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之前比较火的是短视频,当时周围的很多朋友都着了魔一样的刷刷刷,自然我也没法免俗。
但是那些短视频看得多了之后,就发现越来越…没那么有意思了,翻过去十几条,全都是一样的内容,只不过换了不同的人去“演”而已。也就是因为它太短了,几十秒到一分钟的长度,能表现出来的内容也真是太少了。
没过多久我发现了一个更新奇的东西,对,就是Vlog,最早知道这个概念还是从欧阳娜娜的微博上来的。
Vlog这东西,你说它短,其实差不多也就三到十分钟的样子,足够装下几乎十倍于原本短视频的内容了;你说它长,其实也不然,等公交车或者在地铁上,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看上好几个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内容的充沛,它不仅能够记录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也能够为此分享自己的理解或是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也正是这样的形式吸引了我。
因此,欧阳娜娜的vlog我当初还追了很久。尽管看着这种明星的vlog会有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感觉,但也会有很多内容我完全无法感受到共鸣(社畜到底做错了什么!)
也正是由此我开始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看的Vlog是由普通人拍摄的,到底会怎么样呢?
毕竟镜头里的那个人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或许做着和我不一样的工作,但或许日常的生活轨迹也差不太多。这样的vlog应该能让人产生更强烈的共鸣感吧。
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或许正是因为非常多的人跟我抱有同样的想法,我开始在B站上发现了很多up主的vlog作品。
而且,这些作品真的都出乎意料的优秀。拿我最喜欢的一个up主“是当归哦”来说好了:
她的vlog一直都是在分享一些她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做饭…做饭…做饭…等等等等:
(好的我承认我是一个吃货)
她在大部分作品里都是基本不说话的你们知道吗?尤其是最开始的作品里,尤其是重灾区,就是独自一个人,拿着镜头记录着自己在做的某件事,没有那么多刻意,只是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并且分享了出来而已。
但即便是这样,也有非常多的人一起分享着她独自一人这样安静的生活,然后大家看着,笑着,默默发着弹幕。
就有一种生活静好,然后非常治愈的感觉。
或许我还没能像她那样,清早起来后独自一人出门为自己买上一份早餐的食材,回到家后安静的做一顿饭安静的吃一顿饭,静静的听着餐刀磨过食材的声音,听着牛奶倒进杯子里的声音,听着咬一口酥脆的可颂时的那些细微声响,听着咀嚼食物的时候那种甜腻的声音。
尽管我还没能这样生活,但她所展现出的那种生活的状态,是我所向往的。
我想,也是很多跟我一样追着她的vlog的人们所向往的吧。
当归的第一个视频其实也是我经常回拿来反复刷的一个,事实上这一条视频已经是将近一年前发表的了。
在我的感知里,vlog就这样慢慢火了起来,我也开始看到了更多更多不同的人的生活,内容有温馨的,比如当归的(我真的觉得她的这些vlog都好治愈啊),又比如nya酱之前520跟自己老公的一则vlog,
这碗狗粮我干了,你们随意。
当然,也有搞笑的,比如BOY的这则“随机挑战”:
做了个随机挑战结果需要骑自行车从徐汇到崇明岛去,真是笑死我了。
自然,也就有让人沉思的vlog,比如宝剑嫂的这一则:
她在这里分享了很多关于她在学生时代遭受过的不公,尽管能够从她的其它vlog里看得出她现在过的还算不错,但听着她讲那些或许你我小时候都经历过的事情的时候,还是会觉得非常的揪心,这一条vlog也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Vlog慢慢火起来的这个过程中我也算是半个见证者吧,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生活,听了很多人讲的道理,也吃过很多人的狗粮,自然也感受过很多人分享的悲喜,这些无法从其它作品中深切感受到的真实感与亲切感,才是vlog这种东西,存在的最大的意义吧。
普通人做Vlog,或许更像是视频日记一样的东西,但它与传统的“日记”代表的私密性也不同,它更鼓励我们去分享,去与同样热爱生活的人一起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或许以后我也会开始投递一些我自己的vlog吧,去试着分享一下我的生活,聚集一些能从我的生活中感受到些什么的小伙伴,然后,等着过上十年八年的,再回过头来翻翻看当初的vlog,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