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有基本功,但是都是二人转方面的硬功夫。
软功几乎等同于没有,也就是说内功严重不足。
同样没啥内功依旧大红大紫的要么有资本撑着,要么有颜有身体,要么天资聪颖,要么科班出身。
后期,小沈阳他自己即没法靠老赵的资本,也没颜没身体,天资显然也不够聪慧,更不是科班出身。
再加上他居然不把一条路走到黑,例如一门心思走小品或者喜剧人路线,居然还想着多线发展……
所以小沈阳的凉是必然的。
宋小宝其实也早该凉了,他之所以还能维持,就是因为宋小宝一门心思就想当个普通谐星,这才能勉勉强强混着,再加上够黑,黑到了极致,否则早和小沈阳一样没影了。
不百度,一分钟内说出小沈阳演过的三个角色名字?
没有作品的支撑,终究是泡沫。
演员分为两种
1、演什么像什么
各大颁奖礼的影帝影后,能演霸道总裁,也能演穷小子,也能演坏人。观众会记住一个一个角色名字。
2、演什么都是他自己
像张卫健、沈腾,演什么都是他自己,不管是张三丰还是韦小宝,张卫健都是在演他“自己”。一个人就撑起一部影视剧。
也有撑不起的,只能当小配角,例如周星驰电影里面的御用大妈。
小沈阳的问题,他自己没本事“演什么都是他自己”,他一股脑地想要当前者。所以,你看到他跑去演各种类型的电影,想要演正经的角色,演坏人的角色,试图“转型”,但转型失败。
总结:心比天高,但业务能力不够。
小沈阳没上春晚之前,在各个电视台有过演出。
就上图这种打扮,全国各地演出,套路基本一样,我最早在电视上看到他是在天津台,什么节目忘记了,只记得现场效果非常炸裂。套路非常简单,先是自己一个人讲笑话,然后请出搭档讲笑话,然后两个人唱歌唱二人转。如果是第一次看绝对燃,看了好几次也津津有味。可是那时候他就那么几段节目几个笑话,春晚后再也没有我在天津台看的那个节目那么出色了。简而言之,就是创作力有限。
而且他还想打破自己娘娘腔的人设,往偶像路线发展,这就有点不自量力了。记得有一个北京台的节目请小沈阳主持,他想努力讲普通话,可是听着却那么不伦不类。现在也好,将来也罢,不会有一个打小学艺的二人转演员,转型成功为偶像演员的。他拍的那个电视剧,叫说书人,小沈阳已经很努力了,可是仍然摆脱不了二人转演员的影子。如果他不在意那些,和宋小宝一样就是当个谐星,当下地位不见得就比不上宋小宝。毕竟定位很重要,创作靠的是团队。以后,小沈阳只会在看过那年春晚的人眼中火过。
小沈阳很经典的角色都是偏文丑的,但是他自己相当喜剧里的生,他真没这个天分。
内娱喜剧里能当生的目前也没几个,邓超可以,沈腾可以,徐峥可以,黄渤孙红雷也可以,但是小沈阳真不行。
小沈阳属于典型的自我定位高于实际能力的艺人
属于有能力,也有天赋,但是艺术能力还没有拉开与同辈人的差距的情况下,一心想着摆脱标签去做一个艺术家的演员
想做艺术家的心没问题,但是时机和能力是很关键的,演喜剧和春晚小品出名且爆红的男演员并不是人人都是范伟老师那样,最终转型正剧成功还拿下影帝
最主要的是自己的硬实力,其实赵本山给小沈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小沈阳能够领先其他的师兄弟,其实小沈阳只需用好这样的机会好好钻研几年喜剧,在赵本山推出春晚后,集合力量独立作品能够上春晚,不仅自己的局面会大变样,开心麻花和德云社在春晚的影响力也不至于会发展成这样
自身的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巅峰,又期望过高,定位不清就让自己的所有发展就成了进一步退两步,等到市场热度下去了,自然想翻身就难了
当然小沈阳自己还不信邪,还宣布退出喜剧不演小品,那么不仅不会红,离凉可能也不远了
小沈阳在赵本山的演艺队伍里面其实是非常优秀的。
赵本山的队伍里面吸收了很多特别接地气的演员,也聚集了一些混日子的人,很多人觉得他们上不了台面。但是,在这个队伍里面,有两把刷子、撑得住台面、立得住脚的,还是有不少的。
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以为赵本山的团队里都是些被任意虐玩的人,不太会想到他们中间有很多这样立得住的人。
特别是前些年各地二人转到处演出,那种充满了九十年代夜店风格的狂野气氛,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上不了台面的认识。
狂野,是够狂野的。倒立喝啤酒啊,连喝十几瓶啊,多得是。
比90年代氛围稍微好一点的是,现在人拿手机了。
其实也没什么变化。
小沈阳其实就是一个特别能拿得上台面的演员。
然而问题在于,他其实反而因此变得特别尴尬。因为他显然很难跻身到自重身份、且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圈子里去,所以大部分时候只能去混娱乐圈。而这种远离艺术圈的娱乐圈,实际上是特别拿不上台面的。
他是照着离开一个充满了啤酒臭味的圈子努力的,结果来到了一个充满了更多啤酒臭味的圈子。
相当于从穷乡僻壤飞升到了魔界,然后一心想着修仙。
如果要做艺术家,他还差点事儿。如果不做艺术家,他又不愿意。
做一个被人高看一眼的尊者,他还太嫩。做一个被人看不起的玩物,他又不肯。
慢慢不红了,这是自然的。
如果他一心都在红上,那么这段时间他会很煎熬。
如果他的心思不是为了红而红,那么这段时间他反而会锻炼得很好。
其实很多明星都没有明白自己红在什么地方。
小沈阳一开始红得很勉强。他就是很自然地演了个小品。然后炒作了一下,拔苗助长而已。后来他唱歌演出,想走自己的路线,也都挺对。只不过积累不足,所以看起来没起到作用罢了。
他应该做的事情,是搞点像样的作品出来,拿这个维持住热度,然后再利用热度,不断强化自己上得了台面的严肃态度。然后让人们公认他是一个“台上戏谑台下端正”的人。
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就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了。
很多人明星都是这个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演员整容的消息。很多演员都没闹明白。他们是因为整容前的脸火的,一旦整容,就失去了这张被观众认可的脸。社会上有个笑话:你看上了我哪一点了,我改还不行吗?
这些明星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观众看上我哪一点了,我就不要了。
所以整容脸的保质期会变得极其得短,甚至有些人就是因为整容所以才降温。
既然你这样火了,那你就这样就行了。整什么啊。有些老板会逼迫演员整容,因为他被别人说服了,以为这样最好。然后他不想花钱,所以整容用的都是最差的人和最差的料。演员黄了以后,这些老板自以为可以随便再换一批。但是实际上他们会发现:刚投资赚了点,就又要换新人了!实际上是一个双输的结局。
只不过互联网大佬普遍都是这样有今朝没明日的,没有这么长的脑子。但是对于演员来说就惨了,整容失败以后的脸很难拯救回来了,那就是一辈子。
小沈阳的事情本质上是一种“整容”。
艺术形象和人生形象的对立统一关系,他没有协调好。
很多学者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说前些年有人批评张含韵,说她就靠唱几首歌,火不了几年。这个道理是对的,一点没错。只靠几首歌,的确火不了几年。但是不靠这些歌,她一天都火不了。学者批评说她要加强学习才对。这些话都很对。只不过不是太对症。对于当时以唱甜歌的甜美形象出名的小明星来说,要学的东西非常多。但是恰恰不是说一般说的读课本,而是要在保持一定量的普通学习的情况下,下极大的工夫去了解去观察去学习社会上为人处事的历史经验,学会驾驭突然涌来的巨大资源,学会在风口浪尖上保护自己。这学者的建议啊,的确针对了问题,但是的确治不了病。
正是因为学者的建议对症但不治病,所以才会出现学者几句话把小姑娘给说哭了的情况。本来说的是好事儿,但是手法太粗糙了。马克思说,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的惊险一跳。在现实中,从设想到实现,是更加艰巨而惊险的一跳。学者的问题就是他们在设想的层面经验很丰富,在实现的层面简直就是废渣。
小沈阳的问题不是没有认识到曾经的低俗路线此路不通,而是没有认识到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或者他在字面上知道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做了“仓促断奶”的行动。
这就相当于用腮呼吸的蝌蚪,知道将来是要用肺呼吸的,然后在他的肺得到足够发育之前,他就匆忙跳上了陆地,憋死了。
设想和实现的距离,是非常漫长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要轻易的浪费自己掌握的力量。因为聚拢这些力量非常困难。
——不要轻易浪费力量,这个建议是有一个禁忌的。这个禁忌就是在投入力量的时候,不要因为惧怕损失而过度谨小慎微,从而导致更大的浪费。不应当投入的时候,你要果断放弃此前投入的力量,不怕浪费。应当投入的时候,你应当果断投入巨大的力量,不怕损失。
有人说,做人应该勇敢,热情积极;有人说,做人应该谨慎,沉着稳重。
这些说法都不对。
愚蠢,则勇怯皆败。
小沈阳自我定位不准。
他其实相当想上进,也很努力,但始终没弄明白,他就做小沈阳逗大家开心,多撑几年,是最好的选择。
他越想要摆脱固有形象,崩塌的就越快。
小沈阳的电影,我印象里就没有喜剧,都是相对正的剧。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咋想的?
当他说出喜头悲尾那种话的时候,真的说彻底完蛋了。
这是他该考虑,并且有资格考虑的事儿吗?
他老实演小品就行了,至于改变行业,那就不是他能扛的旗。
现实里,也很多人不服气,总觉得我凭什么就不能?
有本事和没本事区别可大了。
有本事不服气十个里头九个悲剧,没本事不服气百分百悲剧……
他一个喜剧演员,参加节目从来不笑……
这事儿有多败人缘啊。
大概率是没有资本愿意继续捧他了,才这样
能力不足……不光是小沈阳,随着赵本山的隐退,本山传媒的大部分弟子在小品界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
看看《欢乐喜剧人》辽宁民间艺术团的作品,再看看其他小沈阳、宋小宝等知名弟子单挑大梁的作品,最后再看赵本山在春晚和其他各类晚会的小品,能明显感觉到本子的质量存在巨大的差别。
赵本山参演的小品编剧大多是何庆魁和尹琪(零几年之后的作品这两位参与最多,也有其他一些老师),有卖拐三部曲、捐助、不差钱、就差钱,基本都是经典作品。何庆魁老师和赵本山老师的合作开始得更早,封神之作更多,是互相成就的一对典范。这些作品的特点是逻辑自洽(未必符合实际)、剧情流畅、对话精炼自然、主角形象鲜明、笑点密集又不生硬,属于看一次笑一次的那种。
而弟子们的作品很少能见到这样的精品,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最典型的就是纯拿扮丑卖丑凑笑点,这样的笑点太多会显得尴尬,所以大部分作品不耐看,看一次两次就笑不出来了。也不是说没有好作品,印象中比较好的有《老人与山》(小沈阳的,笑点比较一般,立意深刻)、《新上海滩》(小沈阳的,笑点多、尴尬的点少,立意也不错)、《小宝金店》(宋小宝、纯搞笑向,笑点多)、《我要飞》(程野杨树林,笑点多、追求梦想的立意),但是这样的作品毕竟是少数,而且综合水平来看只是比《策划》《火炬手》这些本山老师较一般的作品好一些,距离上面提到的以及更早的精品有太大的差距。最最最关键的一点,弟子们在喜剧人舞台上的很多作品都被实锤抄袭……
当然,赵本山老师参演的小品基本都是大型晚会,准备充足、打磨周期长。但是说实话,弟子们在各大卫视春晚单挑的小品也都比较一般。比如宋小宝的《吃面》《烧烤》,立意都是紧跟热点的,但是相当一部分的笑点依赖于扮丑(就是闹腾),也挺好笑但是不耐看。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赵本山的排练花絮。b站上可以找到小品《捐助》的花絮,还有电视剧《马大帅》的花絮。赵老师几乎是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在抠。排练的效果和最后春晚呈现的效果完全像是两部作品。扮演白闹的一些很搞笑的点(弹幕刷得多或者现场笑声密集),很多都是赵本山排练时特意修改或者指导的。《马大帅》里彪哥一些搞笑的小细节也是赵本山提议的。除了严谨细致的态度,我觉得还要归功于赵本山老师对于喜剧的绝对感知和天赋。没有他的指导,很多演员和作品的呈现不会有那么优秀的效果。
今天又看了一段赵本山老师接受采访的视频,大意是说他八几年之后,十几年没再接触过二人转,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小品上。但是他想净化改善二人转(二人转开始保留了大量荤段子和低俗的表演),两千年左右在吉林看了闫学晶夫妇的二人转剧场表演后,决定开始大量收徒,对二人转进行改造、传承。
王小利、小沈阳、宋小宝等现在比较知名的徒弟都是零几年拜的师。其中相当多都是带艺投师,本身就是二人转、黄龙戏的演员。二人转中的男性角色相当一部分都是扮丑的丑角,比如乡村爱情李大国的扮演者就是演扎纸人的高手。如评论区一些朋友所说,这些徒弟不自觉地把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代入了小品,这也限制了他们戏路的发展。
太拧巴。
小沈阳,喜剧演员。
记忆点:
1.感叹喜剧都是喜头悲尾,放弃小品
2.颁奖现场怒斥嘉宾别玩手机
3.夫妻两参加喜剧节目,发言环节大谈小沈阳多不容易(流泪)
4.部分没素质观众吐槽女儿丑,小沈阳发飙护女
没一个跟喜剧沾边,也没一个和演员沾边。
是个人都看得出来,小沈阳想要追求更高的表演艺术,想当一个真正的演员,就像前辈范伟一样。
一方面舍不得扔下安身立命的饭碗,跳不出喜剧的限制,另一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艺术成就就表现出了一身傲骨。
就像岔路口,明明已经告诉所有人选了这条路,走上去了还总一步三回头的望着来时的路。
两个字,拧巴。
我说了小沈阳这么多不是因为不看好他,反之,我很早之前就觉得小沈阳是赵家班众人里唯一以一个在电影方面还有希望的人。至于其他那些徒弟,讲真,至少在电影方面是纯纯的飞舞。即便是在他们的本职喜剧方面,跟师傅赵本山不怎么发力的电影方面比,也是提鞋都不配。
我真是搞不懂,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观众需要靠几个可能小学都没上完的小品演员来教化吗?图一乐的节目,非得在屎尿屁扮丑之后强行升华,太拧巴了。要么全是俗,扮丑也不是不行,《相亲2》宋小宝不是把赵本山都逗得笑场了么,要么干脆整个感恩演讲,台下稀里哗啦小学生哭成一片,效果杠杠滴。非得把这两元素掺和起来,不伦不类,杀伤力和尴尬程度呈指数级暴增。
我觉得小沈阳应该抱紧肖央,这两人气场蜜汁搭配,小沈阳少数几个给人留下印象的角色都是跟肖央一同出演的。更何况肖央也是喜剧出道,而且是少数有导演能力的演员。功利点说,肖央肉眼可见的正处于上升期,将来的资源不必多说,小沈阳真想走演员这条路他绝对能给到极大的帮助。指不定他就是你的小李子,未来的某天就能推荐你出演蜘蛛侠。
突然觉得拧巴这个词不止可以形容小沈阳,还可以形容小品现状,国产游戏现状,甚至更多更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