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的身份。我做儿童杂志已经五年多,其中三年做审稿编辑,每年接触儿童投稿大概有上千篇。最近几年在写童话和小说,自我感觉写得还不错。
刚刚看过蒋方舟从前的几篇文章,比如《白字先生》,个人感觉,就是十来岁孩子的文笔。蒋方舟虽然早熟,但顶多早熟几年而已。以我的阅稿经验,《白字先生》如果是九岁(大概是三年级)孩子写的,确实比较出色,但如果放在十一岁(大概是四年级或五年级)孩子身上,只能算中等偏上。我现在还有很多孩子的QQ,要从中找出10个与当年蒋方舟同等水准而且年纪相仿的作者,非常容易。
而且,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儿童杂志的组稿方式。就我的经验,登在儿童杂志上的稿件99.999%都经过编辑的修改,有些稿件甚至每句话都要动刀。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掌控文字的能力都很弱,有的离题,有的篇幅太长,有的逻辑混乱,有的语句不通,杂志出版在即,很难再找到更合适的稿子,只能帮他们修改上稿。有的同行,甚至能把稿子改得连原作者都认不出来。
我不知道当年蒋方舟的书是怎么出版的,只能以我做杂志的经验揣测,她的稿件至少应该经过尚爱兰和责任编辑两次修改。就连蒋方舟自己都说,她是白字小姐,不修改根本不可能出版。既然有修改,就会有加工润色。有加工润色,就有可能出纰漏。所以方舟子指出的「九岁蒋方舟错写善字十年」的错误,在所难免。只是很难确定这个错误到底是蒋方舟写错的,还是尚爱兰与责任编辑给改错的,还是排版校对的时候弄错的。方舟子只凭一个尚不能确定成因的错误就断定蒋方舟代笔,有构陷嫌疑。
蒋方舟当年的文章虽然不算很出色,但文笔确实是属于孩子的。大家不要以为大人给孩子代笔很容易,去看看李承鹏的短片《可以在一起》就明白了。李承鹏是一个不错的成年作家,但是他写的《可以在一起》剧本里孩子的台词完全不像孩子说的话,太成人化,成人得都有点恶心。 甚至,就连童话大王郑渊洁,他写的很多童话和小说成人味都特别重。
我刚写童话的时候,语言也非常成人。后来做过三年的审稿编辑,耳濡目染孩子们的作文,才渐渐适应。后来一直写下去,语感逐渐形成。但是就算让我现在模仿十来岁孩子的语气写作文,还是不太像。所以我很难想象,尚爱兰能给蒋方舟代笔代得那么像。而且代笔那么多本书。而且,她还在《南都》写专栏,研究女性历史,出版成人小说,她的语感是怎么转换的?
当然,或许尚爱兰真的是神人。就像另一个神人韩仁均一样,能够一边用恶俗的文字给《故事会》写稿,一边用完全不同的漂亮文字给儿子写《三重门》。我们自己做不到,未必他们做不到。我们要相信奇迹,尤其是在一个有方舟子的网络世界里。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