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天津大学现在为什么不能更名为北洋大学? 第1页

  

user avatar   qi-wen-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天津大学,网上有个段子:

甲:你读的是哪个大学?
乙:天津大学。
甲:哦……南开啊?
乙:不是,就是天津大学。
甲:哦……那是天津哪个大学?
乙:……

这也难怪,天津大学虽然历史很悠久,甚至可以说,她就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公立大学,但是名号却非常的“新”,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还不存在“天津大学”这么个招牌。

那在此之前,怎么称呼呢?看校徽就知道了——


天津大学校徽

没错,就是创始于1895年,大名鼎鼎的“北洋大学”,至今,“北洋”的中英文字样,还标在天津大学的校徽上。

那北洋大学是怎么来的,她又为什么改了名字呢?

此外,单从校徽上看,至少在中国大陆地区,就有武汉大学和河北医科大学,创始年份要早于天大,那又为什么说,天大才是最早的现代大学呢?


时间更早的校徽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最早是在1895年,著名企业家、社会慈善家、红顶商人盛宣怀,眼瞅着甲午战争咱大清朝惨败,就想办一所新式大学,振兴国家。最早的规划书上,校名其实就是“Tientsin University”,也就是天津大学的意思。

当年9月份奏折递上去,到10月2日,光绪皇帝御批准奏设学,这一天也就成为了天津大学的校庆日,直到如今。


老年盛宣怀像

学校最初的名号,是“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很快就改名为“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的校训,也是当时盛宣怀所定,就是很直白的四个字“实事求是”,一直沿用至今。


北洋大学校训

至于“北洋”这个校名,则是当时的习惯叫法。

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当时的人们以长江口为界,往南称南洋,往北称北洋。当年清政府设立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就是分管这两片区域的沿海省份,涉及外贸、外交、关税等等的事宜。李鸿章压箱底的“北洋舰队”,袁世凯小站练兵带出来的“北洋军”,都是由此得名。


南洋公学校门

后来盛宣怀在上海又建了一所现代大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初就叫做“南洋公学”,是今天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的校史渊源,此间详情,可参见拙作——

交通大学历史沿革:正宗血脉只此五家,嫡系传人身在西北

所以您看,新学堂叫“北洋大学堂”,这个气势和覆盖范围,比起称“天津大学堂”,那是大气得多了。就算是今天,您看这华东师范大学比上海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比江苏大学、三峡大学比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是不是——听着都更来劲呢?

后来,这各省各地都开始办新学,所谓“大学堂”也就越来越多。于是1903年时,朝廷开始整顿,规定必须是开设三科以上的综合性学堂,才能叫做“大学堂”,全国这一圈算下来,也只有三家符合条件,乃是——

京师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

也就是今天北大、天大和山西大学的前身。至于其他人等,对不起,您只能改叫“高等学堂”,这“大”字是要摘帽了。

三家大学堂中,又以北洋大学堂时间最早、办学最规范,被学界普遍认为,北洋大学堂是:

最早仿照西方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进行制度设计;
最早以“大学堂”正式命名;
最早以完整的中等教育及大学预科教育为办学基础,
最早参与构建“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制,
最早创立现代大学学科专业,
毕业生最早被政府当局授予大学本科毕业文凭,最早享有中央政府认可的全国最高“学历”待遇:赐进士出身……

早在1899年年底,中国人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本科毕业生,共计18人,从北洋大学堂顺利毕业。1900年2月,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裕禄,向大学堂首届毕业生、“律例学”专业(法学)的王宠惠,颁发了“钦字第一号”毕业证书。


“钦字第一号”考凭

上图为“考凭”证书的复原版,左右两侧绘有象征皇权的蛟龙出海图样,书写“钦字第一号”字样,右侧用大号字标注“钦差大臣办理北洋通商事务直隶总督部堂裕”,以表示颁发者的政府身份和权威性,还书写了毕业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与考试过程。

这含金量,足足24K啊,应该不亚于今天的博士毕业证。

毕业生王宠惠本人,日后留学美国耶鲁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著名的法学家和外交家,他将大陆法系的《德国民法典》翻译成英文,引进到北美,成为当时美国各大学法学院的必读经典教材。


王宠惠

由此说来,这北洋大学堂的人才培养质量,可真是够硬啊!

甚至,在当年的一些政府公文中,就用“大学堂”这三个字,直接指代北洋大学堂。不需要定语,反正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她了!

综上所述,几乎毫无疑问地说,北洋大学堂就是当年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公立大学。

到了后来的民国时期,大学堂在1913年改名国立北洋大学。1917年时,北洋政府搞学科调整,北洋大学把文法科给了北京大学,北大同时把工科划拨给北洋,大家各自扬长避短,谁也不吃亏。北洋从此专心办工科,后来天津大学以工科为强项的特点,就是在那时候奠基的。

1928年学制改革,北洋大学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叫过“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但很快就废止了,1929年改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这“北洋”二字,几乎就没离过身。

但是,架不住日本人打来了,天津沦陷之后,北洋工学院辗转内迁去了陕西。后来,南开和北大、清华,在云南组了一个“西南联合大学”,名垂青史;北洋这边,则是跟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也组了一个“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但很快就解体了。北洋的工科部分,和其他院校合并,重组了一个“国立西北工学院”。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经教育部批复,国立北洋大学在天津复校,西北工学院的一部分迁了回来,重新融入北洋,剩余部分则分分合合,发展成今天的985和双一流名校:西北工业大学。

到了新中国时期,北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仍然是以理工科见长。

但是——这转折就来了。从倾向上来看,您“北洋”一直是偏“那边儿”的,和国府的关系,一直走得比较近;国府也很“照护”北洋,1946年复校之后,各方面投入很大,学校发展进入又一个高潮期。

再说北洋的校友,很多都是国府那边的“栋梁之材”,而且官位不低、能量巨大。比如那位“钦字第一号”毕业生王宠惠吧,就当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当年是力主北洋大学复校的领袖人物,现如今,一起跟着去了台湾,继续“发挥余热”……

还有曾任国府教育部长,位列四大家族之一、CC系大佬的陈立夫,那也是北洋采矿系毕业的吧?也没少制造“白色恐怖”吧?


陈立夫

另外,就是“北洋”这个名号,在一所大学而言,代表着辉煌过往和厚重的历史积淀,但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却是一个“灰色”的字眼,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政府丧权辱国,北洋军阀祸国殃民……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新气象,这两个字也不被领导人中意,是一定要拿下的。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的教会大学,就是因为类似原因,全部被撤销拆分了,诸如燕京、辅仁、齐鲁、协和、金陵、沪江、震旦、圣约翰等等私立名校,自此,全部成为历史遗迹。


未名湖原在燕京校园内

北洋原本也是要被拆分的,在校友们全力争取之下,学校终于保留下来,后在1951年9月和当时的河北工学院合并,改名“天津大学”,这便是天大的由来。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天大和南开又来了一轮取长补短,南开的工学院给了天大,天大则把数学系和物理系给了南开,从那时开始,南开以文理见长,而天大则主打工科,各有所长直到如今,如果说在天津地面上,这南开像是北大的话,那么天大就好比是清华。



除此之外,天大还得到了同城的教会大学:津沽大学的工学院以及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系,直到今天,天大还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其他七家为:清华、东南、同济、哈工大、华南理工、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至于分流的部分——

天大地质组,参与组建了北京地质学院,也就是今天中国地质大学;

天大冶金系参与组建了北京钢铁学院,今为北京科技大学;

天大采矿系参与组建了清华的石油系,今为中国石油大学;

天大航空系给了清华航空学院,今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大水利系给了武汉水利学院,土木系给了武汉测绘学院,如今都归属武汉大学;

天大矿冶系给了河北矿冶学院,也就是今天河北唐山的华北理工大学;

天大纺织系单列,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今为天津工业大学;

天大电信系参与组建了北京邮电学院,今为北京邮电大学。

可以说,有进有出,天津大学基本上保持了自己在工科上的传统优势。



1958年以后,天津有一段时间脱离了直辖市的身份,成为河北省会。

就在那段时间内,河北省从天大抽调一部分力量,在省会天津重建了河北工学院,为河北省省属院校,这便是后来的河北工业大学。同一时期,天津师范大学也升格为河北大学,成为综合性院校,后来从天津搬到了保定。

1967年之后,天津恢复成直辖市,河北省会辗转迁到了石家庄,但河北工大却一直留在天津,如今是河北省唯一的211院校(华北电力大学总校在北京,不算河北的名额)。此间详情,可参见拙作:

历史上的河北省会大搬迁:乌龙不止一件,河北工大因此落在了天津

时光荏苒,如今百年天大与南开并驾齐驱,都是国内的985和双一流名校。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校友认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公立大学,天大应该恢复北洋大学的校名。

那么元芳,你认为此事是否可行,该怎么看呢?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女校长当面吃光学生剩饭? 
  如何看待八名考生重视专业放弃清北? 
  在常青藤做学渣是怎样一番体验? 
  女孩子哪个瞬间让你觉得很没教养? 
  未来会有新一轮的高校变革吗?什么时候? 
  如何看待大学里的经济困难生?是否含有水分? 
  复旦18驴能代表复旦整体素质吗? 
  大学一个月生活费1500是种怎样的体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如果合并,应该怎样操作? 
  全国卷高考基本结束了,其他国家高考是啥样的?有多「硬核」? 

前一个讨论
怎么评价姜昆2022年的相声?
下一个讨论
西安作为一个大城市,为何会在这次防疫中出现这么多漏洞?





© 2024-06-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