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怀念唐朝,以唐朝为荣? 第1页

     

user avatar   yu-san-97-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唐男儿人手一个胡姬,我怎么能不怀念唐朝?

李白《少年行》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胡姬,这些故人们是谁?难道中国人已经忘了吗?

「胡」的所指:「胡」是一个经过长期演变的种族文化概念,胡人这一概念的所指经历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等不同时期。每个时期指代对象的人种,种族,范围各不相同。「胡」的所指随着朝代的变迁是不断演变的。胡这个汉字,自从秦汉开始使用后,这个汉字在历史上覆盖的族群根本五花八门,汉朝时匈奴人是胡,晋朝时除了五胡,来华的印度僧人也有被称呼为胡的纪录,宋朝时契丹人蒙古人女真人是胡,明朝时满洲人是胡。那么多的「胡」都是胡人,但唐朝诗句中经常出现的胡姬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女人?

唐诗中的胡姬是来自古代中亚的白人女性。


唐朝的「胡」指代的是什么种族?什么民族?

现存的唐朝文献中,大凡提到我国周边民族势力,特别是北方(正北,东北,西北)黄种人(蒙古人种)民族群体时,都指明具体的民族势力,如东西突厥(唐代的突厥是和中国人一样的黄种人),回鹘,党项,契丹,吐蕃,新罗,日本。而西域地区为代表的白种人(高加索人种)民族群体则皆称呼为「胡人」。薛爱华在《萨马尔罕的金桃》一书中指出,广义的「胡人」是指西方世界的所有高加索人种,不论是大食人,罗马人,还是波斯人,只要来到了唐帝国都会被统称为胡人,但狭义的主要是指东伊朗系/吐火罗系的高加索人种民族。这一点,在史料中有所体现, 唐朝人姚汝能所撰《安禄山事迹》卷上记载了一个著名的对话: 哥舒翰母尉迟氏是于阗国的公主。安禄山对哥舒翰说:「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女。尔父是突厥,母是胡,与公族类颇同,何得不相亲乎?」这里明显将突厥与胡对应,哥舒翰的母亲是于阗公主,安禄山的父亲是粟特人,无论是于阗还是粟特,都是古代中亚操印欧语言的高加索人种王国,而「胡」在唐代指的就是古代中亚(以及中亚以西整个西方世界)的高加索人种。


唐诗中的胡姬和今天的中亚姑娘是一回事吗?

因为唐代的胡姬来源于今天的中亚,所以很多朋友认为「胡姬」的相貌和今天的维吾尔人或者乌兹别克人如出一辙,大家可能以为一位漂亮的胡姬就是迪丽热巴这种黄白混血的长相,其实不然。胡姬是纯粹的白种人。

今天,大家提到中亚,脑海中第一浮现出来的或许是沙漠黄土的风景。

但唐朝那个时候的中亚-新疆一带而的气候是非常潮湿的,水土很好,大河大湖特别多,森林郁郁,草原葱葱。比如我们国家的唐宪宗在位时,西方的乌戈山国(今天的阿富汗西部)给唐宪宗进贡了八坛龙膏酒,这是用当地特产的鳄鱼(湾鳄)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泡制的,唐宪宗本人对这种酒非常喜欢,把这种酒收藏于金瓶之中,不允许其他人乱动,每次饮用还要用白玉盏来盛酒。唐代的阿富汗地区居然有鳄鱼,今天还有吗?而且对大型猫科动物感兴趣的朋友肯定听说过里海虎,当时的中亚到处都是老虎,在一千年前,里海虎的分布区域从欧洲的高加索山脉直到中国新疆,可最后一只里海虎在1970年已经死在苏联的一家动物园里,请问今天的你,还能去以上地区找到一只老虎吗?

物种会变迁,人种难道不会变迁吗?今天的中亚人是黄白混血的图兰人种。但唐代的中亚人和今天的中亚人是一样的吗?如果用今天的中亚人来反推唐代的中亚人,就会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今之中亚,非古之中亚,今之中亚人,非古之中亚人。


唐代中亚的居民是操印欧语系的白种人。

而后来的中亚佛教诸王国,如龟兹,粟特,于阗(皆为唐朝入华胡姬来源地)莫不是上者的直系后裔。在唐朝的时候,容貌特征和上者相差无几。

今天的中亚人是怎么形成的?是後來来自蒙古草原的黄种人的突厥人开始大规模迁移到中亚,以及再後來蒙古草原的黄种人的蒙古人西征中亚,包括成吉思汗西征时在花剌子模(今天的乌兹别克和土库曼)对当地的居民制造了大规模屠杀,黄种人征服者对白种人被征服者实行杀父娶母策略,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中亚人。

如果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黄种人农耕民族创造了文明的巅峰,那历史上的北亚黄种人游牧民族们,则都是勇武的极致。同样的人种,不同的分支,两者却孕育出截然相反的性格和文化。从匈奴到柔然,到突厥,回鹘,再到契丹,直到蒙古,代代西征。从上帝之鞭阿提拉(阿提拉真人为黄种人,他最后死在了日耳曼少女伊笛可的床上)横扫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和凯尔特/日耳曼部落的时代开始,就开启了这场历史轮回。似乎黄种人是天生要去西征的。在中亚他们犹如一阵阵洪水一般,每一次汹涌波涛过后,都增加了黄种人的基因成分。当然,这个过程是血腥和残酷的。

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都是黄种人父系和白种人母系的结晶,黄种人是他们的父亲,白种人是她们的母亲。黄种人血多的就是哈萨克人和吉尔吉斯人,白种人血多的就是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人。这个种族替换过程终结于500年前的15世纪。

唐诗中对于胡姬的外貌描写:

我们不妨来朗读一下,唐代中国人形容胡姬外貌的诗句吧:李贺的《龙夜吟》:「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李白的《猛虎行》:「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上云乐》:「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这里的「拳」是通假字,通「卷」,如波浪般的黄金卷发也是胡姬体貌特征之一。都「黄金卷发碧玉瞳」了,中国人记忆深处的「胡姬」还能是什么人种/什么模样的女人啊?

当然,无论是李白的「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还是白居易的「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都只限于形容美丽的胡姬。而对于胡人,唐代颜师古在为《汉书·西域传》作注时就已经明确/正确地指出:「其形最异,青眼赤须。状类猕猴,本其种也」。后世被称为唐三藏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于沿途所见胡人的描述也是「容貌丑弊」或者「形貌鄙陋,眼多碧绿」,我们相信,出家人不打诳语,玄奘法师的评价是中立的客观评价。


胡姬是来自西方世界的蝴蝶,给中国人留下了甜腻的回忆。

李白的「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贺朝的「胡姬春酒店,管弦夜铿锵」,白居易的「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莫不是招呼汉家郎们一起笑入胡姬酒肆中。

在长安/洛阳的酒馆里,胡姬们卷曲的黄金长发和棕色长发如波浪,那是和汉姬们的乌黑直发不一样的风情,随着胡旋舞左右摇荡,荡漾着这些中国男人的心杯。当胡姬们用如湖水般碧绿的大眼睛仰望着你的时候,你又怎么不会诗兴大发写下「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这样的诗句来夸赞楚楚动人的她们呢?

胡姬们也和汉家郎们留下过酸楚动人的爱情故事,边塞诗人岑参的「愿得青鸟衔此花,西飞直送到我家。胡姬正在临窗下,独织留黄浅碧纱。此鸟衔花胡姬前,胡姬见花知我怜。千说万说由不得,一夜抱花空馆眠」,诉说的不正是他和与他相恋的胡姬千里相隔,彼此不能相见的苦涩吗?当老年的元稹回忆起年少时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千,伤感地写下「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元稹所辜负的,也是他少年时,某位胡姬对他的一片痴情。

大家可不要认为我现在写的是什么浪漫主义文学,我的文章是单纯的历史考据学,这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我在做的,只不过是唤醒你们失去的记忆。

胡姬大规模来华始于中唐,兴盛于盛唐和晚唐,终结于五代十国。英国学者苏珊惠特菲尔德在《丝路岁月——从历史碎片拼接出的大时代和小人物》中所写的一位名叫「莱瑞斯卡」的蓝眼胡姬,她在长安的26年间主要是做艺伎表演西域歌舞,她一生经历坎坷,颠沛流离,最终在黄巢之乱的战火硝烟中死里逃生。黄巢之乱彻底敲响了大唐的丧钟,不久之后唐朝就灭亡了,随着唐朝的灭亡,伴随汉儿200多年的胡姬们也从中国消失了。而且丧钟也不仅仅为大唐而鸣,胡姬们的故乡在不久之后也即将要面临着种族换血/宗教更替的大变天。

胡姬既是故人,又是今人。曾经的胡姬接近于今天欧洲女性和中东女性的总和。把玉门关以西,从塔吉克到凯尔特,那诸多高加索种族女性的不同侧面拼凑起来,找回记忆深处的胡姬。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并不需要在想象的空间里遥念胡姬,你完全可以去追寻自己的胡姬,就像我们的祖先一样。昔日的胡姬永远活在了中国文学家的想象世界中,今日的胡姬依旧桃面笑春风,我也相信汉儿与胡姬的故事会有续集。

虽然是关于盛唐的问题,但我在这里,就献上一首宋词为这个答案画上句号。

开元盛世别久,千年岁月以后,试眺那西土,原来胡姬依旧。知否,知否?碧眼仍然含柔。——《如梦令·原来胡姬依旧》

神州男儿们,别忘了胡姬依旧,去吧,去找回属于你的胡姬,去开创属于你的盛唐。


user avatar   tft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一段我很喜欢的文字吧,出自作家韩松落的《明媚如唐》,应该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们哪里有机会知道唐朝是什么模样呢?长安城里的飞花,明月楼头的笛子,窗前梅花的疏影,岸边踏歌的声音,遥远到连真实性都待考,隔着时光的层层损耗和剥蚀,那种坦荡、明快、酣畅的“唐人性格”,有多少是经了我们的渲染与夸大,也着实难说得很。但,唐人性格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不如说它是一种性格理想的寄托,是人性里开阔的、丰润的、明亮的一切的凝结,是身心得到极大释放的时代的化身。我们已经习惯了,把中国人性格里好的一面归唐宋,坏的一面算在明清头上,把中国人性格里饱满的、丰盈的、果敢的、信心充沛的一切,都归给唐朝,森冷的、枯瘦的、狭隘的、阴惨的、残破的,一律归罪明清。而且,愈是不可得,愈是没有重回的可能,那种唐人性格愈是完满。


user avatar   tao-miao-miao-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主换一个角度切题。

唐诗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

蒋勋对“待”一字情有独钟。他说这是“江山有待”。

当陈子昂站在历史的一个高峰上,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之所以如此自负,是因为他觉得江山等到了他,在古人与来者之间,他是被等到的那个人。生命卑微地幻灭着,一代又一代,可是有几个人物的生命是发亮的,是会被记住的?张若虚说‘不知江月待何人’,里面有很大的暗示。在这个时刻,在这个春天,在这个夜晚,在花开放的时刻,在江水的旁边,他好像被等到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过是一滴小小水珠,连浪花都算不上。而唐朝却令这条平静流淌的河流变得汹涌、奔腾,直上云霄。而陈子昂、张若虚等人,乘此机会,汇成浪头,写下千古绝唱。

所以说并不单单是时代等到了陈子昂、等到了张若虚、等到了那么多优秀的诗人。相反,可以说是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等到了诗歌的春天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后人每每提及唐朝,多少有些无奈,还有一些羡慕嫉妒恨,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活在那个时代,也没有办法重建那样的盛世。唐朝所持有的观念与农业理论背道而驰,它不会要求人们安分守己、平淡度日,而是鼓舞人们及时行乐、怒放生命。假如把人的生命比作一朵花,唐朝之外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提倡并且几乎勒令花要低调开放,然后孕育果实,最后撒播种子,完成自己繁衍后代的任务。可唐朝却鼓励花朵要全力绽放,竭尽全力,活出自己的极限。唐朝以外的朝代,认为,花不绽放,是道德;唐朝却认为,花如果不盛放,是不道德的。

因此,蒋勋说道:“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理论。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user avatar   jiu-yue-zhi-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具体点,说一个唐朝公主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位,不以宫斗出名、用社稷之功名留青史的女性——和政公主。

和政公主出生于开元中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孙女(所以其实此时她此时尚不是公主,但为方便,我们就还是以和政公主这个称号称呼她吧)。
和政公主的父亲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忠王李亨,母亲是李亨的侍妾吴氏。因为吴氏走得早,所以年仅三岁的和政公主被养在了嫡母韦妃身边。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们的这位女主角会像所有的宗室女孩一样,在王府里健健康康长大,然后封个县主头衔,风风光光嫁人,安安分分生活。
可命运就是那么神奇,前朝与后宫的一系列斗争,使得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皇室小家庭,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里就很有必要讲一下和政公主的父亲李亨(以下咱们叫他亨哥吧)的早年经历了,大家看完就可以明白,和政公主成长在怎样的家庭氛围里了。
唐玄宗李隆基和发妻王皇后没孩子,嫔妃们倒给他生了三十多个儿子,大儿子因为打猎被野兽抓伤了脸,失去了继位资格;二儿子因此被封为太子;三儿子就是我们的亨哥。
亨哥的母亲,是失宠多年的杨妃——当然不是杨贵妃,李隆基后宫有好几个弘农杨氏出身的妃子。
但是杨妃生了亨哥,没敢自己养,把孩子送到没有生育的王皇后膝下抚养了。皇后对他十分疼爱,可以想见他的童年生活是物质精神都很充足的。
可是,如同所有故事的主角一样,一个反派的出现毁了他的宁静生活。
这个“反派”,便是开元年间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妃子,依旧不是杨贵妃,而是武惠妃。
武惠妃得宠二十年,生了好些个子女,一心想着当皇后、让儿子当太子,对册立多年的王皇后和太子发起了猛烈攻击。
皇后集团和太子集团在这种情况下,纷纷祭出昏招:一个搞巫蛊,被废;一个搞小团体,被杀。
可是,看似赢了大满贯的武惠妃,却承受不了精神压力病死了。生前没有当上皇后,死后她儿子也没当上太子。
而李隆基不立武惠妃的儿子,最重要原因就是要稳定政局、巩固皇位,这样一来,年龄排在废太子后一位的亨哥就被推上了前台、当上了太子。这一段故事大家可以看看滚滚君之前做的武惠妃专题。
所以大家能看出来,亨哥这个太子位不是他应得的,也不是他争取来的,纯粹是捡漏捡来的。相当于天上掉了馅饼,亨哥捡起来一尝:诶,怎么是苦的?!
这时候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李隆基虽然后来又专宠了杨贵妃,但杨贵妃不是皇后又没有儿子,亨哥这个太子位应该坐得蛮稳当才对。
可事实上,整个天宝年间,先后在朝堂上掌权的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都和他不对付——试想一下,李林甫、杨国忠那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奸相,两位相爷伺候他一个太子,酸不酸爽?刺不刺激?
这时候,皇帝的态度就决定了太子的命运。
李隆基啥态度呢?你宰相要打击太子亲信?好,把太子亲信下狱。
你宰相要扳倒太子?那可不行,你都能扳倒太子了,那岂不是……对吧?
所以亨哥在与宰相斗法的过程中,虽然常常处于下风,但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危机,也不过就是丢了两个老婆而已,这里头就包括了他的嫡妻韦妃——
太子惧,上表自理,言与妃情义不睦,请离婚,玄宗慰抚之,听离。——《旧唐书》
太子亦出(杜)良娣为庶人。——《资治通鉴》
试想一下,亲信们时常被抓,枕边人又接连出事,参考一下唐睿宗李旦在武则天在位时期的悲惨境遇,我们亨哥真是鬓发斑秃,人生如噩梦,一樽还酹江月。

唐玄宗天宝年间,整个东宫的上方悬着一把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落下来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女主角和政公主不仅在三岁时失去了亲生母亲吴氏,少女时代又因为政治斗争失去了抚养她多年的嫡母韦妃,整个童年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样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其实很有可能变得胆小懦弱、没有安全感。
可是,手握大女主剧本的和政公主,没有向命运低头。
在韦妃没有“被离婚”的时候,她就对韦妃非常孝顺;韦妃走后,和兄弟姐妹们关系也都很亲近;再加上她本人悟性极好,在书法绘画方面的造诣也很高,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株向日葵。
不过,若你觉得她是那种什么事儿都说好、没有棱角的女孩,那你就错了,她性格中有很刚毅的成分,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
很多年以后的某一天,皇室成员们在宫里看戏,不过戏台上的人不是专业伶人,而是一个犯人的妻子。
唐朝宫廷有这么一个习惯,把犯了事儿的官员扒了官服、套上戏服,推到戏台上来唱戏,供皇室贵族们取笑作乐。
这次就是这种情况,有个叫阿不思的官员犯事被杀了,他的妻子被没入掖庭,也被套上一身绿衣服,推到台上唱戏。阿不思的妻子以前是个养尊处优贵族女性,哪会这个呀?别别扭扭、窘态尽出,闹剧效果拉满,引得台下笑声一片。
这时候,和政公主站出来了,在一片嬉闹声中对皇帝进言——
布思诚逆人,妻不容近至尊;无罪,不可与群倡处。
阿布思是坏人,所以坏人的妻子不该站到这个台上,如此接近皇帝;况且他妻子本身是没有罪的,怎么能和倡伶为伍?
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免去了阿布思妻子的这份侮辱。
可能有人会觉得,把素人轰到台上表演,最多算整蛊,怎么就成了侮辱呢?
大家要知道,那时候的唱戏,不是我们现在的公司年会或者主题聚会上,互相起哄上台表演;那时候倡伶的地位是下九流,所以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上层社会的一种恶趣味,是一种通过践踏他人尊严来取乐的方式。
和政公主这两句话,第一句“逆人之妻不容近至尊”是从法律层面说;第二句“无罪不可与群倡处”是从人文关怀角度说,完全是正道的光啊。
可能还会有人想说,那和政公主就不能指出:把职业分三六九等、对伶人加以歧视,本就是不对的行为么?
我告诉你:不能。
和政公主要是能指出这一点,那她拿的不是大女主剧本,是穿越剧本,下一步可能就要推动大唐工业发展了。

时间拨回和政公主在东宫中的时光——因为父亲亨哥当了太子,她也从县主晋升为郡主了,因为唐朝是只有太子的女儿才能封郡主,等于郡主团就是公主团的预备选手。
所以和政公主的结婚对象,那也是精挑细选的。挑来挑去,挑中了河东柳氏的柳潭。
这个柳潭能娶太子女儿,不仅因为他那个高不可攀的门第,更因为他有个权势滔天的嫂子。
柳潭的嫂子是谁呢?就是杨贵妃的亲姐姐秦国夫人。
秦国夫人作为皇帝李隆基的大姨子——可能有人会说了,杨贵妃又不是皇后,她三个姐姐有啥资格让皇帝管她们叫姨?
滚滚君告诉你,皇帝还真这么叫的——
帝呼为姨,封韩、虢、秦三国,为夫人,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
看见没,不仅皇帝管她们叫姨,连玉真公主(即上文所说的“持盈公主”)这样的正经皇妹见了她们都不敢坐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一下,秦国夫人嫁进柳家,看见小叔子柳潭还没婚配:诶,太子那个女儿也到了年纪,这个媒我做了,明天就进宫跟陛下说去。
小家与大家
看到这里,可能同学们会捏了一把汗:秦国夫人她们姐妹几个赫赫扬扬、遮天盖地,一年的脂粉钱要你从三皇五帝时代种田种到唐朝;朝堂上太子和杨国忠又不对付,这柳潭会不会也仗势欺人,对公主冷暴力热暴力呢?
不是我夸张,李隆基自己亲女儿被杨家奴才一鞭子抽下马,他都不给做主的;孙女被欺负了,难道指望皇帝为她出头吗?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这小两口感情非常好。
而且秦国夫人家是——
四方赂遗,其门如市。
上门求官办事的数不胜数,但这小俩口却从来没有走过这个后门。没几年秦国夫人去世了,和政公主夫妻把她的孩子们接到自己家,和自己的孩子一同照顾;后来即使杨贵妃被杀、杨家倒台,他们对秦国夫人的孩子们,也不曾亏待半点。
看到了吧,这俩人能这么合拍,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品性善良、品行端正的好人,毕竟,三观一致才能做灵魂伴侣嘛。
本来日子这么过下去,和政公主会从郡主升级为公主,也会和驸马成为贵族圈子里人人羡慕的一对,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乱,将原本平静的小家庭拖入了泥泽,也让整个大唐帝国陷入了深渊。
战乱之中
安史之乱到来了,唐玄宗说要御驾亲征(没一个人相信),结果是“仓皇出幸”,杨贵妃和太子跟着一起提桶跑路了,但众多皇室成员、王公大臣可就被抛在京城,不管不顾了。
第二天,这些人和全城的百姓都傻了:那……既然皇帝都跑了,我们也赶紧跑吧!
和政公主夫妇也是一刻不敢停留,收拾了些东西,带着孩子们就去追“入川旅游团”。
这一路的波折自不必说,目之所及处,饿殍遍地,伤病无数。
这些个身娇肉贵的皇亲国戚们,哪吃过这个苦啊,不过更惨的还是百姓,贵人们出行前好歹备着仆人车马、带着干粮财物,百姓们可不就只能拖儿带女靠一双脚逃命吗?
和政公主就在这逃命的队伍中,看到了人群中狼狈不堪的姐姐宁国公主(其实当时她也还没封公主,但咱们就这么称呼她吧),于是和政公主——
弃三子,夺潭马以载宁国。
把丈夫柳潭的马给了姐姐去坐,然后她自己也下得马来,跟丈夫一同走路。
不仅如此,她和驸马一个劈柴,一个煮饭,饭好了就先端给姐姐宁国公主吃。说真的,宁国公主这一路如果没有妹妹妹夫的扶助,真可能就在死在流民之中、丧于乱军之下了,也不会有后来和亲的事了,这个故事咱们以后再详说。

等到和政公主他们追上唐玄宗的队伍后,亨哥已经在灵武“迫不得已”登基了,是为唐肃宗;李隆基“心甘情愿”成了太上皇;和政公主也正式封公主,柳潭拜驸马都尉。
此时,一场内部的兵变发生了,武将裘千仞郭千仞领兵谋反,把唐玄宗和跟在身边的皇族成员们围起来了,这形势比在马嵬坡还紧急——毕竟你没法儿再祭出一个贵妃来平息了对吧?
玄宗颤颤巍巍登上英武楼招降,可郭千仞铁掌功已练至第十层(不是),根本不吃这套,领兵就杀了过去。
这个时候,和政公主和柳潭没有躲在后方,更没有逃跑,他们亲上前线,公主递箭,驸马弯弓,后来柳潭还冲入战场,与叛军殊死搏斗,斩贼五十人,最终叛乱被平定。
这一段史书着墨不多,但就在这寥寥数语中,滚滚君还是看到了四个字:血色浪漫。
后来,安史之乱战局好转,和政公主夫妇回到父亲身边,此时已是皇帝的亨哥,身体越发不好,是女儿和政公主亲自侍奉左右,替父亲分忧解难。亨哥想赏赐一些田地给她,她拒绝了——
以女弟宝章主未有赐,固让不敢当。
这是我妹妹宝章公主都有的,还是只给我一个人的?只给我一个啊?那我不要!
这个宝章公主(后又封永和公主),乃是亨哥原配、那位被迫离婚的韦妃所生的嫡出女儿,和政公主不是养在韦妃膝下吗,所以和这个妹妹关系非常好,妹妹没有,那我也不要。
这里插一句,这位宝章公主据说是个美妆界顶级大佬,放现在就是妥妥的贵妇型百万美妆博主,她流传下来的两个护肤秘方,大家可以去看看,反正我看得头大。
重建中的和政公主
回到主线剧情,一场安史之乱,惊破了宫廷的霓裳羽衣舞 ;但和政公主却在这旷日持久的战乱与重建中,开始散发出自己的巨大的能量。
首先呢,她坚决不从先后当了皇帝的父亲和哥哥手里拿额外赏赐,而是转背开启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自兵兴,财用耗,主以贸易取奇赢千万澹军。及帝山陵,又进邑入千万。
战乱以来,军费开支巨大,和政公主做生意,大赚特赚;后来包揽下了亨哥、也就是唐肃宗陵墓的修建工程,又入账千万,然后她把赚到的巨额利润,拿去给朝廷充做军饷,而她的八个孩子穿的衣服,都是作为母亲的她亲手缝制的。
宝应元年,亨哥驾崩,结束了短短七年的帝王生涯;对了,他爹唐玄宗李隆基和他同一年去世,当了四十年皇帝。
继位的唐代宗,是和政公主的同母哥哥,他对这个妹妹非常心疼,变着法儿想给她送钱改善生活。
但和政公主的态度反正就摆在那里:你让我参政,我愿意,为国为民做好事嘛;你让我收钱,我不收,因为这有悖我的原则。
永和公主不仅在财政上贡献巨大,在其他地方的贡献也绝对不容小觑。她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政治家——
屡陈人间利病、国家盛衰事,天子乡纳。
后来在吐蕃进犯之时,和政公主去南方避乱,顺便做做生意。
可世道越不太平,盗匪就越凶悍,有钱有货的和政公主很快就被一群盗匪盯上了。
但她什么大场面没见过,面对着如此险情,没有丝毫畏惧——
主谕以祸福,皆稽颡愿为奴。
一顿观点输出,这群亡命之徒幡然悔悟了:公主你说得太对了,我们就跟着你混了!
你说,若没有十分的人格魅力,怎么“度化”得了这群亡命之徒。


唐代宗广德年间,吐蕃再次进犯,占领奉天,兵锋直指长安,情况之紧急使得唐代宗不得不再次跑路,京城再次被劫掠。
这种情况下,和政公主当然是放下一切,跟在哥哥身边共商大计。
此时,公主35岁,刚生下孩子,还没出月子,现在来看都是大龄产妇了,何况是医疗水平极不发达的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武则天那么好的身体素质。
所以驸马柳潭再三劝阻,坚决不让她再操劳了。
其实,这二人相互扶持了这么多年,柳潭会不知道妻子什么性格和原则吗?他肯定比谁都知道,甚至,他比谁都欣赏、认可。
可以说,柳潭本是和政公主最坚定的大后方:
逃难时,他们相互扶持;
兵变时,他们相互配合;
甚至在公主做生意赚了巨款却捐给国家、抚养哥嫂留下的孩子、让自己孩子生活水平远低于其他皇室成员等等这些事情上,也绝对有柳潭的理解、包容和支持,他们是互相奔赴、互相成就的。
所以这次,柳潭的劝阻,我想更大的可能是,他清楚这年的奔波劳累已经让自己妻子的身体垮了,尤其在产后亟需休养的阶段,是再经不起折腾了。
但和政公主显然已经把自己的小家庭乃至自己的生命都置之度外了,反问他——
吾业已行矣,驸马独无兄乎?
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难道你没有哥哥吗?你哥哥出了这样的事,你不会拼尽一切去帮他吗?更何况这还是国家大事!
于是毅然决然——
入见内殿。
兄妹俩谈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和政公主回来后——
时属炎暍,热疾有加。
即使皇帝派御医来诊治,也回天无力。
柳潭的担忧,成了现实。
广德二年,和政公主逝世,时年不到三十六岁。
对和政公主,滚滚君只有惋惜和敬佩。
我想,没有人会指责她不顾家,就像没有人会指责那些为了国家、集体,牺牲了自己生命的人。但同时,我也非常同情他们的亲人,这些人往往隐身在英雄背后,默默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后来,和政公主的故事在民国时被编入了《二十四悌》——
和政公主。敬事嫠姊。肃宗赐田。让与妹氏。
这么说呢,我觉得和政公主的人生,重点不在一个“悌”字上。
反倒是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她写下的《和政公主神道碑》,更值得一读。虽然少不了程序化的华丽辞藻和套路化的夸耀赞美,但透过这些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文字背后,那位传奇女性的勃勃英姿。
其实颜真卿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更是公认的忠臣良将,开元年间不畏权贵得罪杨国忠,安史之乱投笔从戎力阻安禄山,肃宗登基后他更是整顿风气、重肃朝纲,得罪了不少小人,最后被缢杀于叛军账内。
某种意义上来说,颜真卿与和政公主是一类人,他懂她。

颜真卿的谥号是文忠,我想,这两个字,也可以概括和政公主的一生吧。


user avatar   a21s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外卷”的巅峰。

“外卷”总是很爽的,一直“外卷”一直爽。唐朝的“外卷”体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内卷”映衬,更显得“外卷”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1、军事上

唐朝是少数喜欢“到处惹事”找人打的王朝。比如对突厥,就是典型的。突厥其实还算是老实,就是唐朝想打你,找各种理由打你。最后吞并你,你的头头到首都干保安。其他朝代是很难想象的。

除了跟突厥,几乎西域所有的有影响力的国家甚至到中亚,全都发生过战争。而且多半是主动挑事主动打。就算是碰上了阿拉伯帝国,也能打的对方放弃东进而唐朝继续西进。

对南对东陆上邻国全部交战过。南诏臣服北越和朝鲜半岛划归唐朝。大海对岸的日本也是臣服喊爸爸。

这种“外卷”是不是听起来就很爽?

中国历史上如此“外卷”的王朝,唐朝是唯一,没有第二个。都觉得汉朝已经算是很能打的,但是唐朝要超越汉朝,更能打。中国军事的巅峰。(如果蒙古和元朝也算上中国的一部分,那就是第二巅峰)

2、文化上

唐朝文化的影响力就不用说了。开放、包容、繁荣、多元、等等。

唐朝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也是文化吸收和传播的过程,基本上外国人对中国人称呼为唐人,就是因为唐朝的“外卷”。日本就是从唐朝开始,安心喊爸爸,学习唐朝的一切。

就这两点就足够中国人怀念的了。尤其是近现代受了这么多窝囊,元朝之后中国人又被压抑了太久。


user avatar   xuan-yuan-9-47-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二在军事、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上,都名列世界前2的朝代。还有一个朝代,就是汉朝。

同时期的其他大国、强国,要么军事不行,比如东罗马;要么经济不行,比如吐蕃;要么文化不行,比如大食。

用本国朝代做对比的话~宋是经济巅峰,但军事不行,文化也不行。元明清是军事行,经济不行,文化更不行。

这种模式俗称发育不良!

如果仅军事行,很容易发展出苏联那种模式,办什么事情,都得靠军队。军队不方便办的事情,那就没辙了。

如果仅经济行,那就是一头大肥羊。

如果仅文化行,那就是一群观赏鱼。

如果不能理解汉唐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参考奥巴马之前的美国。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文化,美国都力压全世界。

汉唐时期,汉人在边疆只要一张皇帝的圣旨,就能在别的国家调集军队征战。还可以当着人家大臣、将军的面,直接将他们的国王斩首。至于一人灭一国,也很多。

这就叫~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知道阿富汗吧,当时的阿富汗人会作汉诗,科举考的卷子是长安的试卷。知道中亚吧,当时那的好多白人穿汉服,讲汉语,行汉礼。安史之乱后,中亚的汉风才被阿拉伯风取代。连北极圈附近和楚科奇半岛的酋长,都派儿子来长安朝贡。

为什么我们现在以汉唐为复兴目标,就是因为汉唐在各方各面的影响力都是数一数二的,不会畸形发展。如果哪天中国真的到达了汉唐的高度,那就是第二个地球酋长国。


user avatar   mou-ke-xue-de-chao-dian-ci-pao-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属于战略攻势,它的每一场胜利,都是别人的领土,甚至是灭国,而它的大多数失败,仅仅是唐军退回去修整再来。


宋朝属于战略防御,它的每一场失败,都是自己的领土,甚至是灭国,而它的大多数胜利,仅仅是敌人退回去修整再来。


更直观的打个比方,兔子和狼搏斗,胜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兔子踢中狼几十次,赢了几十个回合,而狼只咬中兔子脖子一次,只赢了一个回合。胜率差距几十倍,但兔子命没了,有意义吗?


更主要的一点,唐军有着严格的作战规范。唐军的指挥层,包括基层军官,大部分来自军事贵族集团,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前期虽然没有职业化,但是普通军士很多实际上也是来自半职业化的军事阶层,后期更是出现了独立的职业军人群体。


所以,唐军的作战是非常科学的,它的胜利,都是大胜,而它的失败,很多其实是无机可乘,主动撤退,唐军只会在胜券在握,且代价可以接受的时候,才会发起全面进攻。这在王朝军队中是很难达到的高度,近代的新式军队才会有这样强的指挥决策能力和组织性纪律性。


唐军强大的步兵阵列,和机动性极强的骑兵,让所有企图挤破唐军放线的行为都无异于自杀,看着唐军全身而退,还能回去报功,趁唐军撤退不管不顾追击的大多都变成报丧。而在唐军自己的记录里,这场仗是失败的,因为没有达成作战目标,哪怕敌人损失是唐军的数倍,主帅还把自己追死了,它也不算胜率。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化上唐朝处在内容创作的窗口期。如下的故事分享。


user avatar   yuan-jing-58-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2 更新

来来来,新的小白鼠又上线了。自9.12起,葡萄牙取消室外口罩令。

葡萄牙、中国全民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是:

葡萄牙:一剂(86.85%)、完全接种率(81.1%)【截止9.13,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一剂(?)、完全接种率(78%)【截止9.22】

所以,从完全接种率上来看,中国已经达到70%的红线,但delta比较凶残,有研究数据表明,针对delta可能需要88%以上的全民接种率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而现在葡萄牙的一剂接种率(86.85%)已经接近于88%了,最多再过28天,葡萄牙的完全接种率也将会接近88%。

新冠肆虐了一年多,葡萄牙从今天起,开始试水群体免疫,真的是拿命在试啊~

葡萄牙会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13 更新

我不在知道大家为什么都喜欢拿以色列来举例证明群体免疫是失败的。以色列的实际完全接种率到现在连70%都没有(63.02%),这个国家连讨论群体免疫的资格都没达到。

就这个接种率,也就无怪乎日增10000+。


9.16 更新

9.16葡萄牙TSF更新葡卫生部会议报告:4/5的住院治疗患者和14/15的ICU患者没有完全接种疫苗。(说明接种疫苗还是有用哒!!!!)

“葡萄牙人民投票,投票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葡萄牙总统 马塞洛

Infarmed 会议:大于5岁的儿童,疫苗的接种(计划)可以推进。 葡萄牙已有 81.5% 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种。

同一天,葡萄牙卫生部在官网称:我们已经在大流行的末期[1]


一些胡思乱想

晚上和同学谈到葡萄牙取消室外强制口罩令这一行为,突然莫名的觉得这个国家很勇是肿么回事。

近一个月,葡萄牙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但是葡萄牙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策,当然比起之前的英国、以色列……葡萄牙的是建立在超高疫苗接种率之上的。假如这一次成功了,全世界应该就会慢慢解封吧。



在《葡萄牙史》的序言部分,作者戴维·伯明翰说:“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长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在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当中,它还是一位先驱者。”

今时今日,留在葡萄牙人民血液里的大航海开辟者的基因,或许并没有消散,还在以某些方式传承着。

参考

  1. ^ https://covid19.min-saude.pt/encontramo-nos-no-fim-de-uma-fase-pandemica/#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相关话题

  改革开放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10 月 26 日,中方宣布制裁对台军售的美国企业,释放了什么信号? 
  上完大学历史后,你如何评价曾国潘和太平天国?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比较优待中国人? 
  为啥水浒里杀了人,当和尚就能活命? 
  如何看待 60 多国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汉语为何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目前汉语在世界地位如何? 
  为清朝洗白翻案是从什么时侯开时的?动因是什么?有什么发展变化? 
  明朝和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对库页岛(萨哈林岛)的管理情况如何? 
  为什么中国大学开了这么多垃圾专业,却又不准转专业(希望很小)? 
  春秋和战国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劝戒母亲不要相信伪中医,并且暂停使用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泥灸呢?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认真答题的中医黑?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