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博士论文写不下去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a-xin-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 " 切忌追求完美。
  2. 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写论文,给自己创造一种仪式感。
  3. 时常奖励自己,比如完成了一个chapter或者一段很难得analysis, 就兑现奖励清单上的一小项。
  4. 不要一个人作战,多跟也在写博士论文的同学交流,听听别人的进展或困难,自己也会增加动力。
  5. 记得自己的大目标--为什么要读博士,为什么需要毕业,为什么需要赶紧写论文。
  6. 人的状态有起伏,不要过于强迫自己。一个好的办法是,如果今天实在不想写,问自己能不能只写20分钟?保证每天都写一点总比一直不动笔强。
  7. 各种办法都试了你还是不想写----那是不是你选的博士论文题目自己实在太不感兴趣了?

归根结底其实是要诚实地找出不想写的理由,然后work on it. 推荐一本这方面剖析的很细的书:《我们都是拖拉斯基》,把人们迟迟不愿行动的原因和对策说了个淋漓尽致,值得在遇见任何不想做又应该做的事时好好读一读。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6年我独立完成和与他人合作,共发表中文论文9篇(其中EI论文一篇,CSSCI论文一篇,其余为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也经历过四个月从写作到发表一篇SCI论文的过程。虽然我还没有开始博士大论文的写作,但在平时写作小论文也积累了一些快速写作的方法和习惯,不敢说绝对有效,但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大神指正。

首先,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保证每天都有集中的时间来进行写作,在这段时间要排除所有干扰。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对我个人来说,最有效率的时间是每天吃完晚饭(六点)到离开办公室(十一点)这五个小时,所以我白天会干一些不需要精力特别集中的事儿,比如课题组的事儿,做PPT,查资料等。第二是保证每天都会动笔,每天都会写一点儿。文章不厌百回改,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次成型的。所以,一个更可行的办法是,先完成一个基本框架,再雕琢语言。有个朋友的QQ签名是“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我觉得很有道理,有时候能先完成一个大体的框架,再慢慢迭代完善,是一种不错的办法。此外,每天写一点儿还能保证你每天都会产生一个正向的小激励,不至于因为努力的时间太长却看不到产出而丧失继续下去的信心。

其次,是创造有利科研的环境。对我个人而言,朋友圈和微博是最分散我科研时间和经历的两个网站,在集中写作论文期间,我一般会关闭手机,或者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来上网(比如睡前十五分钟)。刚开始的时候,离开手机一会儿就烦躁的不行,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并没有那么重要,根本不需要整天刷微博或朋友圈点赞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有些时候,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坚持才能看到希望。每个人都有难的时候,但希望题主不要放弃努力呀。哪怕是跪着爬过去,也要走完这条路。当你回头的时候,你会发现坚持过,结果就会不一样。

—————————————————————————————------

你所说的这个痛苦过程我也经历过,但不是在我的博士期间,而是在我的硕士临毕业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我直到硕士毕业第三学年上学期期末尚且没有发表能达到毕业条件的小论文。当周围同学都已经拿到心仪的offer时候,我既没有确定未来的去向,也没达到毕业条件。自己对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感到很愤怒,另一方面也因为看不到出路而觉得很绝望。

人的心理会影响到他的生理,我是那个时候才知道的。2013年是我的本命年,而2013年的11月份就是我有史以来最难熬的一个月。从那段时间开始,我整个人忽然变得很嗜睡,每天早上得睡到11点才能起来,可晚上不到一两点又睡不着觉。每天白天就处于一种没有胃口,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这么一种状态。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我有天起来发现枕头上居然掉了很多小头发丝。

就在我都无所适从的时候,课题组里的师弟建议我把之前投稿被拒稿的一篇文章修改一下,2014年12月初改投了另一本期刊。我抱着一种“再试一次”的态度,重新打起精神,花了三天时间认真修改了那篇期刊并投稿了。转眼到了2014年的1月7号,那篇文章也终于被录用了。

现在我已经是博士第三年了,研究也正步入正轨了。回头看看当时那段痛苦万分的经历,现在只觉得它也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再痛苦的经历也会在时间中褪色,升华为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也总会有新的烦恼来填补它的位置,但经过磨练的心会更加坚强的面对这一切。Who speaks of victory, enduring is everything.

—————————————————————————————------

如何找到写文章的idea或者文章的创新点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理解的文章的创新有这么几种,一家之言,供你参考:一种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如解决了本领域之前别人没有考虑过的某个问题。或者你能收集到具有一定垄断性的实验数据或访谈问卷。我的老板经常说,不要害怕去问自己那些stupid question,也不要把领域内的观点理所当然take for granted。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如果你或者周围的人都无法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那很可能这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我觉得,这种创新是适合于做一些偏宏观的研究。当然,在实际写作中,也有很多技巧可以找到创新点。比如可以把问题向前延伸,寻找能使该现象存在或该问题解决的前置条件。或者把问题向后拓展,研究该结论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还可以在扩展问题的内涵。比如将相近但有区别的两个课题嫁接在一起考虑,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一种是研究方法的创新。简单的说就是使用新的方法来研究已有的问题。这种创新需要多关注学科前沿,也需要一些跨学科研究的视野。比如我所在的领域是工程和金融的交叉学科。传统研究中基于工程角度的研究较多,但近期很多学者都开始尝试将金融,管理学或者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和概念嫁接到本领域的研究中。比如我最近参加的一个学术会议中,就有学者将管理学中的Kano Analysis方法用于研究本领域内某高速公路项目中使用者对项目的评价(customer satisfaction)。再比如,现在大数据,文本挖掘,虚拟现实,BIM,智慧城市等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种信息化技术无疑会对本学科的运作机制和研究方法都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以外,我觉得时刻保持一种寻找创新点的饥渴状态也很重要。其实除了平时的正儿八经的看学术论文以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儿都能给人以启发。比如学术研讨会上的别人的一句闲聊,跟其他课题组同学的几次交流,导师对其他学生作品的一句点评等。平时多留个心眼,处处都有可以写文章的idea。

另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善于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这种资源当然包括你导师的时间和指导。如果你的导师不能给你太多指导的话,就多去找本组学术做的比较好的师兄师姐。做事殷勤点儿,该陪师兄打球就打球,该帮师姐打饭就打饭,该请客就请客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同一个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他们的经历和处境多半与你是相似的,如果你能从他们的遭遇身上学到经验或者教训,那绝对是非常值得的。除了本课题组的同学以外,也可以多跟其他组研究做的好的同学交流,有时候可能就是吃饭的时的几句闲聊,就能让你有茅塞顿开的领悟。有自己闯不过去的坎儿,就想想能不能找别人帮你来做,或者花钱做,或者想办法绕过去不做。

最后,读博是个苦差事,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有的往往是破釜沉舟后的一线生机。一位师兄说过一句话,大意是 “读博士期间如果没有产生过想退学的念头,就证明这个博士还没有读到位。”我很同意这一看法。另外据我观察,当你已经努力到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

更新一下,终于博士毕业了,前几天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了。今年七月毕业后会入职北京一所市属高校。祝各位朋友科研顺利!

2018.6.26




  

相关话题

  导师让我帮低年级的师弟师妹改期刊论文,我是否可以要求论文加我名字呢,应该找谁说,怎么说比较合适? 
  为什么兰州大学实力如此强? 
  论文的外文翻译在哪个网站找靠谱? 
  如何看待中国科研圈的老人学术权威现象? 
  如何看待顶刊《Science》总编在头版头条发文开撕特朗普,称其不顾科学、撒谎?这反映出哪些情况? 
  怎样看待和评价如今西方的新清史学派呢? 
  20 年前论文称赛格大厦存在「边设计边施工」问题,导致天线震荡大厦晃动等情况,真实情况如何? 
  如何辨别一篇论文是否造假? 
  想要发表一些文章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论文得多差,才会没通过盲审? 

前一个讨论
读博士或者拿到博士学位以后经历和感受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英国到底哪里糟糕?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