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旮”“旯”的造字意图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ying-da-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问题~

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祈请方家同好不吝批评赐正!

先说结论:

  1. {旮旯}{角落}{角}是一组同源词[1]

2. “旮”原是“角”的异体字,“旯”则是由“旮”类推产生的记音字 [2]

3. 补充说明:现代汉语中,类似的词形还有“乒乓”“孑孓”“曱甴”等等。它们是在既有字的基础之上,通过删改笔画、改变部件位置等方式构造出来的。文字学上,我们把这类字叫做“变体记音字”。[3]

一、“旮旯”出现的时间

就目力所及,{旮旯}一词最早出现在《改併五音类聚四声篇海》(下简称《篇海》)中。

明正德本《篇海》卷四《田部》引《俗字背篇》:“ ⿺九田⿱九田,音葛剌,墙⿺九田⿱九田 。”由释文给出的音义可知,“ ⿺九田⿱九田 ”为角落之意,与“旮旯”记录的是同一个



相比之下,明成化本《篇海》却并未收录这一词。


《篇海》在明正德年间有过一次较大的修订,“ ⿺九田⿱九田 ”一词应该就是在这时增补的。由此推测,在书面语中,“旮旯(⿺九田⿱九田)”正式被承认的时间大约在明中期。但因为正德年间的修订有“求全”之嫌,所以此词在民间使用的时间或许更早一些。

二、字源与词源的探求

本节分为四部分:

1. 介绍文字学中类化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 用类化的思路说明“旮旯”二字的构造方式。
3. 试证“旮”字由“角”发展而来。
4. 试证{旮旯}{角落}{角}的同源关系。

2.1 什么是类化(类推)

“类化”与历史语言学中的“类推(analogy)”相似。在近代汉字领域,类化指“因受上下文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给没有偏旁的字加上偏旁,或者将偏旁变得与上下文或其他字相一致。”[4]如“爛漫”类化作“爛熳”。类化后,文字常常会失去构形理据,如“翡翠”作:



“翡”字的部件“羽”类化成“卒”,失去意符。

“鹅鸭”作:


“鸭”字的部件“鸟”类化成“我”,失去意符。[5]

更直接地说,类化就是文字的“自我复制”,它会使文字系统变得越来越整齐。我们认为“旮旯”二字也产生于类似的机制。但与“偏旁类化”不同的是,“旯”是由“旮”整字类推而来的。

2.2 联绵词形的内部类化

这一部分中有许多字知乎无法显示,所以改成图片。

2.3 试证“旮”的本字是“角”

从字书选字和文献用例来看,“旮旯”的早期形体作“⿺九田⿱九田”。其中“ ⿱九田”是“角”的异体字,试述如下。

《说文》四篇下《角部》:“角,兽角也。象形,与刀鱼相似。”其异体字中,上部件“⺈”有径变作“刀”者,而“用”“田”二部,俗书又常相混(“角”字的部件“用”,其竖笔常不出头,形与“田”极近。),故字书中“角”字有异体“⿱刀田 ”。《新撰字镜》[6]卷十《刀部》:“‘ ⿱刀田’,斠字古文。古卓反。量也,平斗斛也。”

依文意及字形,“ ⿱刀田”当是“角”字。证据有三:

①同书卷五《角部》:“角,古文作斠。古学反。”此二字读音相同(切上字皆是“古”,切下字“卓”“学”同属觉韵),又都通过古文与“斠”字联系。

②《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载《古文官书》卷一:“角斠同,古车反。”(3a)可证二字的异体关系。

③从字形演变的角度看,“角”变作“⿱刀田 ”很容易,但“斠”字变作“ ⿱刀田 ”则很困难。“刀”“九”二部,形体则更为近似。吐鲁番文书中,“斛”字常写作“⿺九丨”。如下图的“二斛五斗九升”:

以“九”整体代“角”,正是由于“九”“⺈”形体相近。

2.4 {旮旯}{角落}{角}的同源关系

这段内容有一些猜测的成分,欢迎探讨。

{旮旯}的近代音与{角落}的中古音几乎是相同的:

《篇海》中,“旮旯”音“葛剌”。《洪武正韵笺》“葛”字居曷切,依申叔舟《洪武正韵译训》作拉丁化转写为/kɔʔ(t)/[7];“剌”字郎达切,转写为/laʔ(t)/。

{角落}的中古音为/kɔk lɑk/[8]

此外,还有一些方言上的证据:

扬州话(江淮官话洪巢片)里「角落」[kaʔlaʔ]和普通话里的「旮旯」发音雷同。

(此例蒙 @豆腐皮包子 提供)

评论区还有一些方言材料,但因为没有转写,所以暂时不录,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翻看。

我的猜测是,{旮旯}是{角落}的“滞古形式”,其读音因为常用而避免了规则音变。{旮旯}与{角落}的关系,或类似{父}与{爸}的关系。

{角}的上古音为*kroog[9],有带流音的复辅音声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在复辅音消失的过程中,{角}被分析重新为两个音节,也即{角}与{角落}实际上是一个词的不同形式。

三、结论图示

大体上说,其字形演变的轨迹如下:

语音变化的具体的细节恐怕难以还原,只能够大致做这样的勾勒:

扩展:

【附记】这篇小文草就于年初。半年来,我对联绵词和字形演变的认识又深刻了一些,这个答案也经过了几次修补,其中吸取了评论区朋友的一些意见,特此致谢!

参考

  1. ^ 它们之间有历时上的先后关系。
  2. ^ 但“旮旯”并不是原始字形,详下。
  3. ^ 参《文字学概要》6.3节《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
  4. ^ 张涌泉编著. 汉语俗字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01
  5. ^ 类化的例子皆引自《汉语俗字研究》。
  6. ^ 佛藏辑要本。
  7. ^ 转写来自《韵典网》,下同。
  8. ^ 采用王力先生的拟音。
  9. ^ 此处用郑张尚芳先生的拟音。



  

相关话题

  部分和繁体字差别巨大的一简字是如何变来的? 
  「茜」用于中国人名时能否读 xī? 
  为什么有人「师父」和「师傅」这么明显的语义有差别的两个词经常搞不清楚? 
  其他国家的文字有生僻字吗? 
  为什么繁体的的“癡”里面是个疑 而简体的“痴”里面是知? 
  「壹」的起源,与「一」的关系? 
  为什么「圆」字是方的? 
  有那些可以搭配五个五行偏旁的字? 
  韩语用汉字书写中国人能看懂吗? 
  母亲如此伟大,为什么「毒」里有个「母」字?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可能存在「不能繁殖但可以永生」的生物?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俄罗斯航空标识保留了镰刀和锤子?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