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铁的站内装修随着时代变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回答
回想起第一次走进地铁站,那种略带新奇又有些局促的感觉,如今想来,站内装修的变化,几乎就是我们城市生活脉搏跳动的缩影。

最初的地铁站,给人的印象是实用至上,甚至可以说是带着点“工业风”的朴实。墙面多是简洁的瓷砖,颜色也以素净为主,比如米白、浅灰,偶尔会有一抹亮色作为点缀,比如站名墙上的蓝色或绿色。地面材质也以耐磨的石材或地砖为主,毕竟承载的客流量可不是小数目。灯光也比较直接,没有太多花哨的设计,目的就是保证充足的照明,让乘客看清指示和脚下的路。整体风格偏向功能性,一切都为了导引人流,保证运营的顺畅。那时候,站在站台上,望着缓缓驶来的列车,那种科技感和速度感,就已经足够令人振奋了。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铁网络的扩张,站内装修也开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导流,而是开始思考空间的情感连接和城市形象的展示。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些站点开始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比如,在一些老城区的站点,可能会看到仿古的砖石纹理,或者用写意的水墨画来装饰墙面。而在一些新的开发区域,则会倾向于现代、简洁的设计语言,运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让自然光线得以渗透,营造出通透、明亮的视觉效果。

材料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瓷砖,也开始出现金属板、复合材料,甚至是一些能够反射光线的特殊涂料,让站台不再是冰冷的“混凝土盒子”,而是具有一定艺术感的空间。站名墙的设计也越来越考究,不再是简单的字体堆砌,而是融入了艺术化的处理,比如流线型的造型,或是嵌入LED灯光,在夜晚能呈现出更具吸引力的视觉效果。指示系统也更加人性化,不仅有清晰的文字和箭头,还会配合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来区分不同的区域和线路,帮助乘客更快速地找到方向。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在近十年,地铁站的装修更是朝着“场景化”和“体验感”的方向发展。很多新建的地铁站,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白色或灰色,而是有了鲜明的色彩主题,甚至是为了呼应线路的名称或周边环境。比如,某些线路的站点会以“绿色”为主调,营造出生态、自然的氛围;另一些站点则可能采用暖色调,带来温馨、舒适的感觉。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标志性的站点,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地标”。它们不再仅仅是交通枢纽,更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特色。比如,有站点会专门设置艺术装置,或是在墙面上展示与城市历史相关的图片和故事,让乘客在通勤的间隙,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甚至,在一些高科技的地铁站,你还会看到动态的显示屏,播放着艺术影像,或是提供互动信息,让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

可以说,地铁站的装修,就像是一本无声的城市发展史书。从最初的实用主义,到后来的文化融合,再到如今注重场景和体验,每一个阶段的变化,都反映着城市经济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以及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下次当你踏入地铁站,不妨多留意一下周围的细节,你会发现,这些钢筋水泥的地下空间里,也蕴藏着不少时代变迁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3位老相识的邀请。

你们邀请我,无非就是想看那种东西嘛……

行,那就начинается吧

简单来说,一个地铁站的装修,固然要看设计师自己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历史的行程。一个时代的审美观与建筑技术水平,决定了装修艺术的表现力。

下面,正如3位老友所想,就拿我们熟悉而陌生的北方邻国首都的地铁说事吧。

【无他,152年历史的伦敦地铁这一题材至少再过2、3年我才驾驭得了。】

1号线索科尔尼基【Сокольники】站,1935年5月15日开通。2层净高的明挖双柱站,四平八稳,刚毅而严肃,典型的30年代新古典风味。

同一线路,列宁图书馆站【Библиотека имени Ленина】,同为1935年5月15日开通。在这个俄国人称为“巴黎式大单拱”结构之下,这个自认为在艺术审美上别具一格的国家,走的仍然是当时欧美主流的Art Deco路线。

2号线新库兹涅茨基站【Новокузнецкая】,1943年11月20日开通。新古典主义艺术在苏联慢慢发展成了展示综合国力的重要方式。当时国家仍然处于可怕的战争当中,但领袖认为包括建筑、舞蹈等艺术可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所以地铁站的装修艺术不但没有降低水准,反而更进一步。

需要说明的是,该站中央大厅拱顶的马赛克画,是由被纳粹包围的列宁格勒的艺术家制作的,经由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运出,当中有部分作品因战火而没有送达。运抵莫斯科后,这批作品原计划布置在同为2号线的帕维列茨站【Павелецкая】。后者因为原计划从乌克兰采购的建材未及时运抵而误工,于是当时的工程负责人提议先行安置在新库站,等日后再转移过去。结果下就成了“刘备借荆州——一去冇回头”。

3号线阿尔巴特站【Арбатская】,1953年4月5日开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过去后,苏联人民重新回到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当中。民族自豪感从废墟中再度升起。华丽的吊灯、奢侈的石膏线,光洁的石椅,向所有国民与首都的来宾宣告,我们苏维埃人民不但没有被敌人击倒,反而活得更好。

6号线里加站【Рижская】,1958年5月1日。或许是新上任的领袖不懂风情,他对前任的那种浮夸风没有太多兴趣。于是,各位匆忙的上班族,或许不会留意到座椅后面棕色的瓷砖墙面,其实刻着里加城这颗波罗的海明珠的典雅风情。

4号线巴格拉季昂站【Багратионовская】,1961年10月13日。那时,领袖从美国回来,带回了2样东西:通过种植玉米来促进肉类生产,以及直接走在地上(或高架)的地面地铁。很遗憾,现在我们从历史和地理课本都知道了,无论是种植玉米还是修建地面地铁,都不符合这个冷得要死的国家。而且,领袖确实不懂风情。对于他来说,这地铁站起码能用,对吧?

6号线工会站【Профсоюзная】,1962年10月13日。同是灰色+白色的大理石的柱面,配合一条条混凝土预构件横梁,看起来就是索科尔尼基的营养不良版。但……又不是不能用,对吧?哦,你说漏水啊,没被淹嘛,又不是不能用……哦,你说那个用盐水开混凝土、结果开通了2年后就被雨水压塌了屋顶的列宁山站(现在叫麻雀山站,Воробьёыв Горы)……啊,卢比扬卡的地下室有空的床位,你再问下去,是不是想去那里睡觉啊?

7号线休金诺站【Щукинская】,1975年12月30日。没头发的那位领袖下去了很久了,有头发的这位上台以后,起初还是很谦虚,说“中央已经决定了,我来当总书记,柯西金当总理,波德戈尔内当主席团主席。整个国家3个领袖,其中有我,很平衡。”他还是先沿用了前任的一些东西,但又有改良。比如说这个站,柱面瓷砖留出的竖直中缝,加上蛇形线的地板格局,在沿用明挖预构件双柱式车站结构的同时,又打破了原来的沉闷和死板。

8号线马克思主义者站【Марксистская】,1978年1月1日。当时这位领袖的父称是“伊里奇”,恰好与第一位领袖的父称一致。这个站的装修充满了来自抽象主义艺术的革命雄心,甚至连换乘通道楼梯扶手下的栅栏也是如此。“从伊里奇到伊里奇”,伴随着象征第三国际纪念碑的螺旋形吊灯,革命之光薪火相传,传到了伊里奇2.0的手上,照亮了这片地下空间,也照亮了整个红色世界。当然,这是领袖自己想当然而已。

8号线佩罗沃站【Перово。顺便一提,重音在第一个о上。】,1979年12月30日。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领袖那套高大上的玩意。这个轻盈如女仆头饰的拱顶壁灯,给予劳碌的工人阶级一丝轻松活泼。

9号线愉悦站【Отрадное】,1991年3月1日。好消息:这个没头发的领袖不会不懂装懂地对地铁站装修指手画脚,我们的设计师们可以大胆去干了。坏消息:这个国家也快完了。

10号线布拉迪斯拉发站【Братиславская】,1996年12月25日。虽然我们现在的领袖是个醉鬼,甚至居然出访外国时在飞机上喝多了、差点下不了飞机,不过我们的祖国母亲自由了,就跟布拉迪斯拉发这个姐妹城市一样,插上了翅膀,在自由的天空上翱翔……飞啊飞,飞啊……没,我没喝多,没……倒是伊凡你还有个一百几十么,大过年的,哥没钱喝酒,能接济一下吧?啊,你也没啊……

轻轨1号线(地铁12号线)斯科别列夫大街站【Улица Скобелевская】,2003年12月27日。现在的领袖又是个没头发的,但他是个纯爷们。这年头领袖是谁跟修地铁早就没有什么关系了,都是市长说了算……只是那个贪污犯为什么会觉得高架地铁真的省钱又好用呢?而且大家不觉得这像脊柱一样的顶棚很压抑吗?

3号线米亚基尼诺站【Мякинино】,2009年12月26日。这是第一个引入民间资本建设的地铁站,结果造出来的效果跟原来的CG完全不同,甚至装修了跟没装修一样。还好,第二年这个也是没头发的市长被有头发的总统炒鱿鱼了。


8号线新科西诺站【Новокосино,重音居然是在最后一个о上】,2012年8月30日。首都换了个有头发的市长上来(图中高个子白发西装男),搭档是个深M字额的鞑靼人;而总统则是12年前上台的那个没头发的,搭档是刚卸任的有头发的前总统。不得不说,这个站充分利用了墙面漆和漫反射光照效果,完全不需要添盐加醋,原汁原味地反映出建筑本身的简洁美。搞那些华丽丽的这个那个没用的,简单才是美。来,干了。

1号线特洛帕廖沃站【Тропарёво】,2014年12月8日。你见过有地铁站把上面的公园的树木移栽下来的吗?现在你见到了。这个站没有像以前那些站点一样被用于表达领袖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只是单纯而朴素地诉说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仅此而已。

建筑就是凝固的历史。

=================================

以上图片全部来自俄语维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