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谷歌(Google)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ototsuyu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面那么多回答都没有说过码农最关心的开发相关的问题,那我就正好来说一下了.

之前在鹅厂和某小厂干过.从鹅厂跳槽去某小厂的时候,当时就感觉跟鹅厂比起来那家小厂的内部系统就是一坨翔.但是来了google后,我发现鹅厂的内部it系统文档系统代码质量都是一坨翔.

首先就是内部新手引导做得很好,文档非常完善.google内部有一个叫做codelab的网站有一系列的新手引导教程,从最初的怎样提交代码,到代码风格,到怎样写单元测试,到怎么用内部各种系统(包括mapreduce,bigtable,spanner之类的)而且附带练习,手把手教你入门.codelab上也有文章介绍主要业务比如adwords和搜索的系统架构.而大部分项目组都有自己的主页,上面有介绍各个项目组做的事情还有他们设计文档.这些文档是货真价实的,从立项的考虑到架构设计到实现细节都有.作为对比,之前在鹅厂的时候km上面一堆说我们这个系统多么的叼性能多么的高然后没有给出设计和实现细节的注水文章,更不用说可以看到代码了.

其次就是之前新闻报道过出来的代码管理系统,知乎也有讨论过 如何看待谷歌工程师透露谷歌有20亿行代码,相当于写40遍Windows? - 互联网. 在这个系统上面,我可以轻松地搜索到任何我想知道的代码,也可以看到某个人提交的change list,而code search可以轻松地搜索到各种你想要的代码的所有版本.假如你要用到一个其他组开发的东西,你可以直接能看到所有代码,最坏的情况你也直接看到上一个提交changelist的人,可以直接去问他.假如你很屌然后觉得某些代码写得太挫,那还可以直接改代码然后提交给维护的人review,说不定对方觉得你确实是很屌然后给你peer bonus你还能白赚个一百多刀呢。

另外就是内部从代码提交到测试到上线所有系统都是无缝结合在一起,你提交changelist给其他人review之前测试系统会先把你的修改影响到的代码都跑一遍presubmit测试,代码提交后再跑postsubmit测试,假如你的代码出了bug影响了其他代码你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然后去修改.上线的时候也是全自动化,非常方便。

此外还有公共的组件服务。例如用dremel可以查询到大部分你可能关心的日志数据,也提供了bigtable和spanner的网页版和命令行客户端方便你查询或者修改里面的数据。google内部大部分包括bigtable和spanner在内的系统都是公开的服务,需要用的话直接使用他们提供的接口使用即可,不需要做额外的沟通。作为对比,我之前在鹅厂要做一个自己项目的日报,但是上报的组件系统不是我们组维护的,我跟了三四个人扯皮最后花了两个星期才能搞好,而且那个东西只能由他们维护,我要是想修改得给他们提需求。非常不方便。

还有一点可能国内国外工作方式的区别。由于google内部很少pm,而且pm本身也会写代码,开发的时候基本不会有那种需求不断变化代码改完又改的情况。boss也不会要求你加班也不会要求你具体去做某某事情,你想要做出成绩想要promotion得自己去思考该做些什么事情,这就是所谓的leadership。而国内的公司大部分时候都是有很明确的目标和需求要你去完成的,特别是那些业务需求很多的部门可能连自我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总之,整个公司内部对于技术方面是非常开放的,你可以看到任何你感兴趣的代码和文档,大部分组也会在主页上有自己的OKR或者newsletter告诉大家最近在负责什么事情.大家也觉得你在这里面学到了东西会反过来更好地给公司做贡献.google内部拥有巨量值得学习的资源,就比如一个bigtable花费了很多十分资深的工程师好多年的时间来设计开发以及优化才达到目前的性能,而你要想深入地了解这个系统都得花个一年半载,所以内部的这些东西就算你想学都学不完.跟这些学习资源比起来,其他的比如吃的还有工作环境之类的一点都不重要.

从我呆过的公司和道听途说听别人描述在其他公司的工作经历来看,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google这么重视工具的开发.在google,有一个叫developer infrastructure的部门专门开发内部开发工具提高工程师的效率,而每个产品部门也有自己的团队来开发自己产品的测试工具和开发工具.在google工作,你不用担心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工具要自己造轮子,绝大部分时候你只需要关心你自己业务上的问题尽力做好就行.当然有人说这样的google的员工的工作看起来都很琐碎,这我不否认.但是国内的bat也已经那么大了,去那里一样只是负责很小的一部分工作.而你看起来的"多"和"重要",大部分时间只是"杂",也就是说时间大部分都花在本身的工作之外,比如说要跟其他团队沟通/开会.而在google反正你只需要关心自己的事情,其他的别人造就帮你弄好了,你快点搞定然后回家打游戏泡妹子或者留在公司学习甚至你觉得原来的轮子不牛逼你也有时间再造一个出来,这样不比你跟人开会扯皮到下午快下班了才开始专心写代码要好多了嘛

===================================================================

补充一下在google工作的最大缺点,我现在已经在担忧习惯了google内部各种方便又好用的工具和服务之后以后离职了咋办...


user avatar   p4te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吹 Google 的这么多,这里泼点冷水

(自己 14-17 年在 Google,个人观感)

Good parts

  1. 强悍的内部工具:Critique 代码 review,Code Search 代码搜索,Cider 云端代码编辑器,Blaze 云端编译构建,Rapid 持续集成等等,业界内部工具最强,没有之一
  2. 单一代码库(大公司似乎只有 FB 和 Google 做到 Single Repro),学习代码(复制粘贴)无比方便
  3. 很多 senior eng(这里的 senior 不是 level 而是水准),可以从 senior eng 的 doc/互怼/design 中学到很多东西
  4. 有国内 office(北京/上海),不用担心签证被 check 滞留国内
  5. 对 low performer 相对友好,你可以在 E3 待一辈子也不会被开掉

Bad parts

  1. 职位晋升慢,promo committee 极度低效,即便是 junior eng 升职也需要写大量的吹逼文案(据说 18 年后有改进)
    1. 我在 Google 见过大量做 10 多年还是 E3/E4 的老油条,人都快废了
  2. 内部级别人人可见,相当的 senior eng(这里是 level 不是水准)对 junior eng 不友好,code review 过于吹毛求疵(我曾经因为 colour 写成 color 被怼你能想象么)
  3. 产品迭代速度慢,p 大的 feature 需要层层 review(这里和 org 相关,特指 ads),新人如果进错组可能一年都写不出来什么东西
  4. refresher 股票少,你能想象 Google 的 E5 和 FB 的 E4 到手工资差不多么
  5. 食堂极差(US 总部),除非你喜欢天天吃白水鸡
  6. Manager 大多不靠谱,不少 Manager 是从 tech track 上转过来,根本不知道怎么帮新人做 career growth,1:1 基本都是扯淡。加上 Google 没有 FB 对升职的年限要求,雪上加霜

总之:

  1. Google Infra 很强悍,但和你没啥关系
  2. 不推荐新人去 Google,除非你佛系受得了 5 年 10 年不升职
  3. 不推荐去 Google 做产品,除非你已经是大佬
  4. 对于 Google 吹不要太当真,新人入职都会有种错觉公司牛逼仿佛自己也牛逼了起来


user avatar   jia-dong-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作4年多了, 从一个小实习生成长为Senior, 强答一发。


我感觉加入谷歌是我一生当中最幸运的事情。

在谷歌,有launch 产品,展示项目,升值加薪的高光时刻。也有迷惘不知所措,遇到不行的老板的憋屈,和在组会上被怼的哑口无言的沉默。

但是好在我在谷歌遇到了几位非常不错的manager, 他们不仅在技术上帮助了我, 也成为了我的人生导师,让我的视野从最开始的如何做好技术工作, 也慢慢把目光拓展到商业和管理上来。


我对谷歌最大的感情就是感谢。

  1. 谷歌给了一个从来没在美国读过书,也没钱读书的孩子,直接去美国工作的机会。让一个一穷二白的学生,变成了地产/股票投资人。
  2. 我刚刚进入谷歌的时候,得到了很多技术大牛逐条逐条的code review, 让我的编程技能迅速成长。
  3. 在我入职谷歌的前几年,我遇到了非常贴心,并且愿意建立personal relationship 的老板,使得我在工作中充满安全感。
  4. 我在谷歌经历过三次不太愉快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为了我后来成长的宝贵养料。
    1. 第一次是两个组抢活/政治斗争,我当时很junior, 哪见过这场面,也被牵连其中。但即便如此,老板也还是会耐心解释,并且介绍很多历史趣事,使得我能了解很多高层的观点,从中获得启发。
    2. 第二次是我加入了一个我不擅长的组,经常做presentation,每次做presentation都有很多debate, 但是我是没有debate技能的。我强迫自己硬去debate, 慢慢练习,虽然几个月后我选择了离开当逃兵,但是离开后我发现,debate 再也不是短板了。
    3. 第三次是遇到了一个不称职的小老板。但是好在大老板照顾,使得我从一个naive的青年,懂得了很多管理技巧和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
  5. 我在谷歌也经历了从被人带到带人,从带一两个人,到empower team, 甚至empower org 的思想转变。
    1. 这一切对归功于对我有启发的老板。我的涉猎也从纯技术,到开始读一些管理学和商业战略的书籍和课程。
    2. 我也从一个,不知道leadership 啥意思的naive 青年,变成一个逐渐有influence 的人。
  6. 谷歌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1. 不管是在对多元文化的宣传上。还是我和各个engineer 建立的个人关系上,你会发现每个人都闪闪发光。
    2. 某老板公开表示:他20年前来美国的时候,只会说意大利语,只能听懂15%的英语,人变得唯唯诺诺,不敢发表看法,但是他鼓励大家说,不要因为英语不好就不发言,大家都要理解那些非母语国家的人。作为大老板这样的言论对于我们这样的非母语的孩子,确实是巨大的鼓舞。
    3. 一些工程师会告诉我,他以前很穷,上一份工作干了十年但是一分钱没存下,一些工程师会说,他是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一些工程师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刷油漆,然后边刷油漆边赚钱读大学。这些都是鼓舞人心的例子。
  7. 谷歌给了每个人发光发热的机会,也允许大家根据自己的生长速度生长。
    1. 你想升职,和老板说,老板会留意看看有没有适合升职的机会。
    2. 有时候老板也会问我,组里谁谁谁想升职,你看有没有合适的项目。
    3. 有些老板甚至表示,我们得给不那么diligent的人发光发热的机会,就算升职慢,也得给他们找一些机会,颇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感觉。
    4. 你如果想休息,假期足够,5年tenure年假25天,也很少听说pip。 你如果想轻松一点,不想升职,朝十晚六也完全应付的来。

谷歌给我打的这些基础,不管是经济上,经历上的,还是技能上,都给我奠定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randx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默默地过完在Google的最后一周, 下周就要去startup开始新的征程了, 趁着现在写一下对Google的看法.

在Google工作让我成长了很多, 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事, 学会建立规范的流程, 写一个完整详细的design doc, 以及设计scalable的system. 我觉得对于刚毕业或者像我这种没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的人, Google绝对能称得上软件工程师的蓝翔技校...

有几点我学会的东西很值得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1. Design doc: 在Google工作后, 我在做一些自己side project的时候, 都会先写一个design doc. 我觉得写design doc这件事情不只适用于大公司. 因为design doc可以帮忙理清楚思路, 分析清楚需求, 系统架构, 项目的商业价值, 等等.
  2. 建立process: 我曾经在一个项目里面管理过几个contractors, 这需要很多沟通, planning, 以及和Google内部的组配合. 当时的lead PM首先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好的process来streamline不同组之间的合作. 对于一个早期的项目, 很多东西其实没法很好得自动化, 这个时候建立一个process就很有帮助了.
  3. Why system design is hard: 进入Google前, 我的工作比较偏modeling. 当时我也读过Google那几篇经典的论文(Bigtable, GFS, MapReduce), 但其实并不明白为什么设计系统这件事情很困难, 或者说没法理解system paper的价值在哪里. 后来在Cloud AI从0到1做一个ML system的项目, 从身边做系统的同事学到了要去思考failure怎么处理, API应该怎么设计, 怎么去解决consistency相关的问题. 慢慢地也有了对system的taste, 也开始更深入读一些system相关的paper, 比如UCB Riselab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我不敢说自己这一块经验很深, 但起码知道了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为什么难, 以及有哪些方向可以去解决.

那为什么会离开Google呢? Google作为一家有着接近十万员工的公司, 已经变得更加官僚, 做事情的速度变慢, 升职不给力. 虽然这能保证Google能够继续稳定得输出, 但对于个人来说,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 找到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机会. 这里说的成长机会, 不只是说升职, 也包括拿到更大的scope, 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管理团队的机会, 等等. 如果把自己放在一个更有挑战的环境, 成长的速度也许会更快.

对我而言, 我以后还是希望有机会成立自己的startup, 所以也会关注自己不只是在技术上线性进步, 而是也能在strategy, product, management skill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抱着这个想法, 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去startup试一试. 也许会失败, 也许财务上的回报不如留在Google, 也许还会是个大坑, 但希望能跳出Google的环境, 看看更大的世界.


更新于Robinhood IPO之后

来了Robinhood有九个月, 感触很多, 刚好回来更新一下这个回答, 对比一下大厂和startup的区别. 这次更新我会从几个角度来对比一下Google和Robinhood. 但毕竟不同startup的特点也不一样,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1. 技术深度

从技术深度去考虑, 我会建议喜欢钻研技术的朋友们去大厂. 对于业务/产品驱动型的创业公司(我觉得大部分创业公司都会是产品驱动), 其实不会有太难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的 (Note: 大家就别提PingCAP, Anyscale, OctoML这些公司了). 而大厂有足够的资金去养一支团队, 有足够规模的问题要去解决, 也需要优化到极致. 在大厂的核心组, 你会有很多机会深挖一个系统. 而对于startup, 能把开源技术理解并整合到产品, 往往已经是够用了. 对于个人技术品牌的发展来说, 大厂会自带branding. 而在startup, 就需要自己额外多花时间去建立自己的技术品牌了.

2. 财务回报

在同等的包裹(base + 股票)下, 其实两者可能差别不大. 从我加入Robinhood之后, 每股价格大概翻了一倍多. 然后在同样的时间里面, Google的股票价格也是翻了一倍. 从财务的回报上, pre-IPO公司不见得会比大厂高很多. 当然, 这也取决于加入的时机.

3. Work Life Balance

其实我没感觉startup的work life balance会差很多. 也许是因为我还算那种比较喜欢工作的人. 又或许是我当时在Google的Cloud AI, Cloud AI的活多同时升职也不快...当startup到了一定规模之后, 也会开始考虑employee retention, 会考虑减少员工的压力. 所以我没感觉到工作量会多很多.

4. Scope

这个应该不用对比了. 在Robinhood, 我负责着整个ML serving stack的技术方向, 也会带着junior engineer去搭建新的Infra. 在Google, 我提出的想法会受限于我当时的级别, 也很难去推动很多事情.

5. 其他

Robinhood有一点很刺激的地方, 在于会收到market volatility的影响. 所以在里面工作心态要放宽. 同时, 毕竟Robinhood会尝试革新金融市场很多方面, 所以会引起很多争议, 天然有招黑的属性. 我觉得从招黑的角度, Robinhood和Facebook有得一拼了. 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要尝试去过滤掉一些无用的争执, 而专注于做好产品.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感触的是Robinhood的mission (democratize finance for all). 进去之前, 我对这个mission只信了5成. 进去之后, 我信了9成. 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 Founder提出这个mission, 并且愿意花费自己人生一大块时间去实践这个mission. 而且在那么多争议和挫折的情况下, 坚持自己的初心. 这个mission, 我认为是区别一个好的startup和一个great startup的重要区别. 是否有一个足够宏大的mission, 并且愿意为之不断努力和奋斗.

也许最后的这两段看着有点像广告. 你猜对了!!! Robinhood的Core ML team在招ML infra工程师,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联系. 我们组负责搭建整个Robinhood的ML infra (包括Notebook, training/serving infra, feature store, embedding service, 等等). 我们期待的candidate有一定的ML经验 + 比较不错的engineering背景, 需要能在美国合法工作.

声明: 所有内容仅代表本人观点, 和Robinhood无关

Disclaimer: Any opinions here are my own, and in no way reflect that of Robinhood


user avatar   veroz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离开湾区三个月后,想和大家聊聊谷歌苏黎世。

我是18年初有了离开湾区的想法的。

从14年到美国,到19年底离开,我在美国也居然待了五年。毕业后我一直在湾区Airbnb工作,三年以后逐渐厌烦了三番的生活。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生活方式,三番是个有特点的城市,有些朋友特别喜欢,但是对于不开车又在意安全的我来说,其实生活也挺没趣的。西海岸距离各个地方也都不近,飞一次东边需要五六个小时也是不短的距离。平时我的乐趣除了逛街和吃饭,倒也就没有什么了。


因为各种原因我在过去三年里去了快十次日本。18年初运气特别好赶上了东京樱花季,当下就觉得如果有一天我能到东京生活,那简直是太完美了。我彼时拜读了byvoid大神的博客,因为朋友的缘故得以认识,并参观了Google在东京六本木的办公室。当下更觉得简直再幸福不过,那食堂,那地段简直吊打山景城一万个回合。东京也有东京的不好,但对于当时的我,就好像是机缘巧合的一个种子。


多数离开湾区去其他办公室的中国人都是由于h1b抽签的缘故,常被人戏称流放。而我已经抽到h1b,职业发展也相对顺利,离开湾区就变成了更为艰难的选择。正因为有了选择,所以这个过程漫长而纠结。byvoid的博客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 人生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19年初我开始了海外公司的面试,虽然作为设计师,Google也并不是我最最理想的去处,但是由于庞大的体系和全球各处的办公室,谷歌成了我的理想选择。同时我也去东京面试了Indeed Tokyo并拿到了offer。Google东京的设计组实在太小,苦等两三个月都没有消息后,由于对欧洲文化地理的兴趣,我最终选择了苏黎世。如果你也正在考量去哪一个海外分部,那么苏黎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当初很少看到苏黎世的信息,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下。

基本收入+假期
苏黎世几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匹配湾区收入的地方。如果你从湾区转来,可以预期收入没有任何降低,股票也给的还不错。并且这里工资税收极低,大约20%上下,比起湾区动辄接近4成,可是好了太多。带薪假期则是一年25天,年初就会发放给你。

市中心的湖也太清澈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1051410449924096

工作

Zurich的Google办公室比我想象的大。是美国以外最大的一个,有大约三四千工程师,两个大campus。组的话则有我所在的Youtube,Google assistant, Google lens, Geo, shopping, Search,Ads等很多选择。这边虽然欧洲人居多,但反而待的很自在,因为这里的员工来自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比如英国,西班牙,还有之前我都从没见过的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等等,大部分人语言都不是母语,也都来自不一样的文化背景。我们组有次出去吃饭,六个人都不是一个地方来的,这种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工作也没有想象的清闲 - 大家工作都很努力,有时候需要和mtv开会,也会到很晚,但可以自行调整。


生活情况
苏黎世甚至整个瑞士,生活上英语都没有任何问题。当然公司也给提供一大笔钱来给你学习德语,法语,或者意大利语。在苏黎世的话本地人是讲德语。

在餐厅吃饭是很贵的,一顿普通中餐30CHF,与美元1:1。超市价格和质量也是 Wholefoods 水平。然而房价则相对湾区来说低了很多 - 市中心的比较大的2b2b大约3000可以租到。坐车20分钟的2b1b则是不到2000刀。


瑞士和日本大概都是交通基建狂魔,瑞士拥有世界上一流且准点的交通系统,实在是特别特别特别的方便,也特别特别特别的安全。比如2小时公共交通可以到Laax等雪场。半夜在市中心走也没有任何奇怪的感觉。总之交通可以用完美来概括。当然了,现在我上班也都是步行10分钟的样子。

虽然苏黎世不大,可是各种活动你都能找到,滑雪就不用说了,其他比如射箭,攀岩,舞蹈课,音乐课等等。一百刀机票就能去伦敦或者周边各大城市找乐子。

Zermatt小镇风光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1047831966121984

亚洲胃的出路
来这里之前我以为苏黎世会吃的很差,难以找到亚洲食物。湾区显然有数量和质量都还不错的亚洲餐厅,但其实苏黎世的中餐厅数量和质量远比你想象的多。日料,东南亚菜也特别多,韩餐则少很多。苏黎世也有一家日韩超市,和很多家中国超市,没有大华那么大,但是也能买到大部分需要的东西。本土超市migros和coop也能买到排骨等等高质量的肉类,此外还有肉联厂等。所以作为亚洲人,我并没有觉得在吃上格外艰难。当然平时小伙伴火锅局也是少不了的。

很神奇的是瑞士本土超市和wholefoods一样,总是有各种寿司和广式点心卖,简直是震惊我。此外商场下边都有很大很高级的地下超市,逛一逛都很幸福。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1048455319273472

平时Google的某个食堂80%的时间都供应寿司,简直太幸福了,还有一个意大利食堂,一个普通食堂,总之简直吊打在湾区前司的食堂。

旅游
四小时火车可以到巴黎,米兰,慕尼黑。一小时飞机可以到西欧几乎所有首都。两小时多就快要能到整个欧洲了。隔一个周末就在外头浪。机票的话便宜的一百刀,就算临时买,两百多往返即可。这个价格在湾区大概只可以去西雅图LA。此外瑞士是申根区但不是欧盟,所以去欧盟国家可以退税。

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移步同名小红书,时常更新一些欧洲见闻:)


user avatar   TigerQ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Google工作了10年,03年离开普林斯顿加入Google时,Google还是一家mini创业公司,那时的大公司是微软、IBM。


我还记的在Google第七轮面试时,最后一个面试官穿着运动装,满头大汗地跑进来,显然是刚刚健完身。他是谷歌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Alan Eustance)。2014年,全球媒体报道了他从4万米高的平流层一跃而下,打破了三项世界纪录的壮举。


谷歌对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点是:“不作恶”和“自我颠覆”。从Google成立以来的10多年,一直在给大家创造着各种各样的惊喜,也成为了全球科技的领先者。如果回头来看,我认为可以总结三个经验:

第一,需求倒逼改革。

即产品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让Google不断改进自己的业务模式,革新业务流程。03年加入Google时,Google刚好就站在了搜索引擎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那时,对于搜索产品的使用率和产生的数据都是前所未有的,之前没有人见过这么大规模的数据。这个需求就要求Google不能从现成的解决方案中去找答案,也没办法找一个现成的产品把它拼凑起来。所以以需求为导向,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将之前的业务模式推倒重来,从无到有搭建一个合适的系统。因此,日后很多领先的技术,都基于这个前提。


第二,对于基础架构的重视。

当时Google有一些很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它不仅只解决单一问题,而是希望能系统化地解决这一类问题。比如Google最早就开始搭建一个非常强大、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在有了这样的一个硬件基础,再加上一批非常厉害的人,开发出了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基础架构。


第三,选用最好的人,即便做最普通的工作。

不管在哪里,人的问题都非常重要。Google一开始就把招聘的标准放得非常高。招进来的人一开始可能不做特别资深的工作,但Google一贯的招聘理念是把最好的人招进来,即使让他做最平凡的工作,他也能做出闪光点。这样才能保持公司持续的创造力。


另外,因为我在Google硅谷总部、谷歌中国都工作过,也想简单说一下中美技术人才的区别。


有人曾经问我,该如何定义一个好的技术人才?我觉得这没办法给出一个统一标准,如果用Google的文化来衡量,那就是能否把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或是完全不会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并且做得很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和学习能力相比,个人经验就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一点我相信放在哪里都同样适用,但同时,随着回国组建团队,开始慢慢发现中国工程师和美国工程师的一些差异:


中国的工程师有一些明显的长处,例如说,很擅长做一些理论基础很强的事情,算法、基本功、计算机能力都很强,能一件事情做得很工整、很好。


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国工程师的思维发散程度明显不如美国的工程师们。我们可能特别习惯于被分配一个工作,把这件事情做好。然而硅谷的工程师,他们每天中午吃饭、或是喝咖啡的时候,随便聊天都是在说,我应该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去改变世界。他们对这些事情,特别感兴趣。


不过近几年我在国内很多工程师身上也看到了很多极类似硅谷工程师的特质,特别在国内的一些创业公司里。


第一次在知乎答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user avatar   lin-yu-sen-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需要,我已经几乎两年没用过有线充电了。

把常用场合都部署好无线充电以后,真的不用操心换手机换充电器之类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取消耳机口之后,各位是改用L口耳机C口耳机,还是改用无线耳机?我曾经以为会普及L口或者C口耳机,然而现实就是无线耳机开始普及。

无线充电座普及之后,由于它没有插拔,所以她的寿命其实远比手机要长。

--

所以,如果你没有无线充,强烈建议你尝试无线充。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相关话题

  在国外做一份有趣的工作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 
  QQ邮箱能给谷歌发信息吗? 
  对比苹果 200 万,为什么 Google 的 2012 年政治游说支出高达 1800 万美元,八倍的差距说明什么问题,两者游说的方向和策略有何区别? 
  如何评价李飞飞和李佳加盟谷歌? 
  Google 真的「不作恶」吗? 
  为什么每次中美有摩擦,苹果总会被网友拿出来抵制,而微软,谷歌,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公司却没事? 
  硅谷大公司给新员工配什么电脑? 
  在国外做一份有趣的工作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 
  工作真的比学习辛苦吗? 
  有一个或多个作家闺蜜基友或近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世界上有哪些风景好又小众的旅游景点?
下一个讨论
阿拉斯加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