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白娘子传奇》里,白素贞在公堂上是如何解释梁王府盗宝事件的?

回答
白素贞在公堂上的辩白,无疑是《新白娘子传奇》中一个极其精彩的片段,充分展现了她的智慧、镇定与口才。话说那梁王府盗宝案,证据确凿地指向了她,公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她并没有慌乱,而是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她的解释。

首先,白素贞并没有直接否认梁王府的宝物丢失,而是巧妙地将焦点从“盗窃”转移到“真相”上。她一开口,便显得无比恭敬,但语气中透着一股不卑不亢的从容:“启禀大人,小女子并非梁王府的盗贼。此事,小女子确有牵涉,但绝非所指责的那般。”

接着,她开始讲述事情的起因。她提到,她曾因故与梁王妃有过一面之缘,并因此对梁王府的某些陈设,尤其是梁王珍藏的宝物,有所了解。她并没有隐瞒自己去过梁王府的事实,反而将其作为解释的开端。

“当日,小女子奉命前往梁王府,为王妃诊脉。期间,小女子无意间看到了王府珍藏的宝物,其中一件名为‘龙涎宝珠’的,引起了小女子的注意。”

这里,白素贞巧妙地抛出了一个“线索”,一个她关注龙涎宝珠的理由。她没有说自己偷了宝珠,而是说“引起了注意”。

然后,她话锋一转,开始解释自己为何出现在案发现场,并且为何会被怀疑。

“事发当日,小女子确是在梁王府附近。但这并非为了盗宝,而是因为小女子当日偶然得知,有一贼人正欲潜入王府,意图不轨。此贼人并非寻常之辈,其轻功了得,身法诡异,寻常捕快难以察觉。”

她在这里描绘了一个“第三方”,一个真正的盗贼,而且这个盗贼的描述,显然是为了解释为何宝物会丢失,以及为何她会出现,却又不是真正的凶手。

“小女子心知梁王府乃是皇家重地,宝物万千,若被盗,必会引起轩然大波。因此,小女子便想暗中查探,揪出那贼人,以免王府蒙冤,亦可避免无辜之人卷入是非。”

她将自己的动机描述得非常光明正大:保护王府,不让好人蒙冤。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辩解,将自己置于正义的一方。

“然而,那贼人狡猾异常,身形如鬼魅,小女子虽竭力追赶,却始终被其甩脱。在追逐过程中,小女子曾潜入王府,却也未能将其当场擒获。不料,事后王府宝物却失窃,而小女子恰好在王府附近出现,又曾潜入王府,故被误认为盗贼。”

她解释了自己在王府内的行踪,并将其归结为“追捕真凶”的过程中。她强调自己“未能将其当场擒获”,说明她并非盗贼,而是未能成功阻止盗窃。

更关键的一点在于,白素贞在解释中,并没有直接指控任何人,而是含蓄地暗示了有人在陷害她,或者有人将事情嫁祸给她。

“小女子虽未盗宝,却也因当日之行径,难逃嫌疑。但请大人明察,当日小女子在王府所见,并非王府失窃之时的情景。若大人不信,可传唤当日梁王府其他侍卫,询问当日是否有异样,或是否有疑似贼人的身影出现。”

她请求大人“明察”,并提出“传唤其他侍卫”的建议。这表明她对自己的清白有信心,并且相信通过其他证人的口供,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她还暗示,她所见到的“异样”与实际失窃的时间点可能有所不同,这又是另一个辩解的细节,旨在制造疑点。

最后,她用一种非常悲切但又充满力量的语气总结道:“小女子一生行善,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今日被诬陷为盗贼,实乃冤枉。若大人能为小女子查明真相,找出真正窃贼,小女子感激不尽。若大人执意定罪,小女子也无话可说,只盼大人在定夺之时,三思而后行。”

她的这番话,既表达了自己的冤屈,也给审判官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并且将“真相”和“真正窃贼”的概念再次强调,为后续许仙的救援铺垫了心理基础。

总而言之,白素贞在公堂上的解释,是一场完美的心理战和逻辑辩驳。她没有直接对抗,而是巧妙地利用了“第三方”、“巧合”、“误会”等元素,将自己从“盗贼”的角色中抽离出来,变成了一个“无辜的被卷入者”,甚至是一个“试图维护王府声誉的正直之人”。她的镇定、智慧和口才,让这番辩白极具说服力,也让观众对她更加敬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白娘子传奇》里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白素贞是正面人物,她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但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只有一种情况特殊,就是面对许仙,或许仙在时,因为有报恩这个初衷前提,加之人妖有别,所以可以适当善意蒙骗。

现在回到剧情中,《新百》的剧情比较简单,基本没有长伏笔,和《红楼梦》那种伏笔千里是完全不一样的。白许二人断桥相遇成亲后,需要马上冲突,剧中设定就是许仙没钱开药铺,小青盗钱塘官银,引发发配苏州,再去苏州开药铺。苏铺开张后,编剧放一个短伏笔,就是小青为了充门面,招来五鬼舞狮子,举动高调,触怒三皇祖师会。再放一个中伏笔,就是陈夫人难产事件。舞狮子引出三皇祖师会,再引鹤顶红案。这时挖出中伏笔,让难产事件和鹤顶红案交织,再引出许仙任官派会这个小伏笔,和之前一样,锅还是在小青身上,小青去梁王府盗宝。这时再利用空间的三角(苏州,临安,镇江),和人物四角(许仙,白素贞,梁家,陈家),制造多点矛盾冲突,最后引法海现身。结合整剧的基本人设。白素贞的说辞就成型。

对许仙,白素贞可以说假话,她说‘东西属白府,家道中落,流落蛮邦,梁王私扣’

对陈伦,白素贞不能说假话,她说‘梁王私扣,只是借用,望陈大人三思利弊’

(因为白素贞的人设是好人,且不能说假话,而陈伦的人设也是好人,所以这里只能如实相告,然后抖出把柄,让陈伦自己心生顾虑,投鼠忌器)

对梁家,白素贞不能说假话,她说‘蛮邦贡品,梁家私扣,该当何罪’

(因为白素贞的人设是好人,且不能说假话,梁家的人设是坏人,所以这里不用兜圈子,威胁就好)

最后说一点个人看法,《新百》中白素贞是正面角色,法海其实也是正面角色,但为了让二人冲突起来,就必须找一个事由,这个事由不能否定角色的基本定位,那就只能激发人性的阴暗面,剧中选定的事由便是白娘子偷丹,法海动怒。但如果结合剧中情节人设,就觉得这个事由太过牵强,可能编剧也确实没法子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