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坐标与相对位置结合。
一般来说只有间瞄火力才会需要侦察兵,直瞄火力你自己就看得到目标你还拿侦察兵来干嘛?所以这里我们都是谈的侦察兵为间瞄火力提供指示的情况。
理论上,地球上每一个可能的点,都是有一个唯一编号的,这个编号就叫做“坐标”。“每一个”的意思是你想得到的每个地球表面的位置,从你的裤裆里一直到马里亚纳海沟深处,从你的天灵盖到高空对流层。对于地球表面,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省略了空间位置信息的坐标,这种相对简化的坐标只需要包含三个信息:经度、纬度、海拔。海拔信息一般都标注在地图上,你只需要去地图上查就行了,经度纬度信息既需要你去地图上读出来,也需要你现场确认,这个现场确认的过程就是侦察兵为炮兵指示位置。
当然了当兵的跟搞地质的不一样,不是每次都需要把精确的经纬度弄出来。军用地图会对每一根经线纬线进行编号,这个编号规则就不讲了,反正简单易用、方便快捷而且很精确。
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个地图:
经线编号从13到26,纬线编号从81到89,首曲线高程是1140米。现在你是炮兵,我是侦察兵,你我手里都有这么一个地图,一毛一样的,因为都是今天早上从图库里面领出来的、同一版本同一年份的地图,区别比同一瓶82年的雪碧里不同位置的区别还要小。
我现在发现,1201高地有一个敌人的地堡,里面一群印度阿三吃着咖喱唱着歌,眼看着就要动次打次跳起舞了。咱不能让他们继续啊,再来就会洗脑了,我到东北玩泥巴~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哒哒哒~
这时候我告诉你:1201高地有个地堡你给我扬喽!你一听,地堡,那就155榴弹加触炸延时引信,一发,Duang!
你以为完事儿了?
没有,因为有可能打偏。因为火炮、气候、气温、气压这些乱七八糟的,炮弹打过去很可能偏了几米。远了、近了、左了、右了,我一看再报给你,你修正一下下一发,整个地堡都飞走了。
这个就叫“明显地物法”,目标刚好在很明显的标志物上,这个最简单了。
可它要是不在呢?
比如现在在这么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有个印军地堡,也是烦人烦得要死,附近又没啥明显地物。
这时候我就要去读它的坐标再报给你,这里用到的一般是“前方交会法”,就不细讲了。反正我一定能读出它在图上的坐标,然后我会给你报一组数字:82 650,19 550。意思是82号纬线往北650米,19号经线往东550米,我一报数字,你就知道怎么装定射击诸元了,然后再重复一次试射和校正的过程。
但是有时候,跑“前方交会”挺浪费时间的,我们不一定有这个时间,所以这时候我就给你个相对位置。
这里有两个地图上常用的概念:偏角、距离。具体概念就不讲了,讲了你也记不住,记住你也用不上。反正知道这俩数据,你就能非常准确的指示一个目标相对于另一个明显地物的位置。
这里面花活儿就多了,比如我是个侦察兵,我可以通过“透视法”很快确定目标相对明显地物的偏角,通过“跳眼法”确定目标与我的距离,等等,反正我能更快的把需要打的目标位置报给你,这个就是相对位置指示。
比如我站在1208高地西北侧,一眼看过去,三哥的地堡后面正正的是1225高地,那就完事儿了。坐标偏角与我这个位置的坐标偏角是一样的,然后跳眼法估一下距离,试射——校正,地堡飞天。
当然这些都是手工作业、传统技术,现在有更先进的手段,例如激光测距仪、红外激光目标指示仪、GPS/北斗等等,反正我一定会让目标在你的地图上“高亮”,你打就是了。
比如这个激光目标指示,它是一台肉眼看不见的激光发射器,激光波长在人的眼睛可视范围之外。然后我拿这玩意儿照着目标,这时候各种传感器看到的地堡,在正确的波段就会闪闪发光,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像漆黑中的萤火虫,像你,我的爱人。
这时候,炮弹上的末敏器、导弹的导引头、无人机的监视器里,阿三哥的地堡就一目了然了,直接砸,甭跟我客气。或者无人机、卫星直接读出它的坐标,免得我瞎特么跑。
所以你看,根据我国《刑法》,我国公民为敌军指示轰击目标,是间谍行为。
而间谍是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的对象,敌军的侦察兵虽然也在给他们自己人指示轰击目标但是人家是受日内瓦公约保护的,你就不行,你不配,你没有穿军装并且佩戴正式的军兵种标识。你没有军人身份还给敌军指示了轰击目标,对不起,这就是间谍罪。
那些嚷嚷着“this way sir”的带路党,明白了吗?
“带路”等于间谍,为敌军充当侦察兵指示攻击的目标,没抓住你就罢了,抓住了就是间谍,是不会跟你客气的,带路之前请三思,别当了法盲还不知道。法律不管你知不知道这一条法律条文,而是你只要干了这个事儿,那就不跟你客气的。
目前滴滴这个事情就是明确的“为敌军指示轰击目标”行为,一旦坐实,至少有一大帮负责人是明确的间谍。也不用再洗地了,《刑法》里明文规定的东西,洗什么洗。
滴滴充当的就是这个侦察兵为炮兵指示位置中的“侦察兵”,它暴露了目标、还指定了目标的精确位置,只要这个数据泄露到外国甚至有意出卖给外国,即使是被欺骗的,那也可以坐实间谍罪了。
它使用的目标指示方法就是绝对坐标法,是使用的全球最通用的坐标编号方法,就是简单的经纬度信息,作为侦察兵,它只要把这个信息报送给外国,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知道目标位置,没有任何保密性可言。
所以说,滴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带路党,真实不虚。
作者本人与 一米测距机
16倍炮队镜
40倍望远镜
作者本人于8倍炮队镜
方向盘
侦察兵的主要装备部署也是有讲究的,基本观察所(主观)部署方向盘、四十倍望远镜、16倍炮队镜、测距机,但是其他观察所要根据主要装备的性能、用途有选择的携带装备,40倍望远镜、16倍炮队镜因为其体积大、沉重、携带不便,只能在基本观察所(主观)使用。8倍炮队镜在侧方观察所。前进观察所、敌后观察所,只能携带方向盘、测距机。
二、侦察兵的任务:
1:连测战斗队形,就是确定观察所主观、侧观的坐标,高程、炮阵地的坐标,高程。
2:给火炮赋予基准射向。
3:侦察敌方目标,发现目标,确定目标坐标、高程。
4:校正射击,报告弹着点的偏差量,
5:评估射击效果。
三、侦察兵的方法:
侦察兵的训练项目有:器材使用、识图用图、夜间捕捉目标、连测战斗队形、正运算、逆运算、按图行进、整理联测成果、目测距离、秒表测距、观察炸点、指示与接受目标等等。
我不能一一介绍,只介绍从占领观察所,发现敌人到消灭敌人的过程。
侦察兵首先在战区阵地前沿制高点上,选择视线良好“便于观察、便于疏散隐蔽、便于构工伪装、便于组织对敌坦克的防御的位置。”避开独立明显的物体和透空地带,开设观察所主观。然后根据地形向侧方300到500米不等开设侧观,弥补主观观察死角。或者主观被敌人发现、摧毁后,接替主观执行侦察任务。
主、侧观之间用有线,或者无线联络。侧观一般用炮队镜。
占领观察所后,首先架设方向盘,使方向盘精确归北,根据军用地图上的磁坐偏角修正方向盘,使方向盘测出的方位和军用地图一致,根据指挥员下达的基准射向在方向盘装定,然后测量主观、侧观的直线距离,并给侧观赋予反覘分划。
这样,主观、侧观、目标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已知主、侧观之间直线距离,主观测出目标点的内角,侧观测出目标点的另一个内角,在这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一个边长,应用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定理,就可以求另外两个边长了(观目距离)。
这时,根据团指挥连测地排给与的战区内能够观察到的二至三个方位物的精确坐标,高程,采用主、侧观交会法,确定观察所主观、侧观的坐标、高程。同时用地图定站立点方法,在地图上确定观察所坐标,高程,与交会法确定的坐标相验证,如果相符,就可以向上级报告了。
炮阵地侦察兵同时作业,测定每连基准炮的坐标、高程,并给每门炮赋予基准射向。
这个过程叫“连测战斗队形”。
侦察兵要根据所执行的战斗任务,开设基本观察所(主观)、侧方观察所(侧观)、前进观察所(前观、一般配属在前卫营、尖刀连)、敌后观察所。如电影《闪电行动》就是根据我炮一师27团1979年对越作战时,朔江战斗中开设敌后观察所事迹改编。
连测战斗队形完毕后,开始在目标区域测定上级指定的方位物坐标、高程,并且将方位物定在军用地图上。
侦察班长要随战场指挥员勘察地形,了解当前敌情,并熟知方位物编号、位置。
方位物就是在目标区域内有明显特征的标志物,有上级根据战场情况,有重点的选定,并给与编号。
这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开始在目标区域用大倍率光学仪器观察战场,一旦发现敌情,迅速给侧观指示目标,进行交会作业,同时用一米测距机测定距离,侦察班长一方面向计算组通报交会分划,观目距离,一方面向上级报告敌情。自己也快速计算目标坐标,并在地图上标定出来。
需要进一步讲明的是,"指示与接受目标"。
在主观,有指挥员给观察所人员指示目标,主观同时给侧观指示目标,这都要用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手指简便测量角度。
指挥员会用手指一比划:“全体注意,第三号方位物向左1-20、近方,装甲火力点,交会!”这个向左120密位,就是用手指简便测量的。
看过《闪电行动》的网友都会记得,在影片最后,主人公刘凯华用手指简便测量,给后方炮阵地报目标坐标,高程。是有这个方法,但是,问题出在导演外行,用手指简便测量的是角度,并不能测出坐标来,也不能测出高程来,因为纵坐标是五位数,横坐标也是五位数,需要计算,或者从军用地图上量取。这个镜头里的坐标是四位数,简直胡扯蛋。如果情况紧急,可用地图简便报“井”字坐标,纵、横坐标共五位数。那也需要地图,并不是用手一比划,就可以报出坐标来的。
还有,更为离谱的是影片中刘凯华用手一比划,报出了五位数的“距离15112”,也就是一万五千多米的观目距离,谁有那么好的眼力,能在十几公里之外看到目标,就是用四十倍的望远镜也不能在十几公里外校正射击。简直笑掉大牙了。
或许有网友会说,刘凯华报的是炮目距离。这个说法也对,导演也许就是要演员报炮目距离。但是,必须明白敌后观察所的作业流程。敌后观察所需要向基本指挥所报告的内容:一是目标坐标,二是观目距离、观目方位。这两种方法都是有基本指挥所计算兵计算射击诸元,炮阵地执行射击任务,然后有敌后观察所进行校正射击。如果基本指挥所把射击指挥权,全权交给敌后观察所,那么敌后观察所向后方炮阵地直接下达射击诸元,即:表尺、方向。也不需要报炮目距离。
敌后侦察最重要的装备是军用地图,这个电影恰恰没有这个道具。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右手简便测角度的具体密位数:拇指和小指伸直是3-10、一拳间隔是1-50、拇指是0-50、中指是0-30.
计算兵根据侦察兵报来的目标分划,迅速计算射击诸元,当然都是手工操作。那时没有计算器,但是,速度也非常快,以分秒来考核计算兵的。八十年代后装备了计算器。
计算兵战时不在观察所,而是另外找一安全的地方开设计算中心。计算兵使用射击指挥仪(图板)、计算盘、诸元尺计算火炮射击诸元,也就是,表尺,方向。方法有四大法:简易法、精密法、成果法、弹测法。
观察所射击指挥员,一般是群长、营长、炮连连长担任,根据侦察兵的报告,要亲自观察,评估目标,同时向上级请示、并报告自己的决心,即:对目标是否射击。弹药消耗量、射击方法等等。
如果是计划内目标,在有精密气象保障的情况下,一般用精密法射击,根据计算兵报告的目标射击诸元,指挥员向炮阵地下达射击命令,直接对目标进行效力射,可以达到战术的突然性,最大可能的消灭敌人。
如果是计划外目标,没有精密的气象保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目标进行试射。
精密气象保障,是有师侦察连气象排,施放高空探空气球,测得高空弹道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等。
进行试射时,侦察兵要校正射击,用仪器紧盯战场目标,每当我方的炮弹爆炸,立即报出炸点到目标的方向、距离偏差量。供指挥员修正射击。指挥员会使用“夹叉法、”“偏差法”进行试射,直到完成试射,进行效力射。
试射一般用一门炮进行,效力射就是以群、营、连为单位进行急袭射击。
侦察兵报告的炸点偏差量是指挥员修正射击的依据,一旦报告错误,就影响指挥员的试射精度,贻误战机。当然,指挥员也用望远镜观察炸点,和侦查兵的报告相对照。双保险。
侦察兵在效力射完毕后,要观察目标是否被摧毁、压制等毁伤情况,并向指挥员报告,同时在《侦察记录簿》做好登记。
炮兵部队中最重要的是侦察兵。所以在炮兵部队的观、通、炮、驾、炊中,侦察(计算)兵列为五业之首。
一个老侦察(计算)兵,仅凭一张军用地图、一把指挥尺、一具望远镜、一本射表、一部两瓦电台就可以指挥一个炮连对敌人实行简易法射击,所以在炮兵部队中,各级军事主官,绝大多数是侦察(计算)兵出身。
随着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老一代的侦察兵装备,早被战场指挥仪,GPs、北斗导航系统,所代替,侦察炮弹,无人侦察机,侦察卫星等成了战场上的主角,新型的火箭增程弹,凹底弹、末敏弹使大炮如虎添翼。射程、杀伤力大增,数字化的应用,也使大炮反应速度、精度得到极大提高。
但是,无论军事装备如何更新换代,人仍然是第一位的,都需要军人的为国献身精神,才能打胜仗;无论军事装备如何更新换代,老一代的装备、方法仍然是不可放弃的,就像我国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但镰刀、锄头仍然是每个农家的基本装备.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烽火南疆铸军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