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部分灭国的战争都没有被记录下来。
卫鲁宋郑即使在春秋中期也不是小国,而是中型国家。鲁国边上有个国家叫邾国,国土面积只有鲁国的几分之一。鲁国总欺负邾国,就跟齐国总欺负鲁国似的。然而,邾国旁边还有个国家叫鄅国,这个国家只有邾国几分之一大,国土面积仅相对于今天临沂市兰山区一半。
有一天,鄅国国君出去监督野人耕作,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城里一个人都没了。原来邾国乘他出去的时候攻打鄅国,邾国一个叫羊罗的勇士冲上去将鄅国关城门的人砍死了,于是邾国人就进城把鄅国人都抓走了。
鄅国国君非常绝望,于是就跑到邾国去,表示你们把我也给抓走吧!邾国感觉自己做的是不太好,就把鄅国国君的妻子放了。鄅国国君说你们把我女儿也放了吧,邾国人说我们不放。
鄅国国君妻子是宋国大臣向戍的女儿,于是向戍派儿子向宁领兵讨伐邾国。邾国跟宋国会盟,将从鄅国那里抢来的财产人口都还给了鄅国。然而好景不长,过了三年向家失势,向宁流亡外国,于是邾国又把鄅国灭了。又过了十几年鲁国攻打邾国,把原来属于鄅国的国土占领了。
这件事被记录在《国语》中,此外邾国还灭掉了须句,鲁国帮须句复国,然后被邾国打的大败。邾国这么一个小国就在春秋期间灭掉了至少两个国家。
为什么关于邾国的记录这么多呢,因为邾国就在鲁国边上,是除了齐国宋国之外,邾国是与鲁国接壤的最大国家。现在流传下来的春秋史料基本都是来自鲁国史官,像鄅国与邾国这样小国间的战争如果不是发生在鲁国边上,又有宋国参与,根本不会被鲁国史官记录下来。春秋时期应该有好多小国间的战争形式与邾国和鄅国相当,而非大中型国家间的三军对垒。
另外春秋时期被灭掉的国家我们基本连名字都没听过,而战国时期被灭掉的国家我们了解的都比较多。
首先你要了解分封是怎么回事
拿楚国来说,先祖是看火的,后来繁衍比不过其他大族就被赶出来了,只好到鄢郢一带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后面赶上姬周造反,派了几个人去露了脸,再后来周朝分封诸侯,熊家赶紧过去凑个热闹,讨到了分封,这才立了国。
楚国那时候可怜的一比,送礼都没得送,七想八想,我家先祖是看火的,那就送点相关的东西吧,就带了一捆苞茅。周朝果然看不上,但是毕竟也是来送礼朝贺的,毕竟伐商也出了点力,没有直接赶出去,既然你先祖是看火的,你也去看火吧。不过这一行虽然屈辱,不过也算正式立国了。
立国有啥好处呢?就是正式承认,能互相来往了,没事不会打你,开会啥的也能带你玩,虽然不给肉吃,看火也是可以的。
分封就是国内人口也差不多饱和了,在没开发的地方给你画块地,你去那里发展吧。有事可以回家求助,没事互相串门,大家相亲相爱。但是,这地是固定的,人口确实越来越多,太行王屋也架不住愚公子子孙孙。中原这一小块出来的人口,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都占了,再封就没地了。
再要地,就只好抢邻居的。春秋到战国,征伐越来越激烈,其背后,就是人口越来越多,闲地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发生的一些变化。
争土地争资源,在开始并不多,大家周围都是白地,想要,自己去开。最初的战争多半是国君聚会朝会上的小矛盾引起的,很有可能就是你瞅啥打起来的,也不是你死我活的事,一方服气,事就算完了。再往后,两家都住隔壁了,田垄都分好了,但是这中间这棵桑树是谁的?说不清,那就打吧,打死一个你家地也是我的。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去陇右。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