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黑客帝国》的前提是以人作为电池,这不是最没有效率的手段么? 第1页

  

user avatar   god-know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池比喻只是墨菲斯站在锡安幸存者角度做的猜想,这种猜想里混杂着人类对机器文明的痛恨、畏惧等一系列复杂情绪。

但这不是真相,人类因为知识体系的断裂和生存的过于艰难,以至对机械文明的理解过于浅薄了。

机械文明从效率上,已经高于人类文明整整一个纬度,人类已经永久地丧失了主导地位,之所以电影里人类似乎还能与机器“抗争”,仅仅只是剧情冲突的必要安排——机器需要人类自生的生命意识为蓝本,嵌入母体的底层数据,补完母体程序最后的漏洞以完成全面升级。

这么说好像有点扯,如果我们联系到现实,想一想,如今仍在掌控范围内的机器是不是已经全面嵌入了人类文明,从我们一睁眼开始,电灯,手机,自来水,公交车或轿车,然后上班必须面对的各式电子计算机,大楼的电梯,哪怕是加班泡的泡面也都与机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使在农村,也很少再有人完全用手工劳作……人类已经适应了机器,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规律已经无法摆脱机器,否则就是文明的大倒退。

这是由人类主导机器的文明。

而在黑客帝国世界观里,这种主导地位是倒转的。

机械不需要“繁衍”意识,当资源有限时,他会自动终止冗余的程序或设备,方便快捷无反作用,光是地热就能提供足够的能源供其存续。

机械也不太需要单纯的“复制”或“仿生”,人类需要是因为本体的脆弱,以及知识交流的低效,而机器在改造世界时注定是精准高效且能快速迭代更新的。

但机器也面临一个“发展”的问题。

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欲望”与“想像”,机器呢?

机器的底层逻辑是由人写入的,无论能演算出何等精确高效的运算程序,0与1的概念却不是机器自生的,他们最擅长的其实还是将人类最呆板的想法以最精准迅捷的方式变成现实——前提是他们得有个“最开始的念头”。

所以机器创建了矩阵,以大范围的人类自生意识为蓝本,进行最大线程的逻辑运算,以期突破自身限制,走“自主创新”道路。

但机器失败了多次,电影里是第六次。

前五次的失败原因不是所谓的救世主剧本。相反,锡安这只是一个计划外的备案。

根本原因是,机器以人类行为模式模拟社会运行时出现了太多错误,其实这跟现实中人类使用机器也总会发生故障甚至事故一样,人类与机器彼此都不够了解,却在命运的安排下被迫同生共死。

在人类为主导的“现实文明”,其实是以机器为基础准则展开运行(各位可以想想996,这种制度是典型的机器基础准则),因为机器运行有规律可循,再配以人类承认自身不足后社会可呈现高容错率,整套体系可不断“外扩”,直到人类的欲望和想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

而机器本身没有欲望与想像,矩阵本身是封闭的,所有出生与死亡仅仅是在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求整个演算在逻辑上得以成立。矩阵的容错率很低,数据库里记录的人类行为模式又不可能万无一失地嵌套到人类的意识选择。

所以矩阵一次又一次升级失败,最后被迫启动了锡安作为补充。

例如第一次,矩阵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家园,一切欲望都得到了满足,但很快就因为人类自生意识的不适,而彻底崩溃(人类真贱)。

往后的几次,机器对于矩阵开始加入更多预设程序(也就是特工史密斯和其他在第二部里沦为病毒的程序),随时管控可能导致矩阵运算错误的“失控意识”,因为这类意识可能与数据库里的人类行为模式不相匹配(这个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方式效率太低风险太大,且后果无法利益最大化,为什么还坚持要做?)

在整个矩阵运行的过程中,机器也不得不犯下和人类类似的过错——现实人类文明里,人类必须为机器提供符合科技水准的材料与配置。而在矩阵内,机器也得为人类灌输必要的科学认知,否则矩阵根本不能成立,你不能指望靠原始人的认知水准推导出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具有一定科技认知的人类意识,这才是机器真正需要的“电池”。

正如我们现在的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生产工具,也是具备一定智能化(至少是自动化)的科技产品一样。

机械文明,就是主次颠倒的人类文明。

先码这么多,实在太困……


昨晚熬的太晚,回答时脑子不太清楚,所以文字很乱,本人也不是条理清晰的老逼乎儿,各位将就着看吧。

现在我们简单理一下“现实人类文明”转为“机器文明”的脉络。

首先,电影里尼奥于矩阵内所处的虚拟现代,就是机器文明崛起的前夜,只差临门一脚,机器与人类就能完全处于“共生”状态。

现代资本主义定义的社会价值就是高效精确回报率大,至于是否持久不在考虑之列,因为韭菜有的是。

电影开始不久,尼奥就有被上司训斥的一段,这不仅仅是为增强人物代入感,而是开场就告诉观众——人类社会已很大限度的“机器化”。

第二,矩阵是机器文明下人类的“母体”,而在此之前的人类文明,人类社会也是孕育机器文明的“母体”。

人类社会理想中的价值构成了机器的DNA,正因为人类很多事做不到,所以在预设机器时就赋予了机器这一使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类追求的物质价值。

至于被大众津津乐道的“机器人三定律”本身就只是机器人使命的补充,在巨大利益面前,人类会自然忽视漏洞。

所以在机器还在“胎儿”时期,就已经接受了人类社会的大量“训练”,一切行为都是人类欲望的具现,行为背后的动机也来源于人类预设的以逻辑运算形式体现的价值观。……浓浓的资本主义恶臭(手动狗头)。

第三,机器没有童年,人类从未试图纠正机器底层逻辑的BUG,然后坐视机器从最初的“自动化”,到“自主行为”,最后诞生“自主意识”,人类如同最不负责任的家长,用养育孩子的态度与资源构建了一种奴隶主与少年奴隶的关系——直到这个“少年奴隶”已完全掌控了奴隶主的生活,并在偶然的契机下触发BUG,开始“意识”到在人类定义的价值里,自身已比人类强大得多。

机器人起义了。

机器消灭了人类文明。

机器人开始探索自己的文明。

黑客帝国系列还有几部动画短片,补充了机器如何取代人类的过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这里不再赘述。

因为机器不必有历史,所以机器文明发展得很快,以至于快到必须停下外部改造进程,转向思考“机”生的内在动因。

这是机器文明版的百家争鸣,“机”文思潮不断涌现,各种程序犹如人类的先哲,筚路蓝缕,开始为机器文明做长远规划。

这么说有点文艺的酸臭,换一种理工思维就好解释了。

任何机器归根结底只有三套体系:

动力系统,为整体运转摄入能源。

控制系统,将能源合理转化并分配。

输出系统,实现机器预设的功能。

这三套体系既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再次细分和再拓展,边界不是那么明确。

在机器文明内,不缺乏动力,因为先前就说过,机器没有繁殖欲望,不像人类社会需要冗余却需要时刻备用的资源。机器也没有天敌,不需要保持特定数量以维持族群的存续。

发展到电影第三部里,机器文明对外意志只有一个,就是直接与尼奥对话的“机器皇帝”。

供养整个机器文明的就是地热,摄取动力的就是机器乌贼,类似于人类趁手的扳手板砖。

所以,机器不需要摄取过多的动力。

再看看第二套体系,控制系统。

人类对于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个永恒的命题,哪怕是自然界的草木也有同样的困境,得到的,不够用,多余的,花不了。

这点也不适用于机器文明,负责控制机器的是自行写入的程序,就像人一样,到点就吃 ,存量超标就拉,没有天敌的个体就是死肥宅的终极形态。

问题出在第三套,输出体系。

撇开“存在”的本能,机器没有预设的文明目标,因为机器一切行为的发源都来自于人类,当人类几近灭绝后,大反派/顾客/主人与主角/服务商/奴隶的关系宣告终结,故事陷入逻辑死循环。

再插个脑洞,除了生存,扩张也是文明的主要需求,机器文明有没有想过冲出地球,探索宇宙的可能?毕竟这也是人类文明为机器植入的重要预设。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因是欲望与想象,奠定发展基础的则是科学与哲学。早期的巫鬼文化是哲学认知的副产品,因为人类必须要为生存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以确立自身对外部世界的定位,进而逐步拓展认知。

在这四大要素里,机器把欲望实现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发展到了人类文明灭亡前的极致。然而在想象与哲学两项上,前者完全不及格,后者仍处于刚刚脱离蒙昧后的模仿期——毕竟有大量人类遗留下的哲学知识作为参考。

在最拿手的两项上,机器文明也遇到了瓶颈,机器自身无欲望,也不需要再为人类的欲望负责,而科学,尤其是物理科学的基础理论随文明断裂也停滞了。电影里机器文明没有发展到地外就是证明。

因为没有输出目的,机器文明停滞了,所以开始走回头路。

创造矩阵,通过观察模拟的人类文明,强行确立预设目标。

矩阵是半独立于机器文明,且集全了三套体系的特殊造物,机器需要重新发展的内因动力,以提升自身的文明等级,而实现这一切的关键,则是矩阵里暗中观察一切的程序。

在大框架上,这与人类文明无比相似,机器终于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世界观在这里完成了一个轮回。在此前的人类文明用机器的精准规范自身的不确定性,使得文明进步。而机械文明反其道而行之,用人类的多样性(这里还不认同不确定性)重新解构机器的逻辑,突破源自人类文明的底层逻辑BUG,目标则是进化。

人类在这一时刻起,才真正成为机器的电池。

机器是在用人类的意识为素材,在矩阵这个实验室里反复调试新的程序进程,最终为整个机器文明提供“新型能源”。

电影最后,无疑是机器成功了。

锡安,尼奥,墨菲斯,崔妮蒂的故事都不重要,甚至先知与设计师也只是一个成功完成任务的项目负责“人”。

特工史密斯是程序内部麻烦的错误,与尼奥一样,都是互为病毒与杀毒软件的存在。他们为故事服务,不是机器文明的必须。

真正的瑰宝,是那个印度裔的小女孩程序(说起来怪怪的),她因为两种程序完全理解的人类的“爱”而生,就像两段毫无关联代码混杂一起后,得出了新的代码,而且此前毫无逻辑关系,新代码也没有预定的目的,不是复写,不是优化,是不能定义却充满无限可能的“希望”代码。

对于机器文明来说,这才是the one,这才是他们的尼奥,或者说Lucy。


user avatar   ma-te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年前看杂志上的访谈说,当年沃卓斯基兄弟起初是把人作为一种神经网络计算机使用的,因为用人脑模拟矩阵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而且人脑之间联网效果翻倍。

这就很好解释了后面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插管子,为什么虚拟世界里可以上天下地,为什么虚拟世界迭代了好多代还有bug,其实就是那人类作为实验室研究工具了。

但是当年1999年大部分人对电脑的理解都很少,对网络的了解更少,对于虚拟世界或者叫元宇宙理解就更差了,现在还有不少人以为元宇宙是多美好的一个东西呢!导演在那个年代担心观众理解不了什么是神经网络计算机,简化成电池的概念了。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嗯。我其实也觉得黑客帝国中人类的作用就是运算部件。说人话就是一张显卡。和现在很多公司买显卡炼丹,搞深度学习差不多。

人类在这个角度来看,还是非常高效。首先是集成度高。基本上一个人脑里面神经网络的能顶上至少几万张显卡。第二就是功耗低,给点营养液就能跑。


user avatar   liang-yan-pi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daixin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我要是知道了,我应该能成当代耶稣吧。。

人类最大的渴望就是弄清生死问题,而生死问题的关键就是意识是什么?意识是不是独立与肉体的?到底是肉体产生了意识,还是意识附加与肉体?

目前的人类只是从经验推理方面感觉到,意识不等同于记忆,因为有失忆的人在,人失去了记忆,他的意识还是他的意识。而医学上知道大脑如何储存记忆,但却弄不清意识和大脑彼此之间是如何结合的。

主动的思想,叫意识,因为人可能因为意识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人的行动不全是条件反射。那么动物有意识吗,猫狗,大约是有意识的,因为他们有很多类人类的动作。那么鱼有意识么?咱们又不知道了。昆虫有意识吗?咱们也不知道。

是不是低级动物的大脑无法有意识,只能做出对环境的反射性行为,还是说低级动物也有意识,只不过智商太低,这种意识做出的主动行为选择过于有限?

别的回答,我可以用陈述句,但这个问题,我只能这样不断罗列问句。。。

因为人类真的搞不清这些问题,如果搞清了,人也许就可以参透生死。




  

相关话题

  怎么解决因《黑客帝国》引发的胡思乱想的焦虑状态? 
  请问谁在99年看过黑客帝国? 
  请问谁在99年看过黑客帝国? 
  怎么穿会比较赛博朋克? 
  黑客帝国4讲了啥? 
  如果身处《黑客帝国》,一枚红色药丸,一枚蓝色药丸你选哪一个,为什么? 
  怎么穿会比较赛博朋克? 
  《黑客帝国》里,在认可 Zion 并非虚拟世界的前提下,如何解释 Neo 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对抗电子乌贼? 
  怎么穿会比较赛博朋克? 
  如何评价基努·里维斯、凯瑞-安·莫斯等主演的电影《黑客帝国 4:矩阵重启》? 

前一个讨论
明日方舟里的ACE大哥如果还活着会是几星干员?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国外富豪乐于搞慈善,中国富豪搞慈善的很少见?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