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邪不压正》这部电影? 第1页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影的“皮相”与“骨相”


不知什么时候,流行起皮相和骨相的说法,用来衡量女明星的颜艺。

大意是说,有皮相的女演员能撑起一时的风姿,然而后半场的较量,只能靠骨头上的天赋异禀来弥补不断流失的胶原蛋白。


这理论颇有拨云见日的感觉,以至于每次看到这类的分析,都忍不住点进去瞅瞅,哪些女明星是胜在“皮相”,哪些则是钦定的“骨相”美人。


《邪不压正》我看了,不会自讨没趣去评。


引用宁浩导演的评价:“特别的姜文,特别的电影。非常像电影的电影,非常是电影的电影。”

姜文:“太会聊了,谢谢。"

宁浩说的话让姜文很受用,他说了四句话,车轱辘翻来覆去,把姜文和电影之间,用一种排他的逻辑串联起来了。


我一个画家兄弟,自始至终都不认为电影是一门艺术。

和他辩论过,无果。

他心里,艺术和非艺术,是有一条线的,我不能通过一晚上的争论,去改变他二十几年已经成型的观念,如果能改变,他也就早早失掉了自认为一名艺术家的根基。


与之类似,冯唐的“金线”理论,广为流传,这句话对文艺界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他自己写的作品。

这让不少人变得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是那个不够线的南郭先生。

有些内容输出者,会格外重视这个“线”,比如冯唐,再比如姜文。


一个坊间的传言,姜文评价过冯小刚,说“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也得是酒。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小刚,你应该把葡萄酿成酒,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


如果按照开篇那个关于女人的论调,皮相与骨相,那么姜文讲这段话的时候,显然是承认电影应该是“骨相”一面的,而冯导的东西,还仅仅停留在“皮相”,是挂着霜的葡萄,甜美多汁,但不是酒的样子。


最近冯导的日子不大好过,《邪不压正》还没上映的时候,就一口大锅扣在了头顶,无比应和了电影的片名。抛开人品和他与崔恩恩怨怨,单单仅就电影本身来讲,姜文也是在用实际行动给冯导上课。

《芳华》上映的时候,软文写的标题是《姜文说的酒,冯小刚终于酿出来了》。拿自己当年的当头一棒当噱头,以示痛改前非,顺便带一波热度。但《芳华》到底是不是酒,看客心里应该是雪亮的。

至少电影的前半段,更像是进了大超市的水果货架——红提、马奶、巨峰、美人指、玫瑰香一应俱全,不仅在数量上突破了,而且更加新鲜了,霜都是白亮亮的。


姜文不喜欢这类东西,在公众场合花很多口沫来批判国产电影就是不像电影的现实。

有没有必要呢,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现在就是有大把的”假的大电影“和”真的假电影“,前者例如真人秀在电影院放,后者则是影像化的剧本,影像化的段子梗——导演像一个机器,这边猪赶进去,那边香肠吐出来,失掉了电影的某种派头。


我不是导演,更不是电影工作者,有人说电影不是艺术,那他开心就好,于我有什么关系。

姜文不行,但凡一个人说一句电影不是艺术,对他而言是在侮辱他的人生历程,但是那么多院线放映的真就不是艺术,也不够格称作真的电影,如果换做我,我也会觉得自己需要做点什么。


所以《邪不压正》里面才会安排一个废帝老师的朋友,废得什么忙都帮不上,和革命半毛钱关系没有的一个人,下场很不好,只因爱好写影评。


中国人大可以口无遮挡,评价日本人,韩国人,因为我们不是他们。

但当中国游客在海外的种种丑态被当成新闻流传到国内的时候,中国人该如何评价中国人,一句我们是人口大国,我们中间有好人,自然也有坏人,是正确的废话。

同样,如何评价中国电影。年年像《第十放映室》那样自己骂自己也是毫无用处的。


毕志飞觉得《逐梦演艺圈》和《我不是药神》一样好,都是好作品,那我觉得《邪不压正》不如《我不是药神》好,结论是,毕志飞比姜文牛逼。

有的影评人很鸡贼,把姜文描述成一个逻辑严密自洽,无法外界评价的浑然一体,言外之意评论对于他是轻飘飘的。我觉得这不属会拍马屁的,毕志飞也自有一套价值观油盐不进,难不成姜文跟毕志飞能划等号?


即便是有很自我的一面,还是要拥抱观众的。地下电影也是有观众的,只供自己欣赏的,最纯粹的电影也不是没有,也有,绝大部分都在91上。

很骨的姜文,很皮的冯小刚,最终人们记住他们的,还是作为导演,曾经的作品。

光皮无骨固然让人厌恶,光有骨头,那就成了螃蟹,失去了作为电影的那份娓娓道来。

徐峥显然无暇估计皮相骨相之争,可能也没什么正邪的概念。做出的东西,既有膏腴的一面,也有铿锵的一声鸣响。姜文以硬著称,然而这部片子跟《我不是药神》比,我还觉得软了,不仅软了,而且脂粉味照《一步之遥》更重了。


起了皮骨之分的念头,就落了下乘,似乎也开始走上了邪道。

比如华山派本来挺大个山头,搞剑宗气宗之争最后就塌台了是一个道理。

真的美人,是美而不自知的。一位导演如是说。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让子弹飞》真的只是一个华丽的意外,可惜我们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了常态。】

姜文,也包括比他年长几岁的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演,曾经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摘金夺银,创造过华语电影迄今难以企及的艺术辉煌。

然而他们这代人积重难返的共同点,就是他们从在电影学院就读时受的教育,便是推崇艺术电影,鄙视好莱坞式“工业流水化电影”,即使得到了巨额投资,也同样是用拍艺术片的思维去拍商业大片,把电影当做艺术品,沉迷于个人的艺术创作,对光影镜头精益求精,恨不得每个分镜头都是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却唯独不情愿好好讲述一个为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故事。

甚至在这些大导演根深蒂固的偏见看来,一部电影如果“好好讲故事”,便是“自甘堕落”到电影当成电视剧来拍,对于买票进场、期望看到一个好故事的影迷观众,更抱着文化精英的高傲和俯瞰。

所以,过往许多年里,他们拍出来的“商业大片”,纵然有漂亮光鲜的一层外衣,云集了华语影坛最耀眼的一群明星,也只是一些既不文艺、也不商业的“四不像”作品,

从《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从《无极》到《道士下山》,从《一步之遥》到《邪不压正》,整个大屏幕上,各色人等行事完全不合逻辑,名言警句层出却实为不知所云,纵然是各色影评人的通稿营销,宣传得天花乱坠,然而市场教做人,票房教做人,广大观众就是不肯买账。

这些年来的华语电影市场,首先是香港成功影人尽数北上,带来了他们那套成熟运作多年的商业片运作模式,然后是内地新生代导演如徐峥,如徐峥,如宁浩,如吴京,这样的新生代导演,从草根成长起来,对观众真诚和“接地气”,想观众之所想,需观众之所需,更充分汲取了香港、日韩到好莱坞,全世界各国商业电影的成功经验,打造了不亚于港片黄金年代的商业片运作模式,拍摄出了一部部跟紧时代脉搏、为广大群众所喜欢的商业大爆片。

从徐峥横空出世的《泰囧》,到吴京震惊世界的《战狼2》,短短数年时间,华语片票房记录就从12亿刷新到56.8亿,不止是票房同时口碑也大获成功,让人民大众为之满意,足以证明这些从商业片年代成长起来,接受好莱坞式先进电影思维的新一代影人,才是中国电影之未来希望。

与之相反,曾经创造过华语艺术电影辉煌的那整整一代大导演,早已进入了创作生涯衰退期。现在的他们,不但再也拍不出能去奥斯卡、去金球奖、去欧洲三大电影节摘金夺银、足以载入电影史册的艺术精品,更加拍不出跟紧时代脉搏、为广大群众所喜欢的商业作品。

在这个电影票房爆炸的年代,面对以二、三、四线“小镇青年”为主体撑起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我们的大导们哪怕心急火燎要投身圈钱抢钱大潮,却也是有心无力。时代大潮不断前行,声势磅礴奔向远方,他们却被抛离太远,廉颇老矣,只剩往昔声名了。

在前几年的电影行业内,据说人人皆知的共识:「香港大导演不管拍什么片子,都会把自己当作商人,最关注预算成本和票房盈亏;内地大导演不管拍什么片子,都会首先把自己当做艺术家,至于预算?成本?那是什么?

姜文更是出了名的从来都不将预算当回事,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无不是大量挥霍胶片,拍摄途中便预算超支,不得不追加投资。

即使是《邪不压正》这样既无特效,又无大场面,根本无需大投资的2D版民国背景影片,姜文也为了主角的房顶跑酷所需,不惜重新搭建了一座民国版北平城,又在影片拍摄中途,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而临时更换了全套的武术指导班底。

正因为影片的投资成本不小,票房回本压力甚大,现在的姜文,经历了四年前《一步之遥》 的票房口碑双双失败之后,已不敢继续随心所欲的任性。

能看到姜文的这部新作,在商业上做了许多妥协,甚至自己退居二线,启用了因出演《湄公河行动》的缉毒特工颇受好评,又以“勤奋上进”、“努力健身”为宣传标签,同时粉丝迷妹众多的台湾小鲜肉彭于晏作为第一主演,影片中也时不时给他的一身健美肌肉做各种特写,甚至让他去裸奔跑酷,同时影片宣发时,也一直以彭于晏和许晴这对男女主演的性感身体为吸睛点。

影片上映期间,宣传攻势更是铺天盖地,姜文不遗余力地几乎将每个近期出席的活动,从上海电影节到微博电影之节,都变成了自己影片的宣传主场,甚至还到《创造101》这种年轻追星族热捧的综艺节目去卖力宣传。

从姜文的角度,大约已经尽可能压抑了个性,为票房尽力讨好了观众,以为自己是在"委委屈屈"地“拿饺子喂猪”,为票房尽力讨好了观众。

然而,都2018年了,现在的影迷观众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电影市场刚刚爆炸,还会给《小时代》系列之类烂片买单的时候,那样容易被宣发和大导给哄骗了。 如果一部影片本身质量不佳,那么,哪怕其宣发营销和推广力度再大,哪怕导演过往的履历再辉煌,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根之萍,绝不可能被观众认可。

《邪不压正》戏份最多的第一主演彭于晏,台词口音严重违和,演技更是几乎被同片所有对手戏的演员压制,完全撑不起一部戏。而且“李天然”这个男主角乃至于影片所有的主要角色,行事都莫名其妙,导致人设十分虚假和脸谱化,全无立体感,剧情结构也因此崩塌,故弄玄虚而毫无逻辑性。

所以,这部人设虚假、镜头碎片化、主角毫无立体感的作品,才在开场半个小时的惊艳后,迅速沦为了手撕鬼子般的抗日神片,最后竟是主角小宇宙爆发,武力值吊打全场而收尾。因此,广大观众不肯买账,票房遭遇滑铁卢,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

何况,《邪不压正》同档期面对的,偏偏是《我不是药神》(豆瓣9.0分,猫眼9.7分)这样现实主义题材、切实打动全年龄段各阶层观众、票房口碑逆天大爆的对手。

《邪不压正》(豆瓣7.2分,猫眼7.5分)比之前作《一步之遥》(豆瓣6.3分、猫眼5.3分),无论口碑还是观感,虽有明显提升,5.8亿票房也是姜文生平的第二高票房记录,可是对当今无限扩容的电影市场,已经远远不够看了。这次失败,也只是落伍于时代的大导演们,在当今电影市场又一次徒劳无功的挣扎罢了。

更证明了真正如《红海行动》(票房36亿,豆瓣8.5分),《我不是药神》(票房30亿+,豆瓣8.9分)这样的票房口碑双爆,广大影迷观众满意的好作品,

如果按票房破30亿,豆瓣破8.5分这个标准,我们的大导演已经不是出于个人任性不想拍,而是根本没有能力拍出来了!

《让子弹飞》 :站着把钱挣了,人也膨胀了。

《一步之遥》 :让观众跪着自己,还想把钱挣了,赔了个底朝天。

《邪不压正》 :不敢再任性,跪着还是把钱给赔了。

——说实话,最伤人。

相关回答:狐狸晨曦:姜文是不是再也拍不出像《让子弹飞》这样的电影了?

狐狸晨曦: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姜文的电影很扯淡?

狐狸晨曦:姜文《邪不压正》为什么口碑、票房都输给了《药神》?

狐狸晨曦: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为什么首映当天豆瓣评分从 8.2 降到 7.2 ?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片子大概不错,但和药神相撞,生不逢时,可惜了。既生瑜,何生亮。


user avatar   caobuk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姜文的电影都值得琢磨琢磨——邪不压正里的隐喻(有极少的剧透)


蓝青峰:这个角色,毫无疑问,代表的是KMT。最明显的,莫过于蓝青峰找根本一郎要日本人潜伏在KMT内部的名单。需要注意一点,蓝青峰的手下,都是白衣人。

关巧红:关巧红也有手下,手下都是黑衣人。显然,关巧红代表一股和蓝青峰类似的势力。蓝青峰代表KMT,那么关巧红当然代表我党。

其实,名字里就有暗示:(青天白日旗)、


想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蓝青峰和关巧红之间为何有一种微妙的关系——既有共同的目的,又互相提防、互不信任。



根本一郎:代表日本人。


朱潜龙和唐凤怡:代表北洋军阀。


如果仅仅认为唐凤怡是朱潜龙的情妇,就大错特错了。唐凤怡可以安排人绑架李天然,并且让朱潜龙浑然不知,足以证明她手下也是有一帮人的。


为什么说朱潜龙和唐凤怡共同代表北洋军阀势力?看这幅图就明白了: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徽,里面就有(雉鸡)。

朱潜龙代表北洋军阀中的亲日势力。(看了电影就明白,亲日很明显)

唐凤怡,代表北洋军阀中的亲美势力。(看了电影就明白,亲美很明显)


通过朱潜龙和唐凤怡的关系可知,北洋势力中,亲日占主流,亲美占少数。


有人要说了,都1937年了,还有北洋军阀?嗯,是的。北洋军阀名义上没了,那伙人其实还在。电影刚开始就借米国人的口说了,KMT统一了中国,靠的是重组和收购。这些地方势力都被收编了,但是老蒋指挥不动他们。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蓝青峰和朱潜龙的关系不错:他们名义上是同僚。有细节显示,蓝青峰很早就和朱潜龙勾结在一起了。朱潜龙之所以改姓“朱”,是受高人指点,这个高人不就是蓝青峰吗?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蓝青峰和日本人关系也不错:其一,KMT内部就有亲日分子;其二,孙先生还受过日本人的恩惠。

蓝青峰说了这句话(大概意思):我这盘棋布局了二十年,就是想他们(北洋系和日本人)自己消灭自己。

这就是KMT早期的策略:想借日本人之后,消灭北洋系。可是,谁想到,北洋奉系张少帅直接跑路。七七事变之后,北洋系人马也是消极抵抗,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北洋军阀出身的很多人,最后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汉奸。


KMT二十年的布局,没奏效。。。


所以,蓝青峰说,如果开战,就让李天然大开杀戒。七七事变之后,KMT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



这里再回答几个问题:


1、李天然的爸爸代表什么?


电影里面,李天然有好几个爸爸。分别是:


1.1 生父。李天然的生父是谁?电影最开始李天然师父说的话,应该就交代了。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李天然师父在15年前,即1922年说“我把你抱回来10年了”。也就是说,李天然在1912年,被师父收养。1912年,正是中华民国成立的那一年。李天然的生父,代表清廷。


1.2 李天然的师父。师父代表民国,被北洋军阀背叛杀害了。


1.3 老亨得勒。老亨得勒是精神上的爸爸,代表米国。一段时间,中国知识分子想走米国的路。这样就能明白蓝青峰为什么说他养了老亨得勒15年。KMT让老亨得勒做了李天然十五年的精神之父,代表KMT一直给了大家一条走米国路的幻想。


1.4 KMT。精神之父被KMT为了自己的利益杀害了。训政了解下?


2、李天然代表什么?

上面说了李天然的这么多位爸爸,那么李天然是谁?李天然读起来,很像犁田人。犁田人就是中国人民。

为什么红和蓝都要让李天然(中国人民)去打汉奸和日本人呢?

因为无论红和蓝,自身的力量都不足以打败汉奸和日本人。他们必须要利用李天然(中国人民)对汉奸和日本人的恨,发动中国人民去战胜侵略者和汉奸。


当然,也靠了米国人的力量。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获得了米国人的援助。所以,李天然(中国人民)获得了米国人的帮助。但是,米国人让李天然听蓝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天然心里是出现过迷茫的,他一度以为红才是接头人,他应该听红的。


3、关巧红的仇人是谁?


可能是北洋军阀,也可能是蓝青峰,或者都是。


4、结局的暗示?


李天然干掉了日本人和汉奸。但是,蓝已经被拔了牙,奄奄一息。李天然把他交到米国医生手中,拜托米国医生一定要救救蓝。


蓝是KMT。像极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KMT。其实已经奄奄一息,牙齿都被拔光,靠美国人续命。

蓝从奄奄一息中醒来说的话,很有意思:“我救了你一命,你救了我一命。我们扯平了,我不再是你爸爸了,你去找自己的儿子吧。”(这句话意味深长,代表KMT依靠人民打赢了抗日战争,但是马上又脱离人民群众了?)


但是,关巧红却感谢李天然,说李天然给了她复仇的勇气。是的,关巧红在抗日战争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而且,可以注意到,李天然已经明显偏向了红。说明人心已经倒向了红。

最终的结局,必然是红胜蓝败。


5、蓝青峰的两个儿子


《邪不压正》里的蓝青峰说,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死在广州,对应的《让子弹飞》发生的南国;一个死在上海,对应的《一步之遥》发生的上海。笔者认为这对应的是国民党经历的两次背叛。一次是被军阀背叛,一次是被帝国主义背叛。


军阀背叛参考历史:旧军阀、新军阀,相继背叛孙中山。孙中山和陈炯明决裂。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孙中山逃到上海。

《让子弹飞》里,黄四郎是旧军阀代表,张牧之的兄弟们是新军阀代表。失去武装的张牧之,必然是失败,死路一条。这是蓝青峰死的第一个儿子。代表依靠民众觉醒是没有用的,依靠军阀是没有用的。蓝(KMT)认识到,必须走武装暴力革命的道路。


帝国主义背叛参考历史:帝国主义干涉北伐,1926年,英国军舰炮击武汉北伐军,各国云集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帝国主义本来是支持中国革命的,但是当北伐节节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又害怕中国强大,选择干涉革命。

《一步之遥》里,各国选花魁。真以为是选花魁?是选中国谁说了算。候选人有三位,完颜英(中国人)、白虎(美国人)、上官青卢(日本)。完颜英当选,白虎和青卢异常愤怒。代表中国选择走自己的道路,但是美国和日本非常的不高兴。

从这一点来说,《邪不压正》继承《一步之遥》是非常明显的。《邪不压正》里也基本只有美国和日本。

马走日和完颜英一起,结果完颜英死了。完颜英真的是自己死的?谁知道?反正马走日成了罪犯。马走日被各方势力联手杀害了。

马走日是蓝青峰的第二个儿子,也死了。代表独立发展的道路走不通。蓝(KMT)放弃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姜文的作品经常描述冷漠的中国人。从《让子弹飞》到《一步之遥》,再包括更早之前的《鬼子来了》,里面的群众形象大多是麻木不仁的。

这部《邪不压正》想表达什么呢?热血。中国人的深谋远虑太多,少年般的热血太少。高谈阔论太多,干得太少。各种牵强的理由,让我们无法当机立断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人会阴阳怪气地说,这人(热血者)愚蠢,没有智慧。


好在李天然最终觉醒了。《邪不压正》里,蓝青峰和中国人民面临的死局,最后因为中国人民的觉醒,反败为胜了。


这里,用电影中关巧红的一句话结尾:“复仇,不需要别人相信。一个人,一把枪,足矣。”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不需要别人相信。但是自己一定要有一腔热血。


热血,我们永远都需要。所以,笔者也想说:选择,不需要别人认同。一个人,一个目标,足矣。


谢谢大家的点赞!《邪不压正》里有一段被删了,是姜文和凯文史派西的对手戏。大致内容是,姜文被带进急诊室,凯文说要帮姜文办间谍学校。另外,我抽空看了《侠隐》。与其说《邪不压正》是改编自《侠影》,不如说姜文是借翻拍《侠隐》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这样一来,这句话(为了醋包饺子)就有解了。姜文是为了表达他的思想,才拍了这部电影。巧的是,思想和醋一样,都需要酝酿和发酵。


再次谢谢大家的点赞!喜欢看逻辑推理类型文章的朋友,欢迎关注我的专栏:西游记释疑
镇元子为什么要跟孙悟空结拜?
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到底是谁?
谁是大闹天宫事件的受害者?


user avatar   a-lang-88-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即便是投掷在姜文固有的电影序列里,《邪不压正》也值得拎出来单说。


并不是因为其在质量层面简单的好与不好,而是在这两个分明的评价体系里,它都可以毫不脸红地成为样本。


解剖《邪不压正》,需要把台词和画面分开说。


最近几年,姜文电影明显话多了,《邪不压正》里,仍然挥洒着《让子弹飞》以来的语言暴力,画面则蘸满了化不开的柔情。


二者明显的分界线就是老北平的屋顶。


房檐下,阴冷,是老男人的世界。老男人话多,话锋之间是阴谋、是鲜血,是杀戮。


屋顶上,晴暖,是小男孩的世界。小男孩用眼睛和心灵看世界,野生着爱情、信任和幻想。


屋檐下,有浪荡的唐凤仪。屋檐上,有浪漫的关巧红。


台词是挑衅,画面是挑逗。


台词是献给观众的, 画面是留给自己的。


2.


姜文是个上房的人,他所有的电影都是他的梯子。


到目前为止,他一共导演了六部电影,差不多每一部电影都有文学作品作为依托,也无一不和原作小说关系稀薄。


姜文最好的一点是他对影像语言的理解和把控能力,他的思绪因为文字而激活,但最终令其思绪飞翔起来的是影像。


影像和文字都有叙事功能,但文字的叙事是通过阅读者在头脑中二次风暴而形成新的气象才能完成。大多数电影的影像,往往沦为这个气象的复述者。


姜文不同,他不是用影像复述,他是用影像去讲述。


这类讲述需要一个触点,在《让子弹飞》里,这个触点是马拉着火车飞奔。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是云南拉回来的,垫在疯妈赤脚下的红土。在《邪不压正》里,是老北平的屋顶。


也只有站在屋顶上,他的画面才获得真正的自由,是来与去的自由,是爱与不爱的自由,是做与不做的自由。


需要注意的是,在《邪不压正》里,这种自由是以老男人的视角展开的,当一个钢铁的汉子,意识到女人的伟岸时,毫无疑问,他老了。


他终于发现,成长需要女人的指点,就像李天然对关巧红说,“你治好了我的心病”。


成长后仍然需要女人的保护。就像嚣张跋扈的朱潜龙,被唐凤仪大嘴巴抽完,说“醒了”。


所以,姜文拍周韵基本都是仰角。彭于晏也只有站在屋顶上,才对着关大娘哭。


屋顶上,有小男孩的梦想,有大男人的理想,有天上掉下来的茶钱,有熟了的黄瓜和西红柿。


3.


用姜文自己的话说,他的电影都得“有劲”,但在《邪不压正》里,他的有劲,基本是靠台词驱动完成的。


劈头盖脸的台词,欺得很近的镜头,对观看构成了压迫感。甚至觉得吐沫星子都喷溅到了脸上。


很多台词都写得很筋道,就像“就是为了这个醋,我才包了这顿饺子”,“我们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这是姜文对观众一直乐此不彼的SM游戏。


《邪不压正》的问题是,语言的暴力手段太单一,只是不断地挥动俏皮话的鞭子。台词要是失去内在的核心力量,即使挥动的速度再快,观众也会很快从刺激性的高潮中回落。


一旦回落,越来越快的鞭速,反倒令人反感了。


真正的力量不是一路飞奔,不是拳拳到肉,而是此起彼伏,是轻重缓急,是错落有致,是从容不迫。


是八方风雨,为我所用。


4.


姜文电影好就好在他的主观性上。


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更为癫狂的《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他都有意识地让主观性站在地上。


那时候,马小军站到屋顶之前,他还能不厌其烦地去铺设马小军的家庭,讲述他怎么一家一家地撬锁。


在镜头对准陈冲饰演的林大夫屁股前,他还有耐心去渲染林大夫脚上的塑料凉鞋,身上的的确良白大褂。


在师爷的半个屁股挂在树上之前,他还和师爷吃了几次火锅,喝了几次酒。


但在《邪不压正》里,他的主观性也上了房。


他已经没有耐心,去理会在影片开头交代的李天然的特工身份,也没有耐心去讲清楚蓝青峰布了20年的那个局。


甚至连复仇、暗杀这种事,都在大庭广众下,嚷嚷着说。


虽然也有细节,如在亨大夫的讲述里,燃烧的李天然是直接扑到车前,而在蓝青峰的讲述里,李天然是摔了一跤才扑到车前。暗示了两个人中,有一个在撒谎。


但这一切都被狂躁的剪切,隐藏起来。


单位时间内的镜头数,确实意味着信息量,可镜头是给观众看的,需要尊重观看者的生理承受极限。


一直高潮,容易死人。

5.


更令人惊骇的是,《邪不压正》里出现了令人绝望的废笔。


如李天然对肾脏宣誓的段落,无论是对复仇这条主线,还是战胜恐惧这条暗线,都毫无作用。


如李天然丢钱一段,误用鸦片一段,即便是后来引出了关巧红,在叙事上,也是臃肿的。


为什么把根本之宝的章,盖在唐凤仪的屁股上?是为了告诉朱潜龙,他就是偷刀者吗?那第一次给唐凤仪打针时,他就已经有机会单独面对朱潜龙了。


酒店喝酒一段,李天然扮成服务生的目的是什么?用冰块弹伤朱潜龙的眼睛而不是他的喉管,目的又是什么?


在影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偷刀,进而引发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对决,动机草率得令人尴尬。


《邪不压正》的驱动装置,不再是叙事或者是人物,而是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从来都是小范围内的风暴,再密集的戏剧冲突排列在一起,也不是电影。


电影需要快意恩仇,也需要潜踪匿影。需要显,也需要藏。


6.


不能不提到《邪不压正》的原著《侠隐》。


侠隐的精髓在于隐,在文字里,李天然吃吃喝喝、做做衣服,和关大娘搞对象,其实都是侠的一部分。


他把复仇之刃藏在身后,如伏低前腰的豹子,伺机而动,一击必得。


《邪不压正》里,把这份隐赠给了关巧红。


第一次露面还拄着手杖,关大娘是“北平第一裁缝”。后来,在李天然和根本一郎决斗时,她带领黑衣人干掉了日本人的伏兵,露出了深不可测一角。


最后,她像鸟一样,消失在屋檐中间。


姜文对侠的理解,都在动作里。


《邪不压正》的动作逻辑是男孩子打架的方式。


但这一逻辑,只在最重要的两场决斗中出现。


一场是李天然和根本的决斗中,出现了对李小龙的模仿。一场是李天然和朱潜龙的打斗,出现了抠眼睛、掰手指、勒脖子、撞脑袋这一类。


这是影片主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但在其他时间里,李天然是跑酷、自由搏击等。不是不好,是太常见。在姜文连对话都要求上房的理念下,出现了沾了土的俗套。


7.


姜文的电影,是观众和姜文一起创作完成的。


性与政治,一直是男人乐衷谈论的。


这两样都是直说就寡淡了的东西,姜文以往电影里都是含着。广大人民群众被这种可见的遮掩和隐约的暴露所挑逗, 更激起了熊熊的解读之心。


但《邪不压正》将暗喻、隐喻压到最低,这种很像是一种风格的煽动性消弱,也就是心理上的SM手段被降到最低后,取而代之的语言风暴,就变得危险了。


起码在《邪不压正》这一部电影里,坚硬的姜文,松动了。他以前的电影是男孩的电影,男孩是简单,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往无前。他对世界的理解,被这种简单和坚决磨砺得尖锐无匹。


《邪不压正》是老男人的电影,老男人是复杂,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元的理解,对历史、政治、人性、爱情、权力的不解释,是老男人特有的迂回。


不再怒目而视,不再奋不顾身,开始宽容,甚至认命。

锐气不足,就去锐化影像。就被一个屋檐,隔开了两个世界。

【本文源自公众号的阿郎看电影】


user avatar   ccccccckh02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名《彭于晏跳房子》 《彭于晏找爸爸》 《彭于晏秀身材》

复仇的不严肃 情节的拖沓 是导致我在观影过程中经常出戏的根本原因


user avatar   hao-pi-qi-xian-sheng-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收集了几段《邪不压正》里最喜欢的台词。


师傅:“这日本人,咋不在北海道种鸦片呢?”

朱潜龙:“人家讲文明,不在....”

师傅:“滚!”



李天然:“爸,车不应该让人么?”

亨大夫:“这是北平!”

李天然:“洋人到了北平,怎么都变得这么跋扈?”

亨大夫:“哎呦!您倒是学文明了,那你干嘛还要回来杀人呢?”



李天然:“这皇城墙怎么给拆了?”

亨大夫:“这有人买,就有人卖,有人卖,就有人拆呗。”



亨大夫:“蓝先生,您这到底是干嘛?”

蓝青峰:“我啊,打瓶醋。”

亨大夫:“打醋?走反啦!在东边,南小街二店、五店都有。”

蓝青峰:“那不是我吃的醋。”

亨大夫:“您这醋还真够讲究的。”

蓝青峰:“那可不,这么说吧,就为了这点儿醋,我才包的这顿饺子。”



朱潜龙:“日本人都靠不住,我靠谁啊?老蒋?”

蓝青峰:“更靠不住。”

朱潜龙:“一个写日记的人?”

蓝青峰:“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朱潜龙:“是啊。”

蓝青峰:“你写日记吗?”

朱潜龙:“我不写。你写日记吗?”

蓝青峰:“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

朱潜龙:“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蓝青峰、朱潜龙一干杯,同时说道:“下贱。“



朱潜龙:”蓝兄,跟你聊天,心里面敞亮。“

蓝青峰:”你知道为啥啊?“

朱潜龙:”咱心里干净。“

蓝青峰:”心里面就没自己。“

朱潜龙:”只有反清复明!“



李天然:“为什么要对着一颗肾宣誓?”

院长:“这颗右肾的主人,是一位北平名士,它很健康,却因误诊被切除了,真正有病的左肾,仍然留在体内。就那样,就那样,知道这位先生过世。”

李天然:“那台手术是谁做的?”

院长:“是......我。”

李天然:“i'm sorry。”

院长:“没关系,没关系,知耻近乎勇。”



亨大夫带着李天然骑着驴子走在小路上,冲过来一队正在演戏的日本兵,日本兵叫嚣着要打死亨大夫。

亨大夫:“这是我的护照,知道你要枪毙的是谁吗?”

日本军官:“你敢用你的护照威胁我?”

亨大夫:“我就要用我的护照威胁你,有种你就开枪吧。”

日本兵走后

李天然:“我们 护照只不过是一张纸,却可以阻挡军队。”

亨大夫:“因为我们有更大的坦克,更强的军队。”

李天然:“日本兵太不懂文明。”

亨大夫:“因为他们没被打疼过,哪天他们被打疼了,就懂了。”



蓝青峰:“这也叫名单?”

根本一郎:“对。”

蓝青峰:“只有一个人名?朱潜龙是不是汉奸我他妈用你他妈告诉我么?”

根本一郎:“传说归传说,这是皇军的官方认证。我们日本人,说到做到。”

蓝青峰:“你们日本人,真厉害!”



根本一郎:“我可以让你当英雄,也可以让你当汉奸。”



老潘:”我不就写点影评吗?我碍着谁事儿了?“

巧红:”你看电影吗?认识几个字儿啊?假装影评人?“

老潘:”我每个影评五个字儿,能耽误什么事儿啊?“

巧红:”你会写第六个字儿吗?”

老潘:“打人不打脸。“



朱潜龙:“再见了,老蓝。”

蓝青峰:“这么他妈黑,我他妈哪知道,哪天是哪天啊?”



李天然:“你也要背叛我了吗?”

蓝青峰:“我第一秒就背叛了你。”



李天然:“不要再哭了,再哭就要到了。”

蓝青峰:“我压着速度呢。”

李天然:“你没有背叛我,你是背叛了你自己。”



朱潜龙:“咱俩先躲躲?“



朱潜龙:”她不知道我会功夫吗?她一直都这么勇敢吗?“



朱潜龙:”都是一个师傅教的,这也破不了招啊。“


李天然:”你上房干嘛?“

朱潜龙:”我上房找枪。“

李天然:”地上有五把枪,你他妈不捡。“

朱潜龙:”我忘了!”


user avatar   zhao-hao-yang-19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荣幸成为《邪不压正》的第一批观众,看完之后还跟编剧孙悦老师聊了聊。聊完之后就觉得非常敞亮,因为我们心里都没有自己,只有电影。


——剧透预警——


再强调一遍——-全都是剧透——-强烈建议看完之后再阅读此文


首先这是一部非常“姜文风格”的电影。像这类台词——“那靠谁啊,老蒋?”“一个写日记的人?”“你写日记吗?”“我不写日记”“谁把心里话写日记里?”“没人把心里话写日记里”——比比皆是。整部电影都在浪漫与黑色幽默的风格中推进,但毕竟是姜文的电影,叙事方式会给人一种“优等生解题不断跳跃思维”这种感觉。我认为,对于这部电影的解读不宜从故事线入手,最好是从人物切入。


这部电影其实是呈一个镜像的对称轴的,人物、场景、意境都是两两呼应。


首先最主要的两个角色,姜文的蓝青峰和彭于晏的李天然。他们两个人是“一个知道自己做什么,但是不知道怎么办”另一个是“知道怎么办,但不知道要做什么”。李天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复仇。但是怎么办,他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虽然第一晚就见到了师兄,但是随后一直乱闯(也跟他回国时答应先完成任务、再报私仇有关,他一直没找到他的上级)。从他回来皑皑白雪,到第二次遇见师兄树已经绿了,可见时间跨越了多久。从头到尾他只是一个棋子,只有电影结尾才真正掌控了自己的命运。


蓝先生就更有趣了:他下了一盘二十年的大棋;在北京有十二栋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宅子;北平的黄包车车夫都是他的特务;跟美国间谍机构有深度合作(能成为美国间谍的上级);能从溥仪那里搞到文物;参加过辛亥革命,跟老西子(阎锡山)、小诸葛(白崇禧)有交情;保护了爱国将领张将军(张自忠);还养了洋人做门客……但是呢,这么牛逼的势力,他要干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在北平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两个儿子都曾经牺牲,但是为了什么目标呢?他自己要当总统?为了解放劳苦大众?都没有。他只是跟当时的政客一样,有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不当汉奸。然后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出卖、欺骗、暗杀等等等。最后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下了一盘二十年的棋,把自己给下进去了。


所以最后蓝先生在车上问李天然“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么”“你真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么?”李天然答了两次“知道”,蓝先生哭了。做局的人以为能掌控一切,破局的人却是自己的棋子。


两位女性角色,也是互成对应。许晴饰演的唐小姐,剑桥毕业,受过国外高等教育,但她的思维还是“封建的”——一心想的就是依附男人,还要做正房。即便她已经有实力买了马尔代夫的小岛,但是男人不跟她“私奔”,她自己的价值找不到依附点,最终从城楼上一跃而下也是情理之中。而周韵饰演的小裁缝巧红,从小受封建三从四德的教育、裹小脚,但是当丈夫对她说别报仇了,她送给了丈夫一个“滚”字,并开了裁缝铺独立走上了复仇之路。


两位外国人也很有意思,根本一郎开书屋、教汉学、读论语,打心眼里仰慕中国文化;却滥杀中国人,卖鸦片(有一个细节,李天然被打针的地方,一闪而过的一个牌子就是根本书屋)。而美国人亨德勒,从骨子里瞧不起中国人,电影开头骂路人,他儿子还看不下去说不应该车让行人么,结果他回了一句“这里是北平”,说白了还是认为自己是高等人。他面对日本坦克不是勇敢,而是傲慢与蔑视。最后他对蓝先生说了实话:“你们中国人跟日本人,在我眼中就是穿衣服的猴子”。但是呢,他深爱着李天然,不惜冒着自己生命的风险去跟蓝先生摊牌。


这部电影里最大的一个镜像对映,就是以北平天际线为中轴,对称的地面世界和房顶世界。做一个类比,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等作品中,大笔墨塑造了巴黎的“下水道世界”,居住在下水道的底层人民,虽然贫苦、污秽、挣扎,但是他们有着一颗最善良最纯洁的心。所以雨果会说出“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这句话。同样,在天际线上的北平城,有着与地底不同的规则,有着干净的黄瓜和西红柿,有着默契与信任。他们俩第一次见面,李天然拿起了头套,巧红也说“北平也有很多跟人你一样不想被看见”,展现的就是这个“屋顶世界”。


最后再说一说“复仇”这条主线。其实复仇真正的完成,是对心魔的消解,也就是说李天然的复仇过程是前置的,在巧红打碎了他的心魔之时就已经完成了复仇,最后的战斗之时一种形式。所以导演会选择一种戏谑的处理方式,打斗更多的是幽默,而不是震撼或壮烈。另外对于李天然来说,复仇并不是结局,第一他完成了男人的成长——电影自始至终,他都在认“爸爸”,第一个爸爸是师父,第二个是美国人亨德勒,第三个是蓝先生。但最后蓝先生对他说:“你该去找个儿子了”,这个人物算是第一层圆满。另外李天然复仇之后还有两场戏,第一是救张将军,第二是把在北平街上滥杀的日本兵扔进火炉里。这报的就不是“私仇”了而是“国仇”。就像郭靖真正成为“大侠”不是他在华山论剑中拿下天下第一,而是在襄阳城头领兵杀敌,中国式的英雄永远不可能脱离这种家国情怀、天下大义。抗日,是完成了李天然的第二层圆满。


姜文导演自己也讲过,他每一部电影都要尝试一些“新东西”,都要在艺术上有所突破,不会再在核心层面上重复自己以前的作品。这一种人物的圆满和结局的收拢,是在他以往所有作品中都不曾见到的——或许这也可能是圆了他自己的一个心念。



user avatar   ji-xuan-yi-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还是要致敬导演,料很足,看的非常过瘾。

在进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看过《让子弹飞》,那么,必须提前再看一次。如果你没看过一步之遥,不要紧,邪不压正与让子弹飞的关系更近,至于一步之遥里的疯狂和灭亡,在邪不压正中是用“十五年后”一笔带过的,看不看,都可以。

所以,进电影院之前,请先把让子弹飞看了,不然,你会意犹未尽。

让子弹飞的结局,是落寞的革命者,在革命胜利的废墟上思念战死的亲友,这个时候,马车经过,革命的生还者,都坐在故事开头的马车上,在同样的歌声里,前往浦东,革命者在这一幕的荒诞和震撼中伫立良久,最终决定,策马扬鞭,紧紧追赶。

老三,你真的赢了吗?这是我反复吟咏的问候,在2011年暗哑清冷的新年里,在2014年闪耀辉煌的丛林中,支持着我和我的朋友们不断在历史的激流中持续向前,并勇闯这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的,其实就是这样一句不甘而可笑的话:

老三,你真的赢了吗?

终于,在2017年秋日的风暴里,我可以平静地说一句,历史,是公正的。

审判,是残酷的。

因为,邪不压正。

因为,穿行过隐秘的小路,在寂寞的顶点上,只有马孔多最终被摧毁的预言。老三式的胜利,是对自己和整个民族的荼毒,这毒液最终会发作,并迎来致命的觉醒。

在第一部里,姜文是孤独的,最终被世界背叛的革命者,在第二部里,姜文是最终被经济大潮碾碎的,还算有良知和有革命记忆的那种青年,而在这一切最终结局的时候,姜文变成了一个父亲,试图将生存和胜利的火焰传递下去,拖泥带水,欲言又止,最终,却语重深长:

我们终会死去。你要成为父亲。

在革命的风暴最终被篡夺,经济的大厦最终因为贪婪而倒塌时,你正是茫然无知的,却不幸要承担起一个民族哀痛的青年。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活下去,并且生存到这场风暴的最后吧。

邪不压正,正式开场。

1

让子弹飞中的老三,在邪不压正中是恶贯满盈的师兄。

为了把土地卖给日本人种鸦片,师兄杀了李师父一家,师弟仓皇逃亡。

师兄把灭门的责任扣在师弟身上,给师傅树立了高大的铜像,每年虔诚祭祀,自己跪在第一个,为自己赢得了尊师重道的好名声。师弟被描绘成欺师灭祖的小人,立了跪像,跪在师父面前。

让子弹飞中的背叛是含蓄的,忍耐的,邪不压正中的背叛是血淋淋的,是不屑于藏着掖着的。

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相。

在让子弹飞开头,城墙上,挂着的通缉令画像,是朱元璋。

在邪不压正的开头,师兄决定认祖归宗,改掉李姓,回归朱姓,跪倒在同一张朱元璋的画像前。说的是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日本人要进城了,师兄觉得自己快没用了,于是,想要另投靠山。

十五年,光阴似箭。因为背叛而建立的和平和繁荣,正在走向终结——北平城外,日本人的豆战车轰鸣开进。

就在篡夺者们的江山岌岌可危,日本人的刀锋不断紧逼的时候,十五年前的背叛之夜,那个唯一活下来的师弟,正背负着国仇家恨,返回帝都。

这个时候,如果你回顾让子弹飞的最后时刻,老七于心不忍,挫败了师爷试图把张麻子吹死的企图,又在老三带着大家前往浦东,张麻子挨个询问时惭愧低头,羞赧不语的样子,你就会闻出一种味道。

一种未来永继、历史的齿轮永不消失、所有的背叛,都要用鲜血偿还的味道。

回归的师弟仍旧是懦弱的。十五年前的血腥让他吓破了胆,他编造了连自己也不敢相信的谎言,说自己能够躲过子弹。事实上,真相永远比传奇丑陋,也许是,他只是吓晕了过去,而没有中弹,最终在师兄焚尸的时候,因为灼热而苏醒,最终从火场逃出,遇到了自己的美国养父。

十五年的美国训练,并没有能够说服一个大男孩走出阴影,你是新时代的青年,但你却百无一用。

你精神上的父亲,已经在许多年前死于背叛。你的美国养父和中国上级都是靠不住的,美国养父只有希望你好好活着的乡愿,中国的上级,只是把你看成一件工具。这样的成长过程对于大部分青年来说是毁灭性的,他们大多数人碌碌无为,成为社会的螺丝钉,少数人看透了真相却不能承受,最终夭折。

事实上,想要完成最终的成年,就必须在风暴中胜利。这个时代,好走的路是没有的。如果你觉得你的路很好走,请赶快换一条。

2

这是一部拍给青年的片子,是饱经沧桑的父亲,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导。

一开始,姜文看着回国报仇的青年,是把他当做工具的。他更看好的是师兄,虽然师兄恶贯满盈,但姜文积极拉拢师兄背叛日本人,为自己所用。

在这个故事的中段,姜文对青年的看法,开始缓慢地发生变化。他是蹉跎岁月,任江山由国民党蹂躏的辛亥元勋,他本来不应该对任何事情抱有希望,总是怀着冷漠的,自己也知道可能没什么用,但自己想不出更好方法的那种理性。

但是青年的莽撞和热烈打乱着他的想法,破坏着他拉拢师兄的机会。

一开始,青年想要为师父报仇的冲动,只是姜文利用青年的主要理由。

但是后来,青年的若干次盲动和率性而为,最终打破了姜文的所有计划。

理性在没有良知辅佐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

失去了勇气的智慧,最终将蜕变成市侩。

在国难当头,篡夺者苟且而来的和平最终被他们跪舔的东洋人毫不犹豫地打碎时,一步之遥中的种种现状,都已经不再有出现的可能,新一代的青年,连被经济的风暴所碾碎的机会都没有了。而在师父的死亡中结束了童年,并且度过了十五年懵懂岁月的主角,在刚刚开启人生旅程的时候,就要面临复仇的危机和日本人带来的亡国灾难,这是两代人的故事,互为因果,彼此成就。复仇,光复,把已经被塑造成铜像的师父,从历史的束缚中拯救出来,才能够真正面对亡国的灾难。

这是两代人的交接,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蹉跎老人,和面临着抗战压力的回国青年之间的对话,拉拢师兄这种精神上已经腐败了的老江湖,最终被证明并没有什么用。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那些懵懂的,冲动的,如野兽一样热烈的下一代身上,在这扑面而来的青春风暴面前,退隐的辛亥人物,最终决定背叛自己所有的理性,加入到青年主导的狂欢之中。

只有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少数的青年,才能够真正摆脱一步之遥中的所有规训,迎风怒放,迎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成长。

一个时代结束了,革命的时代,结束于老三的背叛,老三在上海开启的时代,结束于自己的贪婪和洋大人卸磨杀驴式的步步紧逼,混沌之中,新的秩序正在孕育,城墙上下的的长啸声正代表着一代人的愤怒和不甘。从美国回来的主角,通过一系列的蛮干和盲动,完成了自己的成长,而这个时候,也就到了结局和起点共鸣的时间:

姜文最终选择了成就,坚持住了一个革命人物的底线,并且看着老三开启的时代化为灰烬。

主角最终迎来了成年,一个人的成年是通过以下几种原料酿成的:自己最尊敬的人的堕落,自己最信任的人的背叛,和自己最热爱的人的离别。

姜文和主角在北京医术最高的医院完成了生离死别,革命时代硕果仅存的,连牙掉光了的长者,看着仍然管自己叫爹的主角语重心长:我已经不是你爹了。你呀,是时候给自己找个儿子了。

是的,一代人就这样长大了,在背叛,堕落和离别中,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道路。


3

1937年,7月13日,帝都。

师父的仇已经报了。勾结日本人害死师父的师兄,最终迎来了历史的审判。师父还是那个师父,是那个为了不让日本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种鸦片,宁愿去死的师父。颠倒是非,涂抹黑白的行为,最终只是历史眼中的丑角。

日本人已经进城,苟且换来的和平和繁荣,最终在战争的号角声里化为了灰烬。

父辈们,已经死干净了,身前身后,苍茫无人。

自己最热爱的人,首先用一个谎言,换来了自己的勇气,然后,再用一个干脆的告别,提醒青年自己更应该做怎样的事情。主角一个人站在帝都的屋檐上,看着周韵在远方消失。这个时候他已经脱掉了日本人的外套,穿上了白色的中式大褂,留起了分头,来自荒野的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一个残酷而美丽的新世界,正在他的眼前徐徐展开。



4

主角的几次换装,代表着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状态。

最终活下来的年轻人们,会脱掉西装,脱掉外套,脱掉日本人的和服,而像他们革命的先辈一样,穿上最中国的服装。

我对这个电影唯一的意见是,结局处主角的大褂干脆换成灰色,再拿上一把雨伞。


5


让子弹飞的开头,不甘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篡夺的元勋,带着一帮兄弟,踏上了继续革命的道路。而在结局,面对老三再一次篡夺革命成果,能够反驳这种背叛的,只有革命者冷峻的马蹄声。


邪不压正的结局,革命人物凋零殆尽, 用生命的最后一口气,完成了对青年一代的期许:国破家亡,生灵涂炭,将待英雄重整河山。


很完美。完美的时代颂歌。完美的,三代人的刻画,和三个时代的跌宕起伏。完美到“其实导演可以把姜文和主角之间的态度变化说的更细腻明白一些”这样的屁话,也懒得说了。


6

他最终还是追上了那列火车。


7

今天正式上映,再补一条吧。

片名叫hidding man.问题来了,hidding man 是谁呢?

是谁?年少投身革命,忍辱负重,完成了薪火相传?

是谁?非生非死,非隐非显?

我知道的是,姜文在电影里的名字,叫蓝青峰。

那就念一句诗作为结束吧:

曲终人不见(hidding man),江上数峰青。

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tang-cao-14-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邪不压正》首发破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部影片很可能高开低走,与《我不是药神》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一个编剧朋友曾跟过《一步之遥》的剧组,当时他刚入行,在剧组中还不是编剧。闲聊时他曾向我讲过《一步之遥》中“完颜英之死”这场戏,姜文拍了许多个版本。当时在他以为影片最后的呈现会是一个类似《罗拉快跑》的一种形式,但后来的成片与当初他所想象的大相径庭。

这其实都指向了姜文的一个习惯——现场改剧本

现场改剧本并不是不可以,很多文艺片导演包括王家卫、侯孝贤在内都有这种习惯,但那是文艺片。而姜文从3年前的《一步之遥》到今天的《邪不压正》都是用商业片的卡司在拍一个文艺片。对商业类型片来说,临场改剧本身是大忌。

我注意到了《邪不压正》的编剧组最大牌的是何冀平老师,其代表作有《新龙门客栈》、《新白娘子传奇》、《投名状》等叙事非常完整的优秀作品,如果《邪不压正》剧本掌舵的是何冀平老师,我相信并不会出现这次叙事支离破碎的情况。

《让子弹飞》没有出现主线故事崩坏的情况很大一个原因是对剧本改动极少,我曾看过述平的《让子弹飞》剧本,除了对部分有删减外,原文几乎没动。

王家卫喜欢改剧本,但王家卫本就是编剧出身,而且并不参与演出。姜文自导自演并对编剧有这么大的话语权,一旦他的表达欲一上来,思路又跟不上节奏的话,就特别容易剧情失控。

姜文从骨子里又是鄙视类型电影的,并不屑于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他很像阿根廷导演加斯帕.诺,后者的代表作《不可撤销》、《遁入虚无》都是典型的叙事让位于隐喻和风格的非类型电影,《爱恋》更是以成人电影的姿态描写两性关系,通篇充满了色彩、构图对角色内心的表达。二人的作品都散发着欲望和昆汀式的暴力美学:姜文喜欢拍屁股,而没有审查制度掣肘的加斯帕.诺则直接把做爱过程拍给你看;姜文用日本刀砍头,加斯帕.诺用灭火器爆头。

姜文又与加斯帕.诺完全不同,不同在于,姜文是有商业上的追求的,所以他用彭于晏。同时他又毫不顾忌主流观众的欣赏能力:多数人并不了解1937年的帕梅拉之死;多数人也不清楚喜欢搞暗杀和恐怖事件的在当时多出自朝鲜流亡政府的成员;同样以大陆主流人群的历史能力也没多少人听过施谷兰的故事并能与剧中的关巧红结合在一起。最多充其量看得出来开头对《沉默的羔羊》的致敬和房顶上下的二元城市,当然还有布鲁斯.李这个梗。

姜文在电影中急于放入了众多他想当然的neta(找不到太合适的词,格斗游戏中代表特殊高端技巧),却又似乎无法将这些内容优雅的揉进剧情里。部分观众在观影后借助各种影评来了解了这些,最后发出“哦,原来是这样。”的惊叹,可这些内容依旧无助于剧情中的那些硬伤和不流畅。

反观《我不是药神》,以中规中矩的商业类型模式来讲故事,这样的电影对中国现在的电影工业体系完善是有巨大帮助的。我并不否认姜文的才华,可姜文的电影实际上并不适合大众。对于大陆电影的现状,从普通影迷和专业人士都对他又抱有商业上的期待,很难说这对中国电影是一件好事。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影《永远的 0》? 
  如何评价电影《铁道飞虎》? 
  如何评价《邪不压正》这部电影? 
  2020 年,有哪些值得一看的职场类影视作品? 
  《长津湖之水门桥》中哪些细节戳中了你的泪点? 
  如何评价电影《阿修罗》全体投资方决定撤档停映?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上)》? 
  哪些影视作品给你留下了童年阴影? 
  《进击的巨人》里有哪些很燃的情节? 
  美国人怎么看待热映的《长津湖》?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整牙后变更丑的案例?
下一个讨论
明朝所有皇帝和清朝皇帝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趣事?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