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真的好玩。感谢 @白赟昊 的邀请。
首先非常认可其他回答:很有可能在翻转后,人直接难以生存。但是很可惜,我研究的领域还得是生存下来之后才能谈得。如是,我们就假设可以存活。显而易见,我们的大脑很自然也会受到翻转。
在面孔领域的研究,我们知道面孔处理的区域大多数集中于右侧大脑半球。比如梭状回面孔区偏右侧(Kanwisher et al., 1997)。因此,我们会更加着重于处理左侧的信息。其原因是由于视觉系统的原理。
根据视神经的构造,一侧视野的信息会传递到对侧大脑半球的视觉区域处理。而在视觉通路的表述应该是,鼻侧接收的信息交叉,颞侧接收的信息不交叉。左视野的信息(图上灰色部分),可以被右眼的颞侧(靠近太阳穴那边)以及左眼的鼻侧接收。右眼颞侧信息直接传递的右半脑,而左眼鼻侧信息通过视交叉也传递到右侧半脑。
回到面孔之上,绝大多数的右利手(右撇子)的人都是如此。比如我们看下面的两幅照片,判断下他们的性别。
是不是大多数人认为上图为男,下图为女呢?你不妨沿着中线遮挡下这两张面孔。你会发现上图左侧是一张男性面孔,右侧为女性面孔;下图相反。正是由于我们的大脑中,面孔处理区域靠右,所以依赖左侧面孔。因此,左侧面孔的权重更大。
类似的,左右两张表情知识左右颠倒了嘴部;但是我们感受到的情绪强弱就不同了。
因此,一旦我们的大脑被镜像放置。我们对于面孔的认知会更加依赖右侧。如上的感受就完全相反咯!
问题还不止于此,因为面孔很难真的对称。所以如果我们更依赖另一侧面孔,我们对于面孔美貌的判断也会产生极大的变化。
所以说,这一个小小的翻转操作,会改变大脑的偏侧化。单纯在面孔认知角度,就能让面孔在我们的眼中完全不同。你对于情绪、身份、甚至美貌的判断就会大不相同。因此,你的社交也会有极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Burt, D. M., & Perrett, D. I. (1997). Perceptual asymmetries in judgements of facial attractiveness, age, gender, speech and expression.Neuropsychologia,35(5), 685-693.
Kanwisher, N., McDermott, J., & Chun, M. M. (1997). The fusiform face area: a module in human extrastriate cortex specialized for face perception.Journal of neuroscience,17(11), 4302-4311.
假设:这个人镜面对称之后体内所有的蛋白核酸小分子都一同手性反转了,这可以保证这个人内部的自洽而不会出现对映异构体(可能的)有毒性的问题。
1. 分子层面上的对称
宏观上的镜面对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还是需要请几位医学答主来讨论一下,手性反转跟右心人差别还是很大的),核心是分子层面上的手性反转。
举个例子,作为最常见的能量来源,D-葡糖需要经过糖酵解过程才能被转化为能量。第一步是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D-葡糖的对映异构体L-葡糖不能被己糖激酶磷酸化,不能被利用。
分子层面上的手性反转将导致翻转后的酶接受的底物应是正常底物的对映异构体,换言之,翻转后的己糖激酶将不能处理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D-葡糖而必须使用仅能人工合成的L-葡糖作为底物,加上氨基酸和核酸等物,这将导致翻转之后的这个人失去正常的能量/生物质来源。
更进一步的,这步镜面对称过程会不会影响酶的活性呢?直觉上想应该不会,只要你喂给它对映异构体就行了,但这个结论靠不靠谱呢?
有人已经做过实验了。
201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刘磊教授和生物系朱听教授及其研究组在《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文章A synthetic molecular system capable of mirror-image genetic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描述了使用人工合成的全D-氨基酸DNA聚合酶实现了中心法则的两大过程——(L-型)DNA的复制和转录,不仅如此,使用该酶产生的与自然的对映的自剪切DNAzyme也是有活性的。
文章还指出,D-聚合酶和L-聚合酶均不能催化其正常底物的对映异构体的反应过程,两者的反应速率有一定差异(kobs = 3.3 ± 0.3 h−1 和 6.0 ± 0.8 h-1,不过不确定原因)。
虽然这仅仅只是一个例子,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完全翻转手性之后获得的酶应该是具有与天然的酶类似的活性的,只不过你需要把底物换成对映异构体。
2. 能否正常生活
我不知道目前仅使用营养液来维持生命能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不过我觉得这样的人估计是养不活的。需要尽量将所有的营养物质以对映异构体的纯品形式给ta以免正常手性的物质过多可能产生的毒性,这将耗费大量的资金。不仅如此,一些维生素的手性合成我觉得比较要命……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补充1:前生物进化过程中手性破缺这一过程导致了地球上的生物体使用的大多数是D-糖和L-氨基酸,这一过程的机理至今都非常不清楚。但是生物体内不仅有D-氨基酸,而且作用还不小,最常见的就是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补充2:这个问题不止一篇科幻小说讨论过,比如长铗的《674号公路》。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