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历史盲? 第2页

                             10    11    12 

user avatar   birdandpigwars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tian-xing-liang-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多数人依然以为,历代“封建王朝”,今天看到一个点赞率很高的大V,讲的是“世界历史视角下的清朝”,居然说清朝和奥斯曼、日本的社会制度一样!!!一样个P


user avatar   la-fei-er-bo-j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野的武器都是苏联人给的”




(貌似很有道理,殊不知打临汾的时候爆破术已经很成熟了,难道想说徐向前的山西部队也有苏联人?)

“苏联人开了关东军仓库,东北遍地是枪随便捡”


“要不是四野跑到苏联去保命,哪有后来?”



“四野的成员都是日本人和伪军”




先去问问你果党用了多少伪军将领和部队,用了多少侵华日军将领做顾问吧。

此类历史盲是相当多的。好像四野打胜仗全是因为背靠了苏联大树,从苏联人手里拿了枪,拿了苏援才神勇无比,打东北国军是“不公平”,打赢了才“正常”。

真是这样吗?

首先看一下当事人刘亚楼的回忆。

  在1962年12月13日四野战史讨论会上,原四野参谋长刘亚楼上将在谈到解放战争中的中苏关系时说:

一般人总认为苏军留给四野不少武器,这是误解。 这个战史既然是存档用的,可以把这个问题写清楚。当时不仅不给我们武器,还吃掉了我们不少部队。也可以写一下当时斯大林为了照顾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还有个重要问题:当时我们曾向中央建议,以中央的名义向苏军要些武器。毛主席当即电示:中国革命主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禁止用中央的名义向他们要东西。这个电报我亲自看过,要查一下。”

后来以四野的名义,用粮食和他们换了一些武器。用红军票子到大连买黄金,购买了一些武器。朝鲜同志不错,卖给我们一些武器。当时我曾两次去朝鲜谈判,朱瑞同志曾同我去过一次。”

从当事人刘亚楼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信息:

一,1945年苏联人没有随便开仓库给武器,至少是没有大规模发放武器;

二,1947年四野确实从苏联那里拿到了武器,但是是用东北的粮食换的,中央发文,严禁以中央名义向毛子要东西;

三,朝鲜卖给了四野一些武器。

而甚嚣尘上的历史盲们,把四野发展壮大归咎于捡洋落,归咎于苏联罩着,甚至说四野成分内部相当一部分是日本人………

很明显,是在给东北国军失败找借口罢了。

可以说,在这种论调形成中,小说《亮剑》起了很坏的作用,里面李云龙那句“你们在东北捡了多少洋落”被历史盲们奉为圭臬,好像东北野战军成长到一百多万都是用的捡的洋落。

这种论调,一部分确实是无知了,另一部分是什么原因,大家可以想想。

事实上,早在各路部队出关之初就有这种传言,说东北遍地是枪,苏联人大开仓库随便发。这种说法当时是源于离得近、出关早的冀热辽部队,特别是曾克林部。

因为曾克林部最早进东北,和毛子一起打山海关,酒喝的非常到位,搞了一批日械。苏军一度将关东军的军用仓库交与曾部管理,因此曾部扩军迅速,同时向延安汇报当地武器装备极为丰富。

于是各路出关部队都来了劲了,许多部队接到通知把武器留在根据地,轻装进东北。

但是要注意,发横财的是冀热辽部队,人数非常少;后来到的占东野大头的山东和苏北部队全傻了眼,因为国际形势变化了。

彼时国军已经向东北投送部队,先到东北的林彪已经指挥部队开始反击了,国民党通过外交方式与苏联沟通,关了仓库,不得发给tg武装。

9月21日,彭真到达沈阳后,不仅发现苏军态度极其恶劣,并且绝大部分关东军军火已经被运往苏联。他电告中央:

“现在我看守下较可靠的军械库只有七五山炮11门、迫击炮70门、六五子弹500万发。绥中飞机已被苏军搬走,沈阳南机场确有27架双引擎日本烂飞机,及十余个大零件库,但修理不可能。沈阳西机场和有单引擎完整的战斗机70架,但无点滴气油,目前对我全无作用。”

山东军区部队60000人几乎都是轻装去的,林彪在兴城最先遇见了山东军区第7师,杨国夫率领的8000多山东八路军。

林彪惊讶地发现,杨国夫师不仅严重缺乏武器弹药,战士们还穿着单衣,许多战士甚至没有鞋而赤着脚作战!因为长途行军早已经把鞋子走烂了,却没有地方可以补充。

林总发给延安的电报是:

“我部队已参加作战者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师刚到,黄师尚未到,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弹药不足而未得补充,衣鞋缺乏,吃不惯高梁,缺少用费。”

如果苏联真把武器大发东野哪来的这份电报?

看一看实际的数据,东野哪来的那么多“苏联开仓库给的武器”

于是在冀热辽部队和山东部队之间统一协调分配武器,闹出了很多不愉快,缺乏武器造成四平保卫战非常被动,气的林总掀桌子。

反倒是苏北新四军的黄克诚3师非常聪明,黄克诚不信传言,全部带着枪出关,还收拾家底兑了1万两黄金揣着,果然占了大便宜。于是承担了早期许多重大作战。黄克诚3师也成了东野主力纵队的底子,东野二纵(39军)和六纵(43军)这样的头等主力,都是黄克诚3师的底子。


所以,看看因为轻信“东北毛子随便发枪”的说法,早期东野打的多苦。一点点缴获,一点点壮大,历史盲们用他们的无知,无非是给果党在东北的失败找借口罢了。

而1945年12月28日,毛主席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要求进入东北各部队作长期打算。依靠苏方提供援助的话,一个字也没有提。

1945年底,东北野战军总数为107959人,拥有步枪39641支、轻机枪1139挺、重机枪105挺、掷弹筒59个、迫击炮64门。能够用于战斗的重武器如榴弹炮、坦克、飞机,一无所有。

这个基础比关内的山东野战军要差得多。说明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未得到任何外来援助的重武器,连枪支都补充得极少。

时隔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黄克诚都不信东北遍地捡洋落,现在还有历史盲信呢?

哪怕就是47年用东北粮食换武器,苏联人也是两次拒绝,因为和果党政府有协议。

最后是伏龙芝学生刘亚楼亲自赴苏,又是托关系又是找门路,加上苏联自然灾害,已经打下的北满根据地用100万吨粮食跟苏联人换了武器。

东北老百姓给予了极大支持,当时合江省委在指示中明确指出:

“购粮任务之能否完成,对我解放区之成败,有直接重大影响。”

这是北满根据地的老百姓用自己的粮食换给子弟兵的武器,哪来的毛子免费赠送??

反倒是当时并不怎么富裕的朝鲜,因为有关东军武器库,给了东野2000车皮的各种物资。

朝鲜办事处的丁雪松回忆:

“前后共2000多个车皮物资,这些物资都是金日成同志和朝鲜劳动党中央的几位领导同志答应无偿赠与和无代价帮助我们装运的。”

东北局驻平壤办事处首席代表朱理治在写给中央的《两年来对朝鲜外交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中,将朝鲜支援中国东北物资综合统计为:

“配合总部及南满来的同志向北朝鲜索取和购买的作战物资,先后从北朝鲜获得了2000多车皮武器弹药。”

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分区的部队军服配发遇到困难,当司令员姜信泰和政委唐天际写信派郑斗焕到平壤向朝鲜求援时,金日成同志慷慨应允,不但提供了可以做1万套军装的一千匹上好布料,还有1000套成衣军装和一车皮药品,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还支援了生产武器的各种原料,如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其他还有雷管、导火线、硝酸、丙酮和胶鞋等。

还有1947年5月22日通化第二次解放后,我方请求朝鲜再次提供临时电源长达1年时间。

这一点,金日成的共产主义援助精神没的说。

甚至东野部分部队在中朝边境作战时被国军合围,无法北撤回北满,就撤到朝鲜境内,经朝鲜回北满,伤员也留在朝鲜医院无偿救治。(那时我军的战地医院医疗条件不如朝鲜医院)

所以后来我们抗美援朝,支持朝鲜人民反帝反侵略,也是凝聚了早在解放战争时期结下的友谊。

而那些动不动就说四野是靠苏联起家的、背后有老虎撑着狐假虎威的,真是地地道道的历史盲。

你果党就没有接收美援?东北国军云集了最精锐的美械部队,被揍成这个样子还造谣说是tg全盘拿了苏联给的武器?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嘴炮借口都没有用。

别说苏联人没有大给关东军武器,就是全给了,也是应该!

东北抗联血战了关东军14年,打的何其艰苦,抗战胜利了,拿关东军武器就不该?你果党14年没往东北派一兵一卒,没出一枪一弹,战利品就全该你拿?

怎么真正的东北抗战的得胜之师拿了一部分战利品,就被喷成这个样子??

你去问问杨靖宇,赵一曼,陈翰章,八女投江的女英雄和一大批牺牲的共产党抗联们心里是什么滋味?

对的起那些从山东、苏北一路跋涉出关连鞋都走烂了的解放者吗?

四野人民军队气吞万里如虎,靠的是土改解放的东北老百姓,靠的是东北军工人员的不懈努力,靠的是朝鲜穷亲戚的国际主义援助,靠的是人民军队浴血作战,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1948年辽沈战役后的数据。

有些历史盲,非把四野往有钱大户苏联身上硬攀关系,而丝毫不提人民军队自己的流血牺牲和革命精神,不提人民是靠山。居心何在?

不好意思,都是果粉给东北国军失败找借口罢了。


自己的父辈被解放了才70年,子子孙孙就忘了自己是怎么被解放的了,忘了自己的解放者是谁了。

可笑。可悲。




user avatar   yeshanumi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调:这些不全是同一个人说的

“杨家将那么厉害,打不过女真人,蒙古人灭了女真人,更厉害,岳飞还非要打蒙古,怎么可能打得过,皇帝当然不高兴啦。”

“啊?英国和美国不一样?一直以为美国说英语所以又叫英国,那独立战争不是南北内战么?”

“希特勒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大好局面指挥输了。”

“中国一共十个朝代,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你说三国?那是小说呀,别和历史搞混咯!”

“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最后就剩秦楚两家了。刘邦干掉了秦,建立了汉,划了个楚河汉界,就是象棋上那个。”

“晋景公是历史上死得最冤的皇帝。”

“袁世凯最后被日本人气死了,活该!”

“balabala,后来西罗马被阿拉伯人打败了,跑到土耳其,变成了东罗马,就像西晋变成东晋一样。”

“中亚、西亚、非洲、美洲历史上一直是没人要、没人管的地方,基本只有些土著人,直到欧洲人跑去殖民。”

“佛罗伦萨负责文艺复兴,德国负责宗教改革,葡萄牙西班牙负责航海,荷兰威尼斯负责做生意,只有英国佬最精明,在家里发展工业,搞了个工业革命,后来成了第一强国,还差点把大清给灭了。”

“啊?我一直以为孟德斯鸠是美国人!不是三权分立么?”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大诗人李煜。”

“西汉很强大,持续了三四百年,到了东汉就不行了,短短几十年就灭亡了。诸葛亮总结经验,就是要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长治久安。”

“前蜀皇帝王健死了之后阴魂不散,变成了杜鹃,每到春天就在那里叫布谷-布谷-,叫得四川人民很怀念他,后来那谁还写了首诗来着?”

“孟尝君黄歇为了偷兵符去赵国救他姐姐,在函谷关前急得一夜白了头。”

“八国联军和义和团打进了北京,慈禧带着咸丰一溜烟跑到四川去了,还在一个什么坡把珍妃推到井里去了,圆明园也被烧了。”

“拉美的国家从来都是又小又穷又弱,连个面积大点的都没有,也没打过什么仗。”

以前热映十面埋伏的时候,电影院的海报和剧情梗概上写着唐大中年间,一四川哥们儿:“勒个海报啷个做的哟,没得文化,唐朝哪里有个唐大宗,肯定是唐太宗,写错了。”

“隋文帝是个耙耳朵,只有一个老婆,就是孤独皇后。”

“朱熹的历史地位应该仅次于孔子吧,你看朱子百家不就是说他么……”

“美国建立以前,那块儿地除了印第安人,还有13个国家建立的殖民地。”

“成吉思汗去打日本,被龙卷风吹回来了。”

“我一直以为法西斯是法国、西班牙和斯洛伐克……”


user avatar   bo-hai-tang-zh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才我在知乎里就看到一位!就是这个回答:

有哪些像「我爷爷三岁那年被鬼子打死了 」这样无厘头的台词?

他“反对一发”称这句台词没有太严重的漏洞,我特地来“反对一发”他的反对。

古代人死而无后确实有过继族人延续香火的习惯,但是绝对不会为三岁的人过继!

三岁死掉的小孩叫早夭,族人不可能会为早夭的小孩过继后人。

不说一般家庭,也不说有钱大户人家,连皇帝的孩子都是如此!

随便举个例子,乾隆皇帝的皇九子,两岁早殇,未命名,未封。皇十子,三岁早殇,未命名,未封。皇十六子,四岁早殇,未命名,未封。

相反如果是成年皇帝无后倒是会过继族人,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是过继于同治帝,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

人家贵为皇子四岁死掉连个名字都没有。你爷爷三岁那年死掉,家人找兄弟的孩子过继给他?这想法比这台词还要无厘头好不好!

关键是注意一下,竟然有1576人赞同这个无厘头的回答!知乎里的历史盲还真不少!

让我欣慰的是评论里还是有一些人指出了此人观点的荒谬。这个回答虽然已经被折叠,但是这1.6K的赞同还是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要写两句什么。


不知道我的这个回答能不能超过1.6K?


*****1月5日追记*****

昨天还有人说不可能,想不到一天就超过1.6k

感谢每一位点赞的朋友,正因为有您投出的宝贵的一票,才让更多的人有了看到真相而不被蒙蔽的机会,在此特地向每一位点了赞同的朋友鞠躬致谢!谢谢您!


******1月6日追记******

我怀疑知乎里是不是混入了不少从小光吃抗日神剧长大的,你们是装傻装瞎,还是真傻真瞎啊?置顶的评论看不懂吗?

1. 三岁小孩早夭不可能有人给你过继,管他是你是亲爷爷还是你大爷!

2.说什么是“我三岁的时候爷爷被鬼子打死的”。还真是会自己加戏啊!来!来!来!原句我都给你找来了。


对不起,那个题主确实说谎了,真相是你爷爷九岁那年被杀的。

其实你爷爷是三岁还是九岁被杀的一点都不重要,我就想问一句,你爸是不是过继给你早夭的爷爷了?如果是,站出来吼一嗓子!

我回头统计一下评论区到底有多少这种选择性失明和失智的残障人士。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去评论区瞻仰。


我再说一次哦。

台!

词!

不!

是!

重!

点!

我反对的是那个人三岁过继后人的观点。

看清作者中心思想再回话,再纠结于台词的,建议回小学重修语文。


******3月11日追记*******

这个回答发布于2018年1月04日深夜12点,到目前为止2个月过去了,我从第一天开始就不止一次的强调:

台!词!不!是!重!点!

我反对的是孙某的三岁的小孩早夭被家族过继后人的观点。


我在评论以及更新内容中将我回答这个问题的理由一次一次的重复。


然!而!

我的努力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看来是徒劳。


我曾经说过我回头调查统计一下评论。

你以为我是开玩笑的吗?


No!


喂!你,说的就是你呢!

“我觉得台词是想说,我爷爷(在我)三岁的时候被杀了”

在你之前已经有49个人说过和你一样的话了。

我已经很清楚你的“超强纠错能力”了。

其实我更“佩服”的是你的阅读理解能力。


请看一下我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是“你见过什么样的历史盲”。

我的回答一直都只针对“历史上可不可能有三岁小孩死后被家族过继后人”一点。


如果你那么在意这句台词,你应该做的是去孙某回答的那个问题,也就是

有哪些像「我爷爷三岁那年被鬼子打死了 」这样无厘头的台词?

这里去发表你的高见。


你们的高见归纳起来无非就是这三种。

1.台词写错了,应该是我三岁的时候。49人

2.台词是P的。17人

3.死的可能是爷爷的兄弟。8人


这是给你们的回复


我想说的是,抗日神剧里有没有这句台词,这句台词是不是口误,以及你们是如何理解这句台词的。


我根本没兴趣,也根本不在乎。



我之所以会挺身而出回答这个问题。

是看不惯有的人对中国历史和传统习惯,半懂不懂,不懂装懂,发表错误观点,并且误导了一千六百多个人。





所以。


请你不要再告诉我


你觉得你爷爷在你三岁的时候死了。


如果我说到这份上你还不明白。


我只能用我最后的温柔


向你说一声


节哀。



***************

以下内容写给真正理解了我的用意,不纠结台词的人。


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


这是一张人类IQ分布曲线图。正常人智商通常处于70到130之间,占全体人口的95%,剩下5%里一半属于智力障碍,一半属于超高智商。


这个回答现在有4.5k的赞同,而上面纠结台词的有74人。约占总人数的1.6%


我知道,这74人一定觉得自己是5%里的某一半。

巧的是,我也认为他们是5%里的某一半。


最后,悄悄给您一个建议,果断拉黑评论里3月11日之后仍留言“我觉得是我爷爷在我三岁时死了”的人。


user avatar   shi-jue-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大清承包秦汉唐(狗头



苏轼遗落在民间的墨宝:


再说个亲身经历的。本人上初中时,我们当时那个语文老师,上课就会拿个辅导书念……关键她念还念不对,讲出师表的时候,一口一个刘禅chan……我下课去给她纠正,她告诉我说:就是这样念的,还说你去看三国演义电视剧里,人家就是这样念的。我心说看过电视剧吗你………


user avatar   tie_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Po图。下图是马69的盒马鲜生在今年4月的一张海报,可以看到马69想表达的是,盒马搞了一场大促,价格非常低,你们快来买。于是,盒马的文案想到了“物价回归1948”的主题。

可能是马996的员工因为996烧坏了自己的CPU,认为解放前——民国时的物价非常低。

那么真像到底如何呢?

根据一些公开的历史资料,我查询到1948年的物价和汇率数据:

1948年2月,每担米市价法币300万元,至6月每担米市价法币1,000万元。

6月9日,黑市美金每元涨至160万元,黄金每两涨达8000万元。

7月,每担米市价法币3,000万元。

8月,一美元兑1200万元,食米一斗2千万元,香烟一盒20万元。

8月13日,各地物价连日猛涨,黄金每两超出6亿元,银圆每元近800万元。

盒马这一波果然是用力过猛,虽然知道盒马价格高,但也不至于让我们扛着200斤的麻袋,装着钱去买澳门大虾。

每个文案、每个策划,都需要有过硬的文化素质,像这种历史知识,应该是常识水平,不知道盒马时怎样在层层审核下,通过了这则海报?

如果非要找个原因,我想可能是马69的员工在996下还要不断669的过程中把脑子烧坏了。


user avatar   lian-xian-zi-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见过的历史盲,大多是男士。

女生或许盲,但没有那份较真和较真的兴趣。排他性也没那么重。盲,也就不太显了。

这几位男士的盲,首先表现在狭隘上:他们认为女生只能对化妆、美容、明星感兴趣。这个在我这,倒还谈不到歧视上,甚至连偏见也不能算,因为的确男女兴趣领域有不同,但以偏概全的,就只能说见识比较少了。

但我也是反感这种男生的。因为事后再想起,觉得他们既然抱着这种成见,又何必还要提起历史话题,这目的不纯。但或者也没有那么严重,他们只是想在年轻女性面前显摆一下,换点星星眼。然而,当你偶尔不给予他们这种成就感时,他们就要来一句——你一个女孩子不关心美容明我星,还懂这个?


这几位男士的盲,又体现在野史看的太多、太偏激、喜欢拿演义小说、电视剧当历史。他们喜欢的那类电视剧,都是貌似很有正剧风的。

认识的一个男生,素来喜欢高谈阔论。平时也顺着他,偶尔反驳一下。


他大概是从小受《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影响深,有次我们去玩农家乐,因为喝山泉水,他硬是联想到剧中乾隆和大臣们一起喝井水的片段。

然后又表达了对纪晓岚的崇拜,以及对和珅只会媚主的鄙夷。

我只是说了句:那个剧其实也有很多瞎编的成份。历史上和珅也没那么差的。

他的话匣子就开了:

你可能太小没看过,这种老剧和现在网上的电视剧不一样的,非常考究,还有很多人生道理教给你的。纪晓岚是清朝名臣,和珅是怕他检举贪污受贿,怕他的官位大过自己。和珅就像生活中那种甜言蜜语实际没什么帮助的朋友,纪晓岚是忠言逆耳的。你可能不知道,前几年公布一个富豪榜,和珅居然还榜上有名,都几百年了,可怕不?

我:我看过啊,老剧是好看,我微博还关注了这部剧的编剧之一。但这个剧因为编剧太多,剧情是有混乱的,也不能当真事。我就忠言逆耳了,你也别那么激动。你不觉得它有点类似《三国演义》把历史上很多人的事迹,都移花接木在正面角色身上吗?比如有个《红楼梦》的单元,传说保全红楼梦的是和珅,硬给安在纪晓岚身上了。

他:你可能不知道,纪晓岚不光是中枢大臣,还是满清第一才子,在民间名望很大。他对红楼梦是那种惺惺相惜的感情,这个普通人理解不了。红楼梦和和珅能有什么关系?一般满人是看不懂汉学的。和珅对乾隆都自称奴才。

我:xxxxxxxxx
他: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最终在我对他说纪晓岚与和珅根本不是同年龄段,而且从官位、官位性质上,根本不足以、也不需要和和珅为敌,他也从来没有进过中枢。

并且,讲了讲和珅从一个八旗破落户,自幼父母双亡的小孩,从一个三等侍卫做到首席内阁、权倾朝野,这些只靠花言巧语是不可能的……

该男子依然没有改变观点。

我又问他看过他偶像的《阅微草堂笔记》吗?他回答了很多绕弯子的“学术”,还引经据典,,我没忍心告诉他那其实是本志怪合集。只是说其实《四库全书》和珅也是编纂之一。

最后他说:看不出你一个女孩还研究这些啊,其实我对清朝人没啥兴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也不太爱看辫子戏。

后来没太敢再和他往深里聊过。

这类男士的可怕,并不在于知识的多寡上,主要是排他性太强了,容不得反驳。

只能装傻哄着。


但建议大家——

和这类男士聊历史还罢了,千万不要聊政治!!!

聊的话,你就会感受到什么是偏见大于现状、信仰大于真相、信仰不可置喙、说多了感觉都他们能给你突突了……


user avatar   xiao-shi-zi-arsla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中国人跑到Quora上散播“萨珊之后无波斯”的神论,不但没有被群嘲,居然还拿到接近500赞,点赞的还有很多是伊朗人

一个中国人这么想还可以理解,但是一大堆点赞的伊朗人是什么鬼?

从小亚细亚到北印度,从9世纪到19世纪的波斯化王朝,他们历史课本不教么?

菲尔多西、鲁达基、阿维森纳等文学巨人、科学巨人,他们历史课本不教么?

我真的很困扰。


user avatar   liu-zhong-q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啊,你们说的都是一种情况,其实还有另一种情况。比如前几天,我在历史专业的几个同学做一道题涉及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我就很偶然的提到了法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大佬们勃然大怒: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是英国的嘛,书上都说了,你这是乱说。

我:巴拉巴拉,引经据典,还拿出教科书来,证明现行教科书提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各国的扩展。

大佬们:这种模棱两可的问题争什么争。

我…………凌乱中

这是历史系学生你敢信,这是马上要考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你敢信,这是未来的历史老师你敢信。




                             10    11    12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这种说法? 
  说法:古代低层出身的皇帝杀功臣多,而贵族阶层出身的皇帝比较善待功臣(除去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是否有道理? 
  历史上有哪些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话? 
  为什么北欧王室没有受到革命冲击而流血甚至垮台? 
  叶尔羌汗国在新疆历史中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 
  汉武帝任人唯亲先用卫青霍去病,再用李广利,如此说来汉武帝的用人方式所导致的武帝时期的辉煌是否运气所致? 
  孔子杀了少正卯,是因为少正卯抢夺自己学生,断了自己财路,威胁自己地位吗? 
  你在“域外汉籍”中发现过哪些与中国皇帝相关的有趣记载? 
  从逻辑上来讲,傅满洲这个词骂的是满族人还是汉族人? 
  如何评价田余庆先生? 

前一个讨论
「地方债」是怎么运转的?
下一个讨论
是不是日语骂人词汇中没有性侮辱?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