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跟技术实现有关环节,因为涉及到具体本职工作,不便透露。整体而言,此次虚拟邓丽君难度不在实现手段,而是3D数字技术对真人形象的还原。
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忙这个,我负责DD3.0(北京)相关事务,焦头烂额了很久。。。下面能说的只能是不涉及商业机密的部分。。。
DD3.0公司负责所有特效制作(原来的DD破产保护后改名),单这5分钟耗资不菲。
这5分钟是为筹备明年邓丽君虚拟演唱会的前期工作一部分,周杰伦找来要合作,从时间上来说9月6号的亮相对DD3.0技术团队来说肯定不满意,因为时间太短,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太短了,各位看到的,只能说45人的特效团队在两个月内做到的极限,具体我们明年最完美效果的要求自然还有瑕疵和距离。
虽然演唱会表演技术,但这个项目还在紧锣密鼓继续推进中。
从人情上说,周杰伦和邓丽君在家乡跨时空对唱,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权衡再三,还是促成此次虚拟邓丽君在小巨蛋的亮相。
但最终也仅仅只有6号晚一场,周杰伦演唱会连演三天,后两天(包括今晚)都没有的,包括后面香港和内地的巡回,也都拒绝了。
不是技术不成熟,而是时间不够用。
所以,这一版本的种种不足,对于技术团队来说自然很清楚,对于追寻完美的观众来说,只能说声抱歉,我们会继续努力,尽快拿出完美版本。
2pac创意真心谈不上什么抄袭,因为本来就都是一家公司同一个团队制作,只是去年团队叫DD,今年改叫DD3.0而已。
而且那是去年5月份的技术水准,一年多过去,技术能力发展也很快,而到明年相信可以做到人类视觉基本看不出与真人的差异的水平。
这种舞台表演技术,简单说就是把《返老还童》《创战记》的电影银幕虚拟真人搬到舞台上。
其中的投影技术,并无什么深奥之处,其实在广告行业,投影虚拟和3D的应用已经相当之广泛。
无论是电影大银幕,还是舞台音乐表演,虚拟技术最难在于对人面部形象和肢体的完美还原呈现,其中最难的还是面部表情,这是难中最难。
最近几次在电影院看到前贴片有虚拟李小龙的一个广告,此处就不吐槽了,都是同行,希望未来有更多虚拟人物和角色的出现,大家都能精益求精。
至于声音部分,不少人对邓丽君怎会跟周杰伦对唱《红尘客栈》、合唱《千里之外》,我觉得在数字技术时代,这个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
还有关于形象版权问题,网上搜索不少新闻,很多人认为死去的人的形象不受保护,但其实并不完全如此,网上也有邓丽君家属起诉国内某些主办方滥用邓丽君形象的消息。
而这次周杰伦一起同台由DD3.0制作的邓丽君虚拟形象,是直接与邓丽君家属(邓长富)直接共同开发合作,所以自然不涉及任何侵权事宜,简单说,全世界目前只有这一版虚拟邓丽君是官方授权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我看到台湾媒体出来的各种稿件,可能是行文措辞的原因,可能很多人都误会这五分钟虚拟制作的巨额投入都是台湾演唱会公司方面投入,事实并非如此。
舞台搭建相关,比如投影仪什么的前期投入的确由演唱会主办方负责搭建和投入,但所有虚拟邓丽君形象制作方面的投入,全部由DD3.0公司承担,没有来自台湾的资金。
具体到特效制作成本,一方面这涉及商业机密,台湾公关稿里数据可能是为了抓眼球效果,完全不准确;另一方面,邓丽君虚拟演唱会也是一个长期投入较大的项目,现在说任何数字都是不合理的,因为并不容易马上现阶段进行评估。
我个人对此技术最关心的点在于这种虚拟影像带来的全新娱乐体验方式和全新商业模式,它很可能是革命性和颠覆性的,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最关注的视点,让我想起不少科幻电影或电视剧,比如《西蒙尼》,比如《黑镜》第二季里某一集,非常有趣。
虚拟的邓丽君目前技术条件上来说,可以让她开演唱会,可以去演影视剧、拍广告代言,当然,目前技术还无法做到跟人的实时沟通,但似乎会是未来的一个可能性。
也有人问到关于其他逝去明星是否也会去开发虚拟形象,其实的确在做相关沟通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还有人问这个虚拟形象跟日本初音未来的区别,那个是卡通形象,这个是模拟真人,就是这个区别,其他舞台呈现手法等什么都是技术层面了。
对于明年的虚拟演唱会,我还是万分期待的,因为无论从内容、嘉宾互动、舞美、服装、环节设置等所有环节,因为数字虚拟而带来无限可能性,让人无限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