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问题:
1、1916年以前是,1916年以后不是。
2、1916年以后被没有尖刺的钢制头盔取代。
3、主要是装饰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结构。
下面是展(chě)开(dàn):
这种尖顶的头盔叫Pickelhaube,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在1842年设计。随后,德意志地区的各个国家都装备了Pickelhaube。不同地区的Pickelhaube,正面和侧面的徽饰都不相同;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后,不同地区的Pickelhaube依旧存在这种差异:
例如下图这顶M1915(该型号的尖刺可拆卸),根据正面的国徽和侧面蓝色—白色的徽饰,可以判断是巴伐利亚步兵部队的;一战期间阿道夫·希特勒戴的就是这种,不过在战场上一般会套上盔罩:
绝大多数Pickelhaube的主体部分是用皮革制作的;顶部的尖刺、正面的徽饰等金属部件除了装饰功能以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了结构。1915年出现了一种战时简化版Pickelhaube,称为M1915,最大的特征是顶部的尖刺可以拆卸;1915年9月,德军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士兵在前线作战时拆下顶部的尖刺,不过我估计就算没有这道命令士兵们也会这么干吧……
并不是所有Pickelhaube的顶部都是尖的,例如下图这顶阿尔萨斯炮兵部队的:
也不是所有Pickelhaube都是用皮革制作的。金属制Pickelhaube主要装备胸甲骑兵部队,在一些高级军官或者政治要人的相片、画像里也会出现。
从1915年开始,因为皮革储备不足,一些Pickelhaube改用薄钢板制作;更有甚者,改用多层压制的毛毡甚至纸板制作。下图是两顶普鲁士M1915,左边那顶较为华丽的是皮革制的,右边那顶较为简陋的则是钢板制的:
由于防护能力过低,德国于1916年采用了取消装饰的钢制头盔,称为Stahlhelm,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德式钢盔”式样;而Pickelhaube则成了高级将领的礼服,毕竟他们都离战火远远的。装备钢制头盔后,德军因头部受伤导致的死亡人数降低了七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Stahlhelm主要有三大型号,如下图,从上到下依次是M1916、M1917、M1918,护耳处没有下颌带铆钉的M1918是最容易辨认出来的:
M1918有一种护耳带缺口的型号,有人认为是为了便于联络兵接听电话;然而事实上,这种设计是为了保证士兵的听觉通畅,并且消除原来护耳内的回声:
Stahlhelm两侧的通气孔是凸起的,可以用来安装附加钢板以增强正面防护能力:
很多Stahlhelm还涂上了迷彩,例如下面三顶涂装了不同式样迷彩的:
真•题外话:
大家都知道带护耳的“德式钢盔”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头盔设计。实际上,以今天的眼光看上去华而不实的Pickelhaube其实在出现后不久也影响了欧洲、美洲很多国家的头盔设计,毕竟在线列战术的年代,头盔的作用并没有现在这么大。例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这款头盔:
2016年10月17日更新:某个早期的头盔枪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