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鄱阳湖还有救吗? 第1页

  

user avatar   qian-sheng-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云舞空城的精彩回答,从地质演化的角度对鄱阳湖及鄱阳盆地的演化进行解读,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鄱阳湖不需要救!


但是从地质角度来考虑,时间未免太就远了,人们难以感受鄱阳湖的历史变化,因此,本回答从历史地貌和古地图角度来论述。

---------------------------------------------------------------------------------------------------

先抛出观点:鄱阳湖需要救!怎么救呢?先从鄱阳湖的形成谈起~~

先看一下今天的鄱阳湖地图,look,以“都昌—永修”线的婴子口为界,可以将鄱阳湖分成北湖和南湖。在洪水季节,整个鄱阳湖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这点很多知友已有说明,大家不要大惊小怪的)。北湖南湖一起涨落,一起丰枯,紧紧的依偎着,从不分离。

但是,凡事总有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鄱阳湖只有北湖而没有南湖,在更久更久之前,鄱阳湖连北湖都没有,鄱阳湖连根毛都不存在,那么回答就从北湖和南湖的形成讲起了。

一、彭蠡古泽

在远古的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有两个巨大的古泽,一个是云梦古泽,一个彭蠡古泽。云梦古泽退化成今长江以南的洞庭湖及长江以北的洪湖等沼泽,彭蠡古泽退化成今龙感湖及大观湖(注意不是鄱阳湖啊,今天的鄱阳湖跟彭蠡古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好不好~~)

那为什么要介绍彭蠡古泽呢?因为它和如今的鄱阳湖还是有半毛钱关系的,但仅仅是半毛钱的关系而已。

彭蠡古泽的形成与古长江在九江盆地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更新世中期,长江出武穴之后,主河道流经太白湖、龙感湖、下仓铺至望江汇合,从武穴南流入九江盆地南缘的长江岔道。更新世后期,长江主河道南移到如今的长江河道上。由于长江南移,在江北遗留下一系列遗弃的古长江河段。若是按照一般剧情发展,这段古河道会随着时间逐渐消亡,但是它命够硬,苟延残喘了数千年。


古长江河道处于下扬子淮地槽新构造掀斜下陷带(具体如@云雾空城中的地堑介绍),长江遗弃河道随之扩展成湖,并和九江盆地南缘宽阔的长江水面合并,形成一个空前规模的大湖泊,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所记载的彭蠡古泽。

彭蠡古泽是九江在长江遗弃河段上汇流而成的,具有河流的带状形态,既可以称为湖泊,也可以认为是长江的加宽河段。正因为如此,彭蠡古泽遇到身份上的尴尬,除《禹贡》外,其余如《周礼▪职方》、《吕览▪有始》、《尔雅▪释地》、《淮南▪地形》等篇,都没有提到这个彭蠡古泽,显然大家把它作为长江的加宽河道来对待了。

打南边来的赣江也经过长江主河道,流入彭蠡古泽,但赣江流量大,对古泽的湖水起到顶托作用,以至于古泽的泥沙出不来,就被堵在了长江——彭蠡古泽交界处,逐渐沉积下来。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形成堤坝,彭蠡古泽被迫与长江分开,分开之后的古泽被东汉班固记录在《汉书▪地理志》庐江郡寻阳县中。

其后,彭蠡古泽进一步萎缩,最终只剩下若干不大的陂池,取而代之的是著称与六朝时代的雷池和雷水,继续退化,就成了如今的龙感湖和大观湖(如上图所示)。

(话说到这里,彭蠡古泽还是和今天的鄱阳湖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别急,接下来就进入正题)

二、彭蠡新泽(鄱阳北湖)

在班固记载之前,彭蠡古泽就已经消失,推测时间点应该在汉武帝、司马迁时代之后的数十年,距今约两千年。俗话说的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彭蠡古泽消失了,彭蠡新泽形成了。新泽不断发展变化,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鄱阳湖北湖(就冲着名字,彭蠡古泽还是与鄱阳湖有半毛钱关系的)。

湖口地区继续断陷着,慢慢的,成为长江南岸一带唯一较大的水域,终于它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彭蠡新泽。从汉代至隋唐时期,江南的这个彭蠡新泽,范围相当稳定,与今天鄱阳北湖大体相当(如上图所示)。

三、鄱阳南湖

都说有钱就任性,有水它也任性,待北湖稳定下来之后,它就不断地向东南扩展,最终将鄡(qiao)阳平原吞没,纳为自己的南湖。

鄡阳地区在秦汉时期可是平原沃土,河网交错,经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所以早在西汉时期就在鄡阳平原地区设置鄡阳县,属豫章郡(今南昌)管辖。但偏偏不巧的是,鄡阳刚好落在新构造沉降地区,河网交错的鄡阳在长期沉降后,逐步向沼泽化方向演变。至南朝隋唐时期,平原沼泽化已经相当严重,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们居住和劳作,因此在南朝刘宋永初二年(421年)撤销鄡阳县。(ps:鄡阳县位置如上图所示)

其实若鄡阳这样慢慢的沉降,它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鄱阳北湖吞没,但屋漏偏逢连夜雨,鄡阳不偏不倚的赶上了高温多雨的隋唐北宋时期(@云雾空城介绍的‘中世纪暖期’,即900至1300年),全流域地表径流量大增,流入洼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个时候上游的云梦泽也恰好掉了链子。原先可以充分调蓄洪水的江汉平原地区的云梦泽,在隋唐时期已经基本消失,洞庭湖势单力薄,消化不了这么大的洪水。因此每当长江干流径流量急增,水位上升时,除了部分分洪于洞庭湖之外,大部分哗哗哗的倾泄东下。一方面江水倒灌进入鄱阳北湖,增大了北湖的水量;另一方面,江水顶托北湖出水,不让湖水流入长江。

就这样,北湖只得被迫向南流动,直到把可怜的鄡阳沼泽吞没,纳为它的南湖,至宋朝,鄱阳湖形成。

明清时期,鄱阳湖继续向南扩大,形成南部许多的汊湖,直至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但无论鄱阳湖多大,它丙级还是一个吞吐型的时令湖,洪水成湖,枯水成河。其实说句实话,即使洪水季节,鄱阳湖也不见得深到那里去。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康郎山一带,是农历七月的高水位时期,居然遇到船只搁浅的情况,简直影响战斗的心情,不能愉快地打仗了。

四、鄱阳湖的萎缩

赣江主流近千年来直接由吴城经北湖入长江,泥沙只经过北湖,而长江江水一直倒灌、顶托北湖,使得赣江挟带的泥沙只能在北湖之中,久而久之,南湖就变得比北湖深。

近代以来,赣江泄洪量的趋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吴城的主支泄洪量远小于南支和中支,所以赣江来沙大部分改变了一路向北的惯例,经过南支和北支,汇集在鄱阳南湖,至此,南湖也从西南部开始萎缩。

根据康山成陆的情况分析,目前泥沙的淤积量已超过地质构造下沉量,所以鄱阳湖有着自南向北萎缩的明显趋势。1954年鄱阳湖洪水湖面(21m水位)是5050平方千公里,1957年为4900平方公里,1976年洪水湖面近为3841平方公里,短短22年间,湖水面积减少1209平方公里。而且,直到现在,鄱阳湖湖面面积一直在萎缩。

---------------------------------------------------------------------------------------------------------------

总结:今天的鄱阳湖,在历史时期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在汉代,鄱阳湖北湖形成(和今范围相当),至隋唐前,一直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不巧遇上隋唐北宋温暖气候时期,北湖向南部鄡阳扩展,至宋代,北湖吞没鄡阳,纳为南湖,鄱阳湖具有今天的雏形。明清时期,鄱阳湖继续向南扩展,形成一系列的汊湖。至近代,赣江洪水改变泄洪路径,由北支转向中、南支,使得赣江进入南湖的泥沙量增大,最后泥沙量大于地质构造的沉降量,鄱阳湖面积萎缩。


结论:鄱阳湖需要保护。鄱阳湖近代的萎缩是由于赣江洪水主要经中支和南支流入南湖,造成南湖泥沙淤积而造成的,所以应当采取措施,控制赣江南、中、北三支的流量,使得赣江主要洪水重新回到北支流出,进入长江。同时,严格控制高滩圩田,围湖造田,延缓鄱阳湖的萎缩


user avatar   cloudycit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嘉靖? 嘉靖这也太惨了,本来俩爹他都快搞不清楚认哪个了,你这来了第三个。

朱祐樘、朱祐杬还不算,这还来个十全老狗,嘉靖表示很淦。

嘉靖肯定不担心他爹再把位置抢回去,因为他爹只是兴献王,没办法跟他抢皇帝,而且他爹嗝屁了,他叔朱祐樘也嗝屁了,他哥朱厚照也嗝屁了,他啥都不担心。

而且他真的很孝顺,为了他爹一个死鬼跟三朝老臣整个文官系统为敌,排除他的心机,至少他表面上真的孝顺。

还有,你问问十全老狗手底下能不能容得下公子章和田不礼有如此大的权利,你再问问信期、李兑能不能在老狗手里掌握如此大的兵权,虽然都是奴隶制朝代,通古斯王朝好歹领先了周王朝2000多年,要是这点儿皇权经验都没有,那通古斯人早就滚回通古斯老林里了。

把问题问对了我再来答,要不你问问他 @大明世宗嘉靖帝 有什么感想,反正我没什么感想。

谢谢。




  

相关话题

  传说中的全球史前大洪水真的存在过吗? 
  上海的垃圾分类已经快搞不下去了吗? 
  一直往地下挖会发生什么奇怪的现象? 
  为什么中国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 
  每年需要多少水,才能让新疆沙漠变桑田? 
  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 
  为什么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河流却会不停的拐去拐来? 
  Geology 为何翻译作「地质」? 
  可以单性繁殖的美洲龙纹螯虾(Procambarus fallax)能成为优质廉价的食物来源吗? 
  永暑岛的淡水资源是怎么被发现的? 

前一个讨论
江西2021文科340还有救吗?
下一个讨论
如果抗清义士地下有知,看到了四百年后的汉服复兴运动会怎么想?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