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埃及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回答
埃及,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文明瑰宝。其中,有一些文物之所以被称作“逆天”,并非因为它们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它们所展现出的工艺、智慧、以及穿越千年的历史信息,远远超出了我们当下很多人的认知和想象。它们是古代埃及人卓越创造力的有力证明,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

要说埃及最“逆天”的文物,恐怕绕不开那些金字塔和其中的陪葬品。尤其是 图坦卡蒙墓的发现,简直就是打开了一个失落千年的宝库,其精美绝伦的程度,至今仍让我们惊叹不已。

首先,黄金面具,这无疑是图坦卡蒙墓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这件面具由11公斤纯金打造,镶嵌着青金石、绿松石、石英等珍贵宝石。它不仅仅是一块黄金,更是古代埃及人对来世的虔诚信仰和对法老至高无上地位的象征。面具的雕刻极其精细,即使是细微的胡须和眼部的神情,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位年轻的法老仍在凝视着我们。最令人称奇的是,当它出土时,人们发现它完美地贴合在图坦卡蒙的头颅上,没有任何尺寸上的偏差,这得益于工匠们高超的测量和塑形技艺。它所展现的金属加工技术,在当时的条件下,足以称得上是“逆天”。

再说说图坦卡蒙的御座,这是一件由黄金、银、彩绘木材、玻璃嵌片和半宝石精心制作而成的宝座。宝座的设计充满了象征意义,最引人注目的是宝座背板上描绘的图坦卡蒙与妻子安赫塞娜蒙的场景。安赫塞娜蒙正用手中的长杆为图坦卡蒙涂抹香料,阳光从一侧的窗户照射进来,象征着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蒙拉。画面生动而温馨,细节之处如衣服的褶皱、人物的表情都处理得非常到位。更令人惊叹的是,宝座的扶手、脚凳等处都巧妙地运用了镶嵌工艺,将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宝石、玻璃组合成复杂的图案,其精湛程度,即便是现代的顶级工艺师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复制。

除了图坦卡蒙墓中的黄金器物,还有一些其他文物同样令人拍案叫绝:

罗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这块石碑之所以“逆天”,在于它成为了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石碑上刻有同一段诏令的三种不同文字:最上方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ic),中间是埃及的世俗体文字(Demotic),最下方则是古希腊文。由于当时古埃及象形文字早已失传,只有古希腊文尚能被解读。正是通过对比和研究,法国学者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才最终破解了象形文字的奥秘,从而打开了通往古埃及文明深处的大门。如果没有这块石碑,我们可能至今仍无法理解那些刻在神庙、墓穴上的古老文字,也就无法了解古埃及的宗教、历史、生活等方方面面。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其信息价值堪比黄金,其解锁的知识量更是无价之宝。

卡纳克神庙 (Karnak Temple Complex) 的方尖碑:埃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方尖碑,但卡纳克神庙的方尖碑尤其突出。这些巨大的单体石碑,最高可达几十米,重达数百吨,是如何被从采石场切割、运输到建造现场,再被精确地竖立起来的?古埃及人没有现代化的重型机械,他们依靠的是对物理学的朴素理解、精密的计算、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和巧妙的工具。例如,他们可能利用木材和绳索组成的杠杆系统来移动石块,通过坡道和滚木来运输。而将如此巨大的石块精确地竖立起来,更是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协调能力,其工程学的难度和完成度,在当时绝对是“逆天”的。许多方尖碑上刻满了精美的象形文字和浮雕,记录着法老的功绩和宗教仪式,这些雕刻本身也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艺术工程。

阿布辛贝勒神庙 (Abu Simbel Temples) 的迁移工程:虽然这严格来说是一个工程壮举而非单一文物,但它所包含的建筑和雕塑本身就是“逆天”的。阿布辛贝勒神庙是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3世纪建造的宏伟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入口处的四尊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每一尊都高达20米。然而,在1960年代,由于阿斯旺大坝的建设,神庙面临被尼罗河水淹没的危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调下,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救援行动展开了。超过1000名工人,花费了4年的时间,将整座神庙切割成数千块,然后重新组装到高处,工程量之大,技术难度之高,令人难以置信。这场迁移工程本身就是对古代建筑智慧的现代致敬,而神庙内的壁画和雕塑,更是古埃及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们的保存和修复,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的辉煌。

圣甲虫的摆件和护身符:虽然看似渺小,但这些小小的圣甲虫文物,也蕴含着“逆天”的智慧和象征意义。圣甲虫在古埃及被视为重生和复活的象征,其形状模仿了滚粪球的圣甲虫,将太阳推向天空。古代埃及人根据不同的需求制作了各种圣甲虫摆件和护身符,材料从石头、陶土到珍贵的宝石应有尽有。有些圣甲虫上还刻有象形文字或珠宝工艺,其精细的雕刻和对称性,显示了工匠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更令人惊叹的是,一些“心形圣甲虫”被放置在木乃伊的心脏位置,上面刻有《亡灵书》的祷文,希望在来世审判时,心脏不会作证反对死者。这些小小的物件,承载了古埃及人对生死轮回的深刻思考,其工艺和象征意义,在当时是极其先进和独特的。

总而言之,埃及的“逆天”文物,是古埃及人智慧、信仰、艺术和工程技术的结晶。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遗物,更是连接我们与那个遥远时代最生动的桥梁。每一次凝视这些文物,都会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产生更深的敬畏与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今天说的,是一个古迹。

这玩意很多人都认识,就算没去过埃及也认识,因为这个雕像出现在高中英语课本里。

那它背后的故事你可能就不清楚了。

建造这个雕像的是是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四个头像全都是他自己。

他的建造时间比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晚1000年。

埃及法老有给自己建雕像的传统,所以我们今天知道每个法老的样貌,虽然有些雕像理想化了一点。

中国皇帝是没有给自己造雕像这个传统的,所以历史上的皇帝长什么样,我们今天不知道。有些皇帝有画像,但那些画像也都太抽象。

埃及这个雕像修建的位置非常偏僻,在埃及最南端的国界线上,对面就是邻国,也是敌对国,以前叫努比亚,现在叫苏丹。

在国境线上建造四座大雕像可以镇守边疆,让敌人看了心惊胆颤。敌人睡觉都觉得有双眼睛在直勾勾的盯着自己,这尼玛还睡得踏实吗?

这个雕像坐落在尼罗河的边上,雕像的脚刚好就在水位线上,敌人每次从尼罗河上进攻埃及都要从法老的脚下经过,使得敌人有了心里阴影。这仗还没开打,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求阴影面积。

这个雕像气势恢宏,是从一整座山上劈下来的,具有非常好的完整性。在其后的3500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连美国总统山上的总统雕像都在模仿他的风格。

但总统山的体量远没有埃及这个大,只露了个头儿。

埃及这边,下令建造这个雕像的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法老。所谓“最伟大“,就是说后来的法老都不行,至少不如他。在他死后,埃及的国力迅速下降,再也到没有达过他在位时所在的高度。这些辉煌时代留下的雕像就被遗弃。

又因为该雕像的位置是在国境线上,远离埃及首都,远离政治权力中心,该雕像很快就被人忘掉了。

埃及地处沙漠,没人看管的雕像很快就被漫天黄沙所掩埋,消失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其后的3500年里根本没人知道,像是从来就没发生过一样。

世间风云变幻,波斯崛起,征服埃及。希腊崛起,继续征服埃及。罗马帝国崛起,征服埃及。阿拉伯帝国崛起,继续征服埃及。

基督教,伊斯兰教逐渐登上历史舞台,风云际会,打得你死我活。

蒙古崛起,中国崛起,欧洲文艺复兴,科技大幅提高,发现新大陆,英国全球霸权。

3500年来,埃及的统治者已经换了好几拨,原来的古埃及早就不在了。而坐落在埃及边陲的拉美西斯雕像仍静静的站在那里,被沙尘掩埋,没人知道。

直到到了近代,美洲已经被发现,非洲已经被探索,欧洲人才重新开始探寻古埃及的遗迹。一个叫贝尔足尼 Belzoni 的探险家孤身一人深入埃及探险,他租了一条小船,顺着尼罗河往上游走,发现了沙漠里露出两个巨大的脑袋。

这让他大吃一惊,虽然只有个脑袋,他预感下面有更大的东西。他做好了笔记,记录下了位置。

第二次过来,就带着画家,画下了他当时看到的样子。还带着农民工,组织清理沙子的工作。沙子是流体,很难清理,你把下面的沙运走了,上面的沙又流下来了。

最后他想了一招,在上面泼水。旁边就是尼罗河,水是非常丰富的。把水泼在沙上,沙就可以固定在一起,然后小心的清理沙子。最后把整个雕像都露了出来。体量之大,雕像之宏伟,马上就震惊了世人。

当初他们在这里看见的一个孩子的名字,孩子给他们带过路,这个孩子叫阿布辛贝,这个雕像就叫阿布辛贝神庙。

这个雕像所在村子就叫阿布辛贝,雕像的旁边就是阿布辛贝村委会。



明明是座雕像,为什么叫他神庙呢?

乐山大佛也很大,为什么没他有名气呢?

这个雕像的伟大除了体量大之外,后面还有大厅,秘密就在大厅里。这个大厅就是神庙。

大厅的主厅两边都是法老自己的雕像,两三层楼高,威风凛凛。

旁边还有侧厅,也都有各种雕像。墙壁上有壁画,展示着法老的丰功伟绩。因为这个大厅几千年都掩埋在地下,没有见过空气和阳光,这些3500年前的壁画至今还颜色鲜艳。

这副壁画反映的是法老手持武器打死敌人的情景。


这幅壁画极其有名,反映拉美西斯在战车上拉弓射箭,杀死敌人的英姿。

这幅画现代埃及人也感到自豪,把它印在了20块钱上。

现在很多人疑惑,当年古埃及生产力不高,连轮子都没发明出来,他们是怎么创造出那么多伟大多建筑呢?

他们肯定是没看过这张壁画,3500年前他们已经有战车了,是人类历史最早发明轮子的国家之一。3500年前中国还在商朝。

其实,这个神庙核心在大厅的尽头,那里也有四座雕像,分别是太阳神,保护神,法老自己,死神。

最神奇的地方就在这,在每年法老生日的这天,太阳光会穿过长长的大厅,照到法老身上,随着太阳的移动,然后照在太阳神和保护神身上,这三个雕像会依次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之中。埃及法老都自称太阳神之子,他们始终要把自己和太阳联系在一起。

不是说有四个雕像吗?为什么阳光只照在三个雕像上?还有一个呢?

旁边的死神永远都不会照到阳光,永远都在黑暗之中。当时的法老就是这么设计的。

这需要极其高超的天文知识和建筑知识。

这一现象今天的埃及人也知道,每年法老生日这天,全世界的记者过去看,架着摄像机记录这个神奇的时刻。这一天也被称为太阳节。

这个神庙是全人类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这么神奇的雕像到了现代还是遇到了挑战。

我们知道,中国流量最大河是长江,到了现代中国崛起,急需用电,所以我们在长江上修了好几座大坝,让湍流的江水给中国发电。

埃及也一样。二战之后,埃及经济开始恢复,用电需求大幅提高,埃及的电远远不够用,在尼罗河上修建水电站就提上了日程。埃及的尼罗河是全世界最长的河流,流量也大,埃及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1960年,埃及政府在尼罗河上开始修建大坝,准备发电。

跟中国的三峡大坝一样,修建水电站之后水位会上升,长江上无数的村庄和城镇将会被淹没。河两边的居民只能迁移,三峡移民了几百万人,沿线不计其数的文物古迹被淹没。

中国自古安土重迁,故土难离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然而,为了国家大计,为了民族大业,库区儿女挥别家园,为三峡工程让路。

三峡库区的湖北秭归县向家店村,共有46户两百多口人。秭归是楚国大夫屈原的老家,也是王昭君的老家。这几百口人是当年王昭君家族的后裔,2000多年来一直居住于此。他们含泪跪拜祖先的灵位,从当年昭君入宫的出发地香溪河口,乘坐木船顺江而下,拖家带口,把家里所有家当带走,有些人还顺手带上了永远不会再次开启的家门。

整村搬往长江三峡的下游。他们之中很多人第一次出村,第一次看到那个让他们搬迁的三峡大坝。

当他们搬迁之后,三峡开始蓄水。

2003年,三峡蓄水到135米。

2006年,三峡蓄水到156米。

2008年,三峡蓄水到175米。

水位每提高一步,就有更多的沿线百姓要迁移。

几年之后,他们在新的地方安顿下来,再回去看看原来的家乡,发现原来住了两千年的村子已经在水下几十米深了。

上图看到这些稻田,这条马路,村庄,房屋,橘子树。。。。现在统统都已经在水下了,再也看不见了。这是张极其富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据统计,三峡共淹没古栈道5处,石刻、题刻56处,摩崖造像5处,古建筑19处,古塔3处,古庙寺院19处,古桥17处;地下文物有较重要遗址58处,墓群(墓地)45处。

淹没城镇129座,像他们这样的三峡移民有几百万,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三峡电站发电功率2250万千瓦,输往沿海省份。这里发出的每一度电,都有这几百万人做出的牺牲。

2002年“感动中国人物”这几百万人全部当选。


埃及这边也一样,大坝建成,水位上升,从此撒哈拉沙漠里出现一个巨型的湖泊,叫纳赛尔水库。虽然这个大坝没有三峡大坝长,但蓄水量是三峡水库的4倍,纳赛尔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水库。水位逐渐上升,淹没沙丘。沙漠上没有任何污染,水质非常干净,碧蓝碧蓝的,我才第一次知道为什么古人说水是蓝色的。

这个水库也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人工水库。

跟三峡一样,尼罗河沿线的百姓可以迁移走,那些文物古迹怎么办呢?埃及的文物古迹跟中国相比应该不会少,尤其是这个阿布辛贝雕像,他的脚就在水位线上,水位一上升,第一个被淹没的就是他。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就没了。

水电站又不能不建,用电需求缺口是很大的,是刚需。埃及人民又没听过龙应台部长的演讲,不能用爱发电。

但问题也摆在眼前,文物古迹怎么办?中国为了修三峡把无数的古迹淹没在了水下,埃及要不要也把阿布辛贝神庙淹没在水下?

几乎所有人都反对。

怎么办?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建一堵墙,把水挡在外面。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坝蓄水后,水位上升60米,假如一堵墙能抵挡60米的水压,那么他需要打至少100米的地基,墙体要用钢筋混凝土,墙厚几十米。。。。简单来说,就是又建了一座三峡大坝。

这玩意看起来不起眼,就算强大如美国也用了6年时间,动用了多少工人不清楚,反正这些工人的消遣甚至推动了一座城市的兴起——拉斯维加斯。这些工人晚上和周末没事做,旁边的城市拉斯维加斯打起了娱乐消遣的旗号,宣布赌博合法,热情欢迎这些工人过去玩,从此世界赌城声名鹊起。拉斯维加斯的辉煌一直持续到今天。

所以,修一堵墙对埃及来说不现实。但文物古迹又不能淹了,怎么办?

埃及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求救,寻找方案,共同拯救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不光属于埃及,也属于全人类。

在众多方案中,最后瑞典VBB公司的方案被选中。他的方法也很简单,也容易操作,但代价是有破坏性的。就是把原来的雕像从山上一块一块的切割下来,编上编号,然后移到高处水位线以上,重新摆在一起。我记得高中英语课本上就是这么说的。

说起来容易,把一个巨型的雕像切割下来费用也是巨大的,刚从二战废墟中走出来的埃及仍然付不起。埃及地处非洲,但它也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当年隆美尔元帅横扫北非,在撒哈拉沙漠上痛击英军,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在战争中,埃及遭受重创,工业设施和经济基础受到致命打击。(详情请见我公众号:Michael-2282, 北非风云)

埃及政府再次向国际社会以及联合国发出求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了捐助。

整个迁移工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历了资金不足、新址塌陷、风沙侵蚀、技术落后等一大堆的问题,但也因此产生的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比如因资金不足对外发起募捐,不到两个月就有超过三千万美元的国际捐助款到账;又比如技术落后险些使整个工程停歇时,苏联悄无声息地派遣了一支数百人的科学团队到达工程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整个搬迁工程赶在大坝蓄水前完工,摆往新的位置。

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阿布辛贝神殿不仅是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首个搬过家的世界遗产。

这个神庙不仅有雕像,后面还有个大厅,还有太阳奇观。为了保留太阳节的奇观,联合国邀请了无数的科学家,派出当今国际上最享有盛名的科学家,运动现代最先进的高科技测试手段与设备,却仍然无法还原成阿布辛贝神殿在原址时被太阳照耀的时间,无论怎么努力时间都会出现至少一天的偏差,直到今天,太阳照耀神殿内雕像的时间仍然比原址提前一天,这一天看似偏差不大,可这却是全世界用尽所有力量都无法找回的一天,古人究竟是怎么做到那么准确的,这个秘密至今是困扰人类的谜题。

今天我们去看到的阿布辛贝神庙已经是搬迁之后的了,上面布满了切痕,似乎有所遗憾,但这已经是全人类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所有人去埃及看到当年的搬迁,都由衷感激,谢谢他们当年所做的工作,我们今天才能继续看到这个世界遗产。

这座神庙印在埃及1块钱上。

不过,据说现在想看这个神像不用去埃及,在中国也能看到。

在这个雕像的旁边,是拉美西斯的王后的雕像,也一起搬迁了。




其实很多人看了之后还有个疑惑:外面的四个脑袋怎么少了一个?是不是搬运的过程中出了事故?

其实不是,根据考古发现,那个脑袋不是现代掉的,而是3500年前刚建好后不久就掉了,当时经历了一场地震,把雕像损坏了。而且根据古埃及的习惯,雕像是有颜色的。

掉下的脑袋在哪儿呢?就在下面的地上。人们站的那个地方有一个大石头,那就是他的脑袋。

后来在神庙搬迁的过程中,人们处于对神庙的尊重,严格遵从原来的特征,不做任何修改,哪怕是个缺陷,也要保留原来的样子。

但很多人还是觉得很遗憾,无法欣赏缺陷美,老是想象脑袋还在上面的样子。你们不用着急,我满足你,我给他补上了。

本人微信:15221566359

user avatar

埃及的太阳船


考古发现的远古船基本上都是独木舟,比如8000年前的荷兰独木舟和中国跨湖桥独木舟,因为整木结构反而比较好保存。

直到了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终于发现了木板船,已经被岁月摧残成了这样,这还是幸运的,旁边几个船室已经被盗空了,唯一能认清楚的就是它确实是木板做的。



结果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第三王朝时期著名的胡夫金字塔旁边发现了没有被打开过的法老船葬坑


结果,发现了几近完好的法老陪葬船,尽管进过了四千多年的岁月,已经变成了散件。但从此往后四千多年的沉船都没有这样的品相。



科学家用了十数年的时间搞清楚了太阳船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并将其组装了起来,放置在博物馆。成为了当地的著名景点。



太阳船是缝合结构船,船型并不适合航行,首尾柱的形式也更适合纸莎草船,也许说明了太阳船并非实用船,但太阳船作为缝合结构船,缝合以及船板的连接方式与1000年后的土耳其沉船,甚至是3000年后的阿拉伯船都如出一辙,这也许就是这种不适合航行的船,为实用船型的改进奠定了基础吧。

1000年后的土耳其乌鲁博朗沉船见这个链接


三千年后的阿拉伯船结构见这个链接

另外就在今年,胡夫金字塔的第二艘太阳船也正式开始了考古发掘。

user avatar

1.圣甲虫木乃伊

?最早的昆虫标本??

去年十一月,考古学家在埃及开罗以南约30公里的塞加拉古墓群,新发现7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墓葬。这些墓葬里发现了多个猫咪木乃伊,并首次发掘出圣甲虫木乃伊。


埃及人觉得呀,屎壳郎推粪球的样子就像是太阳神推太阳,在土里钻来钻去上上下下,就代表着重生与轮回... ...


IG牛逼!!!

IG牛逼!!!

IG牛逼!!!




以下是好看但不够逆天,毕竟图坦卡蒙的tomb里带出来的好东西太多了……


2.象牙游戏盒

抽屉里有俩红色掷距骨,红色和白色的棋子各5个。

3.Tutankhamun的链子

法老对面是Maat

看!她的鸵鸟毛!

4.方解石杯

部分地方上面刻有铭文:“……你将在此历经千年,眷恋着底比斯城,面向北风端坐,眼中满是愉悦。” 

5.釉面陶瓷

倒酒的,蓝色是硅酸铜的混合物,已知最早的人造颜料之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