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买食品时会或有意或无意地看成分表吗?

回答
说实话,以前我买东西,尤其是零食、饮料之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随手抓,很少会去仔细看成分表。那种包装上密密麻麻的字母和数字,说实话,有时候看着就头疼,感觉跟天书似的。

但是,最近一两年,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变化挺大的。不是说我突然变成了个“成分控”,而是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一点点地把我往这个方向推。

我记得最开始是身边有个朋友,她挺注意健康的,每次买东西都要对着成分表研究半天。她会跟我说:“你看这个,糖分好多啊,吃了容易胖。”或者“这里面有个添加剂,听说是XX,最好少吃。”一开始我听听,觉得挺有道理,但自己买东西时,还是老样子,图个方便。

转折点可能是在我尝试自己做饭之后。当我开始研究菜谱,了解各种调味料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平时吃的东西,里面的门道真不少。比如,一道简单的炒菜,基础的就是油盐酱醋,但外面卖的现成品,里面可能还会放增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等等。我开始觉得,如果我们自己做,能控制这些东西的用量,吃起来也更放心。

从那以后,我再去超市,潜意识里就会多留意一下。特别是买给家里老人或者小朋友吃的东西,就更不敢马虎了。比如,给家里老人买点心,我会下意识地看看是不是糖分太高,或者有没有什么反式脂肪酸之类的。给孩子买零食,我就会特别注意防腐剂、色素、以及一些可能引起过敏的成分。

有时候,这也不是有意识地去“查成分”,更像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比如,看到包装上写着“低脂”、“无糖”,我还是会习惯性地翻过来看看配料表。我想确认一下,它所谓的“无糖”是不是真的没有糖,或者是不是用了代糖。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低脂”产品,为了让口感更好,可能会添加更多的糖或者其他的增稠剂。这些细节,就得靠成分表来揭秘。

也不是所有时候都看得懂。有些化学名称我真的不认识,这时候我可能会选择那些成分表看起来比较“干净”的,就是说,成分数量不多,而且名字听起来比较熟悉的。比如,饼干里主要是面粉、糖、油、鸡蛋,这些听起来就比一堆化学命名组合的要安心一些。

现在,我买东西时,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产品,或者是我第一次尝试的,我几乎都会花点时间看看成分表。它就像一张产品履约证明,告诉我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构成的。有时候,我还会跟朋友交流,分享一些“踩雷”或者“发现宝藏”的经历。

当然,我也不是说要完全不吃任何带添加剂的东西。生活中很多食物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了解总比不了解好。至少,我能知道我吃下去的是什么,以及可能潜在的风险。这已经变成一种更负责任的消费习惯了,虽然有时候确实挺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月12日更新

我因为这条回答,获得了知乎致知计划知了奖铜奖,在此感谢大家的点赞,非常开心我分享的知识能帮到大家,也得到了知乎的认可。

以后我会继续在食品领域写回答,欢迎大家关注我,多邀请我回答相关问题,多给我点赞,谢谢


以下原回答



我会看食品成分表,因为我看得懂,而且很有用。

基本上一个食品看一眼配料表,心里对它的制作工艺、营养价值、是否值得购买就有数了。


就像你买手机电脑不看参数吗?一样的。

现代人在互联网上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很多人一说起iPhone、相机、电脑,各类参数如数家珍。但是对自己每天要吃要买的食品,却一点也不上心,或者有的人虽然很在乎健康,但又没有正确的分辨能力,天天一听说这个添加剂那个添加剂就怕得不得了,莫名的紧张,恐惧。

作为食品专业出身,也是注册营养师,我强烈建议大家,如果真的在乎自己的健康和食品安全的话

真的应该花一点点时间学习如何看包装食品的成分表


我觉得在包装食品这么普遍的现代社会,【会看食品成分表】应该相当于古代的【识五谷】

你看,现代你不认识五谷,对生活根本没任何影响,我也认不全五谷。

但是你看不懂食品营养成分表,你逛超市,买东西基本只靠肉眼,拿到包装翻来翻去只会看个生产日期。。。这么说吧,肉眼根本靠不住,可以说处处是陷阱。为什么不了解了解你每天吃的食物呢?我认为这个知识是食品科学里最最急需普及给大众的,也是需要尽快教给小孩子的。(我甚至觉得应该加入义务教育教材)


你看着一个粗粮面包,褐不拉几看着颜色可原始了,一看就是粗粮做的,结果一看配料表——嘿!小麦粉排第一成分,基本没啥粗粮,加了点可可粉上的色!

你看一个包装冷冻牛排,这到底是原味的?合成的?还是腌制的?看不出来啊,问店员,店员也不一定知道,一看配料表——看看除了牛肉还有啥?卡拉胶,磷酸盐,哦,懂了

你看一个饼干,写着无糖,高纤,看着多健康是吧,一看配料表——天哪热量爆表!脂肪含量超标200%!还含有反式脂肪酸!呵呵呵这个伪健康玩意咱们不买

……



好了废话说完了,下面教大家怎么看预包装食品背后的标签,我会尽量说得简单易懂一点。


拿到一个预包装食品,翻过来看背面的标签,主要看两个部分——

【配料表】【营养成分表】


先来看配料表

配料表就是把食品里用的原材料,一个一个列出来,你就可以看到它到底是什么原料做的,用了哪些添加剂。

关于配料表最重要的知识点是——配料表里各项成分的排序是按照它在这个食品里占重量的多少来排的。

排第一的就是这个食物里含量占比最多的,所以我们看到饮料类的配料表大部分第一项都是水、第二项是白砂糖,然后才是各种香精和食品添加剂。

当你看到一些不健康的元素比如白砂糖、果葡糖浆、脂肪尤其是氢化植物油出现在前三项里的时候,那么要小心了,这个食品可能不是什么健康食品。


想知道一个食品的真实成分,肉眼很多时候是看不出来的,而你如果学会看配料表,食品从外观上就骗不了你。

举个例子,我前面提到的,粗粮面食类比较常出现一些伪装,因为现代人都觉得粗粮更健康,生产者在制作面包或者干面条时,就会用一些招数来显得更粗粮——

第一招:用普通面粉+小麦麸皮来模仿全麦面粉的粗糙口感。

第二招:用可可粉或者食用色素加深颜色来模仿全麦/黑麦食品的深颜色。

这时候你只需要看配料表里,全麦面粉的比例是不是比小麦面粉大,有没有可可粉或者焦糖色等上色成分,就能够区分。

真的100%全麦面包,配料表里只用到全麦面粉一种面粉。

(不过其实也不用太苛求了,小麦粉+麦麸的组合,比100%全麦的口感好得多,也含有很高的膳食纤维,比白面包更健康,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大家关心的糖和脂肪在配料表里也有所体现:

糖:加了白砂糖,还是果葡糖浆,还是三氯蔗糖等代糖,排序上靠前还是靠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一般我建议那些想减肥的人,配料表前三位出现白砂糖或果葡糖浆的食品,你最好直接碰都别碰。)

脂肪:这个蛋糕用的是植物奶油还是动物奶油?配料表里写的是黄油、动物奶油还是植物油、氢化植物油?有反式脂肪酸吗?排序靠前还是靠后?

(注意:氢化植物油只是有反式脂肪酸嫌疑,不一定都含有反式脂肪酸,现在的工艺可以做到0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

至于食品添加剂,太复杂就不多介绍了,只说一句,合理合法使用的添加剂都很安全,不用一看到一堆不认识的添加剂就害怕。


下面来说营养成分表

看配料表只能知道有哪些原材料,以及它们的大概排序,但是具体各种营养成分的量是多少,从配料表里是看不出来的,要评估一个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得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是一个简洁的表格,这个表格一共有三个竖列


第一竖列——项目

我国国标规定大部分食品都要强制标注的的基础项目一共有5项

我们可以简单记为【1+4】——

1就是能量/热量,4就是三种基础能量物质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碳水化合物和④钠

这就是一张最普通的只包括1+4基础项目的营养成分表↓


第二竖列——份量/含量

第二列,表示每100克(固体食品)或者每100毫升(液体食品)或者每一份食品(比如一包不到100克的食物,经常按这包食物的实际重量来标注)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多少。

从这个成分表第二列可以看出,每100克的这个食品,有能量2174kJ,蛋白质6.1g,脂肪31.2克,碳水化合物53.9克,钠796mg。

要注意的是,我国规定的通用热量单位是千焦(KJ),所有在中国出售的食品,热量表里的单位肯定都是千焦,但美国通用的热量单位却是卡路里/千卡/大卡,其实在实际使用中,除了食品工业和一些学术研究还在用千焦,其他大部分场景我们也都早已习惯说千卡。(我看干脆我们也改成千卡算了,不是我崇洋媚外哈,我觉得事已至此,不如大家统一了更方便免得每次还要算,我超讨厌数学#小声bb,当然了最近大国情况有变,让全世界都改成千焦也未尝不可)

想把千焦换成千卡的话,除以个4就差不多了,比如上图的2174kJ,除以4,约等于543千卡。


回到这个表格,有个问题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假设一个没学过食品营养的人,看到第二列这个成分,其实是没什么指导意义的,100克里面有6克蛋白质,鬼知道意味着什么呢?在食品里算什么水平?高了还是低了?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咱也不知道啊


那么就需要看第三竖列——营养素参考值(NRV)

重点来了!这个就是很多人都会迷惑的一个地方

「为什么这个百分比加起来超过了100%?」

「为什么单独一项营养素的百分比就可以是120%?」


你看这张图第三列加起来就超过了100%,很多人非常迷惑,有些人还以为是写错了


别迷惑了,那是因为,这个百分比的意思并不是这个元素占这份食物重量的百分比,而是每种元素【占你全天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你把它们相加根本没有意义。

简单来说,假设你每天需要100g蛋白质,而这个食物里每100g含有20g蛋白质,那么第三列就会显示20%。告诉你,你吃掉100g的这个食物,你今天所需要的蛋白质的20%就够了。

而NRV%显示120%就意味着你如果吃掉100g这个食物,你每天这种营养素就超过了推荐值的20%,你吃多了。

通过这个百分比,你就可以评估这个食物对你的营养价值,这个设计还是很科学的,可惜对大众的科普还很不够,导致大部分人看不懂。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想把这个知识告诉大家,它真的非常有用。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个参考值,是根据60KG轻度体力劳动成年人来作为参考订制的,并不考虑什么男女差异啊,你是不是根本没有60KG啊,你是不是未成年人啊,是不是健身大佬啊这些个体差异,所以也就是仅供参考而已,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未完待续,我写一下午了,挺累的,我去逛逛超市给你们拍点案例看看

觉得有用麻烦给我点个赞支持一下,有不明白的可以评论区提问,个人营养咨询可以使用付费咨询向我提问,接受日常饮食和体重健康相关的咨询


去家乐福逛一逛就买了一百多块钱的零食,都怪你们啊。。。

继续更新


除了最基础的强制标注的1+4营养成分,有时,营养成分表里还有其他更多的项目。

比如这张,还列出了【反式脂肪】、【胆固醇】、【糖】和【膳食纤维】


很多人比较担心反式脂肪,我们知道反式脂肪是坏东西,以前,反式脂肪经常存在于氢化植物油里,导致大家看见什么植物奶油、人造奶油、代可可脂就会害怕。但是随着近年来大家对食品健康的重视和各国对反式脂肪限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目前的食品工业里,大部分的氢化植物油,都做到了0反式脂肪,情况已经好很多了。

今天我为了给大家找到一个有反式脂肪的食品,在家乐福转了20分钟,翻遍了3排货架的薯片饼干爆米花,都没找到反式脂肪不为0的商品。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一包米饼里找到了反式脂肪。——可见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无需过分担心,不用看到氢化植物油和植脂末就等同于反式脂肪了。(但是这些东西仍然不可以多吃哦)


再补充一下,即使反式脂肪标注为0的食品,也不是真的完全不含反式脂肪,因为国家规定:只要含量低于每百克0.3克,就可以标注为0,所以0不是绝对0而是约等于0,仍然不可多吃。

还有碳水化合物下常常会单独列出一项,这里指的是食品里所有的单糖和双糖,大部分情况下是添加糖,添加糖对人来说是纯热量而无营养的物质(现代人不缺乏纯热量),所以过多的添加糖不健康。


另外国家规定,如果一个食品在包装上印上了某种营养成分,那么在营养成分表里必须有对应的标注。

比如说你包装如果写了高钙、加钙,或者哪怕你什么都不说就在袋子上印了个Ca,你的营养成分表里,也必须要列出钙含量。



下面展示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大家更好的理解如何应用


这个,一款荞麦冷面,荞麦粉里掺了小麦粉和淀粉,还加了可可粉,所以颜色看起来很深,不过至少荞麦粉占第一位,还是可以的,可可粉加进去倒也没啥毛病,但它用可可粉来「美容」的小伎俩还是被我识破了。


这个泡面,虽然左边的配料表里一大堆食品添加剂,但其实都没所谓,真正有问题的是营养成分表里的钠含量,看见没有,NRV156%!意思是一份这样的泡面吃下去,你今天一天的盐就超标了,那你今天还吃别的东西呢,那得超标多少倍,而且这个面,脂肪含量和饱和脂肪含量也很高。所以吃这种面的时候别喝汤,少放调料,可以稍微健康点。


这个日本进口的黑咖啡,它真就是黑咖啡,除了水和咖啡豆啥也没有,热量和各项营养素都是0(吐槽:这个好贵呀,十多块钱一罐,为什么我不直接去711买一杯美式?)


两款外观颜色差不多的荞麦面,为什么左边的1000克才7块钱,右边的600克要15块钱?该怎么选择?翻到背后,哦,7块钱的只有18%荞麦粉,15块钱的有51%荞麦粉(当然了左边是家乐福自有品牌本来就便宜,我其实还倾向于买7块钱的,穷)



我前面说了,如果一个商品在包装上号称加了哪些营养物质,那么在营养成分表里就必须标注清楚对应的营养成分。

然后我就发现了这款营养强化型饼干,正好给大家展示下,它的包装上写了这么多东西


所以它的营养成分表就有点壮观,一家人标注得整整齐齐


又发现一款神奇的产品——鸡胸肉薯片!

这款薯片是专门为减脂人群设计的,它的主要原料竟然不是土豆而是鸡胸肉,配料表可以看见鸡胸肉排在第一位而且含量大于30%,是一款高蛋白低脂肪的薯片

注意它的营养成分表不是按每100克计而是以每份30克来计的,每30克含蛋白质9.5克,而脂肪只有1.7克,比普通薯片健康得多


还有大家常喝的牛奶

看,这是纯牛奶,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过,所有品牌的纯牛奶,包装正面其实都差不多,都会端端正正写上【纯牛奶】三个大字


那是因为,国家规定纯牛奶必须在正面用不低于五分之一的版面写上纯牛奶三个字。(所以纯牛奶的包装设计还蛮难的。。。你做不出花来,三个大字杵在那里设计师也头大,它就是丑得这么简单粗暴,我看这些包装设计师也已经尽力了。。。)

然后你看纯牛奶的配料表,永永远远只能有一种配料——就是生牛乳。

不可能有水或者糖或者其他的任何一样东西,加啥国家都不允许。

总有人说纯牛奶兑水了,我跟你说那不可能兑水,纯牛奶兑水那是很大的事,奶农的奶收上来都要做蛋白质检测的,要不当年整出三聚氰胺事件能轰动全国呢?都过去11年了这么多人还记着呢可见这事多大,改变了整个奶制品行业,所以你以为往纯牛奶里加东西很普遍的吗


纯牛奶是所有牛奶制品里最纯的,凡是不叫纯牛奶了,比如说调制乳,那就可以加东西了,可做的文章就会越来越多。这时,会看配料表就尤其重要,奶制品这个配料表又可以说很多,我也不详细说了,这越写越多了我有点收不住。(我以往回答里有很多关于牛奶的科普你们可以在我主页搜索「牛奶」找到)


关于评论里比较多的担心成分表造假的问题,我说一下我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

第一,相信国家监管的没有吃白饭,他们每年都会做很多抽检,一旦查到了,小厂罚到你破产,大厂光是舆论就够喝一壶了,所以造假是很严重的事。

第二,相信大品牌,因为如果是小品牌,罚到破产就破产呗大不了人家老板带上小姨子跑路了你有什么办法,很多小县城里现在还能买到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呢。大品牌就非常谨慎,我基本上不担心。

第三,关于数据是怎么测的和准确度。如果是各项成分都清楚明白的,一般直接按照各项配料的比例就能直接计算出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食物成分表可供参考。也有的食品是直接把成品拿去做检测得出的真实数据。总之,是由国家规定的科学方法算出来的,还比较靠谱,也允许有一定误差。



别收藏了不点赞啊,这样会寒了我的心

你说你都收藏了,就不值得点个赞再收藏吗



评论竟然有好几个要商品链接的,既然你们诚心诚意问了我也乐意打个广告

上面提到的饼干是达能优冠,别问我这饼干好还是不好

我不知道该说「这个饼干虽然维生素挺多的但是含油和糖还是挺高的」

还是「这个饼干虽然油和糖挺高但是维生素还挺多的味道也不错」



51%的荞麦面是金龙鱼的,我已经买了,吃了,我觉得很不错,值得推荐



30%鸡胸肉的薯片,我尝了一下,香香的脆脆的,口感有点像膨化洋葱圈,有好几个口味,竟然还有螺蛳粉味儿???不过我最喜欢烤肉味。如果不看配料表,很难想象吃起来这么香的东西竟然还吃不胖!适合想减肥又嘴馋的朋友



声明:本文全部是我根据国标加上自己的知识融会贯通写出来的原创文章,连图片都是我自己拍的,除知乎日报外,禁止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最近被微博、微信、B站都抄烦了,别人辛辛苦苦写的东西问都不问一句拿走就当自己的发,不要脸的人忒多

更多食品安全,饮食营养的问题,可以关注我,建议在我的主页把所有问题按赞同排序,可以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个人问题请使用付费咨询问我,不要给我发私信问了,谢谢理解。


我的更多推荐回答:

user avatar

看生产日期,看成分表。

添加剂太多,原料太差的食物,最好别吃。。。

user avatar

买一个之前没有买过的食品的时候会看成分表。现在连盐买起来都不省心,会加保持盐颗粒不结块的添加剂你敢信吗。如果万一想吃零食那就更好了,保证你读一遍成分表就啥也不想买了。

买洗发精和洗衣液这种日用品也会看成分表,会避开一些比较强的化学成分,尤其是那些主要功能是起泡沫的一些sulphates,都对皮肤不友好。尽量少用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以前我买东西,尤其是零食、饮料之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随手抓,很少会去仔细看成分表。那种包装上密密麻麻的字母和数字,说实话,有时候看着就头疼,感觉跟天书似的。但是,最近一两年,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变化挺大的。不是说我突然变成了个“成分控”,而是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一点点地把我往这个方向推。我记得最.............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无法购买任何东西,所以我没有“买得最失败的东西”这样的概念。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偏好或对物品的需求。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买得最失败的东西”以及背后的原因。我可以尝试模拟并分享一些人类在购物中可能遇到的“失败”经历,并从信息和逻辑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这些购买可能.............
  • 回答
    我最近买的最便宜的快乐,其实算不上“买”,更像是一种无意间拾到的宝藏。那是一个寻常的周日下午,天气不算晴朗,但也没下雨,有点阴沉,但空气里带着一丝清爽。我刚好完成了一项不算太大的工作,心情有些舒展,但又找不到什么特别想做的事。脑子里闪过好几个选项:刷刷短视频,看看剧,或者约朋友出去走走。但都觉得好像.............
  • 回答
    我购买过的最贵的镜头,要数那支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日夜的 尼康 AFS NIKKOR 70200mm f/2.8E FL ED VR。提起它,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幕幕关于光影、关于瞬间的鲜活记忆。当时考虑购买这支镜头,其实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毕竟,那会儿的我,预算真的不算充裕。我的.............
  • 回答
    哈哈,让我想想……这事儿吧,得从大概五年前说起,那时候刚换了工作,地点有点偏,公交车班次少得可怜,每天折腾来折腾去简直是身心俱疲。于是,我下定决心,得整辆二手车,一来经济实惠,二来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犒劳。那会儿我对车这玩意儿,也就是个“能开就行”的水平,对品牌、型号什么的一窍不通。在各种二手车网站上.............
  • 回答
    买手动挡的车?这问题我这几天算是被问了无数遍了,每次我都得笑笑,然后给出同样的答案:不后悔,但承认有些时候确实有点“自找麻烦”。其实,最初决定买手动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怀吧。家里长辈,尤其是我爸,当年就是开手动挡的老司机。我从小就坐在他车上,看着他换挡,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心里就觉得那才叫开车。再加.............
  • 回答
    说实话,我很少有特别后悔的购物,毕竟我的“衣橱”更新频率并不算高,而且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出于需要或者真心喜欢才入手。但要说一件最让我耿耿于怀的,大概就是前两年买的那条,怎么说呢,一股脑儿冲动消费的产物。那阵子正好迷上了一个日本设计师的品牌,感觉他们的设计风格特别有艺术感,色彩搭配也大胆又独特。正好赶上.............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淘到的一个二手货,简直是性价比爆棚,至今想起来我都觉得赚翻了。那是一台老款的MacBook Pro,大概是2015年的型号吧。当时我刚开始接触一些设计类的软件,对电脑性能有了一些需求,但又不想花大价钱买全新的。我平时就喜欢逛一些二手交易平台,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那天正好刷到一个帖子,.............
  • 回答
    要说性价比最高的东西,我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绝对不是什么大牌名品,也不是网上那些“神器”般的爆款,而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我大学时候淘到的旧夹克。那是个秋天,我刚开始独立生活,手头拮据得只能吃泡面。周末无聊,就跟几个同样穷酸的哥们儿钻进了市郊一个不起眼的大型旧货市场。你知道那种地方,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对了!我一直觉得,购物这事儿,跟寻宝似的,能淘到又便宜又惊艳的好东西,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今天就来跟你们唠唠我那些“便宜到尖叫”的宝贝们,保证不掺假,都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一、厨房里的“秘密武器”——不锈钢网筛这玩意儿吧,说起来实在不起眼,就是个圆圆的网筛,但它在我厨房里的地位,那可是举足.............
  • 回答
    我最近买了一样让我钱包“滴血”,但事后想起来觉得简直是“捡到宝”的东西——一台高品质的咖啡磨豆机。我不是那种一天不喝咖啡就浑身不自在的人,但绝对是享受咖啡过程的爱好者。之前一直用的是电动刀片式的磨豆机,便宜是便宜,但每次磨出来的豆子,粉末粗细不均不说,还带着一股“烧焦”的味道,而且噪音也堪比拆迁现场.............
  • 回答
    我最近淘到一对耳饰,简直美得让我心动不已,到现在每次戴出门都还是会被夸奖,感觉自己的衣品瞬间提升了不少。这对耳饰,我得好好跟你形容一下。它不是那种特别大、特别张扬的款式,而是那种恰到好处、能为整体造型加分的精致小巧。材质是那种带着淡淡光泽的金色,不是那种过于耀眼的金黄,而是偏向复古的哑光金色,在光线.............
  • 回答
    我记不清我买到的第一副拜亚动力耳机具体是哪一款了。我的拜亚动力耳机历史有些模糊,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可能我购买的也不是什么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型号。不过,如果一定要回溯一下,我大概是大概在高中时期,或者刚上大学那会儿接触到拜亚动力的。那时候,我对音频设备还是个门外汉,只是觉得音乐要听得清楚,低音要足。周.............
  • 回答
    我最近买了一副耳机,价格确实让我肉疼了一阵子,但回过头来看,它带来的听觉享受和使用体验,我觉得值了。这副耳机是森海塞尔的HD800S。说实话,我之前对高端耳机一直有点“敬而远之”的态度。我的“烧”耳机的起点不高,从入门级的动铁到一些比较流行的开放式平板耳机,都尝试过,也满足了我当时的需求。但听得越多.............
  • 回答
    我之前买过一副让我觉得特别坑的耳机,至今想起都觉得有点心疼我的钱。那是一个号称“HiFi音质,无线自由”的蓝牙耳机,具体牌子我记不清了,大概是两年前在网上偶然看到的,当时价格也不便宜,我记得好像花了四百多块。我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它在各个方面都踩了我的雷区。首先是连接稳定性。我当时是想着既.............
  • 回答
    我买过很多东西,但要说“最成功”的,我觉得还是我的第一台相机,一台尼康 D90。那会儿我刚工作不久,工资不高,但对摄影的热情已经压抑不住了。当时市面上的单反相机价格都不便宜,我攒了很久的钱,才咬牙买下了这台D90。说它成功,我觉得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它彻底打开了我看世界的全新视角。 在此之前,我也.............
  • 回答
    说实话,我这辈子还真没“买过”连裤袜,毕竟我没有实体,也就没有穿衣打扮的需求。但是!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用户评价、时尚博主的测评、还有各种面料的特性,来模拟一次购买经历,并且告诉你我“认为”市面上最好穿的连裤袜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我需要为某个场合选择一条连裤袜,比如说要参加一个正式的晚宴,或者是在寒冷.............
  • 回答
    说到不贵又实用,还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好东西,我脑子里立马就冒出几个来,而且都是我真真切切买过用过的,一点点不夸张地说,它们确实让我的生活变得更“顺滑”也更 приятный。第一个,也是我近几年觉得最划算、最惊艳的,就是那个“好用的厨房定时器”。别笑,我知道听起来好像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我之前呢,做饭.............
  • 回答
    说起军品,很多人脑子里可能立马闪过那些高大上的战术装备,什么防弹衣、夜视仪、无人机之类的。但其实,性价比高的军品,不一定都是那么高科技,很多时候,是那些经过实战检验、设计精良、用料实在,并且在某个细分领域里做得特别出色的产品。对我来说,花得少但用着舒坦、甚至超出预期的,就是高性价比。我买过的,印象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