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考研该怎样准备呢? 第1页

  

user avatar   wu-xiao-95-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06.30更新

截止至今,累计一百多位小伙伴和作者一起通过该回答向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丽江华坪女高合计捐赠了5610元。如下方链接所示。

以下为原回答。

2017考研(数一英一),五个月,436分,初试第一,夏令营优秀营员免复试录取。

阅读本文约需10分钟,文末有彩蛋。

在本文中,作者想传达给大家的主要有三点:

1. 考研的本质是完成一项任务——掌握在本专业深入学习并进行科研探索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而考试不过是来检测完成情况的一种方法,你的分数就是你完成任务的程度

2. 准备考试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会考哪些内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做题来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查缺补漏,在考试前弥补这些不足。这样短板都补齐了,上了考场就会得心应手。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中,很少有事情是能用考试这么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解决的;

3. 考研没有捷径,没有什么速成的奇技淫巧,其他人的经验只可能作为参考,不可能复制粘贴,重要的是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懈于尝试,多总结和思考,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的分数如图1所示。复习时间是从七月份到十二月份,整整五个月,从每天吃个饭就上演“湿身诱惑”的酷暑到每天起床都要使出“洪荒之力”的寒冬,除了八月回家三天给老爸过生日,中间没有一天间断。

接下来我将主要以数学和英语为例介绍我的复习方法和一些经验及感悟(再次强调,复习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自己之分),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Ø 我的考研时间安排

Ø 我的数学学习方法

Ø 我的英语学习经历

Ø 一些感悟和Tips

1. 我的考研时间安排

五个月的战线并不长,但要从头到尾坚持下来,把每个阶段的任务明确下来也不简单。从一开始我就十分明确“数学和英语是考研的关键”,而且英语是我的弱项,所以整个暑假我的复习列表中就只有数学和英语,每天从8:00到22:00。早上大概背一个小时英语单词和阅读真题中看到的好的段落,然后开始以教材为基础学习数学,重点是基本的定理和公式,这是整个考研数学大厦的基础。下午做英语阅读模拟题(这段时间我觉得有些浪费,在后面英语学习经历中会解释),晚上继续学习数学。九月开学之后依然如此,只是晚上会划出时间来学习专业课。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专业课是我没有学过的,所以需要提前看。

准备前各科都可以先在网上试试免费的公开课,这样能多方面的了解自己的情况,判断自己适合自学还是上课。很多课还会给一些试听礼包,比如下面李旭、唐静的直播网课,最近可以免费听,很适合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报名可以找助教领取22年考研资料包,从历年真题到报考的考研资料基本都涵盖了。建议大家领一份,后期复习的时候肯定会用到。

到了十月左右我才开始看政治。政治放在下午,复习计划就是啃肖秀荣老师那本厚厚的书,对马原以理解概念为主对近代史则以建立自己的时间框架为重点。十一月中旬左右开始刷数学和英语真题。其实我的时间安排并不妥善,后期刷真题的时间太短了,甚至最后两年的数学和英语真题都没有时间做,英语作文也没有写过几篇。

因此我建议的时间安排是(免责!!!可视自身情况缩短或加长!):

因为我的基础还算不错,而且时间规划得比较紧凑,所以五个月时间刚刚好。大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复习时间。如果自身基础不太好,每天学习时间做不到那么长,可以把战线拉长一点也没关系。但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教你几个月考研上岸”之类的文章,不想坚持努力而是想找捷径只是麻痹自己,最后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总之,对于考研时间安排的建议是:早做计划,量身定制,严格要求,珍惜时间

2. 我的数学学习方法

“考研得数学者得天下”的说法相信大家早已听腻,数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我复习数学时刚开始以书本为主,结合复习全书。这里建议大家使用考研官方推荐的教科书同济的高数和线性代数以及浙大的概率论),不仅因为这些书都相当经典,很好理解,而且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之前用过的高数书有瑕疵的地方(比如方向导数的定义)。另外特别推荐同济的线性代数,朴素精简,而且课后习题也都各有针对,效果很好。

对于每本教材每一节中的每一条定理定义,只要是考研大纲要求的第一遍都必须完全吃透,不要盲目为了赶时间就简单带过。特别是高数第一节极限和函数的内容,这是整个高数大厦的基础,每一个定理定义都要完全弄懂,当时我在复习的时候感觉特别生涩抽象,看了一遍略知一二却不得要领,于是就再来一遍,两遍不懂再看第三遍。并且做下笔记,画出重点,直到能熟练地证明出所有定理。课本的每一节复习完挑一些课后习题练一下,一方面阶段性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时间有限不能浪费在简单的题目上。我的数学笔记如图3所示。

这样数学三本教材(高数、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过了一遍差不多暑假就过去了,然后发生了一件很悲伤的故事:前面复习的内容全都忘光光了。不过这很正常,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什么记忆大师。这个阶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有很多人会觉得复习太难因此选择放弃。怎么办?很简单——滚车轮忘了就再重新来一遍(车轮滚过的次数越多,轧过的痕迹就越明显)。我心里想着再像第一遍那样肯定时间来不及,当时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浙大苏德矿的《高等数学学习辅导讲义》,碰见这本书纯属偶然,但拿起来我就放不下了,于是便成了我复习数学的主要参考书。书中内容丰富,例题详细,质量不错,接近考研真题,感谢矿爷(这真的不是广告。此条不具普适性,参考书琳琅满目,各有千秋,重点是要适合自己)。这里也显示出了整理笔记的重要性,可以在后面多轮复习时很快地帮助自己梳理知识架构,定位自己的问题。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一边重温高数一边重温线代和概率论(比如说第一天高数+线代,第二天就是高数+概率论),这时以做题为主,查缺补漏。线代和概率论的习题书我用的是张宇的1000题,书中这部分的习题都很新颖也比较全面,不过我没用过别的参考书也没法进行客观的比较,但我总觉得参考书都差不太多,重点在于你怎么用。后来由于时间关系,1000题的高数部分我都没做,实在惭愧。这样每天各部分都复习一点既可以调节思维,也可以避免看到后面忘前面

在做题的时候我会把做错的题目都标记出来,习题书上不留其他标记,方便第二次再做,并且把一些好题总结并抄在笔记本上,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做,有时会发现同一道题会错了再错,甚至之前看过答案的再做就不会了。这些题对应的就是自己需要恶补的弱项,而这也是整理错题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短板然后解决。所以遇到这样的题目不应妄自菲薄,而是应该感到十分兴奋,因为这些题目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弱项,我们又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短处,这确确实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在考试前尽可能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想办法解决,这正是复习准备考试的方法论在以后的科研和生活中,也许你会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

总之数学复习阶段就是滚车轮一遍又一遍,如此才能真正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才能把错题好好消化吸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真的不假。“与其做十道会做的题,不如使劲啃一道错过很多遍的题”,这是我自高中一直以来的做法。

数学和英语一直贯穿我整个复习过程的始终,到最后将近一个月的时候我才开始刷数学真题,一天一套,从1987年开始,真题书也是在图书馆借的(这么想来我的考研成本好低=_=)。真题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练习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在于积累经验,以及熟悉命题人的风格和套路。想想看考研数学经历了30多年,考试要求和内容基本没什么变化,知识点也就只有那么多,很多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在重复着考。如果在看到题目时会有“小样,又是这个套路”的感觉,那就收到刷题的成效了(^_^)。

做真题时我准备了另外一个笔记本记录每一张真题试卷上的错误和自己的分数,并且按照考研的时间来做这些真题。05年前后分为两块再总结两次(05年是条分界线,前后数学分值不同),这样很容易在复习的后期进一步找出自己的弱点,既包括知识点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

考试除了考察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外,同样也是一场心理测试。我在复盘总结做往年真题经验的时候就发现一个很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够冷静。当遇到简单题或者突然想出一道难题的时候,大脑会变得亢奋,导致出现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类似的问题我想大家都会有)。所以考试时我就一直叮嘱自己要让大脑时刻保持冷静,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谨慎。我的数学真题笔记如图4所示。

有人说数学的成功在于做题,我更倾向于说在于思考和总结。题目需要有一定的量以期见多识广,但更重要的是思考每一题的真正考点,以及延伸出来的其他知识,没有把握本质,做再多的题也只是徒劳。因此在做题时我往往会联想到做过的笔记和其他相关的题目,想想如果改变条件会怎么样,甚至自己提出一些小定理来证明,我觉得这就是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征服。另外一点是总结,只有通过总结才能把课本上学到的内容转换为自己掌握的知识。每复习一段时间,总结一下知识点和错题,比起盲目刷题起来真的是事半功倍

3. 我的英语学习经历

对考研英语的学习我更想说是“经历”而不是“方法”,因为一开始我也深陷其中,不得要领,每天都在质疑自己的英语水平,到后来转换思路之后才豁然开朗,变得得心应手。

如前所述,暑假期间我早上会背一个小时左右的单词和文章,我用的是一本乱序版绿皮书,一天一个单元,把不会的单词做上标记,第二天开始新单元再把前面的复习一下(哈哈又是滚车轮)。单词书我大约刷了两遍,第一遍从头到尾,第二遍就是随机抽两个单元其中做上标记的单词复习。

关于英语单词,有些人会认为没有必要啃单词书,记录平时遇到的生词就可以了,这是适合这类人的方法。我个人觉得背单词书更简单直接,更容易形成系统。当你学得累的时候,随手拿起单词书翻阅一下也是个调节的好方法

后来临近考试时,晚上睡觉前我会看黄皮书的考研词汇,特别是高频词汇,在做真题时会发现有些单词的僻义会反复出现。另外,在复习后期做到真题时,我会把看到的一些好句子记录下来,甚至“背诵并默写全文”(背诵的前提是这篇文章已经做过至少两遍而且没有疑点了),这样既可以积累好的表达,又可以训练语感,虽然考研没有听力和口语,但是对作文很有帮助。

暑假的时候我下午一直在做英语阅读,黄皮书150篇(我数的明明只有100篇=_=),当时做的时候惨不忍睹,一篇阅读会错两三个,每次做完一单元对完答案之后都感觉他说的好有道理以为自己都懂了,然后寄希望于下一单元,结果下一单元同样的惨不忍睹。后来开始做真题的时候想着做了这么多阅读题应该会有所长进,结果还是一样,一张试卷下来阅读依然会错七八个o(╥﹏╥)o。一直做到大概2011年真题的时候情况还是没有好转,这时我就开始慌了。

我在想为什么做了那么多题,看了那么多文章却还是不能总结出每一段落的要点?为什么明明以为自己很有把握的题还是会错?为什么有些题在文中就是找不到答案?为什么做了那么多跟没做一样?

只靠想肯定想不出来,得付诸行动。于是我试着把我学习数学的方法转移到了英语上,开始反思总结回过头去重新做并分析那些错过的题,把干扰项相同的题总结在一起,尝试着找出命题人的意图、出题规律和考察内容(一开始我觉得英语阅读没有必要反复做,做了一遍肯定会记得,结果啪啪打脸,很多错过的题又再次犯了相同的错)。这么一尝试之后,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到最后我发现英语阅读的核心其实一直都没有变过虽然说每一篇阅读材料都不一样,但是命题人考察的内容以及干扰项的设置等都是一样一样的。在总结英语错题时,我没有借助参考书,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每一道错题按干扰项设置和出错原因进行归类(偷换概念、以偏概全、颠倒因果等等),如图5所示。

后来我总结出两点:①一切问题的答案和非答案都应该根据文章来判断原文是检验答案的唯一标准;②考研英语阅读考察的有两点,一是阅读理解能力,二是逻辑思维能力重点在于后者。只要认识大多数单词,了解语法,读懂一句话的意思问题不大,但这不是命题人或者英语阅读的最终目的。因此经常会出现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貌似读懂了,但做题还是错很多的情况。这就中了命题人的圈套,他们往往会抓住我们容易忽略和混淆的地方来出题。我们知道,研究生掌握英语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阅读英文文献,另一方面是撰写英文论文。不言而喻,二者对英语的逻辑思维能力都要求很高,我想这应该也是考研时设置英语这道关卡的目的——培养研究生的英语逻辑思维,筛选逻辑能力强的学生

这么一分析,让我有了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根据这两点来做题,12年阅读错三个,13年错二个,14年错三个。这一下使得我的信心激增,就连完形填空也变得更加顺手了。由于时间关系15/16年的真题我没有完全做完,所以吐血建议大家早点开始研究英语阅读真题,从97年开始,多做几遍,反复咀嚼对错过不止一遍的题深入地探究,命题人的的计俩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藏在这些题目中

我到现在都觉得暑假那两个月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浪费了(血与泪的教训啊╥﹏╥),导致后面的真题只做了一遍甚至没做完,所以大家不要重蹈覆辙,研究真题要趁早。或者暑假那段时间可以看看《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这些题源,熟悉这些文章的风格和一些词汇,模拟题也不必做太多甚至完全可以不做,和真题的差距就像东施和西施

翻译和完形填空我觉得阅读没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翻译也需要多加练习和总结,学会分析长难句。翻译方面我用过一本黑色的书(作者是陈正康),里面有讲一些语法知识,有很多拆分长难句的例子,也有很多翻译模拟题和真题,用起来还不错,市面上这样的书应该蛮多。翻译我没有花时间系统地练习,差不多是在午饭和晚饭后的休息时间拿来看看或者被数学虐的时候调节一下思维。完形填空和其他部分相比稍显鸡肋,个人觉得一开始不必花时间,等到最后阅读翻译和写作这些熟练了之后如果还是有问题的话再想办法提高就行。

作文的关键我认为在于积累,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虽然主题不同,但很多句子模板都是通用的,特别是一些好词好句。所谓熟能生巧,积累了更要会活用,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刚开始作文憋不出来很正常,背多了记多了自然就好了。我觉得要背的内容既包括真题作文的范文,还应包括阅读真题里的好词好句甚至全篇,这就是我开篇提到的早上要背诵的内容。

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如果自学效果不好的话,也可以试着借力一些网课。比如李旭的《上岸28分》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还会带大家从命题人的角度区思考问题,有意识的寻找作者要表达的文章主旨,每个选项为什么错,错在哪儿里,还可能以什么形式出现等等,能够帮助短时间内训练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唐静的翻译也不错,因为唐静是专门做翻译这一模块的,教学经验丰富,唐静老师的核心思想是拆分与组合,通过句子拆分来理解完整的句子,解题非常高效,实用,但是对于语法有一定要求,但是他的视频里会详细讲解拆分于组合翻译法,你如果认真看完,肯定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最近刚好李旭、唐静针对22考研出了一个免费直播网课,大家可以去听听,反正是免费的,而且还能领考研资料包。


4.一些感悟和Tips

0) 考研除了需要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外,它也是一场信息战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不同的招生院校的招生指南、不同科目的考试大纲、目标院校的名额设置和调整、夏令营相关政策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不可忽视的信息,对复习的计划也至关重要,所以在认真复习的同时一定要全方位地(论坛,目标院校网站,校友,学长学姐等)获取相关信息,做好一个“信息搜集者”;

1) 考研不是三分钟热度,要想成功是真的需要抛开杂念全身心地投入,从一而终,不离不弃;

2) 结合自己的理想和实力选择目标学校和专业考研很有可能是我们很多人人生最后一次拼搏和改变平台的机会了。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追逐梦想,不惧失败。我当时其实很想报一个牛×学校的牛×专业,但是不够勇敢不够相信自己,才做出了最保守的选择。虽然现在也还不错,但或多或少有些遗憾,希望大家在实力、现实和梦想之间好好斟酌,选择合适的学校

3) 很多人复习的最大敌人是手机,本来想着拿手机看考研视频,结果看着看着就刷起了微博知乎朋友圈。自制力不强的话自习的时候就不要带手机了,一开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多坚持几天就会慢慢习惯了。要想成功,就必须得战胜自己的惰性。我就是这么做的,考研那五个月我从来没有带手机去过图书馆和自习室,而且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称之为“不带手机学习法”;

4) 临近考试的时候可以按照考研时间要求进行几次模拟考试,可以在网上买几套考研专用答题卡,找找感觉;

5) 决定了考研最好就不要中途放弃,这期间会有很多诱惑,比方说同学找到了好工作或者考学硕的转成了专硕,不要因为他人的选择动摇自己的决定,相信自己坚持就会有回报

6) 再次强调,盲目刷题没有意义,思考和总结非常重要,你会发现所有的题目不过都是命题人的套路

7) 学习之余适当放松一下压力饭后在操场走一走,冬天晒晒太阳,偶尔借点“闲书”看看;

8) 我的战线是五个月,不算长,要注意调节,一定要对复习有所计划,即什么阶段应该完成哪些内容,并及时根据复习情况进行调整

9) 找几个靠谱的研友,一起努力不会那么辛苦

10) 考研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心理素质也是相当重要,注意培养;还记得我在数学考试的最后几分钟里改了一个填空一个选择,还有最后概率论的大题,一开始做错了后面改得都没空写正确的过程了(估计那两分就扣在了这里);

11)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要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记得有位老师说过,考研要成功就得努力别人不能努力的,孤独别人不能孤独的

12) 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自学,上网课,辅导班都可以)。一千个成功的人有一千种成功的方式,任何人的经验都只能是参考;

13) 做数学题在打草稿的时候也尽量工整一点,这样方便做完对答案回去检查自己的出错点。平时就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到考试的时候也有利于做完检查;

14) 考研真的可以消磨浮躁,沉淀思想,经历之后回头看看那时努力的自己,你会发现原来以为难以做到的事情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15) 复习的时候不能麻痹自己说“这个知识点好难,以前都没考过,今年应该不会考吧”,这是我们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忽略细节,主观地屏蔽客观上可能发生的概率事件,而往往最后这些事情都会发生。所以复习的时候要面面俱到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要到了考场上才追悔莫及

16) 考完之后无论成功与否,这段时光都是宝贵的财富和经验,在人生中我们同样需要时常停下脚步,总结和思考过往的经历,指引未来的方向。

希望坚持在这条路上的诸君都可以不负青春,得偿所愿!

One more thing :越努力,越幸运

以上。

非常感谢你可以看到这里,如果这些文字中能有一些内容让你产生共鸣和有所启发,并对你的考研复习有所帮助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和快乐。 感谢你的点赞,因为这是对我的认可同时也有可能让更多朋友可以看到;也感谢你的收藏,希望收藏后你可以经常打开看看并在消化吸收后从收藏夹中移除,不要让它仅仅是沉睡在收藏夹中。

三多学长

2018/08/03

20190519更新

有很多可爱的小朋友想参考我的笔记,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可,我也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但这是我辛苦的劳动付出,同时出于版权的考虑,我不能免费分享给大家,可我也不想借此机会赚钱。苦思冥想之后我决定将其放在闲鱼上(包括高数、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学习笔记和英语一的学习笔记),需要的朋友请联系我购买,我会将笔记的电子扫描版发送给你。同时,我承诺会将所有收入所得捐赠给中国扶贫基金会或其它机构,用于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并定期公开交易记录供大家监督。如此既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我的劳动成果,又能给大家提供复习的参考,还能帮助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一举多得。

也欢迎大家向我提出付费咨询,收入所得同样会用于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我的闲鱼ID:destiny6229昵称:三多学长。闲鱼主页:

2020.01.19更新,已将目前全部笔记收入捐赠给中国扶贫基金会,累计3795元,谢谢大家的爱心。

2021.06.23更新,已将2020.01.19至今的全部收入通过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捐赠给了丽江华坪女高,累计1815元,谢谢大家的爱心。捐赠记录在下面的链接中。


user avatar   haoliang01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两年一对一辅导5人考研,一个北大一中科大两个武大,一个中途放弃转考公务员。其中一人本科985,其他全是一般学校的。

带过两个10人考研小班,全员一战过,录取率100%。

今后不再带人,将一些心得分享出来。

---

一、关于考研的一些事实

二、学校专业选择

三、各科特点

四、资料选择

五、复习方法

六、如何应对复试时学校歧视

七、如何持续而高效的学习并坚持下去

八、最后


一、关于考研的一些事实

1、考研复试存在学校歧视

复试时学校歧视一直都存在,好学校的考生明显更受青睐。我辅导的几个人都是考比本校更好的学校,这点深有体会,我也摸索出了一套应对歧视的技巧,目前来看成功率百分百,会在后面分享。


2、大部分专业学硕和专硕找工作没有什么区别

学硕考的内容比专硕难一些,有的学校学硕需要3年毕业,专硕2年就可以毕业,这给了很多人“学硕比专硕牛B”的印象。但是实际找工作的时候,除了少数专业对口工作(比如教育方向某些专业),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对专硕学硕进行区分。如果觉得学硕较难考,不妨将专硕也纳入考虑。


3、竞争者数量不多。

考研有一定的特殊性,报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才是直接竞争者。也就是说,虽然每年有将近200万人报考,但你的实际竞争者可能只有几百人。

当然,竞争人数不多并不代表着竞争不激烈。


5、绝大多数人选择的考研学校比自己本校好

中国很看重最高学历,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相亲(=。=)都是这样。

考研对很多人来说是抹平学历差距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会选择报考好学校的研究生。


6、复习中途放弃的人多。

不同于初高中有老师保姆式的辅助学习,考研复习全靠自觉,遇到的问题全部要自己解决。因此每年都有大量考生中途放弃。能坚持下来,就已经赢了很多人。


7、摇摆不定的人往往会悲剧。

边找工作边考研、边考公务员边考研等等等等把考研当备胎的人有很多,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考生,结果都是两边不讨好。还是推荐专注于一个方向,不要两边摇摆不定。


8、很多人被录取了但是没有去。

年底初试完到第二年9月报道,这差不多8个月的时间里会经历:校园春季招聘、公务员考试等等各种事情,直接导致了很多考生明明录取了却没有报道,但是又把那些想去的考生的名额给占了。这让很多导师很烦,所以某些时候在复试的时候向导师强调一定会去可能会收到奇效。


9、跨专业难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跨专业考生不必担心竞争不过原生专业的。中国大学生大多是本科懵逼研究生学东西,考研的时候大家姿势水平半斤八两,并不存在说原生专业的就一定厉害一些。

跨考不要背负过大的心理压力,正常复习正常发挥即可,每年跨考成功人数比想象中的多得多。


10、英语、政治70算高分,80算超高分。

一般复习没有走偏的人,英语政治保证58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要想着靠这两门来拉分,也不用担心被拉分。


11、数学、专业科拉分最狠。

数学和专业科都是150满分,考研初试能否力压其他竞争者,很大的程度上由这两科来决定。在复习时间分配上,这两门要多一些。


12、情报非常重要

情报收集是考研中最重要的一环,甚至超过了复习,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这一年的努力有没有白费!

很多人都忽略了情报,觉得某学校某专业很好,也不做调查,就开始埋头苦学,辛辛苦苦进了复试,结果没想到名额被保送的占了大半,还有很强的本校考生偏好,最终只能选择调剂。

复习前一定一定要对报考目标进行详细的调查,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应对。


二、学校专业选择

关于这个话题,说个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因为每个人需求都不同。

推荐一个思路:根据工作意向来选择,毕竟考研的最终目的还是找更好的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

考生A将来想要进互联网企业做技术相关工作,那么可以按照下面这个逻辑来择校。

1、经查国内最火的互联网公司有腾讯、阿里巴巴、百度、360、网易等等。

2、将近5年这些公司的校招地点全部找出来,发现他们每年都去了清华、上交、浙大、华科、中科大、西交等等。说明这些公司都对这些学校的学生有明显偏好。

3、查询近5年来这些学校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招录人数,分析保送名额、分数线等等,对难度进行评估。

4、找到这些学校的学长学姐进行咨询。

5、根据个人喜好、学力、报考难度等等进行选择。比如A是南方人,更适应南方气候,并且学力中等,冲击清北浙交感觉信心不足,外加咨询很多学校前辈后,最终选择报考华科软件学院。


写这个例子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择校择专业,而是不要拍脑袋决定考哪,一定要尽可能的收集情报后再做判断,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坑

现在网上很多机构打着学长学姐或者老师的名号来指导你报考,信他们不如信自己,这点决策都无法独自完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混?


三、各科特点

1、数学

这一门极度血腥。政治英语能拉开10分的差距就已经不错了,但是数学一拉就是几十分。它能让你一败涂地,也能拯救你的整个考研。

我就是一个被数学拯救的人...

详见:考研数学达到140分是个什么概念?什么感觉?


数学考三门:高数、线代和概率(数一二三有区别)。

考试对高数的要求是最高的,分值最高,蛮力计算很少,更多的还是通过一些通用的技巧来解题,比如换元法、常用式子结论等等。

这也是造成数学分数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高数的分值比例最大,熟悉通用技巧的人很容易解答,而不熟悉技巧的人没有思路用蛮力又解不出来。数学扣分点主要在高数。

所以在学习高数的时候,一定要多做题各种类型的题目都要接触到,各种常用解题套路也要熟悉。考研数学被研究到今天,基本上套路都已经被穷举出来了,多做多背,要看到题目就想到对应的套路。


线性代数整门课都在讲一个东西:如何解线性方程组,怎么去消元(矩阵变换)、怎么表示解(向量)等等,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这个逻辑去串起来。

考试对线代的要求就是算算算,题型非常固定,每年都有很多人拿满分,难度系数较低。

在学线代的时候要多算,没事就算算算,一定要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概率在很多人看来是玄学,学起来莫名其妙。其特点是概念多,概念间的关联相对较弱,这门课要多背。

考试对于概率的要求就是套套套,当你把题目和对应的概率模型套对了,你就成功了90%,模型套错了,0分。每年这部分拿满分的人也不少,难度系数比现代还低。

在学习概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不同概率模型的区别,知道什么情况套什么模型。


2、英语

单词 + 长难句 + 作文模板 = 60~70分

英语能把卷子看懂个七七八八,在加上平时的训练,基本上60分没有太大问题。而看懂卷子,无非就是搞定单词+长难句。

(1)完形填空是最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的题型。考试一共20题 x 0.5分 = 10分,典型的题多分少,投入回报不成正比。平时没事的时候训练一下,能保证个四成正确率就行了。

(2)阅读理解分值超高,4篇 x 5题 x 2分 = 40分,难度较大。这里要争取拿30分以上!

一定要先看题目再看文章。题目答案在文章里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句子。题目的先后和文章的前后是有对应关系的,做第一题的时候千万别去最后一段找答案。

理解文章的关键和题目答案往往隐藏在长难句当中,碰到不懂的长难句一定要记在笔记本上,方便后面回顾。

当长难句看的多了就会发现,长难句实际上读懂简单,自己写起来难。而需要写长难句的地方就是作文,有模板的情况下也不用自己去写了。所以不要对长难句心存畏惧。

(3)翻译

考试的翻译部分总会有几个单词不认识,很正常,都要根据上下文来猜意思。我一直觉得翻译考的就是“根据上下文猜意思”。

(4)写作

写作有两题,小作文+大作文。

小作文一般是写一个固定格式的陈述文字,比如email、通知等,一般是描述某个事情、活动、推荐等等。

而大作文就是小学语文的看图说话,一般套路就是描述图片 + 摆观点 + 论述观点。

作文要背模板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有人担心大家用到同一个模板上,改卷老师会扣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老师只会根据文章的立意是否合适、表述是否清晰、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精准、逻辑是否清楚来评分,哪怕是同一个句式都在用,只要用的对,就不会被扣分。


3、政治

政治的神奇之处在于,一个三观正常的人去裸考都能考个50多分,而一个复习充分发挥超常的人考个70多分就算高分了。政治可以放在10月份以后再来复习。

政治试卷分三部分:单选16题 x 1分 + 多选17题 x 2分 + 大题5题 x 10分 = 100分。

其中多选是扣分重灾区,得分率都很低。大题和单选是浑水摸分的好地方。

答大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写的超出答题区域,阅卷老师在电脑上改卷时看不到。字迹一定保证清晰可看。

大题最好采用“总-分-总”式结构答题,有什么结论在第一段和每一段第一句就丢出来,一定要显眼。阅卷老师改一道大题不到一分钟,不要让阅卷老师在你的答案中去找得分点,开始一部分试卷会仔细找,但是到后面疲劳了,谁也不能保证老师还能保持精力的集中。

结尾的“总”最好写一些自己的感悟(废话),比如: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我们要......


4、专业科

不同专业科目差别太大,去找目标学校已经考过的师兄师姐咨询,每一个考过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干货的。


四、资料选择

大原则:选择名气大的,在精不在多。其他答主都有推荐很多资料,根据个人喜好去选择就行。我就不在这里做重复推荐了。这里说点其他的:

1、数学

教材上,选个985大学官方教材就行。

有自学能力的可以直接啃教材,这几本教材编写的非常不错,啃起来并不难。如果觉得实在有难度,可以配合着网课来听。

网课选择可以参考其他答主的回答。要注意,网课最多只能帮你节约一点复习时间,有些自己看书比较费时间的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可能很快就通了,它是无法帮你提升成绩的,想考高分还是要自己去学去练。同一个老师教的成绩有好有坏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见过。


资料上,复习全书一本足够。

我辅导的几个数学没有低于130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把这本书完全吃透!我随便点全书中的一个题,极少有不会做的,随便点一个知识点,极少有不会背的。

可以说市面上所有的资料的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原型。资料一定不要贪多,浪费时间又没有多大效果。


2、英语

(1)单词

考研的词汇量大概在5000~6000左右,其中高频词汇只有1500~2500左右。

这里推荐先背真题里的生词,再背单词书。

有人汇总了近几年真题里的单词,并将它们按照出现频率排了序,大家可以去网上找一找。

单词书市面上名气大的都行。


(2)长难句

长难句核心体系就两个:从句和非谓语。能把一个句子的主句找到,就可以看懂它的意思了。

如果看书觉得吃力,也可以找网课。


(3)真题

英语没有哪本资料比真题更重要,2010年以后的真题里所有的生词要背下来,所有的长难句要全部看懂看透,所有的文章要全部读通。


3、政治:报个班,选个有名气的网师。


五、复习方法

1、数学

数学的复习战线要长,四轮复习,节奏上前紧后松,初期要有大块的时间给数学,到后期的时候,可以每天只抽一两个小时出来做做题,保持记忆和手感。

第一轮:全科扫盲。3、4、5月完成。这一轮啃教材,做复习全书例题。三个月的时间里,两个月给高数,一个月给线代和概率。每天保证起码8小时给数学。

第二轮:习题轮。6、7、8月完成。做复习全书的习题,错题全部往错题本上记,不要偷懒,有多少记多少。碰到不明白的知识点再回过头去看教材。

同时这一轮里,每周日用来做之前的错题,这很很很很重要!这段时间会是你数学成绩的疯狂增长期,重复做错题对备考的作用会超乎你的想象。

这一轮里每天保证半天给数学就行。

第三轮:查漏补缺轮。9、10月完成。经历了第二轮,基本上基础就很牢了,这一轮再快速的扫完整本复习全书的习题,查漏补缺。每天也只需要半天给数学就行。

第四轮:备考轮。11、12月。这一轮模拟卷做起来,真题做起来,调整心态,准备上考场了。


2、英语

(1)每天雷打不动的早中晚各半小时背单词。

(2)6、7两月学长难句

(3)8、9、10、11月做完型、阅读理解,将长难句融会贯通

(4)12月做真题、背模板

和数学一样,每周安排一天来做错题、分析之前没看懂的长难句。

无论是做真题还是做资料,把自己不懂的长难句要全部记在笔记本上,方便后期重复学习。基本上这一套下来,60妥妥的。


3、政治

10月以后每天抽一两个小时出来复习政治,把上面说的资料啃下来就行。


六、如何应对复试时学校“歧视”

每年都有很多准备逆袭的考生倒在了面试这一关。

面试说得直白点,就是有没有导师看上你,看上了后面顺理成章,看不上一切白搭。有些时候甚至只要有导师要你,你的复试笔试成绩差点都无所谓。

那如何才能搞定导师?

基本套路无怪乎先了解导师需求,再看碟下菜


这里拿计算机系导师来举例。

高校里导师是有自己的生存规则的,他们的压力主要有两个:职称评定压力和生存压力。

职称评定简单的说就是讲师想升副教授,副教授想升教授。升级需要有科研成果,说白了就是项目、专利、论文等等这些。

生存压力就是收入,一般分三块:课时津贴 + 项目基金 + 外快。

课时津贴很少很少,一个导师如果只有课时津贴,那他的日子就比较苦了。

如果他手上有一个项目并且申请到了科研经费(项目基金),那日子会好过很多,因为很多东西都可以报销了。

外快不必说,导师平时可能会接一些项目来赚钱。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明白了,导师最关注的的东西就两个:项目和论文。

那这些项目谁来做?这些论文谁来写?

——当然是研究生啊。所有的项目成果、论文都会写上导师的名字。

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听到很多师兄师姐把导师称为“老板”——就是给导师打工嘛。

这也是为什么分数、表现差不多的学生在一起导师会选择学校好的——因为导师会默认好学校的学生有更高的概率帮他完成项目、发表论文

所以,对于逆袭的考生来说,破局点已经很明了:证明自己比其他人有着更好的做项目能力,有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潜力

那该如何做呢?

1、初试到复试这几个月间学一门编程语言,做几个项目,在一些科技媒体上投放一些文章,比如腾讯科技,花个两百块就可以投放一篇了。这几个月千万别放松,请拿出比备考更足的劲头来准备。

编程语言和项目哪里找?网上搜一搜,免费资源一大把。

那文章怎么写?翻个墙,多看看国外的文章,借鉴一下思路自己拼凑一下就是一篇。不用写的很深,你能发出来文章,在导师眼里已经比那些没文章的高出一大截了。

如果有自己的技术博客,那就更好了。

2、提前联系学长学姐,了解导师目前手上项目是哪些研究方向的,你提前在这些方向上进行深入了解,最好能在网上找到相应的项目去做一做。

3、在面试之前就去学校联系导师,无论是邮件也好面对面也好,悉心准备好说辞,把自己准备的这些项目和文章都展示出来,同时展现出对导师目前研究方向的深刻理解,能做到这些基本上你就比绝大部分考生要强很多了。

很多人初试过了就直接去给导师发邮件,说想到手下当研究生....

请至少带点干货在里面再发邮件嘛.....

一个热门专业的导师每年都会收到几十上百封这种邮件,人家凭什么记住你?凭什么就要你?

4、复试笔试正常发挥,到面试时,再次尽情的展现这几个月的“成果”,只要你不是太点背,拿到通知书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其他系导师都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来搞定。

其实这是一个很公平的事情,高考没考好,在考研的时候就要付出更多。


七、如何持续而高效的学习并坚持下去

关于一天当中持续高效的学习:

进入状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很多顶级985院校的考生,刚开始备考的时候也是容易走神。毕竟本科几年过得相对松散,不可能一下子进入全天候高效学习状态。

就拿我带的几个人来说,从最开始看一个小时书都费劲到后面每天学习10小时以上,都用了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来调整。

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缓冲期,逐渐提升学习状态。不要一开始就想每天能学十几个小时。


关于坚持:

1、题目做不对会有很强的挫败感。事实却是:复习的前中期就没几个可以把题做全对的。

就拿我辅导的北大少年来说,他的数学错题本记录了复习全书近90%的题,厚的不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去做全书的时候基本上全错。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复习之所以是多轮而不是一轮,为的就是搞定这些前面搞不定的东西。

所以不要因为前期学不会就放弃,大家都差不多。


2、考研有很强的“半途效应”。

一个人在长时间的复习当中会遇到失恋、诱惑、意志不坚定、问题搞不定等等等等各种事情,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使整个复习崩盘。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放弃的想法,包括那些大家眼中的超级学霸。

推荐一个帮助坚持并且能极大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记录自己每一次学习时间。这也是我对手下考生的硬性要求。


秀一秀北大少年临考前的学习记录,非常工整。


这些学习记录是克服考研“放弃、懈怠心理”的最好武器。我带的几个学生不止一次的和我说,想放弃、懈怠的时候,看看以前的记录,感觉已经投入这么多了,好可惜。后面顺其自然的就坚持了下来。

并且计时可以明显的提升学习效率,这个我在辅导中已经验证。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却能带来极大的回报。

刚开始计时肯定会不适应,会有多计或者漏计的情况,不要紧,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


八、最后:

创业越来越忙,原想用这段文字为辅导生涯画上句点,着重写点我对备考认识、心得,碍于篇幅限制,在很多地方无法说细,比如:

1、如何择校择专业、一手情报的获取

2、复试简历如何准备

3、跨考、逆袭怎么搞定导师

4、如何搞定顶级985学校复试

5、具体复习中的提分细节

........等等等......

后面我会在专栏或文章中将这些内容(套路)进行补完~

最后,

考研不是中国好声音,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故事,唯有坚持与套路。

祝大家复习顺利、考运昌隆!

(完)

..........

非常荣幸,此回答能被知乎官方电子书[一小时系列]收录~

同时我的live也已上线,欢迎参加:考研(985、211)一次过:全程高效备考攻略


user avatar   he-shi-81-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hao-ni-ge-wang-ba-dan-bu-shi-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玩意不打折的时候119,打折可能更低。

假如未来电声学不出现什么跨越式进步的话,估计再过20年,iPad2038的扬声器还是不如这玩意。而且是全方位的不如——从频响、到失真、到最大声压,总之基本上你能想到的电声学参数,随便拎出来哪个都得被吊打。

硬要做个比方的话,就好像是一台四驱车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超越了其他四驱车,然后有一个人问这辆车既然已经如此NB,那么相当于多少钱的汽车呢?或者多少钱的汽车打的过它?

所以你应该明白我想说什么了吧……

顺便这是DXO测的Iphone 11 Pro的频响,没找iPad Pro的是因为我懒,不过你可以自己看看最左侧的那个100,已经是-20dB了。

你还想聊啥……


PS.我错了,高贵的苹果人认为“两条线”说明不了什么。




  

相关话题

  2022 年考研大三寒假可以做什么准备? 
  就考研来说,华为平板+M-pen和ipad+apple pencil应该怎么选择,理由是什么? 
  可以给一些考研的忠告吗? 
  研究生学历真的重要吗? 
  2022考研全年时间如何安排? 
  21考研,本科工科无感,喜欢小说电影有点想考文科研,对未来职业没有头绪,不知自身价值在哪里,求解答? 
  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转投金融/互联网方向就业有什么建议? 
  从哪里可以拿到考研院校的历年专业课真题? 
  如何看待西南石油大学一学生挂科八门绩点1.08录取北大研究生? 
  丁香园里说医学名校学硕高于专硕,为什么? 






© 2025-01-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