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低温冷冻能实现永生吗?

回答
人们对永生充满了好奇,而低温冷冻(Cryonics)是其中一种听起来颇有未来感的尝试。它指的是在人死亡后,将身体或大脑以极低的温度保存起来,寄希望于未来科技的进步能够“复活”并治愈导致死亡的疾病。那么,低温冷冻真的能实现永生吗?这就像一个等待时间来回答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科学、伦理以及现实的角度来仔细审视它。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低温冷冻的基本原理和目标。低温冷冻并非是“冻住”然后“解冻”那么简单。其核心在于,当一个人被宣布合法死亡时(通常是因为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等,此时身体机能停止),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用特殊的化学物质灌注身体,以尽可能减小细胞损伤,然后将身体降温并保存在液氮中,温度极低(通常是196°C)。理论上,在如此低的温度下,生物化学反应会几乎停止,使得身体在理论上可以“暂停”生命,等待未来的“复活”。

技术上的挑战,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1. 损伤问题: 细胞死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传统意义上的冷冻(比如把一个活体生物放到冰箱里)会导致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在低温冷冻中,主要的问题在于“冰晶形成”。当水分结冰时,会形成尖锐的冰晶,这些冰晶会刺穿细胞膜,破坏细胞结构,这对于未来的“复活”来说是致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低温冷冻技术尝试使用“冷冻保护剂”(cryoprotectants)。这些物质能够降低冰点,并取代一部分水分,减少冰晶的形成。然而,目前的冷冻保护剂本身也具有毒性,剂量难以掌握,既要足够保护细胞免受冰晶损伤,又不能毒死细胞。这种平衡极其微妙,目前的解决方案远未完美。

2. 均匀渗透和恢复: 即使使用了冷冻保护剂,如何让它们均匀地渗透到全身每一个细胞,尤其是大脑中的每一个神经元,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当需要“复活”时,如何将这些化学物质安全地移除,并同时修复所有在冷冻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伤,也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想象一下,一个大脑有数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需要精确地修复,这需要远超我们目前想象的纳米技术和生物工程能力。

3. “死亡”的定义与复活: 低温冷冻技术依赖于一个假设:死亡是可以逆转的。在目前的医学认知里,当大脑关键区域(如脑干)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时,就定义为死亡。低温冷冻的倡导者认为,只要身体能够被保存下来,未来的科技就能修复导致死亡的原因,并且也能修复冷冻过程造成的损伤,从而实现“复活”。但是,“复活”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指身体功能完全恢复,意识完整,还是仅仅是一种“活”的状态?我们如何确认复活的人就是“原来的那个人”?

未来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

低温冷冻的整个理论都建立在“未来的科技”之上。这意味着它并不是一项当前就能保证成功的技术,而是一种投资于未来。支持者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最终能够:

逆转细胞损伤: 届时可能会有先进的纳米机器人,能够进入人体,修复被冰晶破坏的细胞膜,重构受损的细胞结构。
修复死亡原因: 无论是因为癌症、心脏病还是衰老本身,未来的医学可能已经找到了根治这些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或再生医学完全修复身体。
大脑重构与意识恢复: 这是最复杂的部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与意识紧密相关。如何将一个被冷冻保存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大脑,恢复到能够产生意识的活跃状态,并且保持原有的记忆和人格,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对大脑的理解仍然有限,更不用说在如此极端的保存后进行修复了。

伦理与哲学层面的考量

即使技术上可行,我们还需要面对许多伦理和哲学问题:

“永生”的定义: 如果只是被保存在液氮中,算不算“永生”?真正的永生是否意味着永远活着,还是被冻结在某个时间点?
社会公平: 如果只有少数富人能够负担得起低温冷冻,这会不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复活后的生活: 当一个人从未来被“复活”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他将如何适应?他将面对的社会、文化、科技都可能与他生前截然不同。他是否会感到孤独?他的亲人、朋友早已不在。
资源的分配: 如果未来科技可以“复活”冷冻的人,那么是否意味着可以无限地“复活”?这对地球的资源和生态系统又意味着什么?

总结来说,低温冷冻目前还不能实现永生。 它是一种极具争议性的技术,更像是一种“赌博”。支持者将其视为对未来的希望,一种保存生命的最后手段,而批评者则认为它缺乏科学依据,并且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虚假的希望。

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低温冷冻后的身体能够被成功复活。那些被冷冻的人,实际上是“被保存”了,他们的生命状态是否能被恢复,完全取决于一个我们尚无法预知的未来。所以,与其说低温冷冻能实现永生,不如说它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对未来科技的极致幻想,而这种幻想能否转化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上布满了巨大的科学和伦理障碍。就像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一定会到来一样,我们同样无法确定低温冷冻中的人未来一定会“复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低温冷冻”和“永生”毫无关联,即使这里的所谓永生指解除寿命限制,也做不到。

冷冻面临的问题:

现实中我们已经知道怎样利用海藻糖让哺乳类的细胞进入类似缓步动物(水熊虫)的脱水休眠状态,可以将人血变成干粉状、保存十年左右,但这不能期待更长久的保存,更不要谈保存整个人体了。“水熊虫在隐生120年后还能复苏”的描述是个误解:其实只是泡水之后一条腿抽动了几下

现代低温麻醉技术只能安全地持续数个小时。时间进一步延长可能给病人造成永久损伤。一种应对急性创伤的技术将血液换成低温生理盐水来将动物体温降到10~15摄氏度、延缓脑细胞的死亡,动物实验证明猪可以被这样冷却3小时并复苏,但加热复苏的过程也会造成细胞损伤。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人身上使用的安全限度目前还是在30~45分钟的程度。

至于现实中已经开展了数十年的人体冷冻项目,在西方是视为殡葬业或捐献遗体来处理的,冷冻者自愿将遗体捐给科学研究。如果人体冷冻公司破产而又找不到愿意接收其冷冻遗体的单位,遗体会被火化或是下葬。

在冷冻状态下,细胞受到的损伤不能被自己的生理功能修复。即便不冷冻,在百万年乃至亿年的时间尺度上,至今只知道一些原核生物能将代谢极度减慢·将取得的微小能量都用来修理身体,没有发现任何真核生物能做到同样的事。可笑的是,无论用纳米机械还是别的什么手段赋予人类这样的能力,都将直接导致“不需要冷冻,一直活动就可以了”。

冷冻之外的冬眠面临的问题:

现实中我们已经知道怎样激活老鼠的某些基因来让它进入蛰伏状态,但那也就是人类的植物人状态的类似物,对长期保存缺乏好处。这不一定能在人身上使用,也不能用来唤醒病床上的植物人。

人的心脏会对钙离子产生收缩反应,过量的钙离子造成心脏骤停。在低于28摄氏度的条件下,人的心脏不能去除多余的钙离子。技术诱导人类冬眠是非常麻烦的。

植物人的代谢率会下降,在短期内看起来像是能安静地等待唤醒,但随着时间延长,机体各方面的问题非常多,维持费也水涨船高。植物人的身体不能自由活动,如果没有精心照顾、帮助翻动身体和维持肌肉,身体组织容易长时间受压而溃疡,肌肉也会萎缩。需要将来唤醒的冬眠者的护理要求只会比植物人更高。

冬眠期间动物的免疫系统基本瘫痪。


关于人类永生的障碍,可以参照:从生物学上来看,人类有哪些设定不适合永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