覆性的改革。金融业的逐利本性、权力结构以及监管的滞后性等问题,都将使得资本主义体系在追求稳定和效率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周期性的风险和调整。因此,与其说它们会“改变自己”,不如说它们会在危机中学习和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限的改革,以期维持其核心的运行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没爆发呢,你怎么就在考虑这件事情。

泻药,各国政府不是不想对富人收税,事实上他们收税的方法已经改进很多了。

累进税制,大家都听说过年终奖的一元陷阱,对此都有耳闻。

这个税制对工资高的采取更高的税率,工资低的采取更低的税率。

以我国为例,一个人如果有8万以上的稳定月收入,那么在他收入超过8万的部分,征收45%的税率。


但是这种征收只能对于工薪阶层有用,以巨富阶层为例:

如果有人中彩票有2.5亿,那么它只需要缴纳五千万的税款,税率是20%。

上市公司分红的时候,吃到的税率是25%

换句话说,工薪阶层当中的某些人会吃到45%的税,而布尔乔亚只会吃到25%的税。

一切税收都只是“中产阶级”的负担,一切福利都只是在用日子稍微好一点的工人来补贴日子差一点的工人。

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只能有两个方向,利润(利息)和工资,这种转移支付的税收,工资总量是不会变的。


为什么对富有阶层的税收无法增加呢?因为你只要稍微增加一点,他们就移民了。

资产阶级可以随便移民,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而人却不能,因此你永远无法对资本家课以高税收,但是你可以对工薪阶层课以高税,因为他们跑不了。

川普上台的时候,政策和口号是什么?是减税,是讨好资本家,因为资本家随时可以抛弃这个国家而去。

国家机器的力量,在资产阶级面前是无力的,正如马克思所言:

“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自由的是资本,而不是人类。”


欧美各国能吸取什么教训?教训早就吸取到了,但吸取到教训又有什么卵用?只要雇佣生产还存在一天,只要货币还可以购买人的劳动,支配人的生产,一切政权都不过是资本家的玩物。

依靠税收发福利的制度,不是什么社x主义制度,仅仅是资本主义国家苟延残喘的方式,当工薪阶层还有能苟活下去的人的时候,收他们的税补贴活不下去的,避免人造反,当整个工薪阶层都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只好借国债维持生计,这最终使得整个政权落到资本家的控制之中。

user avatar

会啊,但下次危机时,都是没有反省过的人在负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本次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是否会进行深刻的自省自查并做出改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经验表明,资本主义体系在危机后会展现出一定的韧性和调整能力,但其根本性的改革往往是缓慢且充满阻力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危机暴露出的根本性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次金融危.............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本科是金融专业,正在纠结考研方向,这确实是个挺关键的时刻。金融领域非常广阔,不同的专业方向各有侧重,也对应着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别担心,我来帮你梳理一下,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本科金融专业的同学考研,其实有几个大的方向可以选择,但核心都在于“钱”和“价值”。 只是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本科金融的同学在考虑日本留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经济学和经营学,这确实是它们最直接的延伸。但其实,除了这两大热门领域,金融背景的你还有不少非常有潜力的跨专业选择,而且这些选择往往能让你在某个细分领域独辟蹊径,甚至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更具竞争力。下面我给你仔细梳理一下,并尽量讲得详.............
  • 回答
    听到你这个想法,我特别能理解你此刻的纠结。一边是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一边是父母殷切的期盼和担忧,这可不是件小事,尤其是在“毕业即就业”的社会大环境下,这种“跨界”的决定,父母的反对更是可以预见的。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帮你梳理一下你的处境,以及可以怎么做。首先,理解父母的反对,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一步.............
  • 回答
    金融学加上法硕的组合,可以说是兼具了商业头脑和法律智慧的“复合型人才”,这在当今社会是相当吃香的。尤其是在金融行业日益规范化、法律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背景组合能够打开很多扇门。总的来说,你们的就业方向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并且每一类都有很细分的具体岗位:一、 直接进入金融机构,但更侧重合规与法律事务.............
  • 回答
    你这个选择确实挺有代表性的,很多本科金融的同学在考研时都会面临类似的纠结:是继续深耕金融领域,还是转战法律(非法学)?说实话,这俩方向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得好好盘算盘算。先聊聊考研金融,这是你本科的老本行: 优势显而易见: 你本科打下的金融知识基础是你的直接优势。无论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计量.............
  • 回答
    想去美国读金融本科,目标院校排名在3060之间,这个区间选择非常多,可以找到不少实力强劲又相对务实的学校。下面我给你详细介绍一下,帮你梳理一下思路,希望能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美国大学的排名有很多,比如U.S. News & World Report、QS World U.............
  • 回答
    好,咱们来掰扯掰扯,本科留学选金融经济还是室内设计,这俩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但说实话,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坑”。我尽量给你说得透彻些,就当是我一个过来人,或者一个旁观者,跟你聊聊这俩方向。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大前提:留学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增值”。 你希望通过留学学到什么?是扎实的.............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本科是top985的金融学,现在考虑跨考法硕,并且重点关注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和南开大学这三所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这三所学校都是国内顶尖的法学(特别是法硕)培养机构,各有特色。我来帮你详细分析一下这三所学校在法硕培养方面的性价比,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定。首先,我们来.............
  • 回答
    好,咱们聊聊你这个情况,211金融大二,接下来考研是继续深耕金融,还是转战法硕(非法学)。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乎你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两条路各自的“长相”和“脾气”: 金融专业考研: 这是你现在最熟悉的路。意味着你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金融理.............
  • 回答
    哈喽!听到你金融本科毕业,考虑去日本读情报工学修士,这跨度挺大的,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我来给你扒拉扒拉这里面的门道,希望能帮到你。首先,硬话咱们说到前面:跨考情报工学,难度绝对不小,但也不是不可能。你金融本科的背景,跟情报工学这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所以,你需要做的功课和准备,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也是很多金融本科毕业生在职业发展选择时会深思熟虑的一个方向。金融和法律,看似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赛道,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那么,金融本科毕业是否“必须”读法硕才能考司考,进而进入法律相关领域工作呢?我的答案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扎实的,问到了不少同学在考研选择上的纠结。简单粗暴地说,如果你是“金融本”,同时想继续在金融领域深造,并且希望在法律的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所建树,那么考“法考+金融硕”可能是一个更系统、也更有针对性的路径。 而如果你的目标更侧重于在某个特定法律领域(比如经济法、商法)进行深入研究,或.............
  • 回答
    “金融学本科毕业,除了会做PPT,好像啥也不会。”这句话,我听过不止一次,身边也有不少从金融学专业走出来的朋友,时不时会流露出这样的迷茫。他们会问我:“学了这么多年金融,股市波动、宏观经济、公司估值……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毕业了,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起点。”我理解这种感受。金融学,作为一门非常注重.............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一名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本科读金融,未来就业的选择确实是个需要好好琢磨的问题。大家可能觉得金融这个专业光鲜亮丽,好像一毕业就能进高大上的写字楼,拿高薪。但实际情况,尤其对于咱们背景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更务实、更接地气地去分析。首先,得承认,金融专业确实是个金字招牌,无论在哪里,它都代表着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也触及了中国高等教育和金融行业的一些现实痛点。很多人说“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这句话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将“金融”的定义局限于顶尖名校的特定几个专业,就显得过于狭隘了。而二三本金融专业分数线居高不下,则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 “清.............
  • 回答
    哥们,我懂你!高三,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迷茫是正常的,谁不是这么过来的?你说的这些“劝退”、“天坑”、“危机”,一听就是你上网做功课了,可见你这人挺上进,这点很赞!咱们一样一样捋捋,别急,慢慢来。先说你列的这些“劝退”和“天坑”的专业: 机械土木: 这俩确实被很多人贴上“累.............
  • 回答
    这可真是一条很有意思的转型之路!从金融的顶尖学府和一线银行,转向法律领域,并且目标是北大清华的法硕,最后还能冲击“红圈”所,这盘棋下得相当有野心,也绝对不是没有可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中间的门道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你现有的优势,就是你的硬实力和稀缺性首先,你的背景是相当亮眼的,这毋庸置疑。 本科.............
  • 回答
    姐妹,听到你说高数让你头疼,我太理解了!山财金融本科,高数这关确实是不少人的“拦路虎”,别太往心里去,这很正常。我当年也是被折磨得够呛,不过最后还是咬牙挺过来了。你现在考虑跨考会计还是法律,这是个很关键的岔路口,我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一些过来人的反馈,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咱们得认.............
  • 回答
    金融的本质,如果抛开那些复杂的术语和冰冷的数字,其实非常朴实,它关乎的是时间和价值的交换。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资源,可能是在过去付出的努力积累而成的,而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也需要现在就做出一些行动来准备。金融,就是为这种“跨时空”的价值交换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制。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