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好习惯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xiao-fa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件事。
1.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2. 不能改变的东西,就不要纠结。


user avatar   feifei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谨慎。再谨慎。

其实换个说法,就是把人往坏了想。这个习惯对于个人生活来说不好。但是对于专业人士,这是个最基本的思维习惯和职业素养。

例子1:

甲乙方就某一合同谈判时,对于条款的吵架,往往会以互相给文件添加修改意见的形式来交流。现在我已经习惯要求对方必须使用word里的track changes功能。鉴于有些复杂合同或法律文件动辄数百页,我必须每一次都能看出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改动了什么。

但这样就算完了吗?不够。等到最后双方要敲定最终版了,我一定会让秘书用word的比较功能或者其他文本比较软件将“最终版”和“吵架版”进行一次额外比对,以确定对方律师没有偷偷修改合同的其他部分。

对家律师偷偷修改了部分条款,却单独设置该段修改不track changes;甚至在签字时偷偷替换掉签字版中的几页纸质文件,等签完字了才发生重大争议的事情,行业内时有听闻。


例子2:

习惯性地对一切溢美之词保持警惕。“您是专业律师”、“您们是顶级大行”、“果然是名校出来的啊”、“您绝对算专业投资者” 听着虽爽,却往往包藏祸心,实质是加重你的各种义务。

一旦出现争议或纠纷,这类溢美之词瞬间就会成为攻击你的武器:“作为专业律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顶级大行应该更具有审慎的精神和水平!”、“我绝不相信你一个XX学校毕业的人会不知道XXX这回事!”、“作为专业投资者,理应知道这里面的风险!”

时间久了,这个行业里的许多人,万事先认怂成了语言习惯。明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也不敢断言究竟如何”,“对于这一点我们还需要XX专家的意见”,你可千万别以为人家真不懂,这只是他们的catchphrase。


例子3:

我看楼里有人提到了敬畏现状。我表示赞同。作为专业人士,无论是律师会计咨询投行,面向企业客户,尤其是大型国企进行专业服务时,一定会发现其在流程、管理方式、乃至更重大的地方有非常明显的错误或漏洞。

这时候,请及时压制住你的表现欲。不要出头,不要逞能。有些事情只是外人看来荒谬,在对于局内人来说,目前的现状是多方博弈后达成的,甚至是微妙的平衡。你不是内部人士,在不能获得全局信息的前提下,不知来龙去脉就贸然把不该放上台面的东西放上来,对于企业的局内人而言无疑是掀桌行为。

除非这种漏洞和问题会严重地影响你的工作成果或者职业声誉,不然切忌碎嘴巴。肆意评价甚至自作主张向管理层出谋划策,都是典型的菜鸟行为。即便需要提出,也要先和你能接触到的局内人(往往只是个中层)建立比较好的私下交情并获取足够的信息之后,才能考虑要如何合适地处理。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anquanle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保持好奇心:这样的好处是不断学习了解新东西,从而你身边有不同能力的朋友会越来越多。得道者多助。

2. 时常总结:这样的好处是让自己及时调整方向,而不会在惯性中迷失自己。

3. 实事求是: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做事情不能浮夸飘在空中。


user avatar   yu-ji-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不拒绝做小事;

2.不惧怕做难事;

3.保持自信;

4.坚持学习。


user avatar   alex-shen-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选择比努力重要。在你职业生涯的早期,大多数人无法或者说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静下心来,学习身边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为日后的选择做准备,但是一旦选择了,就需要坚持,但是选择很重要,选择错了,就会耽误一生。

2、学习,保持或者说坚持学习。早期你需要学习的很杂,思维方式、待人处事、国家的宏观政策。不要以为你是活在一个壳里,多接触多学习,多记录,多分析。

3、心态,不要指望一日飞升,不现实也很危险。

4、每一次输赢,都要分析,知道自己为什么赢,知道自己为什么输,我见过很多人知道为什么输,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赢。这样你的人生在玩俄罗斯轮盘。

5、选择好了,就要坚持到底。有时候坚持真的很重要。


user avatar   libaos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向思维。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user avatar   yuan-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不把情绪带回家,无论好的还是坏的。

2:有态度,但不轻易表态。

3:不回避主观情绪的需要,做人很难做到面对一切保持绝对客观,但是可以做到闭嘴,并思考。

4:知人知面无需知心,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利益方向,面对矛盾有自身的利益取舍,谈得来的多说两句,谈不来的点到即止。

5: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完成的绝不麻烦他人,自己完不成的要反复麻烦他人,并以对方愿意接受的方式致歉,并致谢礼。

6:不拿社会事件说事,这包括自己的事也包括别人的事。

7:作为项目负责人,团队内部矛盾永远大于外部矛盾。

8:能回家吃的饭绝对不在外面吃。


user avatar   su-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手记录的习惯。包括画和写。

我是个嘴很笨的人,在大多数时候遇到你“不说憋屈但说了矫情”的话时,会选择沉默。后来养成了颇有心理治疗意味的习惯——想什么就记下来,多数时候是画,毕竟是最擅长的方式。随身带着的速写本,不会刻意给人看,但也不会掖着藏着。内容大多很随意,别人也没有读懂的兴趣。

在龟速校园网里等进度条,假期回家看电视等广告,毕业工作之后等车、等外卖、等电梯,以及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不靠谱的男女骗纸(!!!)积攒了几十本(恩,算上丢的、送人做纪念的和打包寄回家的,差不多100+)画着方案、构图、甚至“鸡蛋灌饼排队tips”这些蛋疼体会的本子,它们中有些已经变成了作品,有些正在实现,更多的则变成了“没有价值”甚至自己都不再能看懂的东西。

现在每当工作遇到“瓶颈”,疲惫于沟通各种不靠谱的需求时,觉得生活无波澜人生无进步甚至前途渺茫的时候, 会偶尔翻出那些本子看看,总能重新开始。

所谓开始并不是因为我找到了解决眼下问题的方案——事实上很少有这种运气,仅仅是看到了它们的存在,我意识到生活中依然有这么多不确定的结局,而我当初原来是可以用“提方案”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的,原来当初可以 不在意别人是否认同,取悦别人首先要取悦自己。

理想的状态是,我每天都能够按照本子里思想和决定在生活,即使他们没有变成大家看到的作品,甚至即使没有这样一个物理状态存在本子,用心观察和感受的态度总能贯穿在我的生活中,总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办法。哪怕是做个民工,也不是每天起早贪黑机械地搬砖头,靠着比别人省吃俭用的艰辛来糊口的那种,而是要对我的工作、甚至我的行业做系统的研究,知道它的规则和现状,然后用一个让人如梦初醒的新想法去刷新这个行业的习惯。

如果说工作中评价一个人的竞争力要看ta的学习能力,那么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小事,我的收获是:另辟蹊径的工作习惯。不是指投机取巧或者逃避问题,而是一种随时从现实之梦中自我唤醒的能力,和一种“提方案”的尝试,这种尝试来自于相信,相信未来,相信改变。


user avatar   raymond-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对我职业生涯帮助比较大的一个习惯可能是“勤于整理资料”。每天不管工作多忙,都会留出一些时间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既包括最新的法律条文,也包括媒体报道的案例,主管官员讲话,公布的判决书、招股书,法官律师专家的分析,行业八卦,图书摘录,音频视频。这件事我从大四实习时开始做,工作日基本上都能坚持,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有时也是我整理资料的过程。由于资料收集的比较齐全,更新及时,使我做研究的速度比同事要快很多也更准确,相当于用半成品炒菜和现买现洗现做的区别。如果碰到一些客户催的特别急或特别乱的事,老板往往会想起我来,哪怕我以前从来没做过这个领域。这种资料整理还有一个好处,使我对法律和政策变化的脉络比较熟悉(有时看到“新闻”就专门搜集相关“旧闻”),碰到一些跨越多年的复杂交易,在文件中快进快退都不至于把自己搞晕。

我爸是我见过的记忆力最好的人之一(他曾是侦察兵),但他老跟我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子”,我自己则总结“好笔头子不如烂电脑”。

补充:

有几位知友在评论中留言,对我的分类方法很感兴趣,其实说起来也是平淡无奇,只是比较适合我个人。

(1)我在初期分类很粗,大类就是“财经”和“法律”,然后是类似“商法、民法、行政法”这样的类别,下面是“合同、侵权”这样的子目录,和学科的基本逻辑一致。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一些关键词在文件名中频繁出现,比如VIE,那么就专门建一个子目录。不用特别追求逻辑层次上的严密,关键是自己要能快速找到。

(2)收集的资料绝大部分都是TXT文本,我在存档前经过“脱水”处理,只保留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但一定会保留时间和作者,便于需要时引用。

(3)我在文件命名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首先是对原文的标题进行修改,尽量统一使用专业术语,比如把“假外资”全改成“返程投资”;如果一份文件涉及两个内容,比如“外商投资”和“并购”,那么我会在两个文件夹中分别存储,但命名可能不同;如果文件出自某位我特别信任的专家或机构之手,我会特别注明作者,比如“陈永坚 赎回条款的玄机 200804”;如果文件的内容非常重要,但存在一些硬伤,我也会注明“(存疑)”,当找到更好的信息来源时替换掉。

(4)如果在读书时发现有用的内容,我会写一个很短的TXT,比如:外管局75号文的适用范围,内容是参见XX书XX页。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扫描下来。

(5)在线的音频和视频,我一般会用地址探测软件找到实际地址,下载到本地,因为一两年后很多链接都失效了。如果音频视频比较长,会在文件名中注明“(重点从15分钟开始)”

(6)有知友问“时间维度如何纳入?”我个人基本上是按照内容分类,不考虑时间维度,因为对资料的可靠性影响不大。但会在每一个文件名中注明时间,便于检索。

2015年3月更新:

关于资料的收集和保存,App推荐“Pocket”和“印象笔记”(均为跨平台,可以在手机、iPad、PC上同步),保存后要及时打上标签。


user avatar   tang-yi-yi-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较真。

我这里说的较真指的是对事情较真,对自己较真,而非对他人较真。

我目前所在的行业是外资管理咨询,写这篇回答主要是基于自己和一些朋友的工作感受得出。


1. 守时是最最基本的职业习惯。约好的时间准时到达,一分钟也不迟到。很多人会觉得啊呀迟到两三分钟哪里算迟到嘛,不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态哦,特别是跟德国人开会!!!总不能让一屋子的人都到了就等你一个吧。如果是在北京这种交通堵成狗的城市,那么更要打足富裕的时间量提早出发,交通拥挤可也不是迟到的合理理由。

2. 分析的课题或者撰写的报告,一定要弄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留有很多模棱两可的点。在提交或者汇报之前,扪心自问这件事情我真的已经弄明白了吗,可以说服自己了吗?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那么一旦有人问起来的时候,很快就被插死了,吞吞吐吐一问三不知的样子,也会让别人对你的信任也随之瓦解。

3. 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坚定立场,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你分析的内容或者提交的报告,在和领导和其他同事讨论的时刻,大家的疑问甚至反对十分常见的。不应该因为领导说觉得什么是对的就马上推翻自己原来的成果,按照领导的方向来走。在这个时刻,如果你对自己第二点做得足够有信心有底气,那么在争论的时候也需要据理力争阐明自己的观点,不是被领导以怀疑就怂了,而要积极表明态度共同探讨。


我发现我们身边(包括我自己)有很多“差不多先生”或者“差不多小姐”。这些人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往往都是差不多的就好,一件事情做到八十分就满意了,并不会再朝着一百分努力。这样的心态在生活中其实也蛮好的,就是“随遇而安”嘛,然而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很多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业中,这种心态就是“不思进取”。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生活中随遇而安而工作中不断进步的人,共勉。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爱奇艺 11 月 13 日起会员涨价,年卡定价 248 元,回应称希望为用户创造更多优质服务? 
  如何看待余承东疑似微信朋友圈转发关于251事件的文章? 
  网传四川劳保局与前腾讯员工联系,将「早 11 晚 11 」的工时算为 7.65 小时,真实性如何? 
  如何看待印度向推特发函,要求删除批评莫迪当局的网帖? 
  如何看待网传某企业两名男员工上班时间在女厕所摸鱼打游戏《怪物猎人》,一位被降级一位被开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约谈新浪微博,并罚款 300 万,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职场晋升中,老板的喜欢更重要还是业务能力更重要? 
  技术牛人流动性大,应该如何管理才能降低离职率? 
  如何看待张一鸣关于TikTok美国业务的做法? 
  毕业不做自己专业的事情,还可以走什么路? 

前一个讨论
有哪个作品的细节你一开始没看懂,后来恍然大悟?
下一个讨论
在校大学生倡议安装空调却被某网站网友批判,合理吗?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