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何为北欧模式?有何特异之处? 第1页

  

user avatar   Trevor-W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

手机先占坑,你是想说社会民主主义么。。。一言以蔽之,在稳定外部负熵输入下的局部伪“理想社会”

-----------修改分割线--------------

北欧,一般认为是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四国。

他们共同点基本上是:

1、政治上实行议会内阁制,除芬兰外都为君主立宪国体。

2、经济发达,人均生活水平高

3、文化发达,教育水平高。

4、社会福利水平高,阶级矛盾小,人民生活富足。

5、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美好。

经济上实行高税率高福利的政策,都是政府干预经济程度非常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所谓“第三条路”(类似于工党执政时期英国的政策但是力度更大),国有经济占比较高,社会公平程度非常好。

相应地,意识形态上走“玫瑰”路线,所谓社会民主主义,具体主张参考国朝太上的“和谐”理论。

北欧四国中的丹麦为地狭(不算格陵兰岛)人稠的小国,瑞典为拥有较完整工业体系的区域经济强国,挪威和芬兰则受限于人口和地形,主要发展造纸、林业、精密制造等产业,如闻名天下的诺基亚。

所谓北欧模式,本质是先进文明中处在边缘地带的小国,因为不处在国际战略争端的焦点(芬兰可能算半个例外),加之国内人口有限,工业化较早,因此内外矛盾都较缓和的前提下(高福利社会的必要条件),构建出的一种美好的社会实践成果,物质文明的富足不提,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也较先进。特别是二战后乘着欧洲经济起飞的东风,构建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某种意义上局部实现了“社会主义理想”(注意引号),通过国家的福利开支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人的权利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有时候尊重得过了头:

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

为什么说是局部特解呢?显然,这样的福利水平和民主水平从资源上暂时还不具备推广到大范围的条件,只能在由于地形+历史双重原因成为相对和平独立的欧洲北部一隅对少部分人口实现。所谓稳定负熵,其实就是生产力有优势的先发工业小国,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结构,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位于上游位置所带来的稳定收益,这与一个较大的政府结合在一起,就做到了利用福利体系将此种收益输送给社会个体。

当然,这种模式也受到了新的挑战,答案就在上头的链接里,享尽如此天堂般福利的国民为何要成为杀人凶手?他有什么主张?~~~~就当彩蛋了吧。。。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正好今天看到一个妹子的大作,转过来吧

“北欧模式”的前生今世(1)

北欧天空论坛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北欧模式”一直作为一个神话一个传奇存在在世界上。一个高收入,高就业,高税收,高福利,一个平等,和谐,绿色,公民都幸福满足的社会,让很多人感觉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乌托邦,一片纯净的世外桃源。他没有计划经济,而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但同时福利政策保证了这里不是成王败寇的丛林。北欧貌似找到了一条完美的“中间道路”,结合了左派政治和右派政治的全部优点。尤其在近期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和欧洲大陆经济均崩溃,唯北欧风景独好,突然让“北欧模式”和“美国模式”对立了起来,一个成了正面教材,一个成了反面教材。

一个国家难道真的能靠高税收,高福利的政策发展经济,躲过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吗?以楼主惯有的阴暗心理分析,这明显是不科学的。高税收只会让富人逃离这个国家,从而带走很多财富。比如所谓的瑞典首富宜家的创始人Ingvar Kamprad其实根本就不在瑞典住,而在瑞士居住了30年,为了躲避瑞典的高税收,近期年老才回到瑞典,也算是落叶归根。 而且高福利容易养懒人,让人失去工作的动力这事情也不难推断出的。

那么“北欧模式”的神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北欧各国之间虽然文化想通,但实际的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差距是巨大的。一般所认为的“北欧模式”,实际是“瑞典模式”。

话说有件比较搞笑的事情。就是2011年年底那时候,瑞典社会民主党向瑞典商标和专利注册局提交了一份申请,申请“北欧模式”这个概念的知识产权。他们认为“北欧模式”是瑞典20世纪的工人斗争的产物,也就是社民党的功劳。这个申请被瑞典商标和专利注册局通过,“北欧模式”成为了瑞典社民党专有的商标,只允许社民党在自己的宣传活动中使用“北欧模式”这个概念。这个举动后来被北欧理事会批判,在一封给瑞典商标和专利注册局的公开信中他们认为 “北欧模式”是北欧国家和人民共有的政治文化遗产。这件事情后来结局如何就不见报道了,但在瑞典商标数据库中目前是搜索不到nordic model 或者den nordiska modellen之类的商标的。

Part 1, 北欧模式的建成

虽然在注册商标这件事情上产生了争执,但大多数人大概都不会反对北欧模式源于瑞典,而且瑞典社民党对这个模式的产生的重大推动作用。

瑞典社民党成立于1889年。当时,瑞典政府还在保守党的控制之下。瑞典人民会举行大选,但只有部分男性有选举权。瑞典社会在快速转型,从欧洲最贫穷的农业国之一在进行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瑞典很著名的重工企业,如Altas Copco(1873年),SKF(1907年)都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社会财富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工人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工人们对全民平等的选举权和8小时工作制的追求促使了社民党的成立。

后来,欧洲就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瑞典坚持了中立,逃过了战争的劫难。在欧洲的老牌大国都被打的焦头烂额的时候,瑞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着财富的积累。“北欧模式”这个概念,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之前的这个时期第一次被提出来的。提出者为当时社民党的党魁Per Albin Hansson。这位同学出生于马尔默,至今马尔默还有一条主要街道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时间是1928年,Per Albin童鞋在一次讲话中提出”Det goda hemmet känner icke till några privilegierade eller tillbakasatta, inga kelgrisar och inga styvbarn.” (在一个好的家庭里,没有人感到有特权或者被轻视,没有宠儿,也没有继子继女)

youtube.com/watch?

,这段演讲就孕育了folkhemmet的概念。Folk是人民的意思,hemmet是家,即国家是人民的家。英文一般把它翻译为Welfare state,就是福利社会。Folkhemmet的理念也就是传统上一般人所谓的“北欧模式”。凭借着这幅没有歧视也没有特权的家庭的美好蓝图,社民党在1932年赢得了大选,并从此开始了在瑞典长达三十多年的连续不间断的执政期。在此期间他们迅速通过了法案退休金法(1935年),带薪休假法(1938年)和公共医疗保险法(1955年)。

其实,对一个平等,自由,有保障,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的设想和追求,并不能算是瑞典的发明。这是一个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无论语言文化人种的几乎共同的追求。区别只是不同的国家选择了走向这个目标不同的方式。虽然赢得了大选,但社民党内部出现了分歧,Per Albin Hansson被批判脱离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因为他背离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但Per Albin Hansson反驳道:Folkhemmet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平等和公平的追求。虽然阶级之间是合作的关系,但合作是前提是所有人的平等权利和得到福利照顾的权利。

社民党刚上台没多少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悲催的开始了。瑞典深知自己的军事力量薄弱,于是又再次坚持了中立。波罗的海对于当时的纳粹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挪威和丹麦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处在北大西洋的战略位置,都迅速被希特勒占领。战后欧洲被希特勒的Blitzkrieg炸成了一片废墟,重建任重而道远。世界都在冷战和进行军备,瑞典就趁机做着贩卖原料(主要钢铁和木材),出口各种工业产品,闷声赚大钱的勾当。瑞典进入了20世纪50和60年代的工业黄金发展期。在这种前提下,瑞典提出了零失业率的目标,每个人都享有工作的权利。爱立信,沃尔沃,萨博,Scania,Skanska这些大的工业也为瑞典人民提供了工作机会。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导致了对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瑞典政府开始了大量高速公路和斯德尔摩地铁的修建。并且还启动了一个在今日备受争议的miljonprogrammet,即政府启动了100万家经济适用住宅的建造,计划10年完成。今日风靡世界的宜家当年就是乘着这股东风发家的。社会欣欣向荣,人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时候瑞典的文化生活也极为发达,闻名世界的儿童书作者Astrid Lindgren和电影导演Ingmar Bergman都是在二战之后的这段时期出版发布了他们的成名作。

快速发展的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因为女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量的进入工厂和社会工作,瑞典的人口出生率连年下降。这让瑞典政府很不安,因为经济的发展以及福利体系,尤其是养老金体系,都是需要一个金字塔形的人口结构的来支持的。于是,瑞典开始了一系列鼓励生育,帮助女性兼顾家庭和工作的政策。瑞典如今被世界很多国家女性所羡慕的产假和儿童补助,都是在当年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也是“北欧模式”以男女平等,注重家庭为核心价值的原因。结婚率和生育率因为总体的经济形势和有利的政策应声上升。瑞典也在二战之后第一次从一个移民输出国,成为了移民接收国。不仅接收了来自波罗的海的东欧国家的战争难民,也接收了大量的来自芬兰,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的工作移民。不过当年这些移民,除了一些和瑞典人结婚的,很多后来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没有想方设法的留下,让瑞典人感觉自己国家貌似并不是一个怎么吸引移民留下的地方,以至于后来大量中东难民不择手段来瑞典的时候,瑞典人一开始也以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战乱结束了之后就会自然回去呢。

瑞典退休金体系的加强,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社民党推出的ATP退休金体系在1959年得到议会的通过,也是“北欧模式”建设之中的一大里程碑。30年代立法通过的退休金法律只是一个单纯的福利系统,每个人退休了以后都有权根据需要领取少量的退休金,但这个金额和他们退休之前的收入相比,就少的可怜了。而且貌似那个年代瑞典男性的平均寿命是60岁,而退休年龄却是67岁,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活不到退休的年龄的。而公务员群体比较聪明。他们为了保证自己退休以后还可以享受到和退休之前相等的生活水平,自行通过公务员工会和雇主的合同建立了自己的退休金保险体系,让退休以后的退休金水平和退休前的收入挂钩。但是工人群体并没有这个退休金保险,所以他们退休之后的状况和公务员相比就会差很多。社民党一直想建立一个全民的退休金保险制度,但经过多年的讨论甚至全民公投都没有成功,后来终于1959年通过,规定以后雇主有义务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员工的退休金水平根据这一生收入最高的15年计算。养老金的提高,成为了“北欧模式”的又一大成功。

基本可以说,传统上认为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北欧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它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完成了。福利方面有产假,有托儿所,有学生补助,有公共医疗保险,有经济适用房,有加强的退休金。剩下的需要做的,只是一些细微的调整和小的空白的补充,大的结构上,已经没什么需要变化的了。也是在这个时候,世界都来到瑞典来学习“北欧模式”,为瑞典和平,平等,公平的社会而赞叹。而且当年的这个社会状况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根深蒂固,导致今年春天Husby动乱的时候,世界媒体都震惊了,暴乱的情形实在跟大家心目中的北欧差距实在太远了,本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精神,世界各大媒体瞬间就齐聚Husby进行全程报道。

扯了这么一大段历史。想说的是,“北欧模式”的建立是有它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首先,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产能和财富增加,以及后来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在本国国土上进行的特殊历史背景,才给北欧高福利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而不是反之某些人所认为的,是高福利高税收推动的瑞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前生今天就算讲完了,预知今世,请关注北欧天空论坛的更新。

北欧天空论坛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如果说“北欧模式”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建立完成,那么,从上个世纪60年到到今天,这50多年的时间里,瑞典政府都做了些什么?想想同时期的中国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国人在各种挣扎和努力的时候,瑞典人民是否一直在懒洋洋的晒着太阳享受他们“北欧模式”之下的种种幸福呢?

Part 2, 北欧模式的挑战

进入70年代,瑞典政府的日子就不那么好混了。基于黄金和美元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协定在70年代初逐步崩溃,美元贬值,大量的西方国家陷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的不利状态。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更是雪上加霜,美国英国的股市相继崩溃。这些事件宣布着借着二战之后战后重建的东风勇往直前的瑞典经济快速发展的所谓Record years终止了。Olof Palme领导下的社民党政府外部社会的各种不利状况有些应接不暇。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对民生的影响,社民党组成的瑞典政府先是进行了对食物价格的控制,但是违反市场规则的控制却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需要大量纳税人的钱养着,成本依然么有下降。当石油危机来临的时候,为了避免国内的经济危机,政府决定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工资收入,想借此增加他们的购买力,拉动内需。结果工资水平的增加提高了瑞典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瑞典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制造了大量的贸易逆差。瑞典商品卖不出去,失业率全面上升。

各种压力之下,在1976年,瑞典大选产生了40多年来的第一届右派蓝色政府,红色的,一直把建立福利社会作为自己最高目标的社民党下台了。

虽然大的经济环境是主要原因,但诱发这次社民党落选的一个直接原因是瑞典著名儿童书作者Astrid Lindgren的一篇讽刺性的短篇小说Pomperipossa i Monismanien。Astrid Lindgren一直是社民党的铁杆支持者,熟悉她作品的人应该都可以看出她对穷人的种种关怀。她甚至在写了这篇讽刺小说导致社民党下台之后依然支持社民党和福利社会的建设。Anyway,小说描述了一个努力写书的女作家Pomperipossa,她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政府,也很乐意纳税,为福利社会做出贡献,但某日发现她所居住的国家Monismanien的税务局给她定了102%的税率。按照她自己的计算,如果她年收入2百万克朗的话,她只能剩下5000克朗来作生活费。但是税务局还说:不,你连5000克朗都不能有,我们要收你2百万零2千克朗的税。小说的主人公Pomperipossa写了一首小诗:

Att du skapar ett värde kan samhället icke tåla, 如果你创造了价值,社会将不容你

byråkraternas tjafs är du skyldig att delta i, 你有义务参与官僚主义者的种种无事生非

du skall hjälpa Castro att föra krig i Angola 你必须帮做Castro在Angola发动战争

eller ock skall du sitta på gubbhus och få terapi. 不然你就应该坐在老人院接受心理治疗。

所以说,瑞典人民也并非有些人所认为的,看着政府拿走自己85%的收入也乐呵呵毫无怨言的奇葩人民。他们大多数还是对财富有着正常的喜好和对官僚机构有着正常厌恶的。工业化导致的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加造就了更多的中产阶级。缴税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少量资本家头疼的事情,而且让小有资产的中产阶级们也头疼。很多瑞典的老一辈人还对瑞典70年代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都必须考虑整天去各种合理避税手段的日子记忆犹新。贷款买房,可以退税,给自己买退休保险,可以避税,家庭中一方出去工作,一方在家带孩子无工作收入,可以少缴税。结果,瑞典政府在1971年以男女平等鼓励女性离开家庭去工作的名义取消了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政策,单收入家庭的税率突然大涨,无法维持之前的生活水平。还有之前买退休保险是免税的,成为了一种合理的避税手段,但政府没钱之后突然把这种行为定义为了逃税,并展开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很多普通的的中产阶级人民群众都被指控偷税漏税,人人自危。连著名导演Ingmar Bergman也被指控,因此,Ingmar一气之下离开了瑞典,去了美国,在洛杉矶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后来定居在德国。

虽然把社民党赶下了台,换了蓝色政府,但其实蓝色政府对付经济危机也没有什么特别靠谱的办法。他们为了平衡社民党为拉动内需增加的企业的工资成本,开始大幅度的让克朗贬值,以此来拯救瑞典的出口产业。此外,蓝党政府还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并立法慈善捐款可以免税之类的政策。天公不作美的是,西方经济刚刚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略有起色就陷入了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瑞典继续以克朗贬值来拯救经济。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蓝色政府推出了数个节约计划,包括减少对中小学的财政支持,减少半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以及实行了病假的最初两天无工资的政策,并减少了病假期间的工资,这些减少福利的政策让民众对蓝党的支持率下降。社民党以捍卫福利的口号于1982年又重新赢得了大选。

貌似瑞典历史上一直重复着,经济不好了就算蓝党上台,经济一好就改社民党,的规律。这个之后会继续探讨。

社民党赢得了大选之后,就迫不及待的继续他们建立福利社会的下一步,即已经规划和讨论了许久但因为蓝党执政而不得不搁置的“工人基金”。“工人基金”的设想在70年代初就已经由LO工会提出了。即所有公司的盈利都必须有一部分拿出来成立一个基金,用来购买公司的股票,而这个基金将被工会的代表控制。社民党初期对这个提议很吃惊,认为过于激进,但后来还是表示了支持,为了是赢得LO工会的支持,赢得大选。社民党和LO工会的关系一直算是死党,但同时也很微妙,社民党需要LO来帮助拉选票,而LO需要一个执政党来实现他们的提议。但工人基金的提议被资本家当作是社民党和工会对自由的市场经济的攻击,认为社民党支持提议是对一直以来工会和资本家之前合作关系的破坏。还记得第一章提到Per Albin Hansson所说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么?(

viewtopic.php?f=15&t=7189

)。这导致了“工人基金”的成立没有像以前的社民党的社会改革一样进行的那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次在社会上遇到较大的挫折。这项提议引发1983年10月4日一场10万人参与的大游行,参与者不仅包括大资本家,更多的是一些个体户。游行者从瑞典的各个城市各个角落来到斯德哥尔摩来反对工人基金的创立。瑞典经济学家Lars Jonung 认为“工人基金”提议的通过是致使多名瑞典企业家,包括宜家的Ingvar Kamprad,利乐的Rausing家族以及H&M 的Persson家族在80年代搬出了瑞典的直接原因(Persson家族在工人基金取消之后又搬回了瑞典,但Kamprad和Rausing依然定居国外,Kamprad是近期才表示了要回瑞典)。

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瑞典走的有些磕磕绊绊,但通过一而再再三的对克朗的贬值以保证出口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对重点工业的大量资金支持,瑞典国内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因此保证了北欧福利社会的模式没有瓦解。貌似在这期间,工会实在不能说是起了什么好作用。因为当瑞典中央银行有意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的时候,工会却只是一味的要求增加工人工资,在通货膨胀目标为4%的情况下和各个雇主达成工资增长8-9%的协议,导致瑞典只能通过对克朗的更多贬值才能保持瑞典出口产品不至于因为生产成本过高而失去竞争力。瑞典就这样算是挺过了70年代的危机。到了80年代后期瑞典经济逐渐随着油价的下降和世界经济一起逐渐走出了低迷。社民党政府开放了借贷政策,市场上资金充裕,贷款容易。资本家们可以贷款投资,普通人民也可以贷款来买房买车,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消费的增加同时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一切欣欣向荣,前途再次一片光明。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料想到北欧模式的前方不远处就是一堵厚厚的墙壁,会让人装的头破血流。

未完待续,欢迎继续关注北欧天空论坛的更新。

瑞典人有一种表达方式,说某某某kör in i vägen,表示遇到巨大的挫折,无法继续往前走了。中国人也会有“碰壁”的说法,但这基本只是走路的时候撞了一下墙这种级别的挫折,可以碰很多次,而且脑袋碰破了还是可以坚强的继续的,而瑞典人说的kör至少是在开车,撞了墙之后基本能保住命就不错了,再坚强也没啥继续前进的可能性了,而且撞墙之后行驶的速度越开,撞墙的后果就会越严重。

Part 3, 北欧模式的转折点

1986年2月28日在Sveavägen的电影院外的一声枪响让瑞典人的狂欢骤然停止。应这枪声倒在血泊中的是瑞典总理和社民党党魁Olof Palme。这给了瑞典人民,以及北欧模式一个沉重的打击。在一向和平宁静的北欧,竟然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有些让人不能接受。这也是最近奥巴马来瑞典的时候带了那么多警卫的原因之一,因为瑞典历史上出现过总理被枪杀的案件,所以瑞典是被FBI分类为“危险”的一个国家。Olof Palme的枪杀案让瑞典人民陷入了全民深深的悲痛之中。对于很多瑞典民众来说,Palme的死,也代表了北欧模式这个乌托邦愿望的破灭。

Palme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这点上他有点像同样被谋杀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同肯尼迪案一样,Palme的谋杀案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案件至今未破,也没人知道他到底是为什么被杀害的。但每个人对于凶手是谁,都有自己的猜想。说来也神奇,一个领导着社民党两次竞选失败的党魁,竟然依然会有这么多追捧者,光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魅力有多强大了。2012年瑞典各大影院播映了关于Palme生平的纪录片“Palme: älskade och hatade”。Palme出生于斯京富人区Östermalm的一个绝对富有的家庭,但他后来“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投入了社民党,并立志于瓦解资本家阶级的各种特权,建立一个平等公平的社会。恨他的人,认为他背叛了自己阶级;而爱他的,大多是无产阶级。Palme曾经讲到:

"Jämlikheten är en utopi som ännu är långt ifrån förverkligad i det svenska samhälle där så mycket av gamla klassfördomar och reella klasskillnader lever kvar. Och det är en utopi som ständigt måste formuleras på nytt och ständigt erövras på nytt. Ty i en dynamisk utveckling ligger ständigt faran att nya privilegier skall befästas, nya gränser ritas ut och nya klyftor grävas upp mellan människorna. I strävan till jämlikhet ligger en väsentlig del av socialismens särprägel och framtidsuppgift."

“平等是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瑞典社会还有很远的路需要走,很多老的阶级偏见和实实在在的阶级区别依然存在。平等这个乌托邦必须不断的被重新定义和夺取。因为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新的特权被巩固,新的界限被绘制,新的阶级鸿沟在人民之间被挖出来。对平等的追求是社会主义的特点和未来的任务。”

在当时的世界其它国家人民眼里,瑞典已经是平等的不能再平等了,很乌托邦了,但Palme认为还远远不够。

其实吧,如果仅仅是暗杀了一个首相,虽然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首相,但也还是不至于让一个国家撞墙的。真正的转折点应该是所谓的90-talskrisen(90年代危机),也就是Sveavägen上的枪声之后没过多少年,瑞典所陷入的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引起90年代危机的定时炸弹被认为是1985年11月21号就埋下的。还记得我上章末所描述的吗?“社民党政府开放了借贷政策,市场上资金充裕,贷款容易。资本家们可以贷款投资,普通人民也可以贷款来买房买车,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消费的增加同时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一切欣欣向荣,前途再次一片光明。” 正是1985年11月21日,瑞典国家银行的负责人做出了决定,开放信贷市场,从此银行可以想借出多少钱就借出多少钱,不受政府和国家银行的控制。于是大家都发现了借钱盖房是个好生意,房价在80年代增长了790%,只要房价上涨,银行的资产就是安全的。瑞典人疯狂借钱,并开始向海外发展。1990年,一家叫Allhus的公司从一个叫Nyckel的金融机构借了7亿在伦敦开发房地产,结果遭遇失败,导致Nyckel立马破产,无法还银行的账,因为贷款额度巨大,数家银行因此陷入危机。与此同时,瑞典政府觉得房价增长速度过快,担心房地产泡沫,决定减少贷款退税来调控房市价格。此举导致普通买房人民的住宿花费突然增长近一倍,很多人无力偿还贷款,开始有大量的人卖房,房价应声下跌,银行的资产严重缩水,陷入更大的危机。当时瑞典的GDP连续三年下降。房价狂跌,最少贬值20%,最多的贬值80%,失业率从之1990年的1.5%,在短短两年内就飞涨到了10%。很多银行面临破产,除了瓦伦堡家族所控制的SEB银行进行有效的自救(超级NB啊),以及Handelsbanken没有受到金融风波太大的影响之外,其他大大小小银行都被瑞典政府买下了很大的部分。之后瑞典政府在经济好转之后逐渐卖掉了手中的银行股,把利润还给了瑞典人民。除了Nordea,被瑞典政府控股19.9%一直到2013年,几天前才被瑞典政府卖掉。瑞典政府这种买股票的形式,被认为保证了政府对银行的管理权,对避免更多的金融危机有正面的效果。

这一切是不是听起来挺熟悉的呢?所以,当美国欧洲其他国家在21世纪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瑞典可以“骄傲”的说:你们现在所经历的,我们在20年前已经经历过了!很多人在前几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对瑞典如何平稳度过金融危机做出各种分析,有些人甚至认为是福利社会救了瑞典。其实吧,从90年代危机看来,金融危机不危机,跟福利社会不福利社会,是没啥本质关系的,跟金融市场的管制倒是有影响。甚至可以说福利社会下的金融危机反而来的更快,其它国家坚持到了2008年才危机,但瑞典福利社会整整少坚持了18年就早早危机了。但就是瑞典这个国家实在没有足够的世界影响力,所以它危机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世界太多的关注,也没怎么影响到世界经济,不像美国那样。不过好处是,瑞典从自己90年代的那场危机中吸取了教训,清理了国家债务,从新建立了对金融系统的管制,这倒可能是他们成功避免了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所诱发的欧洲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的时候瑞典90年代危机之中在任的财政和金融事务部长Bo Lundgren还专门去美国宣传了一下瑞典对付金融危机的经验呢。纽约时报也做了报道

http://www.nytimes.com/2008/09/23/busin ... .html?_r=0

再后来,房地产危机和金融危机引起了大家对克朗的不信任,很多人开始卖克朗。瑞典政府为了保证克朗的汇率不下降,开始调高基准利率,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人借钱在炒外汇,希望以此阻止大家借钱。于是,1992年9月16日,又出现了一个在瑞典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日子。这天,瑞典国家银行Riksbanken,把基准利率调到了500%,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瑞典人民都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500%的利率持续了3天时间,在这3天时间里面,所有的取款机都取不出来钱,也没有人能从银行里借出来钱。这黑色的3天过了之后,基准利息率降低到了50%,但这依然是相当高的一个水平。但基准利率的调节貌似完全没有影响大家狂卖克朗的做法。最终于11月19日政府被迫放弃对保证克朗固定汇率的坚持,克朗一夜之间贬值10%,同时,这这场危机也就这么结束了。




  

相关话题

  太空时代的小国面对有绝对优势的大国该怎么办? 
  说「恨不得早生八十年,替皇军杀光滞纳贱种」的人是什么心态? 
  如何看待特朗普在波兰华沙演讲时称「要捍卫西方文明」? 
  如何评价2022年的俄乌战争? 
  如何看待媒体发文「正告美方务必恪守承诺慎重行事」?透露了哪些信息? 
  如何看待英国公司发表的所谓「疫苗好感度」排名中,前三名是德国、加拿大和英国研发的疫苗,中国排倒数第二? 
  秦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背后有哪些值得深究的问题? 
  如何看待威斯康星州将开始重新计票? 
  如何看待 BCI 官网撤下「抵制新疆棉花」声明?后续还有哪些信息需要持续关注? 
  近代几乎一直维持着完整领土的法国人口为什么比割了东部的德国还要少?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游戏《镜之边缘》(Mirror's Edge )?
下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没有购买过游戏机(如微软Xbox、索尼PS等)?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