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用后外壳非常烫是正常的。
普通微波炉里有2个较大的发热元件:磁控管和变压器。
它们一般都固定在微波炉(正面看)右侧,磁控管位置在上,变压器在下。所以微波炉长时间工作后,靠近右侧(前半部分)的外壳会比较烫手,这是正常现象,而且微波炉的左侧或左上顶都有散热孔,这些部位经常有蒸汽溢出,温度也较高。
如果微波炉是烧烤型的,确认一下是否会误设置成组合模式,这样外壳的顶面温度也会比较高。
这要看你使用的时间长短,如果连续高温比如烧烤等,超过限定温度,它会自动保护,自然就无法工作了,这是正常的。
如果使用光波组合功能这种情况轻易不会出现,因为其是交替工作。如果使用时间短也这样,说明内部电路有故障,特别是磁控管与高压变压器等性能不良造成高温保护。
外壳很烫是正常的,微波炉需要散热。
热天环境温度高,散热慢,微波炉加热食品时,内部热量通过金属壳传导给外壳,因而外壳温度也比较高。要注意微波炉四面透风,热风口千万不能挡住。
我们首先对大家最关心的微波炉做了测试,发现微波炉门缝处辐射最大,所以做了详细测试:
1、中档火力时:门缝前0.03米 17.32μW/㎝2
2、门缝前0.3米 2.01μW/㎝2
3、门缝前1米 0.41μW/㎝2
微波炉门中央:距门0.05米30.14μW/㎝2
测试结果显示微波炉启动时辐射最大(数值18到22μW/㎝2左右)。
微波炉在工作时,它产生的磁场强度为540mG,若距离10厘米,磁场强度立即降为43mG,若距离再远,则再行降低,降到1mG以下时,对人体就无危害了。
家用微波炉微波的频率是2450兆赫,这种微波不能透入人体,只能使皮肤和体表组织发热而已,只要不是持续地长时间辐射,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微波炉基本是利用磁控管发射的微波加热来烹调食物,而一种新型的专利技术是在磁控管外的炉腔上部设置一个光源,在光源与炉腔顶壁之间有一个具有内凹反射镜面的光波反射器,与炉腔顶壁连成一体,并在光波反射器与炉腔顶壁之间特设有一个光波控制传感器,光源发射的光经光波反射器反射聚焦,可实现对食物加热。
采用了这种光波技术的微波炉在烹调食物时,烹调者可根据食物的特点,分别选择微波、光波或微波与光波组合等三种加热方式。选择微波与光波组合加热时,光源和磁控管可同时启动,实现微波能和光能对食物进行综合加热。较普通微波炉更优越的是,当食物温度过高时,在光波反射器与炉腔顶壁之间的超温保护装置会切断电源。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微波炉由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和烹调腔等部分组成。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以后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从而加热食物。微波炉的功率范围一般为500~1000瓦。
微波炉是利用食物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量而使自身加热的烹饪器具。在微波炉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在微波炉腔建立起微波电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这一微波电场在炉腔中尽量均匀分布,将食物放入该微波电场中,由控制中心控制其烹饪时间和微波电场强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烹饪过程。
通俗地讲,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其本身并不产生热,在宇宙、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微波,但存在自然界的微波,因为分散不集中,故不能加热食品。微波炉乃是利用其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变成微波,以2450MHz的振荡频率穿透食物,当微波被食物吸收时,食物内之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即被吸引以每秒钟24亿5千万次的速度快速振荡,这种震荡的宏观表现就是食物被加热了。
微波加热的原理简单说来是: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食品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极性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即使在外电场不存在时也是不重合的)组成的,这种极性分子的取向将随微波场而变动。由于食品中水的极性分子的这种运动。以及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因此,食品的温度也就上升了。用微波加热的食品,因其内部也同时被加热,使整个物体受热均匀,升温速度也快。它以每秒24.5亿次的频率,深入食物5cm进行加热,加速分子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