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这个问题讨论得这么热烈,我也来讲讲我们家的故事吧。
爷爷奶奶生了五个孩子,兄弟姐妹们关系都很好,对爷爷奶奶也非常孝顺。这样的家庭按理说养老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但很不幸爷爷奶奶一前一后瘫痪了,我们家在外地,所以是其它四个子女轮流照看,每人看半天,一周要轮两三次。大家都有工作,谁能一周请三次假?很快我们家就成了众矢之的。父亲和其他兄弟姐妹的关系也紧张起来。只能爸妈轮流经常请长假跑回去照顾。期间也想到过请护工,讲好价格150一天,包吃住,护工看了两天就辞职了。每天擦屎清尿的没人愿意干。
最后大家坚持了将近一年,一个姑姑查出癌症早期要做手术,我妈妈给爷爷翻身的时候闪了腰,一段时候都站不起来。其它几家也都疲惫不堪,处在崩溃边缘。最后大家商量,强行把老人送去养老院。
现在每月近万元的养老院费用基本都是我家垫付,说实话经济压力很大,但是起码家庭没崩掉,爸妈也毫无怨言。
顺便说一句,现在大家每周去探望一次老人,爷爷奶奶反倒比以前开心多了。
我不想说对错,只想给大家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以上
怎么说呢,据我了解,不仅中国,欧洲比较传统的家庭也是很排斥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这个行为的。美洲我不清楚,没有发言权。我说说外面的情况,大家再综合内部矛盾来理解吧!
我先后有两任房东都跟养老这个话题有密切关系,于是恰好有所了解。
在法国,养老形式大致分五种:
●●●●●第一种,养老医院 Maison de retraite●●●●●
其实就是所谓临终关怀医院,说难听直白点,就是患有不治之症和各种非常麻烦的重大疾病完全没有任何康复的希望,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人生最后一程等死的地方。
众所周知,法国是个极度老龄化的社会,貌似日本第一,接下来就是法国,所以,很多年前法国就开始面对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所以对这种医院的需求量巨大,几乎每个小的行政区域(那边的区域划分非常细,市规模普遍极小,其实说是镇更合理),都会有一个这样的医院。这种医院大规模兴起与20年前左右,现在已经基本饱和,甚至没办法再新办相关执照,如果想要获得经营权,只能购买已经存在的医院。
这些医院,都必须具备基本医疗设施和急救设备,也会聘用全科医生以全职或者兼职的状态当班。护士和护工都必须持有执照。
虽然有一定的医疗能力,但是,一旦出现严重的医疗突发问题,病患还是要被转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抢救。但优势是,24小时巡房监控,医护人员专业的经验可以及时发现一些细微的问题。而且,能够处理大部分常见问题,比如,出现放射性伤口的跌倒。
再比如,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病患,很容易走丢,家属根本不可能做到24小时紧迫盯人,可是在养老医院就能有这样的预防措施。
而这所有,是再孝顺的的子女也无法做到的。
我后任房东自己就是开养老医院的,由于我跟这对夫妇关系非常好,所以我有去溜达过,很屌。
他们夫妻经营的这一间算是比较有规模的,有80个床位的中型养老医院,员工50人(包括兼职),24小时监护。据说几年前还卖掉了另外一间规模较小的同类型医院。老爷子是个很会做生意的人,跟老婆两个人白手起家,看准商机,一下挂了两个执照。现在不仅他们,连子女都可以完全一世无忧了,任何行业萧条,这种跟社会医疗保险挂钩的养老产业在法国也不太可能受到冲击。
医院的居住条件是相当好,都是单人间,结构类似与经济型酒店。厨师定的食谱都是针对没有牙,消化能力很弱的老年人的营养餐,反正看上去都是糊状物。每周都有娱乐活动,神马义工团,小孩来义务表演,也有花钱请来的各种show,甚至不知道哪里搞来一群名猫,弄了个小型猫展,老头老太太们都好开心,一人一只抱着摸。
费用可以参与医保的报销,具体报销多少要看具体情况。(这个我专门问过,貌似是医药的部分报销,食宿的部分不参与)
来这里的,不一定都是不会动的,但是肯定都是有病的,他们中间,不乏有儿有女的,有的配偶还健在,有的是夫妻一起住进来。但是,里面最年轻的妹子已经83了,她女儿也60多了;最老的已经快100岁了,又一战又二战的,子女是极有可能住在她隔壁的年龄。
有的老人是自愿来的,有的是已经神志不清了,还有的是不愿意,硬被塞来的。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客观上讲,如果有了重大疾病,这种专业监护,比起孝顺,也许对延续生命是更有帮助的。
我跟其中一个老爷子还有段小故事,话说我刚刚搬到那,遇到小镇的庆典,房东夫妻邀请我一起去看烟花,他们带了个爷爷,这个爷爷快90岁,在那住了四年了,子女在国外,老婆从来不来看他,很孤独。他是医院里为数不多的可以自己走路的人,那晚,他拒绝乘坐轮椅,步履蹒跚的拖着自己的氧气瓶,原本15分钟的路程,他一路跟着我们用了40分钟才走到大广场。他表情严肃话不多,对我却很和善,不停的夸我是他见过最爱笑的姑娘,我则夸他是我见过最英俊的爷爷,然后烟花升起时,我看到他浑浊的眼睛竟然清澈的亮了起来。
次年我开始读博,搬走时,还特地去看了看他,他精神差了好多,仅仅一年光景,人却仿佛瞬间枯萎了,我很难过,他却很高兴,临走时偷偷塞给我一块巧克力,冲我挤了挤眼睛,那瞬间我视线有点模糊。
第三年我回去探望房东夫妻,问到这个爷爷的情况,房东夫妻愣了一下,说,你走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他们经历了太多死亡,已经麻木,而我却有种莫可名状的情绪卡在喉咙和心口之间,久久无法释怀。我清楚的记得他的名字叫Monsieur Chevalier---骑士先生。
●●●●●第二种,老年公寓 Résidence de retraite●●●●●
就是我们传统观念里老年人聚集的,有统一膳食安排和人员照顾的老人院。
入住的都是没病的,有最起码生活自理能力的。居住条件跟老年医院类似,但是没有医疗设备,只有服务人员。
这个没什么可特别介绍的。
●●●●●第三种,私人看护●●●●●
这个一般是老人有病或不太能自理而子女很忙,根本没办法时时刻刻照顾的,于是请私人看护,有长期驻家的,也有每天来几个小时的。
一般由专门的私人看护中介机构负责联系有执照的护士和有需求的病患。我的之前开医院的房东的妹妹,就在巴黎开这样的中介机构。
我的医院房东之前的房东自己是个家庭医生(不晓得我为啥和法国的医疗系统如此有缘分),在家开工,母亲几乎就是植物人状态,就只是单纯的维持生命。
房东很传统,坚持不把母亲送到养老医院,白天由太太和护工照顾,晚上大部分由护工照顾,这个护工是驻家的。
我们聊到这个问题,他言辞很激烈,说:“把父母送到养老医院简直就是遗弃。”因为他的观点和态度,和我国广大人民类似,没啥好描述的。
●●●●●第四种,自己过●●●●●
这样的很多,就算有子女也坚持一个人生活。
法国人很硬骨头,感觉的已经老态龙钟到不行了,依然精神矍铄的出门晒太阳喝咖啡调戏服务生。他们并不享受把儿女拴在裤腰带上来凸显自己的重要性,被照顾反而是一种负担。
在这方面来看,中国人的依赖性整体比较强,无论是子女对父母,还是父母对子女。
●●●●●第五种,跟子女生活●●●●●
这个法国最少,中国很多,你们自己清楚情况。
情况大抵如此。
但是,无论哪种情况,法国人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家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理以及大家都舒适的生活方式,而非用道德标准来约束生活。
有些盆友把养老院类比为孤儿院,说,“父母没有把你丢在孤儿院于是你没资格送他们去养老院”。暂且不说你家的决定,这个与我们的讨论来说无关,单从这个类比来说,我觉得是不合理的,非要类比,托儿所更合适吧?我小时候就是全托,也不是“被遗弃”吧......
●●●●●●●●●●
我觉得,中国大部分人都是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按照别人的评价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而不真的了解自己,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最终做出最合适与自己的选择。
无论婚姻也好,生儿育女也好,甚至养老,都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把各种枷锁和标准强加给别人同时折磨自己。在别人眼里或者口中的你,就真的那么重要么?我丝毫没觉的我周围那些已婚带娃每天看老公跟看贼一样的女士幸福到哪里去,可她们依然要用一副同情的嘴脸看待我。
所谓的“孝”,是孝的一个“心”字,而非形式,更不是别人嘴里的赞扬。
父母感受到子女的爱,也必然不是从邻居的嘴里。
换成这样的,也许会好一些。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迈过了30岁大关,慢慢朝着不惑之年进发了。不知何时起,养老成了身边朋友们关注的话题,小城君的朋友圈就曾被“7个单身姐妹花组团养老”这样的事件刷屏,“老了怎么过”,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渗透着对未来和晚年孤独的焦虑。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人生阶段,在我们惯常的思维里,老了,去养老院是最直接的归宿,但一想起白森森的墙壁,轮椅、单人床,就让人心生寒意,而日本一家养老院,却颠覆了所有人对养老院的刻板印象。
当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
日本有家养老院逆天了!
为啥这么说呢,
当你经过这幢位于
日本爱知县西部一宫市的灰白房子时,
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
但当你一走进去,会有点恍惚......
整个空间敞亮,
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娱乐设施和空间。
花白头发的老头儿和老太太们满眼神采,
忙得不亦乐乎,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
可谓眼花缭乱,
赌场、水上芭蕾舞池、卡拉OK房......
总过有250多种。
这里确定是一家养老院?
怎么瞅着有点像游乐园啊。
兴起了,去游戏机前和兄弟们组团厮杀一番;
去水上芭蕾舞池秀一个舞姿;
KTV包间吼上一嗓子......
或是去陶艺教室做个安安静静的文艺老年;
玩累了这里有豪华自助餐,可以吃个尽兴;再邀三五姐妹去温泉来个spa。不要太惬意~
甚至,你还可以大大方方地去赌场来一场豪赌,赚得盆钵金满,体验一把当赌王的感觉;或是输个精光,真实感受何谓“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惨状。
年轻时未竞的梦想,老了终于能在这里通通实现了!
等等等,钱从哪里来?
说起来,蒲公英养老中心最爽的事莫过于自己洗个脸,刮个胡子,就能“赚钱”了,散步一百米就能赚100块,其他的康复训练,能收入几百块到几千块不等。
不过这里流通的货币不是真钱,
而是类似于真钱的那种纸钱,
用“种子(seed)”来称呼。
在蒲公英,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参加康复训练项目赚了钱,老人们就可以去撒欢,享受花钱和玩耍的乐趣了。
一袋零食200块,一包糖果100块,一杯咖啡加甜点500块。
如果手里的钱攒得足够多,
就能购买外出的行程,
类似于地球居民去火星旅行这么个意思。
比如外出扫个墓,5万Seed,
出门逛街购物12万Seed,
去神社150万Seed。
除了买买买,蒲公英和普通养老院最根本的区别还是......老人们活着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在普通的养老院,老人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也不用做,从清晨醒的那一刻起,就有人来伺候,虽然衣食无忧,但是这样的日子寡淡如水,一眼就望到了头,养老就跟等死差不多。
而蒲公英的老人们,生活简直可以用“激情昂扬”来形容,他们不再坐等着被人照顾,而是主动走出房间,去找各种喜欢的游戏或者课程参与其中,没有钱,就去赚,只要配合做几个康复训练就能挣到钱了,这有什么难的!
神奇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很多“高收入”的康复项目就跟网红店一样,得排上好长的队才能轮到自己。
网友们都纷纷表示:
“这样的养老院也太棒了吧!!!
“简直就是模拟人生(养老版)”
“所以,玩游戏不论多大年龄都戒不掉,还上瘾……”
在蒲公英的这个堪称“老年版迪士尼”的地方,原本混吃等死的老年人,个个都变得活力四射,连老年痴呆率都下降了。
“日本未来将是个老龄化社会,我想让这些老人晚年也能在乐观向上的状态中渡过,在微笑中渡过。”蒲公英介护中心的创办人简井健一郎说。
今年59岁的简井健一郎年轻的时候经营过运输公司,但是,因为强迫员工长时间的劳动,觉得自己赚钱就可以了,他抱着这样的想法经营公司,结果整个公司都笼罩在一种哀怨的氛围里,公司很快走下坡路,经营失败了。
等到他开始经营蒲公英养老院中心时,年轻时的经验发挥作用了,这次他下定决心:我的第一目标是让这里的所有人都快乐!
但是具体怎么着手呢?
最开始没有先例做参考,蒲公英也和普通的养老院没差,老人们整天无精打采的,不是坐在轮椅上,就是躺在一个地方呆一下午,做康复训练就像上刑场一样。
观察了一下来这里的老人,简井说,“我试图在一个老人眼中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已经快40岁的简井尝试把自己代入其中,他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养老生活?
最终,他找到了答案——
“我想要奖励。我要四处转转。我要买买买。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想玩。我想和大家一起玩。”
为此,他专门开发了一个蒲公英SMILE系统,每一个字母都代表着要帮助来这里的老人强化的一个机能,S(pirit)是精神机能,M(oshon)是关乎身体的,包括平衡、听觉、视觉、咀嚼......之类的,I(ndependence)是自立,能独立应付社交,L(ife)是日常生活的能力,E(njoy)指的保持快乐的能力。
而这个系统之下,一共有250种康复计划来供前来这里的老人选择,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挑选几个项目来带着老人做康复训练,并且不是强迫式的,而是尊重老人的意愿,让他们自己来选择。
除了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康复训练之外,蒲公英还为老人们安排了很多有趣的节目,比如烹饪班啦,卡拉ok啦,赌场啦,水上芭蕾都有......
别看这些都是些娱乐活动,却是可以让老人们全身心“动”起来的,比如学习烹饪时要调动整个大脑,在炒菜时身体各个部位要协调运动,这是日常生活能力的一部分。
而唱K则能够锻炼老人们的肺活量,赌博能够锻炼老人的思维能力,还能预防老年痴呆。
而各种文艺小清新的课程,比如水上芭蕾课,陶艺课,插花课,最主要是可以让在这里的老人们变得身心快乐。
如果免费让他们去玩自己想玩的项目的话,太没挑战性了,简井说:
“人类是很简单的,如果简单地把胡萝卜放在你面前,你可能连吃的兴趣都没有,而当你面临的是绞刑架,你的激情就有了,凡事都会尽力而为。”
所以,他决定在蒲公英内部发虚拟货币,还取了个饱含希望的名字:Seed。有100、500、1000、5000、10000五种面额。
每个来到这里的老人,都会得到5000 Seed的启动资金,之后的路,就由他们自己走了。
老人们可以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零食、甜点,以及某些“特权”。
钱如果不够自己花的话,老人们只需要每天配合做康复训练,就会获得几百到几千的报酬,挣到了钱,他们就又能拿着钱去小店铺买零食吃,
或是约上姐妹去咖啡店喝杯咖啡,
吃个甜点,
肚子饿了,
就去自助餐厅吃饭。
这些基本的需求,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
要来点更刺激的,就得认真地做康复训练,攒到更多的钱,去消费的场所的选择性就更多一些。
比如泡个温泉,
去跳舞,
赌场里快活一把......
年轻时,为了家人和责任,不停地忙碌,
奔忙着,等老了,又陷入孤独之中,
从未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快乐。
而在蒲公英,落寞失神的老人们变得精神焕发,
终于在晚年体会了一把
歌神、赌王、舞神等众星捧月的感觉。
在这个理想国一样的地方,老人们不再掰着指头混日子,而是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每天带着希望醒来,带着梦想睡去。
虽然在退休之后,他们再度陷入了赚钱、花钱的循坏之中,却重新找回了久违的“活着”的味道!
而作为养老院,
蒲公英的局面也彻底被打开,
从前老人们做康复训练像上刑场,
现在变成了大伙儿抢着去做康复训练,
有的收入高的火爆得不得了,
排队都得好久才能轮到。
每两到三个月,
这里还会举行蒲公英高级俱乐部,
居住在一宫市年满60岁的老年人
都可以参与其中,
具体项目有体操课,健康讲座,樱花观赏活动,
卡拉ok锦标赛,蒲公英一日游等等。
很多当地老人体验过后都“上了瘾”,
表示“还想再来玩!”
话说回来,这里也不单纯是让老人们吃喝玩乐,蒲公英和日本许多典型的企业一样,充分贯彻了日本人处事严谨的精神,会使用条形码来管理每位老人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就能马上掌握老人的病情,并根据情况来调整下一阶段所选的康复项目。
每隔三个月,这里会有专人为老人进行复诊,评估一下康复效果。
不光是变着方儿地让老人们乐呵,还配合了科学的数据库,和复诊会议来辅佐老人们的康复训练,时刻关注在这里的每位老人的身心状况。
这里看护中心的员工90%是兼职员工,虽然工资不是特别高,但因为工作环境特别宽松,离职率很低,这里没有加班,为员工配了专门的托儿所,如果谁家里有孩子,上班的时候,孩子可以安置在托儿所,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那就是你如果感觉累了,突然想回家休息,可以随时回家。
员工的高满意度,直接导致了蒲公英成为全日本客户度满意度较高的公司之一,还曾获得“在日本想最珍惜的企业大奖”的特别奖,这个奖是专门为了表彰和帮助日本优秀的企业而开创的奖项。
如今,在这家打破常规的蒲公英养老院中心,你随处可以看到容光焕发的老人。
他们的生活里不再被孤独、落寞填满,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快乐,这也是简井感到特别自豪的一件事。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当你老了”的阶段,每个子女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父母都能在快乐之中度过下半生。毕竟,快乐,是千金难买的财富。
而蒲公英的这些乐活的玩主们,让我们看到养老的另一种可能:衰老,并不是终点,也许是人生的重新开始,人即便老了,也可以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本文图片源自youtube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http://www.tanpopo-kaigo.co.jp/
[2]https://www.attax.co.jp/cbc/column/post-6811/
[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rlNSRuVe0
[6]每日商报:养老院成了“老年迪士尼” 蒲公英养老院:让长者活出精彩
香港的现在没有工业,所以坐车在香港街道行进,满的养老院的牌子,想必此地去养老院的风气很盛。
西方的养老院模式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
把老人凑在一起,找专门的人照顾和护理,这只是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已,但是人越老,就更需要亲情,需要跟儿女说说话,需要跟孙子孙女们一起热闹,置身于家庭体系。
孝道让中国人更关注父母养老的深层次需求,让养老变得更合理、健康。
缺失亲情的老人,是更容易衰老,不健康。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