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最大的恶意不善良地揣测别人,真是一大乐事啊。。。
1、获得安慰和同情。无需多解释,感受到关怀是很温暖的事情。
2、在交际中处于弱者的地位自然地收到特别的关照。这比较难说是直接的企图,但获得了同情之后很有可能会在之后的相处中被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多照顾一些。可以说,像是一种被宠爱的感觉。特别在对比了自身悲惨的经历之后,可能更渴望获得这种关照。
3、通过听众对此经历表达诸如愤怒/谴责/同情等情绪,暗示自己“显得很善良”的特质,肯定自己的做法,排遣委屈的情绪,获得道德上或情感上的肯定。当然,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确性,发言者大部分会无意识地隐藏某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或夸张某些细节事件,以帮助听众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可能不是谎言,但肯定有强烈的个人视角,本来嘛,一个事件解释起来本身就有很多视角。这属于人性范畴,不要太严苛啦。
4、一个略微有些夸张的自身悲惨经历能够有效吸引听众(们)的注意力,保持成为注意力的焦点。不过,会用这种方法引起别人注意的,一般是不自信也平时缺乏关注的人。
5、建立较深刻的关系。分享秘密/隐私是建立高亲密度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相当于“我把你当自己人看”的意思。当然,你也要表现的气愤填膺/潸然泪下/无语凝噎等予以积极反馈。如果产生楼主这样的反馈,基本上是没获得双方同时对这种亲密度的肯定。。。
当然,诉说是有效排遣委屈/悲伤/郁闷等情绪的手段,很多女孩子在把话说完之后,就不怎么生气了。气话请不要当真。和一个情绪剧烈波动的姑娘讲道理,你就输了。。。。
后一个问题,有一种叫“共同反刍”的现象,不断分享自己的悲惨经历,可能会造成负面情绪彼此笼罩,这揍是一个自激的过程呀。
来,给个链接:
共同反刍_互动百科至于会不会越说越悲催,很不幸,会的,如果反馈者由于上面原因3的影响,一直不断肯定诉说者的做法和情绪,会很容易陷入“我真的很悲催”的自我催眠之中,也是这个原因,会让诉说者在“稍稍”偏离事实的时候,理直气壮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