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 第1页

  

user avatar   he-xi-77-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反对 @Albun Fayr 这个答案

@Albun Fayr 在他回答里认为


然而,稍有大革命学术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些根本就是错误的。

现代的历史学界早已经抛弃了把法国大革命当做单纯的阶级斗争的说法,从这这个结果上来说,我没有看出来现代的史学研究是怎么被马克思“带歪”的。从时间上来说,19世纪的主流历史学家对大革命研究的重视要远远早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其中有的甚至早于马克思其人。法国大革命史的研究者组成人员是多元的,对大革命史研究的方法、方向和成果是多元的,它远远没有被左翼历史学家所垄断,这是当代法国革命史研究的基本常识。

避免脸谱化、和抽象化,必须以具体的细化的方法去研究,这是当下人文学科研究的基本要求。 @Albun Fayr 的以往答案里能看出他受过人文学科的相关学术训练,而在这个答案里他却违背这些原则,强行约括出了一个被左翼和马克思主义者垄断和扭曲的法国革命史研究的形象。这究竟是无意识的东方主义式偏见,还是有什么其它隐含的意图呢?

————————————————————————

我个人的看法是大革命的爆发粉碎了一种旧的历史意识。大革命前的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如勒高夫所说的“漫长的中世纪”的延续。

中世纪-旧制度下的社会是一个依附在传统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是由传统和习惯所支配。受几百年来传统和习惯支配的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过去和现在是等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曾在14世纪伪造出一份名叫《大特权书》的文件。《大特权书》中声称它是一份古罗马时代的文件。这份文件里声称奥地利早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存在,因而奥地利的领主应当自称大公,有着超越其它一切世俗贵族的地位。

当时著名的学者彼特拉克曾奉查理四世皇帝的命令去甄别文件的真伪。于是,彼特拉克呢,给查理四世皇帝发了一个报告,一一指出文件中的漏洞。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漏洞就是“奥地利”这个词在公元前后的古罗马根本就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因为“奥地利”这个词实际上最早在9世纪左右才在书面文件上出现,不可能出现在公元前后的文件上面。奥地利这个词的本意是东部边区,而奥地利的位置在罗马帝国的北部边境上,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有人在罗马时代称之为东边区的。

以现代视角来看,这种错误简直就是日常被人指摘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式的错误。但是这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是意识不到这点。他们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现在“奥地利”这个东西存在,那么过去它也一定是存在的,而且自古以来它就叫奥地利。

在旧制度下人们的生活在传统的循环里。而大革命彻底地打破了这个循环,粉碎了人们赖以生活的传统和旧制度。随着同传统的决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历史和传统,并开始有意识地区别过去和现在。


user avatar   nay-gong-chu-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次被人邀请,感觉挺荣幸的……

为了不至于重复,我看了一下已有的答案,按我个人的观感来看,有些很好,但是有些就失于偏颇。

大革命本来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话题,历代都被人讨论,从极端肯定要极端否定的都有,所以哪怕一个法国人,也不能说自己代表法国主流思想做出了一个结论,不然的话,我可以举出不同法国人作出的不同论断,每个都看上去言之成理

正如同每个人所说的那样,大革命是一个具有深层历史意义的事件。

很多东西前面的人已经说了,我就补充一些吧。

第一,大革命是法兰西贵族阶级最后的丧钟,但是不是最初的

没错,法国贵族阶级在1789年之前就已经死了。

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时代,法国贵族们云集凡尔赛宫,竞相沉迷在奢华迷乱的生活当中,这样风花雪月的生活,对文化来说当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贵族阶级本身的经济力量来说,却是一种自杀行为。大量贵族将自己原有的地产质押典当,丧失了领地的直接辖有权,而是从通过原有领地的土地交易中收税来维持收入(没错,在丧失所有权之后,贵族们还是可以从以后的土地交易当中收税)

也就是说,从波旁中后期开始,贵族阶级已经从整体上同领地割裂,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寄生阶级——当然,我不是说全部,还是有不少贵族留在乡村地方,并且躲过了大革命的疾风骤雨。

如果既不能对国家带来多少益处,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保卫既得利益,只靠着“冢中枯骨”来维持自己的荣华富贵,那么这时的贵族阶级也就是和南朝的士族差不多了,只等着一个侯景出现。

第二,大革命的主体是城市贫民阶级,很多法令都反应了他们的直接诉求。

当时法国的城市贫民阶级已经十分壮大,之前很多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只是在补充一点:很多城市贫民阶级其实并不是出身于赤贫家庭,而是来自于家境不错的家庭,但是因为当时法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也实行长子继承制,幼子们分不到任何财产。

所以,到了大革命时代,政府就颁布了法令,确定由子女直接均分父代财产,然后被拿破仑保留到了法典当中。这种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规定,实际上是靠一个大革命争取过来的。

第三,大革命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暴力的。

从大革命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到,1789年三级会议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连罗伯斯庇尔这样的野心家也只能高喊国王万岁,只有当国王决定保卫他亲爱的贵族阶级特权、通过压迫第三等级代表的时候,他们才坚定了斗争的决心,然后才有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言。

甚至,哪怕大革命之初,人们所构想的国家也只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而已——只有等到路易十六叛逃外国、并且勾结外国要求他们入侵铲平暴民的时候,人们才希望除掉国王。哪怕就算如此,对路易十六的死刑判决(在国民公会以记名方式投票)也并非绝对多数。

所以大革命的恐怖是循环上升的结果,在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共同催动之下,激进派才越来越得势,不能一味地认为大革命时代人们只知道嗜血。英国的条件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它是个岛国,本质上很少面临外敌入侵的风险(美国其实也十分类似),因而可以从容优雅。

我个人认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但是他不是个好国王,他的执政失误酝酿了大革命,他的进退失据催发了大革命,他的悲剧就是在一开始不想要以强硬手段对付第三等级,等到太晚的时候又想要这么做,如果路易十六一开始就打算流血,他的统治是可以维持下去的,他的儿孙才需要面对那不可避免的汹汹洪水

另外,说“拿破仑没有想推广启蒙思想”这是完全错误的,拿破仑在国内和每个占领区都推行《法典》,这几乎是当时最代表启蒙思想的法律了(当然,拿破仑主观目的是不是推广启蒙思想就不做争论了),别忘了当时普鲁士和俄罗斯还在实行农奴制。

“法国大革命并不干净”,“暴力革命不可取”,“法国如果跟英国一样平稳过渡就好了”如果是凡尔赛的贵族后裔们当然是有资格这么说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法国平民的后代,我认为对先辈的牺牲还是要保留一点敬意为好……


我觉得法国的官方观点就比较中肯,引用一下先总统密特朗的总结吧:

“法国大革命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一个混合物。它既鼓舞人心,又令人难以接受。在大革命中,希望与恐怖交织,暴力与博爱杂陈。”

最后,亮明立场,我是凡尔赛文化的爱好者,光鲜亮丽的贵族和晚会什么的最喜欢了~~~

然而我却不希望他们和他们所代表的一切,出现在我的面前。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写过一个回答:

相信共产主义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里面谈到了我对法国大革命乃至18世纪末双元革命(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分析,解释了为何法国大革命为何不同于历史上其他造反或革命。这个解释算是我这几年有新意的少数文字之一,不过那边的读者大多更关注当代政治而非历史,似乎没人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还是把法国大革命部分摘出来放到这个问题下做专门论述吧:


咱们总结一下前面的几个条件:有边区,有生产效率进步的时候,统治秩序会逐渐放松;社会动荡,对外战争的时候,统治秩序会被迫松动;统治阶级繁衍的太快,底层负担重,多余的统治阶级会加入底层造反;对外战争失败,势力范围收缩的时候,统治秩序就危险。要是再加上统治者骄奢淫逸,那农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就肯定撑不住了,一定会和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秩序一起崩溃。

一般来说,这几项条件一般有一两项碰到一起就能带来改朝换代。近代的西欧就符合其中的好几个条件。


比如说生产力进步,13世纪,欧洲终于发明了中国在公元前就使用的水力鼓风机和高炉,开始批量生产铸铁,中世纪也因此接近了尾声。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欧洲各国吸收阿拉伯航海技术,利用内海优势发展经济,商业越来越发达,最终激发了大航海时代,也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提升。


其次大航海时代也有一个独立于生产力的影响,欧洲各国大多是殖民狂人,在全世界抢了很多殖民地,很多边区和宗主国关系密切,很多欧洲人迁移到这些边区生活。边区的平等思想传回欧洲,也带来了思想变革。


第三,近代欧洲当时始终是频繁的战乱状态,几乎没有一年不打仗。战争对各国的统治集团都是一个沉重的压力,不得不放松对底层的一些限制,换取底层服兵役,避免底层造反。


在这些条件促进下,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旧制度的平民和知识分子基于本能和阶级地位,开始尝试各种更平等的制度。但也包含了社会改革的意思。空想社会主义逐渐在近代的欧洲出现。社会主义”一词,最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


我读书的时候,政治课本上提到空想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启蒙,欧洲主要的例子出在英国。比如写《乌托邦》的托马斯·莫尔是英国人,17世纪英国的平等派军队就是克伦威尔消灭王权的重要力量。虽然平等派被克伦威尔镇压了,但是英国底层一直要求平等和消灭封建特权。近代史课本上还必然会提到法国出现的卢梭 伏尔泰等知识分子,明显提出了和之前的农业社会不同的一些意识形态。


英法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变革,这不是偶然现象。因为欧洲列强争霸,到了18世纪,进入决赛的就是英法两国。之前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及意大利城邦都衰落了。英法在殖民战争中成为了胜利者,生产力进步最快,打仗也最多,殖民地最大。所以这两个国家进步迅速。但是,进步这东西对于统治集团自身来说未必是好事。农业文明的统治集团喜欢稳定而不是变化,英法在近代越是成功,潜在的阶级矛盾就越大,旧秩序的危机就越强。下一个问题就是谁能把矛盾转移给对方。


到了1754年至1763,英法打了一场叫七年战争的殖民战争决赛。结果是英国取得全球海军优势。从此以后,英国控制了全球殖民地和市场,能继续用经济发展转嫁矛盾。法国开始相对的战略收缩,之前所有潜在的阶级矛盾,现在都得退回来总清算。眼看这大法兰西就药丸。


法国在这之后还挣扎了一下,借了一批国债,到美洲去发动英国殖民地独立。那时候英国海军虽然相对强,但没有无线电,不能绝对封锁欧洲海岸,不能完全阻止法国资金和援军去美洲。这事儿还真被法国办成了。就是我们知道的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就是在法国援助下上台的。


但独立战争之后,海权还是在英国人手里。日常的贸易还得经过英国人的同意。所以,实际上英国人损失不大,法国人却因此欠了很多债。欠债的结果就是出售贵族身份。1700年至1789年间,法国增加了5万个新贵族。上面提供的社会变革的条件又满足了一个,就是统治集团盲目扩大。


而且,在文化上,法国在北美的成功实际上是自杀,是自己的催命符。独立的美国属于我们说的边区,平等和民主思想非常强势。法国没获得殖民地的贸易利益,倒是受到了民主思想的影响。我们中学课本上提到的那个放风筝去做闪电实验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独立战争期间就常驻巴黎,宣扬美国人的独立诉求多么正义,欢迎你们掏钱支持我们建设一个没有国王的国家。所以美国独立宣言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已经传遍巴黎。,法国国王消耗在美国的所有资源都是在文化上给自己催命。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姊妹革命》,就在讲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是互相影响的这个事实。




最后,大家都知道法国贵族集团腐化是很快的。我们现代人使用的大多数奢侈品都源于近代后期的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法国国王就迫使贵族到巴黎生活,或是至少被巴黎的奢侈文化同化。这样他们就没有时间去管理地方的问题了。国王希望贵族在宫廷中为帮助国王更衣之类的琐事而争风吃醋。这样路易就可以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了。慢慢地贵族失去了地方的掌控力,但还是要从领地获得收入,拿到巴黎宫廷去奢侈消费,让法国尤其是巴黎人看到了他们的奢侈消费。


到此我们可以发现,上面列举的所有的社会革命条件在法国都齐全了。


  • 生产力总体上进步
  • 和边区这个民主思想的策源地联系
  • 打仗失败
  • 统治集团扩张太快
  • 统治集团腐化 而且越来越无能,控制不了地方

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法国就会出现一场超级大起义,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1788年法国旱灾,法国从上到下都不好过,第二年国家财政濒临破产,国王还不起旧债,借不到新债,决定开三级会议讨论财政问题。1788+1,就是我们熟悉的年份,1789年法国大革命。其实就算没有这场旱灾,法国旧制度也拖不了几年了。


把所有造反条件都集合齐了,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所以1789年这一次造反的规模空前,力度也空前。空间上冲出法国,影响欧洲乃至全世界,在时间上成了以后200多年所有造反的模板。在力度上,他们否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必要性,否认固定的社会等级,甚至否认宗教的必要性,把教会都解散了。可以说,农业社会因为阶级而出现的道德、上层建筑都被法国的造反者否认了。一切都否认之后,他们会怎么办呢?


咱们说过,道德这东西,大多数情况下是经济基础的产物。这些造反者还谈不上什么经济基础,只有小生产者的直觉,还有就是生物学本能。所以他们像历代的造反者一样,政治上企图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制度;经济上试图建立一个个体生产者的无政府主义乌托邦。无政府主义乌托邦。结果呢?


从法国自身来说,结果毫无意外。法国大革命实际上它也像历次起义一样失败了,乌托邦梦想持续不了几年就要失败。巴黎带领整个欧洲,在接下来一个多世纪尝试了各种平等主义的革命,在法国搞了5个共和国,2个帝国,2次王国,一次共产主义政权。但最终底层和平等主义失败了,资本家控制了国家,依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依然符合我们前面说的主流规律。一次超级造反还是造反。


不过,这个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独特又不独特。说不独特,因为它无非是规模特别大的一次造反而已。几千年来类似的造反不少了。但我们说到现代社会又必须把这次规模特别大的造反拿出来说。说法国大革命是现代社会的开端——注意这里的措辞是法国大革命不是造反。而且之后我们再遇到穷人造反,也开始说革命,不是说造反或者起义。


历史上那么多次造反,为什么这次就开创了现代社会呢?为什么从此名字就变了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要讲的概念。 双元革命


1 双元革命

双元革命的概念不是我提出来的,是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提出来的。他在写《十九世纪三部曲》(《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的时候,意识到现代世界的政治理想大多来自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但是现代世界的物质基础大多来自同期英国工业革命。两个革命在时间上重叠,携手创造了现代世界。所以被称为双元革命。



但是,我注意到,传统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明确区分这两个革命。而是说模糊的说生产力进步创造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恰当的时刻促进了产业革命。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给工业革命一个独立的定义。


我能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察。他们实际上没有见到完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家可以想一想,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字是什么。在英文里,就是The Gread war,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而不是一次可以做对比的普通事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眼里,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事件,而且时间上那么近,必须归并到一起。我们不比他们聪明,但是看过了更多的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所以能比他们更客观的评价这个双元革命。


当然,既然两个革命被分开了,我们还得解释为什么两个革命离的这么近。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大航海时代的作用,的确在18世纪之前,欧洲有一个社会和技术共同进步的过程。可以说,到这个阶段,工业革命必然爆发在欧洲。决赛的胜者技术继续进步,有资源去搞产业升级,结果能出现工业革命,失败的一方要爆发政治革命。所以两场革命离的非常近。咱们可以这样总结,农业社会的技术积累下来,最后在英国爆发,成了工业革命;农业社会的社会矛盾和理想主义积累下来,最后在法国爆发,是政治革命。


要问哪边的革命更重要一些?我认为是工业革命,因为就算不爆发法国大革命。只要工业革命在当时的欧洲某一个国家爆发,也会迫使其他国家战略收缩,爆发类似的政治革命。但反过来说,类似的政治革命不一定会造成工业革命的爆发。但是呢,既然工业革命必然会造成政治革命,可以说政治革命在生产力上也是有必然性的,分享了工业革命这个必然性,和工业革命是伴生的。


这个问题再说细一点,我们还可以回顾工业革命为什么会爆发在欧洲。这个问题我之前写过,不是今天的主线,我们先放下。现在我们继续说工业革命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说说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是后来所有革命的开创者。


(工业革命问题请参考:唯物主义的结束与共产主义的兴起01-21.doc


2 动荡的世界

我们回顾一下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这场革命出现在法国,是因为英法争霸世界失败,法国成为一个半边缘国家。如果法国胜利,这个政治革命就要出现在英国了。


半边缘国家有两个特征,从统治集团的角度说,要被其他国家的统治集团压制、剥削,所以镇压国内力量不足。


从被统治阶层的角度说,在发展中,普通人在旧秩序中的位置已经开始被破坏了,但是由于统治集团是半边缘国家,所以新秩序建立的还不够快。等于没有一个稳定的统治秩序来控制新型的底层,这样的国家是最容易出乱子的。


所以大的起义不会爆发在获得霸权的国家,比如说取得霸权的英美,在欧洲一度取得霸权的德国都不没有成型的起义。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也没有。也不会爆发在没有被霸权国家波及的边缘地区。比如说中国在西方入侵之前,也没有足以挑战清政府的力量。


只有那些被打出中心地带的原中心国家国家会有超级动荡。比如说普法战争之前,法国刚回到世界头等的霸权地位,国内就还算稳定。等到普法战争战败,国内立刻就出现了巴黎公社。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在拥有欧洲霸权的时候没事儿,一旦美国加入战场,把德国变成了实际上的边缘国家,德国水兵就起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其实最好的例子是俄国,这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被认为是必定要革命的国家。实际上原因就在于他在帝国主义秩序中是半边缘地位。相对中国是霸权,相对英法是非边缘。


马克思恩格斯年轻时一直盼着法国带动德国革命,主要原因除了德国是祖国是欧洲的核心,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德国是半边缘地带。1870年之后,德国压倒法国成了核心,俄国成了半核心,革命趋势就转向俄国了。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都努力研究俄国。


总而言之,工业革命确立了一个新局势,在接下来的200年里,世界一直存在中心——外围结构。这个中心不是因为武力而形成的蒙古帝国那种中心。而是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全方位的碾压。给边缘国家的统治集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于是在中心国家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半边缘国家出现了连续的起义。这些起义都和法国大革命有渊源,所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文化传统。换句话说,法国大革命开创了一个造反成为常态的世界。所以法国大革命不仅仅是一次非同一般的造反,还是一个超级造反年代的开端。


所以说,没有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就是一次超级造反而已。有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就是2个世纪造反年代的祖宗。工业革命造就了法国大革命的江湖地位。


3 科学共产主义来了

法国大革命非同寻常的第二个原因非常关键,也是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之一。大家前面如果打瞌睡了,现在要打起精神来听:


这第二个原因就是是工业革命造就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政治思想的出现。换句话说,科学社会(共产)主义出现了。法国大革命之后的造反因此一次比一次水平高,从单纯的推翻旧社会进步到建设新社会。换句话说,法国大革命之前的造反那是真造反,只破不立。法国大革命之后,或者说同期的工业革命之后,大多数造反开始认真地考虑先破后立的问题,要设计一个新制度了。法国大革命就是这个分界点。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民众造反,也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次底层革命。


那么,科学共产主义是怎么来的呢?咱们首先要谈谈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区别。


空想共产主义,就像前面说的,既是底层对于剥削制度的一种反抗,也可以说是基于人类平等本能的一个选择。大家都基于本能和日常经验做事,觉得造反是为了反对坏人,反对坏统治者。所以一旦造反成功,大家无非是两个想法,第一是要让好人当统治者,第二干脆不要统治者,大家各自过自己的小日子。最激进的想法也无非是法国大革命那样,搞一个有底层色彩的议会。


这几种想法有什么区别吗?没区别!实际上都是同一个选项,就是旧制度一定会回来。因为你造反成功后建立的社会,必须和世界上其他统治集团去竞争。他们能剥削,能把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来发动战争,发动文化侵略,你不剥削,就一定会被他们干掉。所以,不管这些新的统治者或者说议员上台的时候怎么说,最终他们得变成和过去的统治者一样坏。写《悲惨世界》那个维克多雨果算是同情革命了吧,可他同时也是1848年支持拿破仑三世称帝的重要政治人物。


那么怎么才能让好人不变成坏的统治者呢?或者说,我们怎么才能建立一个不会变坏的新制度呢?

我们是学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过20世纪革命的案例,读过马克思和毛主席的书,最起码也读过政治书。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地回答这个问题,起码知道革命成功之前怎么办。我们知道,在制度问题上,指望道德,指望个人品质,甚至指望制度本身都没有用。因为制度也要受到这个竞争规律的约束,也要受到经济基础的改造,最终变成旧制度。


所以,如果让现代中国青年回到19世纪操盘,多半不会直接去找什么好人,也不会搞太多的道德说教,而是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搞公有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建设政治和文化。在全世界推行社会主义制度,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让经济发展的又公平又快速,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最终消灭全世界的剥削制度。这就是政治课本和迄今为止大多数革命理论教给我们的事实。


然而,这些在我们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在19世纪之前的人看来,一点都不显而易见。因为历史视角完全不同。


比如说,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变化,生产关系等上层建筑也会跟着变化,可是自古以来,有谁直观地观测过类似的现象?说历史没用,大家要看身边的例子。你说农业文明取代原始社会,铁器时代的国家取代青铜时代的国家,那历史久远不说,而且必须要许多代人的数据累积起来才能体现这种转变。根本不足以证实唯物主义历史规律的存在。真正可靠的证据,能启发人提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证据,必须是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里,看到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明显改造,才能信服地让人类接受唯物主义历史观。


这样的事情,在19世纪之前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因为农业社会的经济节奏非常缓慢,哪怕是青铜器、铁器、指南针这种超级发明,扩散到整个国家也需要上百年,扩散到整个世界需要上千年。所以,一般来说,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变化,起码也得几百年完成。你说好的制度能改变经济,还有人信,说上层建筑是随着经济基础而变化的,谁信啊?


工业革命给整个世界的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试验场。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在几十年之内发生了巨变。马克思前后的几代欧洲人,只要不是太闭塞,都能在一生中目睹工业经济的扩展,看到经济基础从人的肌肉变成蒸汽机,看到西欧的工业经济如何摧毁旧的统治集团,到处引发战争和动荡。看到最神圣的国王和教会被新时代的革命打垮,天也没塌下来。


很多国家革命后,执政的不再是旧的贵族和国王,也不是新的贵族和国王,而是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最典型的例子,不由得你不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加上欧洲人在全世界殖民,把各个国家的历史书和现实都展示给欧洲人看,历史学家第一次拥有最鲜活的一手资料,证明技术进步和经济基础可以改变上层建筑。原本只有少数人接受的唯物主义思想终于上升为主流思想之一。


普通欧洲人逐渐开始相信唯物主义,相信社会制度和人都是可以被经济塑造的。他们就在局部开始落实唯物主义思想。比如说我们历史书上经常提到的空想共产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他是1771年生的,比马克思恩格斯早半个世纪。欧文是个有空想共产主义倾向的大资本家,但他既不是把家产都拿出来搞慈善,也不是雇一群刺客去刺杀其他资本家和贵族,甚至也不是简单地减少劳动时间,增加工人福利。他改造社会的方式是建立新的模范工厂,到美洲去买下大片的土地,搞自己的共产主义小社区,为他的共产主义理想提供经济基础。


从我们的视角来看,欧文的举动很可笑,也几乎可以断定他会失败。但是从18乃至19世纪初期的视角来看,他的举动非常牛了。因为他懂得用经济基础来决定上层建筑,哪怕只在局部改造,这也是飞跃式的进步。你可以把欧文这个法国大革命同时代的人看做一个过渡,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之间的过渡。在他之前的大多数共产主义者都是真正的空想共产主义,到他已经懂得在局部改造经济基础了。1817年,欧文46岁,正式提出合作社制度。那一年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第一艘蒸汽军舰刚刚下水,史蒂芬孙已经在试验第一台蒸汽机车,工业力量马上就要出去摧毁整个旧世界。紧接着第二年就是1818年,马克思出生。


1818年是个什么年头呢?马克思正好出生在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结束的时间,他可以从父辈那里听到两个革命的过程,在青年时代正好看到工业经济怎么摧毁旧的生产关系。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历史试验场。马克思拥有此前所有人都不具备的历史视角。


如果用物理学比喻,马克思恩格斯就是第一代拥有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必然会命名最基本的物理定律。我们通过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年代,可以发现,他们的出现是有必然性的。就像华莱士和达尔文几乎同时发现进化论一样,唯物主义历史规律不在马克思手里得到总结,也会被同时代的其他人总结。唯物主义历史规律和配套的革命思想不是马克思的创造,而是历史的成果。


那么,差了一代人,马克思的思想比欧文进步到哪里呢?


首先马克思定义了共产主义的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彻底抛弃了此前用传统道德做的定义。新社会会有自己的道德,会有自己的价值观。但这个价值观不是用来剥削人,约束人的,是用来提供人的自由度的。每个人的幸福,只有自己有权定义,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让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的自由,这就是最理想的社会。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其次马克思是全局视野。马克思认为,自古以来所有的上层建筑,全世界所有的上层建筑都是经济基础制造的,都相互影响。在工业时代,社会大生产的时代尤其如此。指望靠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搞共产主义是行不通的。马克思设计的是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未来。


第三,马克思正确的理解了从农业社会继承的起义传统,认为被统治阶级最有动力去破坏旧制度,统治阶级整体上则必然捍卫阶级利益。所以,不能指望很多欧文这样的资本家发善心,而是要指望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打破旧制度。


第四,马克思正确地指出了打破旧制度之后,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兼顾自由和强大的制度。自由主要靠公有制来保障。但如果公有制不能同时促进生产力,让共产主义越来越强大,那也会变成历史上的乌托邦。现在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马克思用政治经济学发现了公有制的优势所在。发现了公有制压倒资本主义的可行性。


马克思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取代其他制度,成为最新,最主流的剥削制度。马克思一方面指出这东西是先进的,也观察到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马克思用政治经济学进一步指出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资本主义要么用奢侈消费来稳定经济,同时降低发展速度;要么搞清教资本主义提高速度,但增加不稳定性。总之稳定和发展不可兼顾。


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共产党宣言》

当然,最关键的点在于唯物主义历史规律和政治经济学的结合。经济危机既然不可避免,这意味着经济减速。减速就是潜在的生产力被浪费。


马克思准确的给这个现象下了定义——这就是资本主义不能容纳自己创造的工业经济了。谁能容纳,谁就有未来。然后马克思论证,公有制经济能避免经济危机,所以公有制更能容纳这个工业经济。无论是和平竞争还是比武力,都有这个重大的优势。所以我们有可能建立这个新制度。


参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是否存在必然性规律,马克思是否错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 马前卒的回答


前面说了,其实马克思提出这套理论并不是偶然的。唯物主义思想发展了这么久,碰到工业革命这种大事儿,必然会有人提出系统化的理论。马克思这辈子到处和人论战,其实和他论战的很多人,是赞同马克思大多数观点的。马克思只是为了剩下那点不一致才去抓住别人论战。就算马克思在论战中被气死,我们今天也会拥有一套差不太多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总之,重要的不是马克思这个人,而是工业革命后必然出现的唯物主义思潮。有了唯物主义这个武器,造反者就能知道不能一味的破坏,要建设,就能模模糊糊知道怎么建设一个新体制。造反就这样一下子升级为革命了。而且每次造反都比前一次多掌握一点唯物主义知识,在创建新体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把共产主义革命的力度画一个坐标轴。那么法国大革命之前就是0-0-0-0-0-0……每个0代表依次造反,到法国大革命是一个大写的0。但法国大革命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唯物主义一起来的,之后的造反一方面连绵不断(上一个结论),一方面不断升级,懂得建设,不会轻易地被旧制度反扑,0-0-0-0-0-0 1 2 3 4。有了这个进步,法国大革命这个0就和之前的0不一样了,是现代社会的开创者。

本节要点:解释了双元革命开创现代社会的原因。在历史中找到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位置。


user avatar   daruq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三级会议的召开。

三级会议的第一等级是教士等级,其中的一些大主教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利弗尔(银币),而占到80%以上的普通乡村神父,收入低微,只有几百利弗尔,出身也很一般般,靠着刻苦学习与观言察色,混到了一个铁饭碗。

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以后,出席三级会议的代表大约1200多人,教士等级300多人,底层的乡村神父占到60%以上。当保守的贵族和教士代表与第三等级代表彻底闹翻,第三等级代表宣布单独成立国民议会,代表全体人民之后,教士等级中大部分低级教士就和高级教士分道扬镳,加入了国民议会。几个月前他们还在向教民布道,要信奉上帝、敬畏国王、服从领主,几个月后就把自己过去讲的东西都当做空气。豪门出身、雄心勃勃的塔列朗主教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在雨果的著作《九三年》中,塑造了一个前神父西穆尔登的人物形象。在他悠闲的神父职业生涯中,科学和现实生活毁灭了他的信仰。他从一个一度虔诚的神父变成了一个激进、冷酷、绝不妥协的雅各宾党人,这绝不是作者在胡乱编造。

第二等级中的贵族阶层,其中大部分贵族,自然是既得利益集团,但是大多也倾向于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或者说提高自己的权力,也有部分雄心勃勃的自由派贵族,比如拉法耶特侯爵、奥尔良公爵(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路易·菲利普(在大革命中改名菲利普·平等,Philippe Égalité)等人也倾向于第三等级。还有一些自由派教士、贵族比如西哀耶斯主教、米拉波伯爵加入了第三等级。

当攻占巴士底狱以后没几天制宪议会成立,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制宪议会通过了八月法令,废除了很多领主的封建特权以及教会什一税、领主的司法权、第一第二等级的免税权,但是地租和贡赋仍然需要农民赎买,不久又通过了《人权宣言》,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很多仍然需要交租的农民自然不满意,乘着巴黎朝廷处于混乱状态到处焚烧契约、捣毁庄园,巴黎的各个咖啡馆俱乐部成为了革命家的据点,在政坛上的分量越来越大,经常在咖啡馆听各路革命家激情演讲的巴黎暴民们动不动就把人民公敌私刑处死,把砍下的头颅插在长矛上面游行。大贵族出身的米拉波伯爵、拉法耶特侯爵、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平等等人,开始觉得革命正在走入歧途,而持激进主张的雅各宾派开始崭露头角。

米拉波伯爵在1790年就开始向国王靠拢可是1791年4月就病死,死得正是时候,很多精彩剧目没有来得及上演。西哀耶斯主教感觉到局势即将超出自己的预料,主动靠边站得以善终。

国王出逃事件以后,拉法耶特侯爵坚决主张君主立宪,一心保卫国王,和呼吁废黜国王的革命势力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在一次集会中拉法耶特侯爵下令国民自卫队对要求废除君主制的民众开枪,从此民望尽失,当1792年8月10日起义攻陷了杜伊勒里宫之后,拉法耶特侯爵在色当起兵失败,于是在逃亡美国途中被奥地利抓获。但是拉法耶特毕竟是侯爵身份,奥地利人也就把他囚禁起来,后来拿破仑时期,重新回到了法国。塔列朗主教也逃亡英国,直到热月政变以后才回到法国。

当第一次反法联盟成立以后,菲利普·平等的儿子沙特尔公爵路易·菲利普叛逃奥地利,菲利普·平等由于没有及时流亡国外,因此受到牵连,虽然他投票赞成处死路易十六,但是仍然被送到“吉约坦夫人”那里。

体制内反体制的贵族们由于满足于君主立宪提升自己的地位而拒绝进一步改革,被第一批清理出局,但是毕竟出身高贵,只要能够流亡国外,到时候还是能够后来重返国内尊养处优。

8月10日起义以前,吉伦特派就因为其主要成员都是第三等级著名代表而被国王授权组阁,吉伦特派的主要人物,科学家孔多塞侯爵、蹲过巴士底狱的布里索律师、参加过《百科全书》修订的罗兰和他魅力四射的夫人、主张废黜国王的韦尼奥律师,都是成功的中产阶级或者说是反体制的大公知。

吉伦特派并不软弱,他们很多人坚决主张和普奥联军开战。他们中很多人主张废除君主制,但是在处死国王的问题上又意见不一。他们组织松散,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废除国王以后,革命就应该结束了,再进行下去,就会产生危险,因为巴黎和外省的暴民会越来越无法无天。他们坚决抵制激进派提出的没收反革命的财产以分给革命者的《风月法令》,因此受到巴黎激进的革命俱乐部的反对。

他们面对国内已经拿起枪杆子的人民的压力,企图输出革命以提高威望,转移矛盾,但是由于没有满足无套裤汉的财产要求,军队士气不振,没有被清洗的旧军官很多叛变,最终导致失败,反法同盟大兵压境,被雅各宾派乘机起事推翻了吉伦特派。由于他们中大部分人境外关系都不硬,或者也没有流亡境外的企图,雅各宾派当权以后基本上都被送去见了“吉约坦夫人”。而那些没有被处死的吉伦特派和他们的拥护者,很快就和保王党联合起来反对雅各宾派。

对外强硬但是对内不够革命的吉伦特派被推翻以后,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上台。雅各宾派的头面人物:罗伯斯庇尔律师、丹东律师、马拉医生、圣鞠思特律师,也是中产阶级,但是名声和地位不如吉伦特派的头面人物。雅各宾派政府很快就出台了《1793年宪法》,宣布法国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最高立法机构是成年男子普选产生的立法会议,法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也不允许他国干涉法国内政,公民享有人身、信仰、出版、请愿、结社等自由,有受教育和受救济权利,还有起义反抗暴政的权利。雅各宾派还将反对革命的流亡者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将贵族控制的村社公有土地分给农民,废除一切封建义务和贡赋,焚烧封建契约。

虽然雅各宾派对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把反法联盟的军队赶出了法国领土,还占领了比利时,但是各种革命措施却使得巴黎物价飞涨,限价法令成为一纸空文,而限薪法令却得到了有力的执行。

雅各宾派的执政到了这个时候,激进的小商人出身的埃贝尔不满,认为应该由国家接管逃亡业主的企业、加大力度处决投机商、彻底废除基督教,温和的丹东也不满,认为革命应该结束了,该恢复秩序了,罗伯斯庇尔把他们都送去见了“吉约坦夫人”。大开杀戒的罗伯斯庇尔把自己的权力基础也彻底挖空,最终和圣鞠思特在热月政变中见了“吉约坦夫人”。

督政府时期,虽然雅各宾恐怖结束了,但是督政府自己的统治也并不稳固,5年后,敢于炮轰巴黎暴民的拿皇上台。

《拿破仑法典》承认了雅各宾派分配给农民的土地,也保护私有财产,但是禁止工人罢工游行。拿破仑称帝后废除了雅各宾派颁布的旨在削弱天主教影响的共和历法,重新恢复了格里高利历法,并且在主教的人事任免上也对教皇做了妥协。后来又和结发妻子离婚,娶了蛤布斯堡的公主。

拿破仑失败后,复辟的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可以把投票处死路易十六的人逮捕处决、可以让波拿巴分子靠边站,把他们的财产还给流亡贵族,甚至可以限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雅各宾派分给农民的土地是动不了的并且承认《拿破仑法典》。

而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宣布给予革命时期流亡贵族以十亿法郎补偿,并且强行降低公债利息,当议会反对遭两次解散后,干脆宣布只有缴纳足额土地税的大地产所有者才拥有选举权之后,七月革命爆发,查理十世流亡英国,波旁王朝垮台。

大革命时期的第一代旗手拉法耶特侯爵再度出山,又领衔了七月革命,把菲利普·平等的儿子路易·菲利普推上了王位(自由引导人民),建立了七月王朝,随后又由于自由主义倾向而被路易·菲利普罢免。


user avatar   Grouponsnousetdema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时候看历史书上说法国大革命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人权宣言,当时我并不是太理解其中的原因,基本只是死记硬背而已。

直到长大之后,自己用业余时间读了些历史,在一本书里偶然看到了人权宣言的全文,我才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伟大和进步的精神: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 有其他差别。

第七条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扣押的 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第九条 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 人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的力量;因此,这种力量是为了全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第十三条 为了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第十四条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注意其用途,决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

第十五条 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

第十六条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当初第一次看完全文,我第一感觉是探问自己:“在二百年后,今天的人类社会,特别是公权力机构,是否实现了先人当年所追求的政治理想?”

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

然而在二百年前,先人就已经团结起来,为了一个如此伟大的改造人类社会的理想,与当时还被普遍认为是“高贵仁慈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帝王将相们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绞死了一个国王,吊死了无数贵族和教士,坚决的迎战一个大陆,数个封建帝国的疯狂反扑,其中固然也有波折,失败,过激和黑暗的部分,但正是这场革命,彻底奏响了欧洲千年王权的落幕之声。

它的英文只是French revolution,但我以为中文加入的这个“大”字,恰恰反映了我国的先辈革命者们对这场革命的认识。

这个“大”字,它当之无愧。


user avatar   acel-rovsi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huaik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相关话题

  你什么时候会有一种大丈夫理应如此的感觉? 
  历史上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地区如今为什么没有相对强大的国家? 
  如何看待B站Up主偷拍靖国神社游就馆发现日本扭曲历史,怎么看待日本这种歪曲历史行为? 
  苏联早期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选择吗? 
  世界各地都哪里有金字塔? 
  古希腊文明为什么走向衰落? 
  现在的中国能和唐朝比吗?有什么差别吗? 
  如何看待“满清误我华夏三百年”这句话? 
  请教历史大佬,清朝的三个藩王都是亲王吗?另外一个孔有德是何爵位? 
  如何评价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对现在中国工业实力的影响? 

前一个讨论
你遇见过老师做过的最奇葩的事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你见过最土的土豪有多土?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