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Formspring 有哪些地方做得比 Quora 好? 第1页

  

user avatar   oliverc 网友的相关建议: 
      

Formspring 和 Quora 是问答网站这一谱系的两个端点。Quora 信奉实名、公开,回答聚合在一个页面,同类问题唯一的观念;Formspring 的社群气氛偏向匿名、八卦、轻松,回答按照社交关系投递、对提问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所以,直接比较 Formspring 优于 Quora 的地方似乎不太容易,不过二者在社交、问答、关注机制三个方面存在交集,所以不妨从这三个方面对比看看:

社交

Formspring 比 Quora 更强调人的属性。在注册新帐号的时候,Quora 既提供关注朋友的选项,也提供话题给用户选择;Formspring 没有话题功能,所以用户只能关注朋友。Formspring 未来是否会提供话题功能不得而知,目前的它的做法会让用户自然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身上。

在 Quora 中你可以扮演提问者、回答者、Review 人、Ontology 整理人、答案总结编撰人、建议修改人,或这些角色的任意组合。在 Formspring 中你可以披上正儿八经的外套、在暗地做一个八卦人、或享受一个小圈子里闭门独户的乐趣(或不爽),或兼而有之。总而言之,因为服务不同的人群和目的,我认为很难说这两个网站中的哪一种类型社交更「好」。

表面上看起来 Formspring 的社交感比 Quora 更直接、更互动、更强力。在 Quora 上,用户的社交主要是通过回答问题建立起来的——这种间接的,基于相同爱好的社交方式能否比 Formspring 更直接的方式在结识朋友、维持社群的信赖感和长期人际关系营造上更有优势,我不能确定。

问答

Formspring 以问答来承载社交。问答是媒介,社交是目的;Quora 以社交来提升问答质量。社交是手段,提升问答质量是目的。

从问答的数量来看,Formspring 达成的 10 亿条回答远超 Quora,但在回答的质量上,Quora 毫无疑问比 Formspring 做的要好。不过,从回答价值上两者的优劣可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例如,在 Formspring 上「我」的朋友回答了我他的旅行感受,这个回答(甚至是提问)在 Quora 中会被认为是调查类以及和私人有关的问题而受到社群的低视,但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可能很重要的,我不需要我的朋友遵守 Quora 的社区规约来细致或严谨地回答这个问题——此时,「我」更需要的是人的沟通,并不是知识的获取。所以,其实也很难说两者哪个更好一些。

关注机制

Formspring 的关注机制和 Quora 的有些不同。Quora 是传统的,人人可见的双向关注,而 Formspring 是单向并且匿名的关注:你不知道谁关注了你,也不知道某位用户关注了谁。这是很不一样而且很有趣的思路。

如何在 Formspring 上探索新的社交关系?—— 通过其中一个叫做「Connection」功能,你可以知道某个用户和哪个人互动(提问和回答)更多;或者通过「Smile」列表,看看你感兴趣的人给谁投了更多的笑脸。Formspring 这种做法阻断了在社交网站中常见的通过其他人的好友列表关注新人的办法。它给用户的互动人(是否关注不重要)做排序,和该用户互动越活跃的人(多向对方提问,多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多给笑脸的人)排序的位置越靠前。

我把这两个排序列表代表的功能统称作「FriendRank」,这个功能可以对用户的友情进行排序(如果你知道有其他的网站先于 Formspring 推出,或者学习了这种关注机制,烦请在评论中指出。谢谢!)。采用双向关注的社交网站不容易直接看出两个用户的关系:比如 Twitter,需要借用第三方应用,查看某位用户和其他用户之间 @ 的频率,做一个排序,实现类似的功能;再如 Quora,目前没有办法量化某个用户和另外一个用户之间交互的频率。

于是,很难说在关注机制上,Formspring 胜过 Quora,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其他

用户界面上 Formspring Web 2.0 的气息更浓厚一些,功能相对简单。Quora 的页面布满了大面积的文字和色块,更严肃一些。俗话说面由心生,因为各自服务不同的目的,拥有不同的社群气质,哪一种界面更好,恐怕是要看不同的受众了。




  

相关话题

  知乎用户大卫(David Rand)是谁,有着怎样的经历? 
  为什么 Quora 的最低年龄限制是 13 岁?知乎有年龄限制吗,为什么? 
  Formspring 有哪些地方做得比 Quora 好? 
  为什么知乎和 Quora 相比感觉不友善一些?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居住或工作后就变成所谓的「中国粉」了? 
  如何看待剑桥大学博士 Janus Dongye 回答「14 亿人的口腹之欲如何满足」这个话题?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居住或工作后就变成所谓的「中国粉」了? 
  如何看待“都一样”论? 
  1967年中印发生了什么?为什么quora上关于边境越境事件基本偏向印度,而且总用1967年做例证? 
  为什么 Quora 的最低年龄限制是 13 岁?知乎有年龄限制吗,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大家都是在哪儿得到最快、最新、最可靠的新闻?
下一个讨论
在 Photoshop 中输入的微软雅黑为什么和网页中的微软雅黑效果不一致?





© 2025-02-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