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个倒不至于........二十个肯定有吧。
我现在在德国西部北威州的一个人口八千左右的小镇交换。小镇非常小,骑单车绕一圈不到四十分钟,只有三家超市,两家饭店,周围都是玉米地......
就是在这种农业地区,有一家体育俱乐部
上上下下的足球队
a组18岁,最小的g2就5岁,加上男足女足,俱乐部里有19个足球队,再算上学校,二十多个足球队吧。我在b组,每周两次训练,有时三次。教练有三个,两个老大爷,一个十八岁的学长。训练内容也就是素质训练和传球对抗之类,不累,我不知道国内是怎么样的,无法对比。
说起来我也是留洋派呢哈哈哈哈哈
谢邀。
一直未能肉身翻墙成功,所以下列文字的描述不能保证100%的真实,但可以保证99%。
其实看一个国家的足球氛围是否良好,只要看他们的孩子是否能踢上球就够了。
先说荷兰吧。
荷兰少年在年幼时就将这种“实干与协作”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随着年岁渐长会越发的活跃与老道。足球文化不仅仅是踢球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全面渗透。
说一个事儿,好友在荷兰从事足球工作已久,每逢有机会就跟我得瑟荷兰的足球事件。
说是有那么一天,他们家门口的一块空地被改造成了公共球场,一帮8-10岁的小孩就撒野地在球场里跑,场边还有另一帮8-10岁的小姑娘在喊着加油。看着挺有意思的,于是好友就走近前去细细查看,一个小姑娘捧着钱罐子就走过来问是否有兴趣资助这支球队,他们刚刚成立需要经费。在得知好友是从事足球相关工作的时候,另一个小姑娘拿着小本子就过来问他们踢球哪里踢得不好。
上面说的是一件真事儿。
这就是荷兰的青少年足球的缩影。一帮子8-10岁的小孩分工明确,这样的分工明确并不仅仅是在场上,还包括了场下。谁谁谁负责信息收集,谁谁谁负责筹款,谁谁谁负责拉拢社区的人来观看比赛。
更可怕的是,他们身边没有一个家长。
再放一张关于荷兰足球的联赛级别资料。
荷兰著名教练希丁克的家乡瓦斯维尔德,一个不足3万人的小镇有5个业余俱乐部,而俱乐部旗下又分别设置了6组青训梯队,分别为F组(5-8)、E组(8-10)、D组(10-12)、C组(12-14)、B组(14-16)、A组(16-18)。每个俱乐部拥有足球场地3-5块,俱乐部内除了教练组之外的所有人员都是自愿者,大家都在自发性地去建设这个属于自己社区的足球俱乐部。
作为一个每天上下班赶公车回到家就Dota的人,你能想象么?
再来说说咱们的邻居日本。
日本人自豪的是自己的青少年足球发展,相信各位也都看过日本青少年比赛的相关视频,在抛除了繁重的课业之后,他们已经把足球当做了自己的梦想。
在日本,一个街道的小学是很小的,整个学校的学生大概在100人以内,就这样规模的小学,还能组成一支球队踢“全日本少年足球大会”。
每年的七八月份,日本都会进行U12“全日本少年足球大会”和U13-U15年龄段间的“全日本中学生足球大会”,先在全国48个县区内进行比赛,冠军队伍代表本县参加全国赛,U15-U18的年龄段,参加的是“全日本高中足球联赛”。
如果继续细化,高中年龄U18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日本U18锦标赛、全国俱乐部锦标赛、全国高中锦标赛、高中综合体育大会、国民体育大会,而初中年龄U15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5足球锦标赛、日本U15锦标赛、全国俱乐部锦标赛、全国初中锦标赛、初中综合体育大会、国民体育大会、全国俱乐部东西对抗战、U14J联赛、U13J联赛、J联盟U14强化训练。
看懵了没关系,一个事实是,如果一支日本的高中球队他们在该赛季发挥良好的话,他们在这一年很有可能可以参加这样的比赛超过200场。
一个高中生一年就能参加200场足球比赛,啧啧,这个数字跟咱们的高中生一年考试的次数差不多了。
当你研究这些个足球氛围的问题到了很深的层次的时候,你会在某些个失眠的晚上突然觉得,其实咱们国家的足球搞不起来,的的确确不是足协的问题,不是属于足球范畴的问题。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如果是单纯的迷茫,倒是不错的,只是这个问题,很容易让我想到。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是说古代有个人叫叶公,他到处跟大家说他特别喜欢龙,满屋子的龙的周边,还拉着附近的人去他家里看。
结果有一天真的龙飞来了,别人还在好奇,看看真的龙长啥样,他叶公跑的最快,躲到桌子底下,根本双手抱头,害怕得根本不敢睁开眼。
题主对文学的热爱应该如何体现呢?真的热爱是不用人说的,无法阻拦的,你自己就会有不断地看,甚至写的冲动,进而就去做了,也就是说热爱文学你就多看,通俗的,纯文学的,看的进去就多看,如果想写就试着写,不想写就继续看,就这么简单。
怎么热爱还需要别人教的吗?是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热爱?
比如说我热爱音乐,我听到好的音乐我会感动,我会努力学唱歌,为了表达音乐,虽然还唱的不够好,但是我会学习怎么样才是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