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间到天堂,再从天堂到人间。既见识了顶级的尔虞我诈,也见识了最善良的天真淳朴。认识过的人里既有一怒之下可以人头滚滚,也跟满身泥污的工人搭过档。我用最拙劣的谎话骗过人,被人家在不言不语中暗示揭穿,从此发誓再也不骗人;也识破过别人努力编织的谎言,毫不留情的指出破绽。我梦想与世无争,却阴差阳错的参与了历史;当我试图成为历史的创造阶层时,却败于自己的高傲。我不屑于金钱,财富却屡次向我招手;我尝试抓住财富的挥手,却发现财富与自己始终只隔一个行动的距离。在我渴望机遇的时候,我抓不住机遇;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命运老人似乎又在向我招手。
一直到现在我都怀疑,我究竟是幸运或是不幸。这样的我,应该能算见识过世面了吧
一件小事,借卫生间。
从CBD的写字楼和五星酒店,到旧城区的快递站和街边小店,你都能借到卫生间,那就挺好的。
李淑贤:婚后,我跟溥仪曾先后两次逛故宫。第一次是在1963年5月2日。那是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头一天,我参加了“五一”晚会,很累。可我不想扫溥仪的兴致,于是一清早,我俩一起床就奔了故宫。
我俩临进玄武门时,他跟我说:“当年呀,我就是在这儿让冯玉祥给轰出宫的……”他语调平静,全然没有那种惋惜的情绪,有的只是一种平和态度。
进了故宫大门,拐过御花园,朝东走不了多远,就到了毓庆宫。溥仪手指着紧锁着的大门,给我慢条斯理地讲起了他过去在这里读书的故事。
没过一会儿,我俩走过去正赶上一群游客围着一个人,那个人在向大伙介绍说:“这是当年‘宣统’读书的地方……”
溥仪冲我一笑,拉着我在旁边聚精会神地挤在人堆里听着。
我这时生怕游人认出来,人堆里的这位男人就是当年的“宣统”。溥仪也是如此,他一个劲儿地冲着我笑着。
挤出人堆,溥仪跟我轻声介绍说:“小的时候,说是在这儿读书,其实,我就是不爱读书。一不想读,就不读了。老师也得听我的,让他停课就停课了。因为我是皇帝嘛!”
“你都怎么读书啊?”我挺好奇地问他。
“说起这个,可有意思了。”溥仪对我说。“起先,由老师带着念。到后来呵,索性早晨由太监给我念一遍就算完了。”
“那老师不管啊?”
溥仪接着说了起来:“老师哪儿敢管我啊?有时候,上课时,老师让我们背课文,时间长了,他就打开瞌睡了。我拿纸捻成一个细棍,偷偷地捅老师的鼻孔。之后,我悄悄地溜回座位上。见老师睁开眼,一个喷嚏响亮地打出来,我们几个学生一起这份儿乐啊……”
说到开心之处,溥仪忽然显得年轻了,满面笑容像个幼稚的小孩儿。
“那咱俩上御花园吧,那里有长凳可以坐下歇一会儿。”于是,我和溥仪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静静地瞧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指着空旷的地上,溥仪提起了自己的童年。
“我3岁进宫,19岁离开故宫。”说到这儿,溥仪叹了一口气,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宫里这么大的地方,我可以随便玩。可是,要想从宫里出去随便上哪儿都不许的。一个孩子整天憋在大高墙里,总想出去看看,可总也出不去,心里头可烦呢。想去哪儿都去不了,你说怎么能不闷得慌呀……”
溥仪提起童年,就不由自主地怨恨西太后。就是她把他挑进宫里当皇帝,受了这么多罪。溥仪讲起了1924年出宫前后的故事。
“出宫那天,可紧张了。冯玉祥派人逼宫,领头的叫鹿钟麟,带着手枪队冲入了宫内。他们在外边把故宫全包围了,限我们几个小时内全部出宫。后来,因为来不及,又延长了3 个小时。说是把大炮架在了景山上,如果到时不出宫,他们就开炮。这真叫‘逼宫’呵。”
“你当时害怕吗?”
“怎么不怕呢?我当时吓得不知所措,连我父亲也紧急叫来了宫里。怕景山上大炮呀。实际上,这是假的。去年,在政协开会,我见着了鹿钟麟。他告诉我,让景山上开炮是吓唬我。那时,景山上根本没大炮,所以,也不可能开炮轰炸故宫。这是他临时急中生智,编出来逼我出宫的……”
说完这段往事,溥仪像从过去回到了现实,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又莫名其妙地乐了起来。
男生A家财万贯,没上过几天学,去周游世界。见过世界上的奇花异草,了解了无数风土人情。
男生B家境不好,从来没有出过小县城。但是博闻强识,读万卷书,下笔如有神。
你说A和B哪个没见过世面?都见过。
当然,我见过有钱的富二代拿着绿卡,开着超跑,搂着身材妙曼的女朋友,外表风光,深夜感叹“生活空虚”;见过穷游达人,指着同行的台湾小哥质问台湾为什么对大陆不友好;见过富养的女孩信了不良公众号“不给我买包包就是不爱我”观点的邪,在520和男友争吵;也见过高学历的人为了蝇头小利恬不知耻。
这类人什么样的世面应该都见过。但却不能算得上”见过世面“的人。
世面,就是一个人的眼界。光靠物质条件是不够的,还要靠年龄,靠阅历,靠生活时间的长短,靠自己的学习能力。
我认为,“见过世面”就是懂得将生活经历吸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转化为个人的精神成长。
有的人无法从外界吸收知识,固步自封;有的人能将生活经历内化,成为自己待人处事的成长养分。真正的见过世面,是在生活席卷之后的通透,是在大千世界里自成一套不被世俗左右的个人价值观。
见过世面的男生,不会因为同宿舍的人都在恋爱,就跟风找个女朋友;不会因为各式各样的理财成功案例,就盲目投机;不会被“完美男神”的观点所摆布;不会为了眼前利益,捡了芝麻丢西瓜。
一个男生,有自己的生活标准,并懂得通过吸收生活经验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活标准,就是见过世面。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朋友远道而来,领着他去街上游玩。到了饭点,彼时囊中羞涩,看见小巷里藏着一家饭店,年轻不懂事,就进去了。进去以后发现别有一番洞天,进门的屏风案上的香,都不是寻常小店的摆设。服务员也是手脚利落,衣着不俗,引我们坐定了,摆了菜单,上了两盏茶,就飘然退走了。我跟朋友当时已经觉得有些不对,一翻开菜单傻眼了,两个人凑凑钱倒也不是吃不起,但毕竟比穷学生的预算贵出那么四五倍。我脑子一片空白,隐隐觉得所有服务员都在屏风后面嗤笑,不知如何是好,合计着是该借上厕所溜走,还是硬着头皮吃这么一顿。朋友招手叫过服务员来,说:“您好,我们进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家的价格,我们是学生,承受不起,不好意思,打扰了。”服务员笑了,也没说什么,送我们出去了。在街上走了有五分钟,我脸上还是发烫的,走路上脚都没有知觉。朋友笑道:“北京这大城市果然不一样,小巷子里藏得都是高级饭店,这回算是长见识了。”进饭店前,在饭店里,出来之后,语气都不曾变一点。小时候在工厂家属区一起玩耍,只是好朋友,我学习比他还要好一点,不觉得人有什么差别。从此以后,我有大事不决,就半夜打电话与他相商,时常能获得高层次的见解。古人以“大方之家”来形容见识广博,懂大道理的人,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
知道自己的本性到底是如何。哪些应该调整,调整的极限在哪里;哪些应该自我和解,和解的程度又该如何。最终,在待人接物大体合理的大前提下,变得更加自我。
体验过并真心明白,这世界上可用金钱换来的效用和趣味,上限并不高,很快就穷尽了,起码认识到单位边际效用的价格高到了不太有追求意义。于是明白,无限的趣味只能来自于,探索世界的未知、创造可能和不可能、知识和见解的无穷尽,以及有趣的人的无限多元。
依然有爱异性的能力,但不会对任何一个异性产生所谓“女神”的感知,哪怕确实非常迷恋。
在最大范畴上明白,人脑根本上是必然主观的,于是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在相对小些的范畴上,多谈喜好,少谈是非。在更小的日常范畴上,坚持自定且自恰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并对他人他物进行价值判断表现得较为收敛。
明白世上哪怕最简单的“话题”,也很有可能是复杂多元非线性因人而异且随时间变化的。而一切非零即一的确切态度,仅是在无关紧要、效率优先、存在压倒性多数等特殊情况下的近似解。
恐惧死亡,对人世有很强的不舍之情,但想到死亡这件事,有能力形成一套自洽的自我安慰体系。(此条要求确实略高)
以上不怎么分男女,两性通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