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实录》和《国榷》比较?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mo-yun-c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可读性上来讲,《国榷》与《明实录》相比要差一些。《明实录》修自六曹章奏,而六曹章奏皆是诸臣原疏,此所谓诸臣者又复以甲科居多,文笔的优美与合理性是《国榷》所不及的。毕竟谈迁终生止步于乙榜,读过《国榷》就知道,他考不上进士的确是有理由的。另外《国榷》中大量的人名是空白,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国榷》是谈迁个人所著,资料来源有限的前提下,基本没有精力再去完善细节,只是多少有些遗憾。

若排除崇祯朝,单以自太祖至熹宗的历史来看,《明实录》无疑超出《国榷》很多。但《国榷》中亦有视角独特的观点,可补《明实录》之不足。比如对于孙承宗的评价,谈迁并未以孙殉国而笔下留情,而是称孙为『福将』,将孙在辽东期间未历大败的原因归结为幸运。视角颇不寻常。

但因为历史的原因,《明实录》至熹庙嘎然而止,这就为《国榷》的重要几天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国榷》对于崇祯朝的记录是不可多得的史料,想要详细了解崇祯朝的历史,《国榷》恐怕是最佳的入门教材。而且《国榷》中又留下了大量的与清修明史完全不同的史料,确实能解开很多令人迷惑不解之处。比如为什么会爆发松锦之战,为什么崇祯会压上全部力量与皇台吉一决雌雄,这里面的因果,离开《国榷》是很难看明白的。还有比如崇祯到底知不知道洪承畴叛变降敌?这一点上,《国榷》的记载又与很多其他的史料观点相反。又如孙传庭为何下狱的问题,不看《国榷》,是搞不明白的,因为《明史》的记载明显自相矛盾,不合情理。

总之《国榷》值得一读,但论价值,确实比不上《明实录》。




  

相关话题

  冯玉祥下野后,溥仪为什么没能搬回故宫居住? 
  历史学界对光武帝刘秀评价很高,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却不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呢? 
  如何评价小岗村? 
  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西康、察哈尔、热河等省?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类似欧洲的全身板甲? 
  为什么网络上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叫海参崴的人比把冲绳叫琉球的人多? 
  哪些条件促成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成功? 
  如果没有闭关锁国,清朝最终会怎样? 
  为何日本对苏溃败对美强悍? 
  70多年前,奔向鸭绿江的他们正年轻,关于他们你知道哪些舍生忘死的故事? 

前一个讨论
崇祯死后的南北太子案,哪个是真的。我觉得南北太子都是真的,对不对?
下一个讨论
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生平何如?如何看待他的历史地位。





© 2025-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