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湖南师大附中就读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ni-ke-liu-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p.s 感谢参演的小伙伴们 和后期制作33


user avatar   cui-zhong-bo-wen-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图预警!!!!!!!

离开学校多年,但还是把这个拿出来分享下


附中的就读体验我能记起来就是学校环境好!环境真好!环境真的好!


毕业了去读个国内大学可能会发现校园环境还没你中学好!


时过境迁,当年的好多自己老师现在已经附中各大分校的领导了。


四大名校真是兼并长沙所有中学的节奏。


就读体验原文如下:


那个地方 ......

那个我只呆了六年的地方 ­

那个我将怀念一辈子的地方 ­

那个按考试成绩排考场的地方 ­

那个冬天不做体操却跑步的地方 ­

那个可以因迟到被通报批评的地方 ­

那个它一放学就让麓山路堵车的地方 ­

那个老师值班不穿校服不准进门的地方 ­

那个被太多学校模仿、学习、借鉴的地方 ­

那个让学生可以自由展示个人的才华的地方 ­

那个总是开鼓舞人心的考前开动员大会的地方 ­

那个把纪律诠释到极致把校服利用到极致的地方 ­

那个昨日我曾以她为荣、现在仍然以她为骄的地方 ­

那个晚上学生不用在班晚自习却依然成绩很好的地方 ­

那个培养出了许多像朱镕基总理一样的优秀人才的地方 ­

那个因培养出无数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冠军名声大振的地方 ­

那个创造了如雪花一般的由老师精挑细选汇编的试卷的地方 ­

那个食堂饭菜虽然不好吃但大家依然排队排到伤心欲绝的地方 ­

那个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成绩故、二者皆可抛的地方 ­

那个让老师们很累很累却育桃李痴心不改、做人梯手不释卷的地方 ­

那个继长郡地狱、一中人间后、号称天堂但确实非常名副其实的地方 ­

那个每逢开学帅气的校长和团委书记都会给新生们发表迎新讲话的地方 ­

那个像围城般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毕业的人却怀念一生的地方 ­

那个动辄批评、警告、留校察看甚至开除学籍等校法伺候以严惩违纪的地方 ­

那个比长沙河东的学校静谧,比长沙河西学校优秀且适合读书学习求索的地方 ­

那个有许多像梁特、欧阳、强哥、治清、屈屈等这样独具个性的优秀教师的地方 ­

..................................................


放点2009年的老照片,学校放假拍的,算算已经5年前了
对附中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因为自己初一就在这个门进去的那个教室过的

特别大,特别凉快。我们当时英语老师蔡茜老师是第一届带我们(这里更正,蔡茜老师第一个带的班是初9704班),刚从大学毕业的才女,那个美啊!

后来带完我们就去生孩子去了。现在应该还在。



这个是09年的老照片,好像后来是铺了草地什么的,没见过,这个确实丑了很多,这层楼当时是高三党理科班专用,现在应该也是,烟花什么的应该不错。



攀登杯--刚进学校这个碑还是可以刻的,但听说后来已经刻满了,都是理科奥林匹克竞赛的世界冠军

百年校庆那会我接待过一个帅哥校友,他也是刻在上面了的,但是他没拿世界冠军,因为自己参赛那年遇到是在台北举行,因为不能出现两个国家代表队这么尴尬的事他就退赛了,他后来去了北大学物理。



大榕树(更正为香樟树),高考前的碰头地,大家都是从这里走向考场,然后走出考场,最后离开附中的。




记得初中进学校就长这个样子,高中离开还是这个样子,没吃过几回,因为是走读生,但我知道夹层里有老师的VIP食堂,伙食好很多。



我很好奇有多少附中男生和女生的爱情故事从这里开始的??




好像这里很多年都没变过吧?高考出榜的地方,走下去就是桃子湖,当时堕落街还在




对于每个附中人,香樟下走过的才是青春




我们高三挂的,好像也是欧阳昱北老师的字(经学姐指正是2004级文科班学姐的字,然后是04级开始挂上去的),我们全年级都模仿过他的字帖,强制的,强制的!




叫洁齐亭??


后门党表示这才是我6年走过的路!!后门才是我的前门!

但我记得初一是没有这个,要走食堂旁边那条小路绕圈子




这个应该变化不大,高中建的,初中是什么不记得了




上次还回学习图书馆做了讲座,出国的学弟学妹们真的越来越多了。




惟一楼貌似是我初中进校新修好的,当时是很高大上的主楼




这个应该附中各位很熟悉了,看那棵树都觉得学校绿化做得好!





我很好奇这里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因为自己初三是在云麓楼读的,这里也很熟悉

当年0316班在这里玩耍的同学有去了牛津留英的,也有成了韩国组合EXO一员的,那是个人才济济的班级。


她叫什么来着??(根据评论知道这个雕像叫向往)




这个其实是新的,以前的老礼堂就一层,但那个老礼堂的主持台上走出了何炅,李维嘉和龙丹妮




进门我记得有朱镕基总理的校庆的题词,朱总理初中是广益学堂读的。





学校最有名的校友朱镕基,所以叫镕园






这就是学校最中央了。


终。

-------------------------------------------------------------

2015.1.6更新:

收了这么多赞,觉得还是要盗张图来丰富下,觉得很有代表性(侵立删)


----------------------------------------------------------------------------------

2015.1.7更新(盗图,侵立删):

这是附中大概的面积,话说这幅图能找到我家,哈哈

这段路夏天走起来还是蛮有感觉的

听说现在非学校学生要进学校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找不到都是桌子椅子准备月考考场的照片,这张也不错。

---------------------------------------------------------------------------------------

2015年2月22日更新:

附中现在分校真的好多,长沙市内都有起码5个了

记得原来艺术在这里打过灯

小堕的东东包也没了

鲁荣老师年轻的时候,当年迷倒附中万千少年

1995年的桃子湖路


北大发的喜报

欧阳昱北老师上CCTV

附中妹子

好图

--------------------------------------------------------------------------------------------

2015.3.30更新:

附中在职老师全家福

————————————————————————————————

2016.3.18更新:

湖南师大附中老师录一

photo.renren.com/photo/

湖南师大附中老师录二:

photo.renren.com/photo/

我的回忆:

我记忆中的附中老师们

user avatar   ind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附中最好的体验难道不是男生宿舍后的那两棵老树?

当你从食堂门口远望他们,然后慢慢走近到某个角度的时候,树影会叠成一颗爱心。

这个秘密我告诉了好多哥们,他们在晚自习结束后,把那一刻的惊诧送给了自己懵懂的近视眼小女朋友。

而正直如我,在阔气的班主任老师请我吃了一顿教工食堂的自助餐后,毅然决然地把那片景色送给了她。

不过,这两年回去经过那里,两棵老树的枝叶繁密了不少,那颗爱心现在也和年少时光一般,变得模糊了。

---

秘密说完了。

其实中学的记忆已经遥远了,真正想说的话是:

桃子湖边的这片校园让我永远底气十足,正如未名湖畔的燕园给我的勇气。

无论什么时候,有人问我,你在哪里读的大学?

北京大学。

那你在哪里读的中学?

湖南师大附中。

哦,难怪。

我觉得自己学业修为不足却心怀小小的虚荣。

本科毕业以后,我的大学给了我处世不惊的底气,去面对那个充满未知与“现实”的新世界。

这种感觉我曾有过。

当我第一次踏入颐和园路5号的大院子里时,我的中学给了我微笑去迎接挑战的自信。

所以,个人的看法是,在湖南师大附中和很多其他好学校念书最好的体验是:

这里给了你自信,至少她让你相信无论在任何一个新的环境里,你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那种淡然和心平气和的态度,比起 顶尖的老师、拔萃的同学、舒适的环境、 超大的球场、丰富的课余活动、好看的校服、校门外的美味等等,都要重要。




当然,后面这些这里也都有。


user avatar   zhang-zhi-34-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1014班的学生。附中给了我最美好的三年。附中的校风具有奋发的特质,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见类似大学的气息。黑板前,老师严谨耐心地率领一群喜爱思考的同学讨论问题。图书馆,同学们在自习室认真研读。这样的学风绝不源于简单的压迫。附中有很多有思想的老师同学,与他们相处我学到太多。自我控制,自我规划,这都是我在附中的环境里才得到的。


个人故事嘛,初三时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失望,愤怒,愚昧,自卑如团团黑雾弥漫在周围。附中三年培养,逐渐从“自大与自卑”中走向自信,由旁人支配自己走向自我控制,更重要的,我在图书馆与教室间,在老师与同学的讨论间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与价值。我开始自己走自己的路。


user avatar   peng-jia-q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1.27考试周结束。考完试再更。

码了14000字了。谁给我联系下附中团刊给我搞个连载让我赚点稿费

想看故事的,跳到分割线后。不想看的,看看下面这段就可以了。

在湖南师大附中读书的这三年是我生命中最精彩、最有激情、变化最大、思想最激烈的三年。时至今日,我仍然很怀念在附中的日子,怀念在附中遇到的这群人。倒不是说这个学校真的有多么好。怀念的,是青春,是情怀。

在长沙的高中分层是很明显的,社会上公认的最好的高中是长郡、雅礼、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这“四大名校”。附中的高考水平次于长郡雅礼,但是有着甚至是全国最好的竞赛师资与氛围,金牌数量也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第一。当然这与我没关系,我是搞高考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另一个问题

湖南师大附中 1018 班 为什么那么厉害? - 彭嘉乔的回答

中很不以为然。

初中时我就很想考附中,因为离家近,而且我们那个初中很多人都会去附中就读。进入附中后,直观感受就是附中很自由,氛围比较轻松。长沙民间就流传着“长郡是地狱,附中是天堂”(也有说法称附中是人间)的说法。学校的管理是很自由的,高一高二时全天都可以自由进出校园,不像其他学校都搞封闭式管理,可惜后来管理严格了,出入都要证件。学校的活动非常多,号称有四大节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科技节。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场面之华丽令很多大学都自叹不如。

毕竟学校号称搞的是“素质教育”。对于广大普通学生来说Just so so,但是精英学生们都是如鱼得水。附中每一届都会出不少全面发展,各方面碾压其他人的男神女神级人物,成绩优秀形象气质俱佳组织能力强参加社会活动多综合能力爆表。在不片面强调成绩的附中,学校能为他们提供很好的舞台和非常多是机会,打开很宽的视野。

除开少数精英以外,其余学生的素质相比我在大学接触到的其他高中毕业的学生也较高。附中坐落在岳麓山下,湘江河畔,河西大学城中,不仅使这个学校人杰地灵,使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赏心悦目的风景,闲暇时就近能找到很好的娱乐去处,还使我们相比其余几所名校远离了市井之气,免受社会上的低俗风气侵扰。从情感上,我甚至觉得附中这块地方是一个遗世独立的理想国、伊旬园,再难找到一个像这里一样适合学习、生活、恋爱、静静成长、放飞梦想的地方。

附中其实是一个挺适合培养理想主义的地方。

我前十五年交过的朋友认识的人都没有在附中三年的一半多。而在这里与我交心的朋友们有很多都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有情怀的人。我至今怀念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畅谈人生,针砭时弊,或是为着一道难题激动得面红耳赤的时刻。

我毕业已经一年半了。在学校时觉得就读的体验真尼玛糟糕,出来后却怀念得要命。如果你将要在附中就读或是已经在这里就读,请珍惜。这也是珍惜自己的青春。

———————————————————————————————————————————

上面这些写得还是太抽象太大而空。我想写下自己具体的经历,你们不会失望的。你们的赞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2010年9月5号,是我这十九年的生命中最刻骨的一天,我将永远铭记。甚至我每看一次左手腕上的TITONI,我都会想起这一天。这块表就是在这一天为纪念我进入附中而买的。

这一天是灰暗的。虽然我清楚地记得这一天天气很好。

不想多吐槽长沙的中考制度。划线分等级,语数英文理综体育+生地六科,ABCDE五个等级。附中正规招生只招6A和5A1B,5A1B还每学期多交一千多择校费。

然后我got个4A2B

……

当然我从来都承认这是我咎由自取。知道很多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只有真正切身体会过感受到痛才能记得清楚。

好在我有个好爸爸和好妈妈。这种时候只有父母靠得住,也只有父母才会真正无条件地支持我。所以啊,我才不会说附中有家的感觉呢,虽然很好但还是差远了,因为我还记得附中招生办那群人势利恶心的嘴脸。

靠家父朋友的关系,历尽千辛万苦抱上了财政厅的大腿,顺利从后门沾了一身腥混进去。我之前已经跑到长沙另一所中学,明德中学完成了注册手续,军训都搞完才临时得到通知,本来去明德报道的车直接拐了个弯开到了附中。附中教务处的人随便选了个班,1001班,然后我滚去报道。

我至今记得1001班班主任严勇华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又来了个空降兵。”

“又来了个空降兵。”

“又来了个空降兵。”

……

大哥给点面子行不行。新人初来乍到这样不太好吧。后来家父家母都反复安慰我,但其实大家心里都不好受。空降兵就空降兵咯,好歹也是精英兵种嘞。就这样很尴尬地自己搬了张桌子做到了最后一排,开始正式在附中就读。

其实严老师确实是性情中人,那时也只是心直口快开玩笑直接了一点而已。后来我们提起他也很不好意思,但我已经释怀了。附中像他这样豪爽的男老师还有很多,其实本质都是很好的人。

那天下午还有竞赛组的选拔考试。实际上2010级整体的格局已经大致确定,1-8班为理科普通班,9-11为文科普通班,12为文科重点班,13为国际班,14-19为理科重点班。按照官方的意思14-17是要搞高考的,其中16班最好,几乎是全6A班。剩下的1819则是俗称的省理,在中考前就有提前选拔,面向全省招精英学生,他们将是附中未来拼搏竞赛战场的主力军。对于其他人,竞赛几乎可望而不可即。尤其是对于空降到个普通班的我。

我毫不犹豫地回家了。路上都害怕遇到熟人,不敢去找初中同学。幸好当时1班没有任何认识的人,可也只是骆驼把脑袋钻进了沙子。

进入附中的坎坷极大地刺痛了我。想想也是讽刺,以前骂政府腐败,可最后还是靠腐败进了心仪的学校。我以此为耻,带着空降兵的烙印读了三年,一直为此自卑,也因此对于成绩、对于排名有着病态的追求,自负与自卑的复杂状态贯穿了三年,使得这三年隐隐带上了灰色的基调。

之前我打游戏成瘾,倾注了大量时间在虚拟世界里。当晚我删掉了电脑上所有与游戏有关的东西,而且它们没有再回来。

三天后我满十五岁。好年轻。

报道第二天就是星期一。开学第一天按惯例就是领导讲话。那时的校长还是常力源,讲话冗长平淡让那时的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才知道他年轻时可是生物特级教师,也是带出过竞赛金牌的大腕。附中就是这样,你感觉很普通的老师实际上可能屌得逆天。记得他谈附中号称金牌摇篮,那时好像还只有24块,走的时候应该有27块以上了。反正一直保持全国第一。还有各种漂亮的高考数据,一本率60-70%,考起了多少北大清华,搞的素质教育有多么多么牛逼等等。

可是对一个刚进入高中还很迷茫的年轻人来说,这实在是太遥远了。远不如那时的教导主任陈克勤充满磁性的声音令我印象深刻。陈主任长期给全校广播开会,演讲气场很强,听过的人应该都记得。

高一的新生按惯例要参加入学教育,为期两天。参观了校史馆,当然也是高中的唯一一次。还有各种开会,熟悉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的套路等等。就在那两天中分别尝试了附中一楼和二楼食堂,然后觉得一楼食堂不如二楼,三年中就没怎么去过一楼吃饭。

按顺序1班和2班去参加劳动技术课。附中的劳技课一学期集中上两天,还比较有意思,有剪纸做衣服,用塑料瓶做创意艺术品,制作书架,还有机器人。

劳技课上完就开始正式上文化课,我也开始了解我的老师们。1班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严勇华。原来是带0705班的,以至于第一次搞活动口号还喊错了,把1班喊出5班。老严为人挺豪爽的,对学生也很负责。发起火来很凶,温柔起来也特别可爱,就是这样的性情中人。

语文是吴彩霞老师,大家叫她彩霞姐姐,经常一本正经地逗逼。她同时还是15班的语文老师。15班最初的班主任是罗爱斌老师,是高三时吧调到附中分校当领导,然后彩霞姐成了班主任。也是高三时她女儿要中考,于是不再教1班。这两年1班的语文还算不错,但我的语文还是一直很烂。

英语是胡玲玲老师,据说在隔壁英语系时连二外德语都过了专八。来教我们时已经怀了一个小baby,教了两个月后就休产假去了,然后1班换了若干代课老师。她一直教1班到高二结束。

物理是成志强老师,附中2010届出了个理科状元王璨就是他的学生。有一次他上课时手机接了条短信,他看了看说是王璨发的,全班哗然。成老师为人豪爽,一激动就讲一口湘潭话,语言犀利,为此我还总结过一篇成老师语录。他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调我们培养自己的思维。他还说过附中有百分之六十几的一本率,可对于每个人来说,一本率只有百分之百和百分之零。很残酷,可这就是现实。

化学是肖鹏飞老师,传奇人物,28岁被评为特级教师,人送外号“肖特”,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94年带出了两块金牌,现在还有三个名字留在攀登杯上(附中唯一楼和行政楼之间的石碑,大理石壁上刻着附中竞赛的辉煌历史,有指导老师名字),我在附中的时候是攀登杯上名字最多的人。肖特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据称下围棋很屌,平时学生拿一般的高考题问他基本上都是一眼秒杀,轻描淡写几句话就可以解决,大家只能留下一地膝盖。记得高二时学有机时我写了道题在黑板上,是求一个有机物的同分异构题数目,有苯环有羧基羟基,好几个碳链,肖特看一眼不到一分钟就写了一黑板全19个异构体不带停顿的(我就想装个逼容易吗)。肖特为人还非常豪爽,是性情中人,平素都操一口充满激情的塑料普通话(据某些人考证源自益阳?)。酒量极大,单挑一群年轻学生不在话下,第一次家长会后的聚餐就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度获“酒神”称号。记得高二上期有次他要去北京开会,走的当天应该是中午和来接他的人喝多了,我在四楼阳台上看到他在底下张开双臂对别个大喊“来我们拥抱一个”……真是可爱。

生物是7班的班主任曾志敏老师教。曾老师高一时也是辛苦,一人教1-7七个普通班的生物每周两节,还要当班主任。记得有几次放学后看到她在办公室吃盒饭,很是心酸。

政治是姜小明老师,他也是2010级的年级主任,人称小明哥。我第一次见此人时就觉得他气场很强,不怒自威,讲话富有激情和煽动力,很有领导范。相处久了我还是很佩服他的,姜执行力很强,做事计划缜密,高瞻远瞩。具体例子以后会慢慢提到。他讲课也挺有意思的,常有犀利言辞

历史是韩湘萍老师,一位慈祥的老教师,上她的课听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因为年纪大了她教了高一就退休了。

其他的老师们不好意思我实在想不起来你们的名字了。

年级里的老师那时印象比较深的就是2班班主任吴锦坤老师坤总,数学特级教师,因为在相邻班的缘故所以经常能够看到,记得坤总特别高,应该超过185,高高瘦瘦的,笑起来特别和蔼。还有就是10班班主任曾克平老师,也是教数学的。因为10班的朋友比较多,我当时经常去10班玩,好几次去都碰到曾嗲大发雷霆,实在气场太强难以忘怀。10班的同学还编了段子传颂:

“克平大仙,法力无边。幺零幺零(1010),威震校园。”

印象中他们和老严关系都不错,常一起喝酒。

还有就是教19班和2班英语的蒋立耘老师。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在胡老师休产假后她来带了半学期课,然后几乎节节课拖堂,两节课连上基本没有课间。这个老师确实是挺负责的,上课讲得也好,但是拖堂导致全班怨声载道。可我是很敬重她,毕竟老师也是一片好心,做学生的,不贪这片刻的休息时间,多学一点也好,至少也要对得起老师的付出。

附中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非常敬业的,我很感激他们。在附中时,我甚少抱怨过老师拖堂。进了大学,我不喜欢总是跟着老师上课了,可却再没遇到几个会拖堂的老师。

正式上课后,一开始我是坐在最后一排,同样坐最后一排的还有另外三个空降兵。我这样进来的学生附中这一届应该也有个几十人。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后面几排的人有很多在玩手机。2010年是智能手机开始迅猛发展的一年,那时肾4刚刚开始流行,记得诺基亚N97正处在巅峰时期。好在高中不像大学一样遍地wifi(广益楼倒是偶尔能飘进来师大的wifi),要不实在是太耽误学习了。我也庆幸那时的自己一直用学霸机。这时的我开始隐约意识到附中不像我来之前想象得那样好,附中的学习氛围也未必很浓厚。至少是在普通班。

没关系,以后这个少年隐约的想法将不断得到印证。

最开始上课时附中的课程对我来说还是挺新鲜的。当时每周二下午都有一节兴趣课,可以凭自己兴趣选择,类似于大学的通识选修课。大概有几十门,内容还是很丰富的。记得好像还有对于高中来说很小众的小语种和电影鉴赏、机器人制作等课程。我高一上学期报了散打,老师长得非常魁梧,可只前几次课来了,兜售了拳击手套,然后和学生扳手腕挨个秒杀后就潇洒离去,留着我们自己玩。那时的体育馆,在练舞蹈的房间前面有个房间有六七个沙包,吊着的和立在地上的对半开,然后那个学期我亲眼目睹至少两个被人打坏掉到地上。高中三年看着可以练的沙包越来越少,学校也没有维修的意思。

还有体锻课。实际上就是给出一节课给大家玩。持续了整个高一,几乎没有被老师霸占过。

高一的附中还有信息课。每周拿两节课给大家玩电脑也确实是对学生太好了。记得那时候课件中心的文体部文件夹很深的地方藏着一个一百多兆的压缩包“U盘杀毒工具5”,解压后就是CS1.6……那时信息课经常一群男生用局域网联机打CS,甚至可以和隔壁机房别的班的同学一起。

音乐美术课每周一节,没有被强占过。不过我都拿来补觉和写作业去了。罪过。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就是会在课间拿十五分钟用电视机放新闻。这个小举措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也让我们在学校不至于处在象牙塔,能关注一下外面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来到附中的消息在初中同学中传了个遍。他们到底还是念旧情,没有多说什么。但是陌生的高中同学就未必会如此。没过多久,一个1班的同学就下了课径直走过来,张口就是“你中考几A几B哦?”我只能老实作答。此人只不过考了个5A1B,拿这破事念叨了许久。在我印象中,此人劣迹斑斑,多次当面顶撞老师,横眉倒竖,甚至砸门锤桌做出要打架的样子,高一下期有一次骂得语文老师都要哭了,对同学破口大骂更是常事。平时也很少认真学习,天天混日子。这使得我一直对此人敬而远之,不敢深交。他还有一群素质差不多的朋友,搞得班级乌烟瘴气,连语文老师都常上课感叹班级里缺乏正气。如果不是这群人,我应该会对1班留下点好印象,也不至于在高三转班时没有一丝怀念之情。

开学第一个月还有两件大事。一个就是社团纳新,开学两周后在校史馆前有很多社团摆摊宣传。那时的模联作为附中第一大社,而且得到校方大力支持,排场很足。我也凑热闹报了个名,结果因为太渣的英语口语被无情地刷了下来。也有我认识的2班的朋友直接要求使用中文,通过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讲倒也进了模联。那时模联主席是2009级的龚世杰,面试也是他面的我。之前模联在科学楼报告厅有专场宣讲会,他用英语流利地回答观众提问,很长一段不带停顿,已经艺惊全场。之后数年我还会不断听到他的传奇事迹,譬如托福118,考完托福回来备考一周就可以年级第一,清华自招降45分录取,最终去了耶鲁等等。

我还记得龚的一件趣事。在附中读书时学校例行的检查就是进校门检查校徽,所以“借我个校牌”是校门口常听到的话。而每隔一段时间校干们还要进各班挨个检查一次校牌和团徽。我初中懒得入团,结果每次检查都要解释很久。后来我认识的一个校干跟我说他们去检查时发现龚也不是团员,戴了一个屌得飞起的少先队徽,我大笑后马上去买了个少先队徽戴着。现在还记得少先队徽是个很大的火炬,比团徽威武霸气多了。

我还加入了辩论社。那时的辩论社社长是阎俊,能力不错,把辩论社搞得风风火火的,不过我也没怎么参加过活动。在辩论社中认得了8班的彭良德,德叔是个口才形象俱佳的人,辩论水平非常专业,逻辑、思维相当清晰,据说辩论社再过三届也难遇到这样的高手。高二的时候他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社长的大任。我记得他还在高中当过很多次主持人,主持校级活动,我很佩服。

还有音乐社,跟着1班的朋友夏思汀参加的。高一时和他还挺聊得来,还有一次和他坐在桃子湖边的草地上谈论民主的价值。那些观点现在想想挺幼稚,但是回忆起来还是很美好。记得他在社内很活跃,后来应该接任了社长,高一下期他还组了个乐队,在社团节站在学生活动中心的舞台上作为主唱倾情演唱Greenday的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那一刻,他光芒万丈。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文艺细胞的人,在附中也没有留下这样。但我庆幸我遇到了很多文艺青年,并和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了朋友。

还有街舞社。街舞社每次活动都是爆满,有时候还要提前抢票才能入场观看。每次都有一些身材很hot的附中妹子引爆全场,不知多少人宁愿不睡午觉也要去看。

最后不得不提观鸟社。这个社听名字就很奇葩,但是还是有一群死忠社员,还真的有人会聚集起来去岳麓山观鸟。我高中最好的朋友之一赵翰卿就是这个社团的干事,他经常跟我提起这个社团。这样的社团能生存下去,可见附中人的情怀。

这个朋友也是个可以交心的人。他很负责任,不但是观鸟社的干事,还是模联主席团的成员,平时天天和他在一起,看着他对社团的事情都很上心。当了三年1班的班长,一直很认真地维护班级纪律,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赞他为1班最后的良心。平时我跟他也是无话不谈,我现在很想念他。

还有件大事则是各级学生会招新。年级学生会的招新比较简单,就是有老师在当时12班对面的备用教室面试。我也想参加,动机其实很简单,年级学生会干部都可以换上粉色的校牌。普通学生的校牌有两种,平时走读的学生戴蓝色的,住校的戴黄色的。除了年干的粉牌,还有校级学生干部和社团社长们戴的红色校牌。看起来就高大上得很。但是我在排队准备面试的时候,听到面试的老师问了一句面试者中考成绩。可能也就是随口问的,可我当时对这个太敏感了,扭头就走。

后来校干也没有兴趣参加了。

过得几天,体育节来了。附中有四大节,我参加的第一大节就是体育节。实际上就是运动会。是在9月的最后两天举报,办完就放国庆假。体育节开幕式上有个环节是一群人扛着印有校徽等图案的牌子绕场一圈,这些人被称为先导队,随后是携带着国旗校旗的仪仗队。我是前面那一群人的一员。记得当时的选拔很有意思,就是做完广播操播广播说一米七五以上的男生留下来,然后有人跟留下来的人说中午某时在田径场集合。好多人溜了,我还真去了,就这么被选了进去。因此也没有参加班级集体的展示活动。后来两届体育节我都延续了这个传统,每次都没有跟众人一起表演。

带这群人的是仪仗队副队长彭璨。璨哥算是一个奇男子,身材高大,走在仪仗队最前面英俊潇洒,体育节上掷铅球还是前三名,他还在艺术节面向全校独奏萨克斯,综合素质非常好。他算是附中素质教育成功的例子。我记得很清楚,在那优美的音乐声结束后,他对全校说感谢附中给了他这个舞台。

我也很感谢。

一起扛牌子的人有一个是李同辉,也是奇男子,在我们这一届中算是很出名的,倒不是因为他整个高二一直是课间跑步全年级领跑人。此人思想激烈,充满激情,记得后来我去10班串班时遇到他,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炮轰了某党。因为名字接近,他被人称“登辉”,这倒也挺符合他犀利的“反动”特征。我们很快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对他我是什么都能谈的,而他渊博的知识面也让我很是敬佩。

但他真正出名是在那次校友讲座。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有个功成名就的校友来到附中讲座,这人是个学者,讲了一大堆我现在毫无印象的话,然后就是互动,我昏昏欲睡中终于听到要结束了。都打算走了的时候我听到响亮的一句话:

“请等一下!”

一个男生走上了学生活动中心的舞台,应该是互动环节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他走过去拿起了讲台上的话筒,礼貌了几句后就是大段的抨击校友的讲话,言辞非常激烈,语速很快,瞬间引爆全场。至今我还记得一句“这个社会是人的社会不是社会的社会。”不明觉厉。虽然听不懂但是能闹事就行了。戏剧性地是,他讲完后登辉突然站了起来,双手张成喇叭状大吼一声:

“我反对!”

更戏剧化的是,台上那人回了一句:

“你闭嘴!”

……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反对”“你闭嘴”成了校园热议话题。那校友级别还不低,身边还坐着学校领导,不记得是不是校长了,这两人竟然还能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后来我知道这个人是16班的。也听说了16班的班主任陈清花老师力排众议顶着校长的压力保他的事。花姐确实是个好人,她的故事之后会细讲。

回到体育节来。我记得那时的我还很有激情,什么事情都乐于参与一把,报了一个1500长跑的项目和4*100接力,哪像现在这样懒。当然都没有多好的成绩。还有比较有意思的经历就是在体育节某天,我偶然看到常校长在田径场观望,然后过去打了个招呼随便聊了几句,最后握了下手。记得校长的手很大很厚实,校长身材也很魁梧,身高超过一米八,站我面前我觉得还是有压迫感的。但是聊的时候觉得他还是挺有亲和力的。

体育节大多数时间我都在田径场闲逛看比赛。附中的体育生很多,普通的学生跟受过专业训练的他们比毫无优势。记得当时八班有个体育生掷铅球的,非常厉害,一投就是十几米,蝉联三年冠军,普通学生连一半都达不到。像我这样的人体育节只能打酱油,看看体育生的英姿就好了。国庆节后的第一次月考才是重点。

第一次月考来了。现在我对考试时已经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考完出来英语挂科,120只考了56.5。数学也很烂,120的总分只有79。其他科目不记得了,大概也这么烂吧。这样糟糕的成绩竟然在1班还能排第八,不过到了年级就只有356名。即使1班的最高分也不过年级160-170名。普通班大多如此,在普通班还算优秀的人拿到年级去跟重点班的竞争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说被碾压也不为过。

在后来打LOL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称这种现象为花式吊打。真的就是吊打。

后来成绩好了,排名上去了,我还偶尔会翻出曾经惨不忍睹的成绩,回忆一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也亏得姜老师做了一个成绩查询的网站,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任意一次大考的成绩和排名。据说以前几届的学生都是高三才排名,而姜老师从高一就开始这么做,有利也有弊。但是我还是很支持的。这个学期我有幸弄到了不完整版的全年级学生身份证号,我可以轻松查询到我的竞争对手们的成绩,针对性地应对下一次考试。后来我更是经常通过各种关系弄到全年级成绩汇总的Excel,进行最缜密的分析。这样的狂热最终将使我走向极端。

2010级的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个页面吗?

网址都没有变。

湖南师大附中2013级 成绩查询

。网址上写的还是我们的2010,但是能查询到的只有2013级和2014级的成绩了。这个页面承载了我们三年的苦难,也有我们三年的辉煌。

但在那个时候,一切才刚刚开始。我还在懵懂无知地走向应许之地。

接下来一个月,随着新鲜感逐渐消失,原来天天中午跑出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我对社团也丧失了兴趣,开始选择性地参加。作为走读生,我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食堂吃过饭便回教室休息。克服了最初的不适后,我外向的本性体现出来。那时中午一点左右会禁止大家到处走动和喧哗,只能在教室自习和午休,之前随意。我就经常在之前那段时间到处串班找熟人聊天,也新认识了不少人。记得那时10班的朋友们总是用教室电脑打游戏,被检查的人抓过几次后就把门锁上玩,我去串班他们就开窗叫我翻墙从前后门之间的小窗户翻进去。年轻几年我身手矫健,翻过去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那时候我精力非常充沛,中午午休时间很短,剩余时间都拿来自习。后来嫌教室吵我就在这个时间跑去图书馆,先是在一楼书库的书架间徘徊寻找好书,后来发现二楼的阅览室是个好去处,就经常去那里自习。发展到后来,每天中午最后一节课提前五分钟收拾好书包,一下课就冲出教室跑步去食堂吃饭,快速解决后就直接去图书馆自习一中午。高一高二时作息制度还不像后来那样操蛋,新闻收视时间是在上午,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中午放学时是11:50,我常在12:10左右在图书馆阅览室坐下,有时看看杂志看看报纸,更多的时候直接开始自习,直到13:50-13:55离开,赶着去上下午两点的课。那时管理阅览室的人闭馆时还不会催人,全凭自觉,不像后来换了一届有时13:45就赶人走。

高中三年我能中午在阅览室自习,确实让我多了不少高效率的自习时间,我很感激。在成绩由差转好的阶段,底子比人差,学习方法和节奏都在摸索阶段,只能靠大把投入时间来追赶差距。不但中午不怎么午休,晚上也睡得越来越晚。

那时的我已经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虽然附中是省重点,但是我也知道350多名绝不可能上好学校。父母都是中南大学的老师,我总还是要去个比中南大学好的学校吧。还要努力。

那时的我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学习,很多原来的爱好都舍弃了,投入到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年轻的心又一次悸动了。在那段时间我和一个女生关系很好,还把她约出来看了次电影。人生第一次单独约妹子出来看电影,当时可激动得不得了。我还跟家里说在学校晚自习氛围比家里好,其实为得是能多跟她在一起。那时经常在晚自习前,在天黑以后在科学楼和唯一楼间的过道上和她聊天。想想还是很甜蜜的事情。

可最后磕磕碰碰还是没在一起。她高二就出国了,现在在地球的另一边,道声零点生日祝福都要算好八小时时差。

……

毕竟还是太年轻了。高中呢,要想搞好学习最好还是不要早恋。不过等到早恋都晚了的年级,恋爱也少了当初的感觉。

那些还在附中的年轻的人们,在附中这块浪漫的地方,真爱若是来了请握紧它。

不是为了见她,我也没什么兴趣来学校上晚自习了。其实哪有氛围好,没有老师在的时候吵得像菜市场,根本不像个省重点应该有的样子。毕竟是普通班。

高中的第二次大考来了。高一上期的期中考试,稍微有点进步,也只是年级290+名。努力的成效要在第三次考试中体现出来。等到第三次月考的时候我的排名出现了大幅度的进步,一举排到100+名,离前100只差一步之遥。在1班我也排到了第二,第一的妹子李娜也有进步,进入了前一百。我们倒也没有像原来一样被吊打得狠了。

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终于进入了前一百,82名。在1班还是排第二。那时的自己觉得前100已经是很高的高度了。但隐隐觉得还有前进的空间,只是不知道后来能走那么远。

这个学期我还经历了附中四大节之二的艺术节,大概是十一二月的时候。高一参加的形式是集体合唱,每班两首歌,唱的什么早已忘记。倒是我记得在学生活动中心看了一出戏剧《孔雀东南飞》,改编自语文必修二的课文,演刘兰芝的正是2010级年级学生会主席周梦竹。她演得挺不错的。日后她还参加了很多这样的大型活动,是个多才多艺的女神级人物,现在在浙江大学,我时常要仰视她耀眼的光芒。还有那焦仲卿貌似是龚世杰?

年底的时候模联开校内会议,需要一批志愿者打杂。我去干了会活,然后闲来无事对会议也感兴趣,征询了负责人的意见后就留在了会议现场旁听。当时模联有三个会场分别讨论三个议题,两个英文会场一个中文的,我待的恰好是个中文会场,免了听不懂的尴尬。后来不知为何会场少了一名美国代表,会议负责人为我愿不愿意参加,我欣然应许。临时找不到正装我就穿了一身黑色长风衣杀入会场,虽然没有受过任何培训但是学着其他人的样子也能装得人模狗样。

这学期我还见证了一个社团的成立。我曾在学期中收到一张调查问卷,关于成立一个与国防、军事有关的社团的可行性。后来这个社团还真成立了,社长是0913班的班长郭皓阳,学长人很好,有才华,一手缔造了国防军政社。我当即报名参加,还成为了该社学术部的干事,在社团内也认识了一群不错的朋友。那年11月朝鲜炮击韩国延坪岛,一时半岛局势异常紧张,一触即发的第二次朝鲜战争成了热议话题。我社便举办了一个解读朝鲜半岛局势的讲座,由我主讲。当然以我当时的水平还是讲得非常烂的。

我在附中听了很多讲座,附中军政社也举办了不少讲座,大多数是附中学生自己组织策划主讲的。其中很多人在某一领域的造诣之深令人叹服,而他们流利的表达即使是放在大学也称得上优秀。附中人的综合素质确实还是不错的,附中的素质教育并不是浪得虚名。

四年多过去了,我看着这个社团一步步发展壮大,终于在第三代社长王腾手中崛起,据说在他的领导之下军政社已经成为附中最有影响力的社团,甚至号称超越了模联。我很佩服这个小我一届的学弟。

2011年元旦,附中还举办了盛大的晚会。附中的元旦晚会每两年举办一次,高一时我们还可以去现场观看,我一个人溜到了前几排观看,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老师表演节目,甚是可爱。又过了两年,高三的我们只能在教室看电视直播。

这个学期就这么过去了。结束时布置了一堆寒假作业,我大多抄抄答案应付了事。我从图书馆借了不少闲书,好好地看了一寒假。后来,反复刷题填充了我的生活,有近两年时间我几乎没有看课外书,直到了高三为了减压才重拾那些书本。

但是在附中,我一直保持着淘旧书的习惯。附中出门往左转是小堕,因为原来师大有一条街遍地都是吃喝玩乐的地方,人称堕落街,附中这条街功能类似于是称为小堕。官方则称其为油烟街。除了吃饭的地方多,书店也很多,还有好几家旧书店。每次去小堕吃完饭总忍不住去逛逛旧书店,也经常能淘到好货。附中出门往右转那条路长期有两个旧书摊,一个是个六七十岁但是红光满面的老头,每天骑着三轮车带来一堆书摆一地。还有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汉子,满面沧桑,常开着一辆小面包,侧面可以打开,里面是书摆得密不透风的书架。每天放学经过那里都忍不住多看两眼,偶尔发现好书便视若珍宝买下了收藏。买的最有价值的书是一本保存相当完好的1964版全一卷毛泽东选集,这红宝书有一千四百多页,我反复读过,高一刚买的那段时间和高考前几个月都天天带着,时不时会翻翻。

从农民到皇帝,毛的前半生是人类最富传奇色彩的逆袭。那时的我何尝不渴望逆袭。

寒假很快过去了,高中的第二个学期开始了。这个学期开始没多久,老严就找我谈话,说学校有意向按成绩择优组建一个培训班,星期天白天全天上课,内容大概就是强化提高下课内知识云云,普通班也有一两个名额,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我稍稍犹豫马上答应了下来。

但是我最后还是没能录进去。按成绩高一上期我只能排在全班第二位,于是李娜去上课了。后来听她说那个班号称先锋班,汇集了各班的精英,2班班长梁标一直成绩优异,上学期进了好几次前一百,也在那个班里。我虽遗憾,想想倒也可以周末多休息一天。

高一上学期学校还是可以周六补课的。上面虽然嘴上说不准补,实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因为周六没了上午的新闻收视,没了下午最后一节课之后的自习课,也没了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时间,全天排满了十节课,上下午各五节。而且是语数英各两节,理化生各一节,加一节自习。后来好像有两节物理的时候,记不清了。周六无疑是一周中最累的时候。倒是周五轻松,下午两节课后是班会,班会完了分组轮流大扫除,其他人就可以提前散了各自去玩。很多人就在这个时间里去步行街,去王府井看电影,或是去爬岳麓山。我跟朋友们爬过很多次岳麓山,每次呼朋唤友,从师大文学院那里的一条路爬上去,在晚自习前爬下来去小堕吃饭,快然自足。当然,现在回忆起在小堕吃饭的经历,我还是想说,冬冬包真他妈难吃。

结果这学期政策收紧,官方勒令不准补课。附中以自己搞活动搞得多为由坚持多补了几周课,但最终仍然不敢顶风作案。姜很清楚形势,要想为高三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必须多补课。事实上,姜在这三年中一直不断向政策做斗争,想出了各种对策直接补课或者间接补课,不曾妥协。即使这样总有学生不满,暗中举报,实为鼠目寸光。

当时姜还一度决定成建制“自愿”去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上课,实则都是附中的老师来教。最终未能成功,转而采取周六要求大家自学的办法。老师根据计划进度设计讲义和题目印发给学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觉完成。原则上“自愿”,实际上大家都不得不来。可这样只是名义上完成了进度,学生学习情况实际堪忧。

不过这说得好像给他们上课他们就会认真学似的。

……

当然我还算是问心无愧的,自习基本保质保量完成。可周围同学基本都是很浮躁地打发掉一天,老师一不在就吵吵闹闹。少数认真的人好似孤岛被淹没在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学校也看出了这样子不行,全天改成了半天,再后来那半天也草草对付。我一般上完半天回家吃了饭倒头就睡睡一下午。后来学校好不容易凭借搞活动为由要到了几次补课机会,每次都饥渴得不行排满十节课。

第一次月考来了。记得那次考试英语考得特别烂,很多题不会,拖了很长时间,阅读理解都没有时间写,随手写两句作文只有五分钟,顺手蒙了十五个选项。卷子发下来才发现那十五道题才对了两三道,英语又没有及格,只有六十来分。而年级里面最厉害的高手120分的满分考了110+,实力差距实在太大。那时候我的英语确实太垃圾了,底子太差。

我还记得那次英语作文题是像外国人介绍鲁迅。吃饭时登辉感叹,高中语文三大难,古诗文文言文周树人,现在周树人都侵略到英语里了。

当然我那次理化生考得很好,成功拉分到总排名年级58,在1班也排上了第一,比第二名高二十分。我之前已经认识到了理综三门提分快,套路不深,而月考理科又难,所以倾注主要精力学这三门。这个策略贯彻我整个高一,这之后很久我都是偏科的。

语文也还是很一般,倒不至于很差,但很平庸。彩霞姐姐高一上期就要我们集体订购了语文高考五三,下期一开始就要求大家做,每隔一段时间就收上来检查一次。没有多少人是认真做的,大多数人都是抄答案抄得手软。我看着厚厚的五三,给自己激励了很久才鼓足勇气做那些远超出我能力的高考题,也花了不少时间,坚持了很久,收效寥寥。倒是坚持每天做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过了几个月效果还挺显著,我英语非常薄弱的基础逐渐给修补好了。

约莫三四月时我又经历了附中四大节剩下的两大,社团节和科技节。社团节有各种社团的表演和活动,记得国防军政社搞了个真人CS活动,在广益楼搞警匪攻防战。那时的广益楼处于闲置状态,偶尔会有人在里面上补习班,月考时也会在那里设置考场。大多数时候里面的教室是垃圾遍地。因为是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很积极,报名人数很多。我也报了名,可最后突发奇想选择去做人质……不得不说做人质的经历还真是奇葩,我还被搞宣传的人拍了一张高举双手投降的逗逼照片。

军政社还有一个解救人质的表演。在社团节文艺汇演倒数第二个节目有街舞社的妹子们过来跳热舞,跳完后突然冲出扮演反派的军政社的几个人把她们劫持走,然后另一群军政社的爷们穿着军装过来表演解救人质。搞笑的是有个反派连续死了三次。最后所有爷们排成一排呐喊“捍卫祖国荣誉blabla“的铁血口号,还是挺震撼的。

音乐社搞了好几个演唱活动,不过我就记得夏思汀和他的乐队唱Greenday的歌。打架子鼓的是2班的陈迪,也是很好的朋友,高二下期就去了新加坡读大学。

还有吉他社数十人吉他弹奏加合唱五月天的《咸鱼》。听着很感动,咸鱼也要有梦,不是么。

当然还有那略奇葩的剧《昭君出塞》,周梦竹饰昭君,现在在清华的信息竞赛金牌得主彭天翼饰汉皇,还有

@曹珺珽

饰太监……之所以略奇葩就是您那一嗓子销魂的“皇上”。后来他也获赠外号“曹公公”一直喊了许多年。

后来就是科技节。要求每班都要排一个脑洞大开的节目,每个班都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了,但是我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倒是登辉的评论我记得很清楚。他是感叹于大家周末还要花那么时间来准备节目,说:

“以前搞应试教育,平时上上课做做题,周末就可以休息了。现在来了个狗屁素质教育,连星期天都要搞活动不能休息。还是应试教育好啊。”

其实我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在现行体制之下,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附中的素质教育其实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相关话题

  博士生的日常是怎样的? 
  富二代家里破产是种怎样的体验? 
  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是选择告诉学生社会的残忍还是世界的美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否应该迁校? 
  身材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身自己也偶尔带口头语,现在发现孩子偶尔会说脏话,咋整? 
  太空人穿宇航服是种怎样的体验?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听到有别班没接触过的学生骂你装逼、贱如何处理? 
  成为肌肉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想知道有钱人家的家长面对不听管教闯祸的孩子,会用更温和地方式管教孩子吗?不像穷人那样只会用打骂管教? 

前一个讨论
近 50 岁的中年人应该选购哪辆车?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文笔好且有趣的作者?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