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谓的职业化,没有训练水平上的差异。
中国运动员很多也不叫做职业的,叫做专业运动员。类似于一个事业机构。脱胎于以前苏联模式下的体工队。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运动员是以参加商业比赛获取奖金作为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很明显这种模式下,养不起一些商业化程度不太高的项目的选手。
欧美所谓的业余运动员不是指他们的训练水平和业余,而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不以商业比赛的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最典型的是美国的大学生运动员,NCAA体系下学校为学生运动员支付奖学金,吸引这些人来读大学,同时从事体育训练。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一方面可以完成大学学业,虽然文化课的压力比一般学生会轻一点,但同时他们也在大学接受了高水平的体育训练。典型的例子就是NBA选秀的候选球员都是大学生球员侧面也说明了大学生选秀球员的水平,其实已经是达到NBA要求了,那你还能说训练水平不系统吗?
所以欧美所谓的业余,只是这些球员还在拿奖学金,不以职业以商业比赛的收入和奖金作为自己的收入来源而已。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奥运会这样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是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的。所以像欧美这种体系下在足球领篮球这样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项目上就无法派最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来。但1992年以后这个界限已经被打破,所以奥运会现在就是最高水平的一帮人在竞争。
如果你有八岁智力就知道。中国职业运动员很少,只有男子足球是职业运动,男子篮球是半职业,男排名为职业,其实是专业队。除此之外,全部是专业队,也就是政府财政养活的运动员,而不是市场。多说一句,即便是职业运动足球,多数投资者也是将其视为公益项目(鲁能),或市场广告(恒大),而非商业体育。
国外政府财政养活运动员很少,即便有,也是阶段性,例如英国。部分国家地区有企业养运动员,例如泰国、日本、韩国。但基本都是热门项目。冷门很少。
竞技体育的模式大概可以分三类:美国模式、苏联模式和西欧模式。
美国模式下,各级学校一般设有体育类的队伍,表现优异的学生会被选入队中,一边训练一边学习。而大学一般对体育特长生设有奖学金,大学、地区性的大学联会、全国的大学体育协会(NCAA)会组织一些比赛。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大量地来自这个体系,南加利福利亚大学这种体育强校出身的运动员在夏季奥运会历史上拿了326面奖牌,其中153面金牌,如果把它视为一个国家代表团,在历史奖牌榜上能排到第十二。
有些体育本身是成功商业化了的,这些项目的选手在结束了学校体育生涯后,就会转为领工资(如果是团体项目)或挣奖金(如果是个人项目)的职业运动员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FL等体育联赛的选秀体系。
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地方,就是这种模式下的大学运动员的定性。NCAA一贯强调大学生运动员的“业余性”,而大学生运动员确实也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学业要求(虽然很可能比正常水平要“水”很多),同时NCAA严格禁止学校向大学生运动员提供标准化的奖学金之外的任何报酬——既然不拿钱还要读书,那当然是业余选手了!
但NCAA的体育赛事本身又是高度商业化的,一些体育强校一年动不动从体育赛事直播版权、票务、衍生品上收入几千万美元,从这个维度来说跟职业俱乐部差异已经不大了。而大学生运动员并不能分到报酬,这件事本身就有相当大的争议,也让大学生运动员的“业余性”大受质疑。
(补充)有知友指出2021年NCAA调整了大学生运动员接代言的政策(NIL,也就是name, image, likeness),虽然这件事不影响大学和大学生运动的“劳资关系”问题,但还是值得单独说一下的。之前NCAA的要求很严格,不仅大学禁止用斡旋的方式给大学生运动员提供报酬(例如给某个高中橄榄球明星的哥哥低价提供一套房产),运动员们也不能自己接电视广告、社交媒体代言等。而2021年NCAA调整了政策,不再原则性地规定运动员不能利用自己的名气赚钱,但这些活动仍然受各州法律以及学校自身政策的限制,而且学校和学生之间仍然保持着只给固定奖学金的模式。
欧洲模式的典型是英国的足球联赛,学校本身没有球队,但根植于社区的足球俱乐部附设各种层次的青年队,青少年可以参与到这种队伍中,如果表现出较好的天赋,可以考虑转为职业运动员。
苏联模式则是由各种官办机构设置附属的体工队,这些机构可能是块状管理的各个行政区,也可能是条状管理的各个系统,体工队的运动员名义上是该系统的干部职工,实质上不用从事正常工作,唯一的任务就是为所属的系统争取“体育政绩”,也就是官办的全国运动会和奥运会上争夺金牌。中国大部分运动员还是沿用的苏联体制,只是条状管理的“各系统代表队”随着政府职能改革已经基本走进历史了。
职业和业余运动员其实本来没啥贵贱之别,但在奥运会体系里有。因为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是个贵族出身的精神希腊人,他认为运动不应该变成一个职业,而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所以他规定职业运动员不得参与奥运会,因此才有了去刻意区分职业还是业余的做法。苏联人搞出体工队体制也跟这种传统有关。但是奥运会到了80年代后已经高度依赖电视直播,所以也就半推半就地把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取消了。
回到问题主干。欧美社会里有高度系统化训练的职业运动员吗?当然有,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基本上是准职业水平,大学橄榄球队教练和职业队教练就是同一群人,满足了选秀条件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进职业体育联盟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大学生运动员毕竟还没有完全脱离高等教育,虽然他们面对的课业压力可能比一般学生小一些。
而职业运动员那就更没得说了,人家就是干这个当工作的,当然是全职了。
这类问题的背景很可能是“中国/苏联的体工队职业选手在国际运动会上对阵欧美的业余选手是不是不公平”。我的理解是,在奥运会禁止职业选手参赛的年代,确实有这个嫌疑,但当代已经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