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是金庸笔下最自卑的大侠,而张无忌则是最闷骚的大侠。理清这两条性格主线,就能了解二人错综复杂的感情线了。
少年时期的自卑自是不必说了。出了古墓后能展现他自卑情节的一些段落而我又记得起来的:
1)觉得反正郭家人看不起他,不如化妆成乞丐。
2)疑心郭靖。疑心黄蓉尚有情可原,疑心郭靖不过就是因为他不觉得这样一个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会无缘无故对他好罢了,导致后来知道杀父仇人后对郭靖的杀念。
3)断臂之后觉得除了姑姑、陆无双、程英、公孙姑娘这些姑娘都不会喜欢他了。
4)十六年后在郭襄生日上的大侠秀。
5)最后一个情节,和小龙女从寒潭出来,发现大家留在木片上的话,感动的说,原来大家都记得我。
自卑的杨过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你们喜欢的我都不是真正的我,而只是我塑造给你们的形象,只有姑姑才是无条件爱我的那个人。
毕竟小龙女在他最落魄而最敏感的少年阶段走入了他生活,虽不苟言笑,却无微不至,聪明如杨过者如何不知冰冷面具后面的关心。
此乃其一,其二,便是杨过的恋母情结。
大家有一个误解,都以为杨过对杨康正面的大侠幻想源自于他一种莫名其妙的执着。这种执着一是源自于他自卑,如果不把父亲想得高大侠义,那么他自己的出身就更加龌龊不堪了,最后杨过被柯镇恶打破的不仅仅是幻想,更是支撑他成长生存下来的执念。二是杨康的形象是穆念慈讲给杨过听的,在这个世界上,杨过怀疑所有人,却最信任两个半人,一是穆念慈,二是小龙女,半个是程英。
这三个人的性格是不是一脉相传?
美丽,柔弱,超然脱尘,不谙世事,没有野心,对喜欢的人全情付出,对其他人不理不睬。
0-14岁是一个人性格成型的阶段,穆念慈在杨过童年时期塑造了杨过性格中的大部分,而小龙女则创造了他少年时期的信仰,杨过从小龙女那里弥补了自穆念慈死后被阉割掉的恋母情结,感受到被爱和呵护的感觉,而这种从小被女性抚养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是最容易成为那类迷惑女人的妖孽人物。
不信?看看贾宝玉?再看看那些家里有姐姐们的男孩子多半嘴是最甜的,也是最受女生欢迎的。
三个问题:
1)少年郭襄会不会爱上少年杨过?
2)少年杨过会不会爱上少年郭襄?
3)成年杨过有没有喜欢过少年郭襄?
第一个问题。不会。因为杨过没有让郭襄喜欢的资本。
记得这句话吗?如果她涉世未深,就带她看遍世间繁华;如果她历经沧桑,请带她坐旋转木马。
少年郭襄生长于富贵家庭,不愁吃穿,而且父母往来交友者都是各色牛逼人物,环游世界没可能,估计大宋十大旅游景点小小年纪就玩遍了。最恐怖的是,这个跳脱的少女情智双高,而且人见人爱,连大反派都觍着脸非要收她做徒弟,她比同年人早熟一大截,大概是跟比她大许多的大人物接触,境界见识毕竟不同,竟然在风陵渡口跟大她十六岁的郭芙说,你不懂的。
这等早熟的地步,实在让同龄男生汗颜啊。
相比之下,杨过在少年时期的情商就低多了。不懂得掩饰,叛逆,成长在破碎家庭,执念甚重,人际关系一塌糊涂,若非有小龙女在古墓中对他的照顾让他体会到被爱的感觉,说不定就成为欧阳锋一般的邪派人物了。
智商方面,黄蓉的高智商是遗传基因好,杨过的高智商则是为了活下来的生存策略。
《神雕》中的黄蓉对杨过的种种错误判断都是情感因素先入为主,所以导致识人能力大减,郭襄比她更了解杨过无非是她没了这层猜忌,在这个阶段郭襄的智商也是完爆杨过少侠的。SIgh~
为什么萝莉郭襄会喜欢上大叔杨过?因为他既给了她沧桑,也给了她木马。
那一年襄阳灿烂的烟火,绽放了郭襄姑娘心中涌动的情愫,一辈子的执念让她把寂寞活成了一种境界。
因为那烟火不是哪个初出茅庐的小娘炮放的,而是一啸震百兽,一语重千金,敢带她闯黑龙潭捉九尾狐,和周伯通这等高手交手不败,情深意重,人人称颂的神雕大侠,单单放给她一个小姑娘的。
那一年的烟火,成就了她一辈子传奇的寂寞。
第二个问题,不会。因为杨过强烈的不安全感,他只会爱上爱着自己的人。
根据第一个问题的推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第三个问题,不会。因为杨过知道,郭襄爱上的只是神雕大侠。
他对郭襄的不同一是郭襄让他想起少年时意气风发和小龙女同闯江湖的经历,二是自己在她还是婴儿时抚养过她,尚有怀旧之情,三是郭襄这等冰雪聪颖的少女自是人见人爱的。
十六年后,他可以统领群雄,独步天下,但是在心底,他仍是那个匮乏母爱,而又常常自卑的落魄少年,众人交口称赞都不如她轻抚着他的头发,那一句“过儿,甚么事不痛快了?”更让他心动。
在武林大会他大展神威时,她的开心不是因为她的徒弟大放异彩,名声卓著,而仅仅是因为看着他因成就而开心,所以她也开心。
她的离开不是因为任性,而是为了成全;她的伤心,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不配做他的新娘。
是的,这两人自始至终心中只有对方,又都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只有这样的两个人,才能谱写一个跨越了十六年的爱情故事。
金庸的每个故事都是一个个大侠们的养成故事,而这些故事从来没有第二种可能性。
郭襄和张三丰这等人物,也不需要读者们的同情,同情是亵渎。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这一生,无非就是求仁得仁。
过儿我的诞生就是为了娶姑姑的!
欢迎折叠~(≧▽≦)/~
不可能。
有句谚语:想当将军的夫人,得在他只是中尉时和他在一起,一同奋斗二十年。现实中有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局座的夫人最开始和他在一起时,局座只是个普通的水兵,但是她还是敏锐的察觉了当时出身贫苦、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局座的过人之处,二十年后,局座果然拜将..........
想收获桃子,虽然不一定要亲自挑水施肥,但最起码要在对方还是小树苗时发现潜力,什么“现在他好厉害,如果当年........”之类的马后炮只会贻笑大方。
而且相同年龄时的郭襄也远不如杨过,十八九岁的杨过已经是同龄人数一数二,条件更好的郭襄十八九岁时充其量和她那个草包姐姐相当。。。。。三个字——她配么?
还是拿局座夫妻俩举例,虽然不同领域(房女士是学医的),但是房女士在医学领域的成就丝毫不输局座在军事科学领域的成就。
费了一会儿工夫才想明白题主在问什么。
对于攀岩运动来说,超过90度的倒攀确实不好处理,但攀岩和攻城又是两码事。如果有人精通攀岩,那么放在历史上的攻防战里,他的活动方式应该是潜入,不是作为普通士兵参加强攻。假如我们把城墙修成超过90度角的悬崖,那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会塌。
好,我们按住牛爵爷的棺材盖子,硬把城墙砌成超过90度的斜坡,增加攀爬难度这个设定在实战当中也未必有看上去那么美,因为:
用倒攀增加攀爬难度的意义不大,最大的用处是消除城下死角,人站在城头就可以对城脚的目标进行垂直打击,不过这样的功能显然不用大费周章把整座城都建成那么大的角度,只要让城头外飘就可以了,叫做突廊:
这个结构,在中国宋代的城墙上曾经昙花一现,详情大致可以参考骑砍火与剑里俄国城头常见的带棚回廊。明代技术退步又消失了,所以明末开封之战时,守城的明军不得不重新发明这个技术,造型也变成临时搭建、简单伸出城外的栈道类建筑,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完全没有被推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墙无一例外都没有这个构造。
据 @二不尚书范景文 主张,悬空突廊构造并非宋人专属,学术问题大可商榷,毕竟我读书少,但声称我对他剽窃或者斗兽棋就不知从何而来。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末年的开封,这种技术属于有需求但尚未被采用的状态,否则张坚的悬楼不会被当成发明创造,也不会在城头大量搭建。
针对城头遭到火力压制以及城脚死角问题,戚继光发明了悬眼这一工事,在长城上的实际运用如下:
不过这个结构并非处处都有。
西安城墙建于明初,当然是没有的,但清代建造的开封城墙也光溜溜的就不太好理解,考虑到开封城墙曾经被大规模修复,图中也明显有上下异色的现象,无法考证原先是否存在过悬眼。
沈阳城墙,悬眼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