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女生因穿着暴露吸引了变态,而导致被杀人碎尸,我们应该以安全为目的建议女性保守服装吗?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令人痛心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女性的安全、个人自由、社会责任以及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当我们面对一起如此可怕的悲剧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然而,将女性的穿着与犯罪受害直接挂钩,并将保守着装作为唯一的“安全”建议,却存在着严重的逻辑谬误和潜在的负面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一点:任何形式的犯罪,包括杀人碎尸,其根源在于犯罪者扭曲的心理和行为,而不是受害者的穿着。 犯罪是犯罪者一手造成的,他们应该为此承担全部的法律和道德责任。将受害者的穿着作为犯罪的“诱因”,无异于是在为施暴者开脱,是在转移人们对犯罪行为本身的关注,将本应指向罪犯的谴责和问责,转移到了受害者身上。这种逻辑,在法律上、道德上都是站不住脚的,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二次伤害。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驾驶一辆跑车吸引了盗贼,我们不能反过来说,是因为他开跑车才导致了被盗。车辆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盗贼的非法侵入和盗窃行为。同样的道理,女性的穿着,无论是暴露还是保守,都不应该成为任何人剥夺其生命权和人身安全的理由。

那么,以“安全为目的”来建议女性穿着保守,是否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 “预防性建议” 的角度来说,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如果能减少可能被某些“变态”盯上的“机会”,或许就能降低风险。这种心态,在面对危险时,是一种试图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然而,这种“保护”方式,实际上是一种 “受害者责备” (victim blaming) 的变形。它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女性的不当穿着会引起犯罪,所以女性应该改变自己的穿着来避免犯罪。

这种建议, 忽略了问题的实质,并可能产生以下几个负面影响:

模糊了犯罪的责任: 如前所述,这会让人们不自觉地将焦点从施暴者身上移开,认为受害者也有一定“责任”。
限制了女性的个人自由: 女性有权选择自己的穿着,这是她们表达自我、彰显个性和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权利。要求女性为了避免潜在的犯罪而改变自己的穿着,是对这种基本人权的侵犯。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我们不应该因为害怕某些人的恶意行为,就限制所有人的自由。
“安全”的标准是模糊且无限的: 什么样的穿着算“暴露”?这个标准因人而异,也因文化、社会环境而异。如果以这种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女性,那么无论穿什么,总有可能被“某些人”认为“不妥”。那么,为了“绝对安全”,女性是否应该终身穿着厚重的长袍,把自己完全遮盖起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现代社会价值观的。
无法根治犯罪: 那些真正有杀人碎尸意图的“变态”罪犯,他们的动机远比简单的“被穿着吸引”要复杂得多。他们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下,因为扭曲的欲望、病态的心理而选择作案,受害者本身的穿着只是他们找寻借口、合理化自己罪行的工具。即使女性都穿着保守,这些罪犯也可能找到其他借口,或者直接选择其他目标。这种建议,治标不治本,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
剥夺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 将女性的价值和安全与她们的穿着挂钩,是对她们作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完整人格的个体的贬低。这暗示了她们的身体,她们的外表,是用来“吸引”或“不吸引”他人的,而不是她们自己可以掌控和展示的。

更有效、更负责任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如果我们真的要以安全为目的来保护女性,那么我们应该将焦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惩犯罪,提高威慑力: 对于任何形式的暴力犯罪,尤其是恶性犯罪,必须依法严惩,让犯罪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让犯罪者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后果,才能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者。
2. 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保障: 包括更完善的监控系统、更及时的报警响应、更具巡逻力度的警力部署等,让女性在公共场所感受到更强的安全感。
3. 加强对潜在犯罪者的心理干预和教育: 那些有暴力倾向或极端思想的人,需要社会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从根源上化解其暴力动机。
4. 开展广泛的性别平等教育: 从小就应该教育社会大众,尊重女性,理解和包容个体差异,破除性别的刻板印象,让人们认识到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他人的身体和尊严。要强调的是,性吸引力是自然存在的一种现象,但将性吸引力与犯罪直接联系,是扭曲的认知。
5. 提升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这包括一些常识性的安全提示,例如在夜间出行时注意周围环境、避免独自前往偏僻地区、学会辨别危险信号等。但这绝不意味着将保护的责任完全推给女性,而是作为社会安全网络的一部分。
6. 媒体的正确引导: 在报道类似悲剧时,媒体应该避免煽情和将重点放在受害者穿着上,而应该关注犯罪的本质、法律的制裁以及社会应如何预防和应对。

总结来说,建议女性穿着保守以避免成为“变态”目标,这是一种不公平、无效且具有误导性的逻辑。 这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我们应该相信女性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穿着,而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根除犯罪,如何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尊重个体的社会。对于施暴者,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谴责其罪行,追究其责任,而不是试图通过限制受害者来“避免”他们的罪恶。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珍视和尊重,无论其穿着如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您能不能先放两张穿衣自由的照片上来,也好让我们看看您有没有这个必要……

user avatar

都是大人了,喜欢怎么穿就怎么穿,发生了意外也应该自己承担,如果哪天意外来临,我会谴责罪犯的,放心,键盘绝对敲得噼啪地响,大胆去吧

user avatar

杀人者重罚,然后国男别多管闲事瞎操心,国女的事情国女自己决定。

user avatar

这种五年前的套路又来了啊

先来个国女钓鱼,吸引一堆保守男。

然后塑造出“国男爹味太重,妨碍小仙女穿衣自由”

借此批评一番

对此,我的结论是你小仙女爱干啥干啥,管我屁事。

user avatar

在赛博朋克社会可以随意着装,现在的科技和社会制度还没到赛博朋克社会的程度,所以不建议随意着装

user avatar

知乎混久了,只凭前两个字就能嗅到这题有不对劲的味道。

“近期”

什么玩意就近期?

知乎好歹也是沾热点就炸的平台,对于新闻的话题敏感度极强。

因为穿着暴露而被碎尸这么大事,新闻居然没上热搜,反倒是你凭空给问出热度来了。

搞笑呢?

随便搜一下吧:


果然,搜索“因穿着暴露”和“杀人碎尸”,头两条立刻显示这道知乎问题。其他一概没有时效和热度,甚至找不到这俩词完整的在同一新闻里出现。

也就是说,案情基本描述与同性质案件,目前都不存在于“近期”的主流报道中。再说了,“近期”这天气出门穿着暴露的第一后果难道不是冻死吗?装什么时空外宾。

再单搜“杀人碎尸呢”?

第一条是2016年的龙岗杀人碎尸案,第二条是2014年的5.21杀人碎尸案。


不仅没有因穿着暴露这个限定条件,近期连杀人分尸都很难找。时间各种对不上。

而你的问题是今年10-16日发的。

你“最近”的新闻是从哪看的?

你的信息茧房在哪造的?

我知道你有权讨论一个你感觉不安的话题,可我没有把你的键盘抢走,也没有给你的嘴贴封条。我只是问你接受的信息是哪来的,我能不能瞻仰一下你的专属超时空信息源?

请你不要因为我对信息源的询问,而感到自己的言论自由被剥夺。

就像我在球场上问同学穿的篮球鞋是真是假的时候,他认为我不让穷人活一样。那话茬子相当于默认了鞋是假的。


当你你跳过了对所引用事件的论证,直接像一个甲方给你要求的格式一样填写“我是个女生”
“我认为女性有xxx权利”这种立刻介绍“要点”的行文模式时,对于一个被恐怖信息轰炸后感到不安的人来说,是很反常的。

不管你接受了什么奇怪的资讯,你引用它是为了表达不安。当情绪调动起来后,你会很关心故事本身才是。除非这种事已经在热搜中狂轰滥炸,全国上下无需多言,否则事件本身一笔带过的可能不存在。

可你连真实性都不问,故事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上来就介绍身份开始搞价值讨论。这哪像是被近期的事开启的思考?

这是非常粗糙的命题作文写法。

看不见你不安的真实情绪,只能看见你急着让我们的视线别落在事件本身的迫切感。赶紧让大家开始讨论“穿衣自由”,就像完成任务一样。要素过于齐全,甚至堆砌。


上次我揭露过几乎一样的案例:

zhihu.com/question/4568

题主修改问题时暴露了好多。都被我拆开揉碎分析展示。新闻截取时各种露馅儿。还编造虚空朋友。

但这丝毫不阻碍她一副完成甲方命题作文的架势。



这件事套路和上次很相似,没有新闻,只有“近期”,话题老旧,还平白火了。

这是谁打算在最近的男女战争中吃一波红利呢?

我甚至怀疑执笔人是同一个被甲方领导催稿的半吊子外行,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却依然暴露出打工人的疲惫与应付。

别这样,挺没劲的。

user avatar

小仙女们爱干啥干啥,蠢男人去逼逼个屁?

死的又不是你……

你跟谁们呢?

舔什么舔?

我们谴责罪犯就好了……

user avatar

绿灯有斑马线的路口,你敢不看车就闭眼往前冲么?

user avatar

前面绿灯,你准备通过路口,但是红灯方向的车道却频频有车在闯红灯,你看在眼里,却说撞死我是他的错,我没错。好吧,那你就过去吧。

明明是现实问题,你跟我谈论对错。

还能建议什么?你连自己的命都不放在眼里。

user avatar

你想穿啥就穿啥,你有无数种方式规避风险,最没用的就是来这儿高喊穿衣自由。

user avatar

提建议?不好意思,你们不值得。

明明女性穿衣自由比男性大得多,但为什么在呼吁争取穿衣自由权利的依然是女性?


天气凉了,也许我会建议邻居家的狗说——转凉啦记得出门穿多一件,但却不会白费口舌给你们提建议,真不值。

user avatar

??????首先,这个女人是自己穿着暴露,怪不得bt.其次想不想穿保守服装是这个女人自己的事,我们管不着.还有别玩受害者无罪论这一套。

user avatar

题主这种貌似“善良”的“建议”,是一种非常狡猾的流氓话术。

当一个事件有两个或更多要素时,着重强调其中某个要素,就相当于强调该要素的首要性。比如谈老虎捕猎,专门谈梅花鹿,其他什么都不提,就会让人觉得老虎只吃梅花鹿。讨论吸烟危害,只谈肺癌其他什么都不说,就会让人以为吸烟只会引起肺癌。只报道某地区的负面新闻,就会让人感到这地方很糟糕。这就是信息茧房。如果刻意强调的要素“恰好”并不是真正最重要的要素,那么就会避重就轻,转移话题,歪曲真相,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现在问题来了,“穿衣暴露”是女性被侵害的主要原因吗?当然不是,去了不安全的地点才是首要原因,穿衣先不说有没有影响还未定论,就算有,相对前者也是非常次要的因素。结果有人打着“君子不立危墙”的旗号,对“去的地方不对”这一真正的“危楼”只字不提,却全力宣扬一个非常次要的小危墙,刻意营造出“穿衣是被侵害的主要归因”这一严重偏离客观事实的结论,其别有用心,就不问可知了。

本质上,与“二战谁贡献大”没什么两样,不同的侧重宣传,当然就会产生不同阵营的答案。放到侵害问题上,反复强调一个实际上是很次要的穿衣因素,只字不提真正的主要因素,不过是有意诱导错误归因,影射受害者的性道德导致其“自作自受”,以达到宣扬受害者有罪论,煽动敌视情绪的目的,而这某种程度上也是把性焦虑驱动的兽性合理化的猎巫暴论。

与禁欲主义挂钩的意识形态狂热从来就不陌生,在历史上早已多次证明其不可控制的罪恶。其今日妖雾重现,只能证明人类最大的教训是从来不吸取教训。

user avatar

我想说,一个人,特别是成年人,选择做什么事,就做好承受相应的风险和后果的准备。所以如果你觉得辛辛苦苦练的好身材没什么不能秀这句话的时候,就承受不分场合不注意穿着尺度而产生的潜在风险和后果。如果你做好了准备,且发生什么都没问题可以接受,那你随意。

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纠结的,以至于我读了两遍题目,我都不知道这个命题成为一个问题的点在哪里?难道不应该这么做吗?

在这里,更正你的几个理解错误问题。

第一,你有好身材想展示,可以理解,但谁会订了只有暴露,大尺度的性感着装才能展示身材?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那么两个原因,第一,你的身材没你想象的那么好,所以不得不通过尺度来弥补。第二,你得审美略low,这就不展开了。

第二,穿衣自由从来不存在。穿衣是人类社会性的体现,从来都有规矩,讲场合。很多公司上班,你穿个吊带短裤就会被批评。去参加婚礼,你穿的比新娘还花哨就会被白眼。一个人出门去,注意安全,是常识。穿衣自由从来就不存在。

第三,事前风险防范和事后指责受害者是两回事。肯定有人跟你说该指责的,难道不是犯罪分子吗?我想说,出了事指责和没出事提醒你防范风险是两回事。一个受害者没有罪但不代表她不会犯属于风险防范的错误。另外,犯罪分子不会因为你的指责就停止犯罪。

最后,回到本文第一段。自己做什么,就做好准备承担风险。没这个种,就怂一点,别干。不要试图找什么好的办法。你无非想听到一些无脑的鼓励,别信,那是在害你

user avatar

我要是新换了手机拿着去食堂还随处乱放被人拿了,绝对所有人骂我不长脑子,那么好的手机招摇过市还没一点防备意识。

早年间年根底下,家里人都会嘱咐钱藏好别露富。拿大哥大的老板最容易被人盯上,坐火车也没人虎比到把百元大钞往桌上一扔,然后大喊“狗贼你们别想偷我”。

也不知道是因为这两年治安好了,还是因为互联网发达了。女性穿着暴露导致伤害这种事还要放网上讨论,还要说什么女的穿着暴露没错,不许建议女的多穿。

那你就穿得再露点,顺便拎着二十万现金往黑胡同里去呗,劫财劫色一步到位,我们会痛斥变态给你报仇的。

user avatar

这是在印度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