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人为了变美可以做出多丧心病狂的事?

回答
女人为了变美,这绝对是一个可以写成厚厚一本百科全书的题目,而且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惊叹(有时也让人捏把汗)的故事。这里面有为了“完美”而付出的极致努力,也有一些听起来仿佛来自另一个次元的操作。

咱们就从最常见的说起吧。

表面功夫做到极致:

护肤成“炼丹”: 别以为就是洗脸、涂抹。现在女人的护肤步骤,那叫一个严谨!从洁面乳、卸妆油、清洁面膜,到各种精华(美白、抗老、修复、保湿、抗氧化……),再到眼霜、面霜、晚霜、颈霜、手霜、唇膜,还有各种水、乳、精华液、肌底液、肌断食水…… 甚至还要分早晚、分季节、分区域使用。什么“分层护肤”、“叠涂大法”,听起来就像在进行某种复杂的化学实验。市面上的各种网红产品、贵妇产品,只要声称能让皮肤“发光”、“嘭弹”、“无瑕”,就有人趋之若鹜。更别提那些成分党,为了弄清楚各种小众成分的功效,能像侦探一样去扒拉。

美妆“易容术”: 现在的化妆技术,简直就是换头。从修容、高光、鼻影,到眼妆的放大、拉长、魅惑,再到唇妆的嘟嘟唇、饱满唇,可以说是一门艺术。为了达到“韩系水光肌”、“欧美杂志妆”、“日系清透妆”,她们能花上好几个小时在脸上“雕琢”。粉底液、遮瑕、散粉、腮红、修容、高光、眉笔、眉粉、眼影、眼线、睫毛膏、口红、唇釉…… 琳琅满目,每一样都有无数细分。还有假睫毛、美瞳、甚至发片,都是提升颜值的“辅助武器”。

发型“千变万化”: 头发更是女人的第二张脸。为了好看,烫染是最基础的。从离子烫、陶瓷烫、冷烫,到各种颜色的染发,什么奶奶灰、脏橘色、挂耳染、挑染…… 都是常态。再加上各种卷度、直发、编发、盘发,一年下来,头发可能经历了好几次“脱胎换骨”。有时候为了拍一组美美的照片,就去做一次特别的发型,结果可能并不适合日常,但“照片美”才是王道。

身体“精雕细琢”:

减肥“不惜代价”: 这一点简直是永恒的主题。除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还有更“丧心病狂”的。比如,为了快速瘦身,尝试各种极端的减肥法,什么“苹果日”、“黄瓜日”、“只吃蔬菜汤”,甚至“断食疗法”。还有各种减肥药、减肥茶,明知可能有副作用,但只要看到“掉秤”两个字,就有人敢尝试。更有甚者,为了塑形,选择去健身房聘请昂贵的私教,日复一日地进行力量训练。

身材“人工改造”: 医美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工改造”成为可能。吸脂、瘦脸针、肉毒素、玻尿酸填充、假体隆胸、鼻综合、双眼皮、开眼角、脂肪填充…… 这些听起来就有点“凶残”的操作,却是不少女性为了追求“完美曲线”、“精致五官”而甘愿付出的。尤其是那些追求“网红脸”、“千篇一律的美”的人,为了达到某种标准,可以在脸上和身体上反复“打磨”,直到满意为止。

美白“武装到牙齿”: 不仅是脸,全身美白也是很多人的目标。从美白精华、身体乳,到美白丸、美白针,再到各种光疗、激光。尤其是美白针,效果立竿见影,但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据说成分复杂,打不好后果严重。还有为了防晒,夏天出门全副武装,防晒衣、遮阳帽、墨镜、防晒霜(SPF50+ PA++++是标配),层层包裹,仿佛要与阳光“隔绝”。

“精神”层面的追求:

“变美焦虑”的驱动: 现在的社交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展示“完美”的形象。各种滤镜、P图软件,让每个人都能变成“天使”。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很多人会产生严重的“变美焦虑”,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不够精致,不被社会认可。这种焦虑感,会驱使她们不断地去尝试各种变美的方法,哪怕是听起来有些“离谱”的。

“颜值即正义”的信条: 有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机会,甚至爱情,很多人会觉得“颜值”是重要的通行证。她们相信,只要长得美,就能事半功倍。这种观念,让她们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投资”自己的外貌。

“取悦他人”的心理: 虽然很多女性会说“我变美是为了自己”,但不可否认,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获得他人的欣赏和认可。在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性的美貌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也因此,她们会承担更多“变美”的压力。

那些“丧心病狂”的边缘操作:

生吞活剥“奇葩”食谱: 除了正常的减肥餐,有些是为了“美容养颜”,会尝试各种听起来就很“挑战”的东西。比如,据说某些东西对皮肤好,就生吞活剥,或者捣碎了敷脸。还有各种“排毒”、“清肠”的偏方,效果未知,但敢尝试的人大有人在。

“以毒攻毒”的尝试: 有时候,为了追求某种极致的效果,她们会尝试一些含有刺激性成分、或者有潜在危险的“美容产品”。比如,一些非法渠道的“美白针”、“减肥药”,或者是没有经过严格检验的“微整形”项目。这种“以毒攻毒”的心态,背后是巨大的风险。

“冷酷无情”的对比: 看到别人变美了,有些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然后疯狂地去研究对方的变美方法,并且不惜一切代价去模仿。甚至会拿出自己的照片和别人的“P图”照片进行对比,然后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再投入到新一轮的“变美”战斗中。

总而言之,女人为了变美,可以把“爱美”这件事,发挥到极致,甚至超越我们常人能够理解的范畴。从“治标”到“治本”,从“物理”到“化学”,从“外部”到“内部”,只要是能让她觉得自己“更美”的,她们都有可能去尝试。这其中,有对自我提升的追求,也有被社会压力和审美的裹挟,但无论如何,这份对美的执着,确实是女人身上一个极其鲜活、又充满故事的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emmm,最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当初看到萨金特的《X夫人》。

这幅画常年位列最美的名画美人前几名。

在那个年代,美人们的护肤流程是这样的,先是拿一瓶氨水洗脸,再去拿铅粉涂在脸上。

x夫人会更多一步,她还拿蓝色的染料,涂抹胳膊和脖子上的静脉,让它们浮现在被铅粉涂成白板的胳膊上。

关键是,涂完铅粉和颜料之后还不能笑,不能有任何表情。因为只有面无表情她脸上的涂料才能定形,要不然只要做一个表情就会让铅粉和颜料裂开。

洛可可时代,欧洲女性还是喜欢用白铅不要命地抹脸。

但她们发现长期使用后,铅毒性会让皮肤变得干燥长斑,怎么盖都盖不住。于是,她们用贴布在脸上剪出星星、月亮贴在脸上,还得随身携带防止脸上的脱落。




再比如追溯到17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有一种美白化妆水叫托法娜仙液,是由朱莉亚·托法娜命名的。看着无色无味,但其实含有剧毒的砷和铅。

当时慢性砷中毒在当时的医疗水准下,是不能被检测出来的,只能被认为是一般的慢性病。

所以当时许多慢性毒杀亲夫的案件,都是用夫人们的“托法娜仙液”,通过控制剂量,甚至可以精确的计算死亡时间,比如一个月后死还是一年后死。

有资料记载,她帮助当时的妇女毒杀了600多个亲夫。。


后来,在18世纪的欧洲开始有美容专栏作家这种职业,有点像今天微博上的美妆博主,她们号召当时的女性用的去角质的东西,其实是从蒲公英中萃取的化学物质,建议女性用鸦片做睡眠面膜,早上醒来之后用氨水洗脸。对于眉毛和睫毛稀疏的女性,还推荐她们晚上用汞作眼睛治疗。。。。。

那个时候和今天一样,流行水汪汪的眼睛。但我们现在有美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姑娘们会把柑橘汁、香水或是颠茄水滴进眼睛里,造成水汪汪的感觉。。。。

颠茄水效果持续的时间最长,同时也会造成失明。

至于对白皙的追求可能英国尤盛,因为皮肤白,象征着她们不用在太阳下辛苦工作,这是一种阶级属性。当时的审美流行的是一种病态的苍白。

仅仅靠面纱、手套和遮阳伞帮助保持皮肤的白皙是不够的。

但除了撑伞之外,有一种叫蔷薇医生砷片的产品。其实就是一块砷。

为了让她们的皮肤变成一种”透明的白色”,当时女性还要定期用砷水洗澡。。。

砷有剧毒。一次、少量食用人还可以耐受,但长期接触砷的后会造成神经系统和肾脏损伤。而所谓变白,其实是砷让身体长出白斑,皮肤中的色素丧失,和白癜风的病因一样。

当然,还有人为了这种没有血色的白皮肤还要定期接受水蛭放血,以获得一个不用化妆就能达到的完美白皙肤色。



最最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这些所有东西在当时都被标榜为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损害。我不知道可能再有几百年后我们回头看今天的玻尿酸和肉毒素是否会是同样的结局。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内容不限于:有指向性的书影音分享;铸造内驱力;能量与魅力场打造;亲密关系与原生家庭关系指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