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还有何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yun-73-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子兵法》仅六千字有余,成书于2500年前,别说孙子预料今日科技发展,就是明末火器攻防,他都无法预料,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明清军事家心中的地位,就像其于今日的意义一般。因为孙子兵法不是教人如何练枪,如何排兵(这些技巧才会过时),而是定义并描绘了军事理论的原则和框架。


一、三大原则

孙子兵法所有的理论,是基于这三条原则之上建立的,颠扑不破。

1、知己知彼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谋攻篇》中提出的重要准则。这也是孙子兵法最广为人知的一。毛泽东纵观全书,亦是对此句最为钟爱。多次引用提及。知己知彼,看似简朴,实则运用极其艰难。在下文对战争由一维到四维层层解构的时候,将帅要考虑衡量的元素信息急剧增加,远离一刀一枪,一个决策就是千军万马。在这样的情境下,知己难,知敌更难。

2、先胜后战

先胜后战,在第三篇《军形》中提出。所有百胜之将,无不奉守此教条。不胜便不战,战必胜。吴起、白起、戚继光,在历史上,享有百战百胜的荣耀,他们并非神人,只是极其精懂此道。以白起为例,长平之后,他宁可反抗军令,也不愿再攻赵。就是判断战无胜算,不如不战。

而战斗本是热血之事,大有刚勇血性之将,不论敌我,先战再说。恰巧胜利,愈加寡谋;倘若不利,便满脑子以少胜多、背水一战,如此将领,有勇无谋,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3、致人而不致于人

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的军事天赋,当属超一流。在他和军事奇才李靖的兵法答对中,提到: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李靖亦是深表同意,说道: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致人不至于人,强调的是掌握战争主动权。攻,能调动敌人不能防守;守,能牵掣敌人无处可攻。敌军士气高昂,能避其锐,攻其惰;敌众多,能分之而灭……

战术万千,不一而足。孙子无法穷尽,但一句致人而不致于人,却高屋建瓴讲透了精妙。

二、基本要素:五事七计

五事七计,出于孙子开篇《计篇》,讲的是战前的庙算,考量五事七计,能胜则战,无胜算则不战。这也是百胜之将超越一流名将之处。

庙算定胜负,究竟算什么呢?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到了战争五要素:道、天、地、将、法。道,天道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敌方是否失去人心,我军是否师出有名。天,天时,考虑作战天气和季节,如风向,雨天等;地,地利,考虑作战地形。地形的重要性要远高于天时,《九变篇》、《地形篇》、《九地篇》,都是讲述利用地形作战的原则技巧。将,将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兵可练,可招募,但一流将帅,都是世出,无法被培养。法,法度,严苛的军法,是将领带兵必守之道;军法以严,不尚宽容。带领百十人,能考魅力靠威信,但带领百万之众,治众如治寡,靠的就是军法。

五要素中,没有提到兵,但孙子在七计中提到了。七计,就是庙算要考虑的七个问题。主上是否得道得人心,天时地利是否合宜,将领是否有能力,士卒是否强盛,是否精炼,军法是否实行,赏罚是否有度。

五事七计,是孙子兵法开篇所言的重要论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战争四维

借由五事七计,判断战争有胜算,就可以开战了。

真实的战争必然是四维的,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解构成四维,并从一维开始讲起。

1、一维:战力决定胜负

(一维示图:以强击弱)

在一维的战斗中,战斗力量可以直接决定胜负。战争论中有经典论断:战争的终极目的是彻底消灭敌人。把敌人打伤,可以医疗;把敌人俘虏,可能逃跑,只有彻底消灭,才是终极目标。

如上图,可以很好解释战斗中兵力的巨大优势。二打一,结果很可能不是我军剩一,而是敌方剿灭,我方负伤。而稍加整顿医疗,我方亦可满血复活。所以,对于一场战斗而言,必须集结尽可能多的兵力。

要素:兵力、军备、地形

在这一维度,将领作战决策,考虑的是:兵力多少,兵器如何,粮饷是否充足,地形对谁有利。

从古自今,战事千万,绝大多数都没有精彩纷呈的故事波折。因为军事力量的强弱,从来都是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孙子在谋攻篇提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十倍兵力才围城,五倍兵力才攻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孙子提及的五事七计,也都是从属于一维层面。兵力、军备、地形,这些要素直观可量,亦是战争最根本。主要观点主要在《形篇》《作战篇》《行军篇》中有论述。

2、二维:战势决定胜负

在这一层,士兵战力,军团战力,由一维上升为二维。

单个士兵,受到将领激励,同心死义,可以爆发巨大战力;如巨鹿楚军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士兵承受着严苛公正的军制,杀敌便受爵,如秦军一般,亦是如狼似虎,战力爆棚。

一个军团,通过布局战阵,虚实结合,兵种配合,亦是深不可测,锐不可当。如戚继光的鸳鸯阵,诸葛亮的八卦阵。

一场战斗,亦不再是简单兵力对抗,兵马有分合,出兵有先后,攻守有虚实。战争变得真真假假,变幻莫测。

一维强调战力,二维强调的是战势。敌我十万人对抗,借助地形形成对敌军包围之势,围三缺一,可借此歼灭敌军。同样,被困守军,可以堵住缺口,剃发誓师,拼死突围,亦可惨重突围。

二维要素:战力(兵力、军备、地形)、士气、虚实、正奇

一场战役中,将领时刻考虑的是:如何分兵、何时出兵、敌军分布如何、攻打哪个目标、目标是虚是实等,作战结果不再是简单兵力计算,因此变得难以捉摸。

孙子兵法中关于此处论述集中在《兵势篇》和《虚实篇》,前者讲奇正,后者讲虚实。何为奇正,先出为“正”,后出为“奇”;正面进攻为“正”,侧翼袭击为“奇”;明战为“正”,暗攻为“奇”;整体防御为“正”,局部进攻为“奇”。虚实是指军事力量部署的强弱,防备严密的为实,防备空虚的为虚。借由奇正和虚实,就打开了战争变幻的大门。敌我较量变得难以预料,防不胜防!


(二维示图:长平之战为例)

如上图所示,大致如长平之战经过。秦军正兵出战佯败,并在两侧准备奇兵,赵括不识虚实,轻谋急进,进入包围,两侧奇兵这时变为为正兵,赵括攻秦军壁垒不破,后路又秦军派精锐截断,和营壁守军一分为二。最终赵括围困粮尽,在突围时被杀。

3、三维:战局为重

二维战事可以理解为一场战役中的虚实较量,而在三维战事中,则是以战局角度来思考整场战事。故以战局为重,战地可弃,战役可败。

(战地可弃:邓艾伐蜀)

以邓艾伐蜀为例,姜维在剑阁重兵把守,邓艾钟会屡攻不破,邓艾遂出奇兵,从阴平穿七百里高山险阻,奇袭成都,得灭蜀首功。这是局部战地,不战不胜,换得战局胜利。相反,注重局部战役胜利,而导致战局示例,亦不乏其例。明末,多尔衮进京后,便试图一统中原,派出了两路大军,阿济格西征大顺,多铎南下灭南明。就在这时,大顺军在怀庆发起了猛烈反攻,取消胜利。多尔衮大惊失色,急令多铎西征,与阿济格合围大顺。大顺以一次战役小胜,换来了战局的被动,得不偿失啊。


(战役小胜致大败:清灭大顺)

三维要素:战机,战地,战将,战役

这个层面的决策,必须由三军最高元帅决策:在什么时机,什么战地,由什么将领,什么军团,开展什么战役。

可能在一场战役中,部将精妙运用奇正虚实,拼死力战却惨遭身亡,但在元帅心中,这已是预料之中的诱敌之计。孙子后人孙膑,在其兵法首篇《擒庞涓》中,运用此道,大为精彩!

孙子关于战局的讲解,在其兵法并未明确提出。只是在《军争篇》提到迂直概念。并非孙子不懂战局,想必是把此概念,包含在了广义虚实之中。

4、四维:战争服务于政治

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服务政治的手段。这是《战争论》的精彩论点。而这一点,孙子在《谋攻篇》也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军事和政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六国合纵,借由联盟,可不战震慑强秦;与秦连横,亦可不战免秦干戈。邻之厚君之薄,烛之武可借此退秦师;昭君出塞,创汉匈60年太平世。

孙子写兵书,绝不是好战派,他在《作战篇》讲到用兵,耗费巨大。『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只有知道用兵的害处,才能通晓用兵之利。而能以非战争手段,而实现政治效果,才是斗争的最高境界啊!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user avatar   hiroyuki31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子兵法并不是一个人创作的,而是一本由很多军事家参与编写完成的作品。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争频发高峰期,各个小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也产生了“兵家”这种军事理论家,当时已经有很多关于军事理论的著作,如今都遗失了。然而《孙子》中可常见“军政曰”“(兵)法曰”等表达,这应该是当时有关军事规则之类的书籍(清代考证学家指摘,“故曰”也很有可能是引用某种军事箴言时的表达)。

孙子之伟大,源于此书是中国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军事实战经验和智慧结晶。而且,孙子倾向于理论方面,通常理论越具体越繁琐,另一方面理论越抽象越模糊,难以实践。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是抽象思想介于具体军事战略的中点。所以孙子兵法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




  

相关话题

  为什么近代英国采用「排队枪毙」的战术? 
  线列战争时期普通士兵的形象究竟是如何的呢? 
  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市市长呼吁市民与俄军展开巷战,这意味着什么? 
  假如爆发世界级战争,中国的盟友都会有哪些国家?为什么? 
  英法百年战争中有哪些法军胜利的战役? 
  为什么有部分观点认为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失败? 
  为何郑成功不攻打东南亚? 
  春秋时期为什么很多战争是以一种礼仪性质的,而且不灭国? 
  表达人民在战争中的苦痛是反战败吗? 
  中国精神彻底的复苏,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不是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来实现? 

前一个讨论
夏尔巴人如此擅长登山,为什么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各种纪录,没有夏尔巴人?
下一个讨论
高薪养廉 怎么翻译?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