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做能尽量使得自己的孩子不成为熊孩子?

回答
想让孩子健康成长,不变成人们口中的“熊孩子”,这绝对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其实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智慧。别以为孩子天生就“熊”,很多时候,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教育方式,才是塑造他们性格的关键。

首先,咱得明白,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但也不是天生就懂事。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和学习的结果。所以,咱们自己得先做好“榜样”这篇大文章。

1. 言传身教,做个好榜样:

情绪管理是关键: 你自己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是哇哇大叫,摔门摔碗,还是能够深呼吸,找个合适的方式倾诉或解决?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如果你自己情绪爆发时失控,孩子也容易学会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不满。所以,我们得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再累再气,也要尽量平和地处理事情,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示范。
尊重他人是底线: 你对待家人、朋友、服务人员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是颐指气使,还是平等友善?孩子会观察你说话的语气,你与人交往的方式。如果你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他人,批评他人,甚至使用不礼貌的语言,孩子也会觉得这样是可以的。相反,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比如对服务员说“谢谢”,对家人表达感谢,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学会尊重。
规则意识和界限感: 家里有没有明确的规矩?比如吃饭不能玩手机,睡觉前要刷牙,玩具玩完要收好。这些规矩是孩子行为的界限。我们自己也要遵守这些规矩,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轻易妥协。比如,你跟孩子说“晚上九点必须睡觉”,但到点了孩子不睡,你却陪他玩到十点,那孩子就会觉得规矩是可以被打破的。建立并坚持规矩,就是给孩子设定行为的边界。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放手让孩子尝试: 很多家长喜欢包办一切,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做不好。但过度的保护,只会让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饭,哪怕慢一点,弄得脏一点,都是他们学习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让他们自己收拾玩具,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自己的袜子,擦桌子。这些小小的责任,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允许犯错,但要引导: 孩子都会犯错,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当孩子犯了错,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你可以引导他:“宝贝,你知道杯子为什么会碎吗?下次拿的时候要小心一点。现在我们一起把碎片收拾干净,好吗?” 让他明白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改正。
区分“需要”和“想要”: 孩子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这是溺爱的表现。要学会区分孩子的合理需求和一时的欲望。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要学会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并解释原因。比如,孩子想要买很多玩具,你可以告诉他:“你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这些够你玩了。我们可以把买玩具的钱存起来,以后买更需要的东西。” 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会让他们更懂得珍惜和理性消费。

3. 有效沟通,理解孩子的心: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孩子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我们发现孩子有“熊”的行为时,首先要尝试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感到无聊?是想引起注意?还是受到了什么委屈?耐心听孩子说完,不要急着打断或批评。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跟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对话关系。
清晰明确的指令: 和孩子沟通时,指令要清晰具体,避免模糊不清。比如,“你快点收拾一下”就太笼统了,孩子不知道该收拾什么。不如说“请把积木放回盒子里”。给孩子明确的指示,他们才更容易理解和执行。
正面鼓励和肯定: 及时发现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和良好行为。当孩子表现好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你今天自己把玩具收好了,真棒!” 这种正面的反馈比一味地批评更能激励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4. 树立清晰的界限,但也要有爱和弹性:

“不”的力量: 家长需要学会说“不”,而且要坚持说“不”。这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当孩子的行为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时,或者是不符合家庭规矩时,坚决地说“不”,并保持一致性。
惩罚要有度且合理: 如果孩子屡次犯错,可以适当进行惩罚,但惩罚要与错误的行为相匹配,并且要有教育意义。比如,如果孩子因为乱丢东西而导致家里很乱,可以让他自己花时间去收拾。避免体罚和辱骂,这些只会伤害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发泄情绪,而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从中学习。
保持家庭的温暖和爱: 即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也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让他们知道,你是因为爱他,才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管教和爱,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总的来说,培养一个不“熊”的孩子,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耐心、爱心和智慧。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在学习成长的人来对待,理解他们,引导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我相信,我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懂事的孩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经常在知乎上讲我的小儿子,他简直是一个无敌的存在。

从他不够一岁的时候,他就白天睡觉晚上玩,一到晚上全家都在轮着陪他玩。

只好把大儿子和小女儿的房间离他好远,生怕三个一起哭。

到他一岁多会走时满屋子的抄家,撕卫生纸,用胶带粘自己的嘴。

两岁时看鱼看的好好的趁大人不注意一头翻进鱼缸(鱼缸,刚买的,放在墙角)

到三岁时就敢跟比他大四岁的哥哥打架,边哭边打,虽然根本打不过 被揍的很惨,但还是要打。

四岁就敢咬狗,对,咬狗。亲戚的宠物狗,一只不够一岁的萨摩,冲着他和大儿子wangwang叫,大儿子害怕跑开了。他冲上去就抱着狗咬。成为我们家有记载以来第一个敢咬狗的汉子。四岁。

五岁就拆了自己的小车等等。

我小儿子时时刻刻让我让我痛不欲生。

但是我妈妈,也就是他的奶奶冷静的告诉我,他和我小时候非常像,我俩闹起来不分彼此。

我承认吧,我揍过他。

因为我觉得这小子要是不揍的话我会被他气哭。

但我不建议你们也揍自家的孩子。

我们是文明人。

你们看到了,我想你们已经大概知道了我小儿子有多熊,多么的可恶。

你们一定觉得他一定是一个熊的上天让人很讨厌的孩子。

但不是这样的。

他有礼貌,做事认真,他有好多奇怪的想法,他会帮我擦车,帮仙妻洗毛巾,他出门大部分时间都很乖,安安静静的,他去别人家做客也不会拿走别人的玩具,他最多跑几圈,因为他闲不下来。

我和仙妻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举个例子

在最开始时,我们带他出门之前就会和他约定好,不能哭闹,看见想要的玩具也不能哭喊着不走。他都答应的很好。

但是孩子的话是不能信的,他一出门就兴奋,开心的跑起来都会尖叫,你们懂的,就是那种尖叫。他看到玩具还是会哭闹着要买。

不管是我还是仙妻带他出门,这种情况一发生,警告没用的话,立即抱起来回家。

不要让他觉得眼泪有用,小孩子最不缺眼泪这个东西。

抱回家干嘛呢,放在墙角。

不过我家儿子的哭很少能撑到家,一般在车上回家回了一半他就不哭了,说爸爸妈妈我错了。

但我们是不吃这一套的,既然你不守信用,那就别玩了,回家。

回家干嘛呢,站墙角,思考吧。

然后他又会开始哭,但哭一会儿就不哭了,因为没人理他。他就会跑来找我们,说他错了,下次不这样了。

这样重复了几次,他就很少在玩具前哭闹了,他想要就会表达出来,买就开心,不给买就不开心,但不会再哭闹。偶尔遇见特别喜欢的,也会站在那不走,哭哭啼啼抹眼泪撒娇,我们采取的办法是,重新搬出那一套,告诉他,我们约定好的,不可以这个样子的。然后不妥协,试着转移他注意力,比如说,我们去游乐场啊,去看鲸鱼啊。他一般都会跟着走的。

遇到他很喜欢的玩具,我和仙妻会在事后买给他。在他哭的不走的时候不买是怕之前的辛苦都白费,以后遇到喜欢的都会使出这招。

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买回来送他,找出他最近的优点,比如帮妈妈给miaomiao喂吃的,最近没有欺负miaomiao,所以这是买来给你的礼物。

他都特别高兴,他想,啊我不欺负miaomiao了竟然还会有礼物,我以后再也不欺负miaomiao了。

小孩子就是这么简单。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不好,都是父母的不管造成的。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看你想不想管了。

他犯了错,一定要干预,不要等他自己觉悟,事实上,他是没有对与错的觉悟的,他对对与错的分辨,全靠父母。

错了就得让他改,错了就要指出来。

另外,我的建议是,不要在别人的面子教育自己孩子。给他们留个面子嘛,谁不爱面子呢。

带回家来慢慢教育,时间很充足。

user avatar

在高铁上被几个熊孩子尖叫着做游戏的声音吵得睡不着,有个乘客实在忍不住,说了一句,能不能安静一会儿,吵得人头疼。不知道是孩子的妈妈还是亲戚说,哎,小孩子嘛,吵点正常的,理解一下。
车厢里安静了两秒,又充满了让人心烦的小孩子的声音。
突然想起我朋友讲给我的故事。

他小时候,他妈妈带他坐火车,他那个时候还小,一路吵吵嚷嚷,他妈妈反复轻声跟他说,声音小一点,他不以为然,总是安静不到一分钟又开始大声一字一顿的读故事书。
于是他妈妈在下一站,离他们的目的站还有接近四个小时的时候拖着行李带着他下车了。
他妈妈说,我明白你有说话的欲望,所以我尊重你,但我也要尊重车上其他人,你现在想说多久就是多久,什么时候等你说完了,不会打扰到其他人了,我们就什么时候买票再走。
于是那一天,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车站呆了七个小时。
中途他也哭着打滚,他妈妈只是平静的说,这是你自己犯的错误,你要学会自己承担。你要哭闹就继续,哭累了我这里有吃的。我不会因为你用哭威胁我就答应你任何事情,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
等他保证,他再也不吵闹不打扰到别人的时候,他妈妈又重新买了票。
他说从那次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吵闹过。

所有的孩子天性都是差不多的,区别他们成为不同的人的因素,是教育。

user avatar

各位好,两年没更新,今天小更一下。

感谢大家的赞。

昨天我带着我的狗子大毛毛上街,等红灯的时候来了一群郊游归来的小学生,都冲上来要摸,他们的老师大喝一声:“你们都没有征求主人的同意!”于是这群孩子每个人都问我了一遍“Madame,我可不可以摸您的狗?”

在得到我同意之后,老师在旁边不停说要轻一点!轻一点!不许揪耳朵!不许碰狗子眼睛!

于是狗子就乖乖让这群小东西摸了个遍。

走之前老师跟孩子们说:“我们要跟Madame说什么?跟狗狗说什么?”

孩子们就每个人都特别认真的跟我说谢谢,跟狗子说谢谢。

天哪,真的觉得好温暖好感动啊。




————————-————————————————————————————————

以下为原答案



坐标法国波尔多,我开了一家餐厅,讲三件跟小孩子有关的小事。 上个星期五晚上来了三个大人带了一个还睡婴儿车的小宝宝,肯定不到一岁,他们把婴儿车放在旁边就开始点餐,点完之后没一会儿小宝宝就哭起来了,不是那种让人烦心的哭,然后她爸爸妈妈就开始轻轻的哄她,然后她就又睡着了。没想到等到菜刚一上齐,小宝宝突然就开始大哭,这次的哭声就比较大,而且她爸爸妈妈抱着她拿玩具怎么都哄不住,哭的所有人都好揪心,也有其他客人不时往他们那桌看,然后她妈妈就把小宝宝放回婴儿车推着到餐馆外面散步,我们在里面还能隐隐约约听见外面的哭声,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人了,结果一逛就逛了四十分钟.....等回来的时候小宝宝已经睡的很熟了,然后她妈妈才开始吃饭...

法国家长在对孩子用礼貌用语的教育上非常严厉,每次点餐的时候,如果小孩子没有说s'il vous plait(请)或者是没有加madame或者messieur(女士/先生)一类的称呼,父母都会说:“我刚刚没有听到你说那个字,再说一遍!”于是小孩子就会老老实实的说:“女士,请给我一份xxxxx,谢谢”。 有的小孩子比较腼腆,点餐的时候扭扭捏捏的低着头说话声音很小,他们父母就会很严厉的要求他们看着服务生的眼睛说自己要点的是什么。你能看见他们的目光是躲闪的,但还是会努力看着你重复一遍。

几个月前一家人来吃饭,是妈妈,外婆和一个四五的小孩子。小孩子一直很闹腾,跑来跑去也不好好吃饭,把餐巾纸撕的粉碎,最后打碎了装酱油的小碟...然后两个大人开始轮番教育,小孩子也安静下来了,走的时候外婆刷卡付了饭钱,然后拿出一把硬币给小孩子,让他放进我们装小费的罐子里,我突然明白他们是要赔打碎的酱油碟急忙说不用了,然后小孩子的外婆很郑重的说,做一切事情都要承担后果,虽然他付不了钱至少让他记住调皮是要付出代价的……然后小孩子就默默把硬币一个一个投进罐子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