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历史盲? 第4页

                             10    11    12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幸福的人都是历史盲,历史盲不见得都幸福。

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历史,女人与小孩尤其如此,跟地理比起来,他们宁愿不学历史,当然,跟数理化比起来,也许他们会硬着头皮选历史,这就是文科班。

喜欢历史的人,是好的舵手、驾驶员,但也是苦逼的人。


user avatar   cpcli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有着无数粉丝的高老师:


cpcliusi:信口开河,一派胡言——评高晓松《晓说》之《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


user avatar   Halo_zo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哈哈哈,大家都在挂自己熟悉的人

我怎么那么想挂一下自豪的美国人民

不好意思,今天就要得罪你们一下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曾经有段很经典的对白,一个女生提问“为什么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然后这位主角大哥经过艰难地踌躇后最终鼓起勇气怼了回去

美国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很高,不过很明显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历史教育上不是那么上心。


所以美国经常有脱口秀随机采访路人,问他们一些历史问题,然后你会看到很让你震惊的回答

比如这个视频:



所以,我想说的是啥?

全世界其实都差不多

不管中国、欧洲、日本、美国

大多数人只是知道一些基本的常识

而“基本的常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历史,因为历史对生活的有用性实在是有限,作为一个历史学毕业生,我深有此感。


不过,我还是想嘲讽一波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的美国人民

至少中国人应该都知道我们自己的国旗上有几颗星吧


user avatar   he-xi-77-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个人的知识都有盲区,研究得越精深越是这样。哪怕是某个专业人员在脱离了自己的专精领域之后也难免犯错,所以我觉得知识性的错误,还不是最可怕的错误。否则还要工具书干嘛?


最可怕的错误应该是方法论的错误:先入为主;带着观点找材料;为了论证观点而信口雌黄;用一种脑洞作为另一个脑洞的推理前提……诸如此类的,这样才是真糟糕。


user avatar   yao-ke-jia-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初三历史课,讲到郑成功时,历史老师说到:“郑成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收复台湾,七下西洋。”我还以为是老师口误,提醒到:“七下西洋的不是郑和吗?”然后老师说:“没错,郑和就是郑成功。”再然后我听到了全班一群同学对我的嘲笑,说我不懂装懂。初三,专业的历史老师,把郑成功和郑和当成一个人,老师您以前真的是学历史的吗?那些嘲笑我的同学,你们平时一点儿也不看历史吗?


user avatar   jian-yu-bai-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诚恳地推荐大家

想要妄自菲薄的时候就去刷刷抖音历史类的视频

评论区里的兄弟姐妹真的会让你对自己的姿势水平充满自信

本文持续更新,选入条件:
1.有争议的,需要大量考证的言论不选,以百度百科就能找到答案的历史常识为准。
2.赞数少的不选,至少得有三位数的人觉得他说得dei~
3.大家文明观猴,可别去把俺的猴给吓跑了,也欢迎向我推荐新的奇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秦始皇到底啥时候死的:

我寻思秦朝国灭的时候,始皇帝的坟头草都得几丈高了吧?

还“不愿撤边军回防”??

还“刘邦项羽就是捡便宜的”???

难道我西楚霸王在巨鹿鲨的是四十万兵马俑?


2.没征服过外族的汉武帝:

卫青、霍去病:对。


3.英法联军雨我无瓜:

真牛逼,英法联军打的是带清国,杀的是带清人,那您祖宗当时在干嘛呢?


4.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光绪:

光绪:我都不知道我有这么牛逼


5.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带清:


我带清牛逼!

十五世纪就入关!

统治中原五百年!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原来是有出处的!


6.带清赔的钱,是我带明出的:

合着李自成打进北京发现国库没银子了都是扯淡,思宗皇帝早就在煤山底下用油纸包起来几十亿两白银就为了能给两百多年后的带清交赔款。

这,才叫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皇帝。


7.夏桀:原来我名叫“桀”:




照这个逻辑,汉武帝名叫武,他爷爷叫刘文?


8.哑舍历史学家:

这个我都懒得吐槽了,有空去把高中历史必修选修都给看看比啥都强。


9.民族罪人李自成

这位怕不是姓朱?啊姓吴也有可能!


10.平定七国汉武帝:

刘彻:我是我爹。


11.秦始皇的“誓言”

抖音瞎吹始皇帝的视频,常用一段“秦始皇说过最霸气的一段话”: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

这段话好就好在够大白话,虽然明眼人一看就不是两千年前的人会说出来的,但确实能骗一波流量。

那么这段带有浓郁网文风格的中二宣言到底出自哪里呢?

啊,这味儿就对了!


12.不真实的“人吃人”

真正的历史?

是指仅据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统计的中国历史上403起“人相食”的惨案吗?


13.败仗王岳武穆

纯纯牛马属于是。


14.恐龙写的《山海经》

2.3亿年前恐龙出现。

2亿年前大陆开始漂移。

550万年前南方古猿出现。

哈人。


user avatar   BeerHall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为吃人在中国古代从来没发生过。


user avatar   wang-zhe-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看 @叶子萱 (已永封)及其转生号 @木沐木木木 的高强度整活:

一、

“日本是匈奴文化,匈奴起源于东北”

二、

“黄帝炎帝是东北的游牧民族,长江以南都是农耕民族的百越”


“征服中原的王朝,99%来自东北”

“李唐突厥人”

甲骨文起源匈奴(大嘘

〈故事会〉

欧洲国家游牧民族说

日本人匈奴说

(作为同样到过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人表示,人家日本人从来都没有把匈奴当过自己祖先,


user avatar   wang-lao-y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秦粉”吧。

应该是习惯了《大秦帝国》那种样板戏一样的调子,也就是“老秦人”上下一个个浓眉大眼机智无比、六国一个赛一个猪头的情节。

我照着《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把战国后期列国的历史事件捋了一遍,于是我就变成了“魏吹”、“楚吹”、“赵吹”、“带私货”。


user avatar   allen-zh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8.1.19添加)

没想到有很多朋友点赞和留言讨论,感谢大家。

特做如下补充:

1、应为《马哲》,写成《马概》是笔误。

2、有朋友认为只要是保卫祖国的战争都可以叫卫国战争,私认为历史中这类的名词都是有特指的,在英文和俄文中都是大写的缩写,不能因为战争性质的相似就混为一谈(有历史专业的朋友欢迎指正)。比如我们在中国谈起伟大的抗日战争,大家都会知道说的是1937-1945进行的这场,不会和唐朝白江口联新抗日、万历七年战争、甲午战争混为一谈。

3、看到这个问题下的众多答案还在拘泥周边人对历史上人名、地名混淆的吐槽,我给大家贴上明朝张岱《夜航船》里开篇的一段话,供大家拾趣: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

以下为原答案:

大一时上《马概》,留校任教的女老师讲十月革命后清除白军的内战,一直讲这是苏维埃“卫国战争”,我多次强忍住了给她指出错误的冲动,学期末这门课我得了98分。

这件事过去十几年后,我的阅历也增加了很多,终于悲伤的意识到一个事实,“喜欢在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面前,卖弄自己历史知识的人,大多是情商很低的屌丝”,包括我自己。




                             10    11    12 

相关话题

  一个人没教养有哪些体现? 
  明朝的都司和行都司有什么区别? 
  有哪些影响世界走向的会议/会谈?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吃货? 
  有哪些人或组织在历史上背了很多黑锅? 
  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日本法西斯主义者是怎么面对日本文化中大量的中国文化影响的? 
  西安事变真的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事件么? 
  古代打仗运粮食用车吗,什么时候开始用的。为什么支持几万人的部队粮食,需要几十万的运粮部队? 
  中苏交恶是必然的吗? 

前一个讨论
「地方债」是怎么运转的?
下一个讨论
是不是日语骂人词汇中没有性侮辱?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