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哪些?分别起到多大作用? 第1页

  

user avatar   andy-lee-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邀。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影响一个人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以母亲的分娩为界,一类是先天因素,一类是后天因素。

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做出的更有针对性的分类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顾名思义,属于先天因素。而环境因素并非全部都是后天因素,婴儿在母体内的环境也属于环境。

我在

一个人是生而优秀,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优秀? - Andy Lee 的回答

这个回答中强调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在

研究中为了区分先天基因影响与早期后天环境影响,使用了哪些实验和统计方法? - Andy Lee 的回答

这个回答中介绍了双生子以及收养研究。

在这个回答中,我主要会谈对环境因素进行的分类,也就是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也会提到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的扮演的角色。

在环境因素中,共享环境是指两个小孩所经历的同样的环境刺激,比如父母对两个小孩提供的同样的待遇,包括来自食物的营养、经济上的支持和相同的教养方式,两个小孩有的同样的同伴和师长等等。而非共享环境是指两个小孩所经历的不一样的环境刺激,比如小孩A的女朋友是C,但小孩B的女朋友是D(忽略C和D是同一人的情况),不过大家要记住的是,非共享环境的范围非常大,因为从物理学上讲,两个小孩不可能经历同样的环境刺激,而只能经历类似的环境刺激。

如何测量共享环境刺激?

心理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测量被收养的小孩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相似性,而这个相似性只能是共享环境因素导致的,因为非共享环境因素是指孩子接受到的不同的刺激,而这不同的刺激被认为应该使得孩子变得不同而非相同。(出于我的哲学怀疑习惯,前面这个假设也不一定可靠,不过这里我还没有想清楚。)

这个研究方法有不少缺点,比如被收养的孩子通常不是一出生就被收养,这使这些孩子被收养前受到的环境刺激(包括母体内环境)无法被研究者精确地纳入考虑之中。另外,收养常常是在同一文化下进行的,跨文化收养的小孩数量少,研究就更少了。这使得收养研究的有效性常常受到质疑,但我们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只能尽可能从统计上对结果进行修正。

现在问题来了,共享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答案是:很小。在幼年时,共享环境大概能解释小孩一般认知能力(IQ)的四分之一,但小孩长大后这个影响就几乎没有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共享环境可能导致小孩的反社会行为(40%的方差被解释),而即便这个小孩长大,共享环境依然能解释20%的方差。所以,绝大部分的环境影响都是非共享环境造成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没法直接测量非共享环境因素,我们是认为凡是遗传和共享环境因素不能解释的方差都是非共享环境因素造成的,于是非共享环境因素是通过总量1减去共享环境再减去遗传得到的,这使得测量误差也包括进去了。

为什么共享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小呢?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因为共享环境因素本来就很少,即便是生长于同一家庭的小孩,父母也可能对他们有差别化的待遇,而小孩本身主动选择的环境也因为自己基因的不同而不同,加上各种不可控的意外因素(疾病、车祸、中彩票等),非共享环境从数量上看就占了环境因素的绝大部分。

上面这些都不太像人话,用更通俗的话讲,那就是父母对小孩的教育如果在正常范围之内,比如没有把小孩关进小黑屋或者提供不完善的营养,或者给小孩提供特别的定向培养(职业杀手、国际象棋选手等等)。那父母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影响不大,负面教育影响较大。真正起主要作用的是基因以及“基因-环境相关”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其次是各种非共享环境因素(如果排除“基因-环境相关”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那就只有各种意外了)。

所以,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首先,充足的营养和信息刺激是必要的,使得孩子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基因对他的影响。然后便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刺激,避免他接触不良刺激,这使得孩子们能接触到的环境(无论是共享还是非共享)都是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的。即便(以今天的科技水平)无法控制的“遗传因素”对孩子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父母也不要放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虽然这对孩子的影响百分比较小,但也不是零。




  

相关话题

  感觉到家里教育方式有问题怎么办? 
  五岁的孩子学习五以内加减算不算早呢,孩子就是不开窍怎么办? 
  奥特曼被欺负男孩砸电视报仇,称「我要帮奥特曼报仇」,作为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很多书,我也刻意带孩子体验生活,但是孩子还是不会写作文? 
  怎么带小孩才不会扼杀小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觉得胖的人很丑,该怎么告诉他这样子不对? 
  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哪些?分别起到多大作用? 
  游戏禁令后孩子打游戏少了,减负培训班也少了,空闲时间应如何度过? 80、90 后童年游戏会卷土重来吗? 
  如何看待「大连某餐厅内一女子因女童喊闹做出过激反应,女童母亲与其发生冲突」的现象? 
  因为把房间更大,采光更好的那个房间给了大女儿,小女儿说我们偏心,把整个房间都毁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最近很火的“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他们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这句话?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教师夫妇利用假期给自己孩子补课,结果被孩子同学家长举报到教育局?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