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曾先生有一篇精彩的《战国汉代的操蛇神怪及有关神话迷信的变异》,专门谈到了战国时代的‘操蛇之神’(《山海经》形成于战国,秦汉后定本),总结几条要点如下:
- 《山海经》‘本因图画而述之’,大概是战国时代的巫师根据原有的壁画、帛绘(山海图)而作的文字性的描述解释,而那个时代,神人‘操蛇’或者‘珥蛇’,是十分常见的宗教画内容。
- 神怪操蛇、践蛇形象是从更古的鸟衔蛇、搏蛇形象演化而来的,随着代表神灵的鸟逐渐人性化,这才产生了人形神怪操蛇践蛇的图像,其来源是飞鸟崇拜、鸟图腾崇拜。(在楚国是崇鸟、厌蛇习俗在神话上的投射。)
- 操蛇(龙)之神的形象中,蛇其实是神怪身体的组成部分,神怪操蛇、珥蛇、践蛇,蛇作为被克制压抑的象征用以突出神怪的伟大威武,尤其在楚国的信仰体系中,操蛇之神属于神灵中的高层次者。
- 在汉朝之前,操蛇之神的蛇不占重要位置,而汉代之后,随着人们信仰的变迁,蛇的重要性逐渐上升,操蛇之神让位于『蛇身人首式』的神灵。
××××××××××××××××××××××××
操蛇之神不是《山海经》独有的创作,而是战国时代普遍流行的神怪形象,如下图是战国器物石刻上直观表现的‘操蛇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