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啤酒的历史,发展阶段。我想一定能解答关于题主的疑问。
那么先从幕末说起吧!
全文4712字,阅读完需要大概十几分钟
1724年德川吉宗在位时,长崎出岛荷兰商馆会长前往江户拜访将军,随同著名兰学者桂川甫筑第一次品尝到到了啤酒,并在自己所著《和兰陀问答》中记录了自己的感想“用麦酿出的麦酒又被叫做啤酒(ビイル),没有什么味道啊”这是留下文献记录中第一次日本人与啤酒的接触。书中称呼这种酒为“ビイル”源自于荷兰语啤酒“Bier”的音译。
1860年幕府同意与美国签订通商条约,并且派出使节团乘坐美国军舰前往旧金山,在航行中刚好碰上了美国华盛顿诞生日节日。在船员们庆祝活动中,随行成员之一的仙台藩士玉虫左太夫第一次品尝到了啤酒,在日记中对这种苦味的麦酒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幕末著名的兰学家川本幸民翻译了想当多的西方的专业书籍,因把荷兰语“Chemie”翻译为“化学”,被认为是日本化学的创始人。幸民迸发出酿造啤酒的想法是在日米通商条约签订后,来日外国人开始变多。于是参考自己翻译的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Julius Adolph Stöckhardt出版的《化学新书》,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德国酿造啤酒的技术以及方法,详细的区分出上面发酵法和下面发酵法,而且介绍了比尔森啤酒的制作方法。于是叫来好友绪方洪庵与村田藏六(后来的大村益次郎)一同试饮,并且留下了记录。
1858年德川幕府与西方列强相继签订友好通商条约后。在横滨居住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急速增长。啤酒的需求日益增大,于是在横滨居留地内建造起了啤酒工厂。这间酒厂中的一人在日本啤酒界留下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被称作日本啤酒产业之父的——美国人威廉·科普兰。
他早年从德国人那里学习到啤酒的酿造技术后,1864年来到日本,1869年他购买了横滨山手123番地等四个区划,这里因拥有优质的水源又被叫做“天沼”。1870年在这一带建立起了被称作“SPRING VALLEY”啤酒酿造工厂,酿造使用的工具、机器、麦芽、啤酒花都是从美国引进,准备齐全后立马投入生产,因为产地的原因相比进口啤酒非常实惠,因此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到了1884年科普兰与合伙人意见相反经营出现了问题,于是不得不把酿造厂出售。但是他并没有退出日本啤酒的舞台,在这段时间中培养出来非常多酿酒方面的专业人士,为日本啤酒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众多酿酒师中最出名的是1879年在东京・芝の桜田本郷町(东京都都港区)建造工厂并且售卖「桜田啤酒」的久保初太郎最为著名。还有之后带动日本地啤酒发展的村田吉五郎。
之后有一段时间威廉·科普兰携带自己日本妻子前往危地马拉做生意,但是因为投资失败最终又回到了横滨经营一家啤酒花园的生意,70岁时去世。他1884年的啤酒厂出售给了在幕末长崎活跃的武器商人哥拉巴和三菱财阀的岩崎弥之助,两人在原有基础上出资建设了The Japan Brewery Company公司,也就是麒麟啤酒株式会社的前身。
日威这些年在国内风生水起,大家也都了解到竹鹤政孝奋斗一生的功绩。在那个时代,也有非常多的热血男儿也希望本地能酿造出来正宗的德国啤酒。
其中一人是非常具有传奇经历的中川清兵卫,清兵卫出身于新潟长冈市。在江户德国会馆工作的时间里对啤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865年幕府命令禁止的情况下乘船前往英国,1872年前往德国在这里认识到了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政治家青木周藏,1873年在青木的资助下专赴柏林最大的啤酒厂工作学习了两年,两年过后回到日本年成为1876年成立的札幌麦酒酿造所的主要负责人。
一开始这家小型工厂只有二十几名工作人员,当时主要是制造德国拉格啤酒。虽然当时人们都非常努力,但是进程一直不是很顺利。酿造拉格啤酒,在当时需要严寒的天气作为保证,解决掉气温问题时又要面对没有新鲜的啤酒酵母。待一切都解决了,灌装到瓶中赠与政府要员大久保利通时,又出现了在船只运送过程中瓶中的酵母再次发酵造成了瓶盖被气压弹开,大量啤酒流失的情况。当时清兵卫并不知道欧洲已经发展出了瓶装啤酒低温杀菌的技术。
但是经过不断的错误以及失败,酿造所渐渐的也步入了正轨。1880年正式开始大规模生产,1881年明治天皇专门前往这里视察,并且品尝了两杯清兵卫酿造的啤酒。
但是到了1882,北海道开拓使废止。开拓使直营的札幌開拓使麦酒醸造所处境也比较尴尬。于是被民间资本大仓组所收购改为“札幌麦酒酿造所”。也就是现在SAPPORO啤酒的前身。
1891年移居到小樽从事旅馆生意,并且在开发北海道上投入了大量金钱。但最终投资失败,在1916年郁郁而终。
在明治时代那段时间中,欧洲啤酒产业也大幅发展,出现了可以一年四季都能酿造拉格啤酒的机器氨气冷冻压缩机。在当时一台这样的机器,需要5万日元才能买到,对于酿造所一台也解决不了问题,需要购买大批的氨气冷冻压缩机。对于当时小规模的酿酒厂无法拿出这么多钱用来改善设备。
于是资本财阀们也踏入了这个行业,接着就说说大阪麦酒株式会技师长生田秀。
生田秀同样出生在新潟县佐渡市,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学校。毕业后前往内务省卫生局工作。1888年应聘进在准备中的大阪麦酒株式会社,前往了德国学习最新的酿造技术,一年半留学过后回到大阪麦酒株式会社任技师长。
在欧洲学习这段时间中,掌握了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以及科汉森研发的纯粹酵母培养法。这些最新的研究的内容对于酿酒来说是一项非常大的进步。当时他所工作的吹田酿造所被称作最新锐的啤酒工厂(之后成为朝日啤酒 吹田工厂)。
在某种程度上生田秀是幸运的,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经历让他掌握了酿造啤酒最先进的低温杀菌和纯粹酵母培养方法。在大量资金的投入之下利用最先进的设备于1892年开始制造正宗的拉格啤酒,发售后获得了相当好的评价。
明治时期,无论大小资本纷纷投入到酿造啤酒的实业当中。1872年大阪商人涩谷庄三郎在美国人技师的指导下,利用面包房得酵母出生产“涩谷啤酒”,当时普通百姓还是不太能接受艾尔啤酒风味,只是出售给造币局的外国技师和神户港的外国船只,经营恶化的状况下在1881年倒闭。
野口正章也是明治时期著名的造酒家,当时在甲府(山梨县)建造酿造厂可以说是一大创举。因为当时所有的酿酒设备都要经过船只运送到达横滨,横滨到甲府交通非常不便。野口利用自己的私财开通道路,并且运送原料。并且雇佣科普兰来到甲府指导了一年的酿酒技术,1874年留下了科普兰徒弟村田吉五郎酿造啤酒。
商标模仿当时酿造啤酒著名厂家英国巴斯的红三角商标而设计的三鳞标志非常出名。之后以野口啤酒的品牌开始售卖。
虽然在1875年京都博览会上获得了铜奖,但是生产量不是很大。
1901年因赤字原因,不得不停止生产。但是在这几十年中酿造厂培养了相当多酿造技师,为日本啤酒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迁都过后,东京方面也大力培植京都本土产业。在顾问原会津藩的山本觉马(八重的哥哥)的建议下,在清水寺附近开设了舍密局酿造所酿造啤酒,京都商人看到有利可图后,相继创建工厂售卖啤酒。
在1887年市面上销售的啤酒品牌超过了一百多种,当时人们对啤酒的需求并不是很高,但是产量和规模都不是很大。上面已经说过,先进的酿酒设备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投入,对于小型的酿造厂而言是相当重的负担,因而很少使用。主流市场渐渐被麒麟、朝日、札幌等品牌占据。
但是对小型酿造厂最大的打击来自于政府于1901年开始征收造石税(酒税),造成了本不是很赚钱的小型啤酒酿造厂纷纷倒闭。1912年政府不再对年产1000石(180kl)以下的小型酿造厂发放生产许可证,残存下来的小型酒厂更少了。
交通是一个国家文明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明治政府也认识到了这点。在1872年就铺设了新桥~横滨之间的铁道,最重要一点是这条铁路没有借助欧美的力量,是日本花了相当长时间研究并铺设而成的。
从开通第一条铁道到1907年,日本营业铁道公里数超过9000公里。
铁道铺设也同时促进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铁路出现使物流范围更加扩大。日本大型啤酒工厂大多都集中在旧国铁沿线附近,当时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运输条件,车站附近建厂很方便的解决了物流方面的问题。从产品的运送到原料的需求,铁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啤酒厂家所要面临的问题。
铁道也对啤酒的推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899年新桥和横滨之间的车站食堂就有出售啤酒。1901年【风俗画报】上刊登了新桥车站内的麒麟啤酒的宣传广告。可见啤酒厂与铁道的合作关系不仅仅限于运输上。
火车内可以喝到啤酒也是1901年的事情,东海道线车内食堂可以购买的啤酒。当时便当20钱、啤酒大瓶25钱、小瓶15钱。
明治中后期,大型啤酒工厂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相继在日本的大型城市开业了自己的啤酒馆(Beer hall)。1895年京都国内劝业博览会上,大阪麦酒会社首先开设了啤酒馆,接着又在大阪中之岛公园、千日前等地开业了“アサヒ軒”。
日本麦酒酿造会社为了宣传自家的惠比寿啤酒,1899年在银座开设了自己最早的啤酒馆。当时大瓶一瓶20~25钱,酒馆一杯只需要支付5钱到10钱左右,价格实惠,一天可以卖出1000L。开业当天社长马越恭平建议把这天8月4号定为Beer hall日。
1902年北泽乐天所作的漫画中描绘了一个来到东京的乡下人,第一次看到啤酒惊讶的样子。
日本啤酒大规模的发展是在战后的经济成长时期1955年开始的,啤酒的产量从战前的31万KL,战后伴随着饮食习惯的完全西化,1959年啤酒产量一下激增到年产68万KL。世纪末的1994年日本啤酒产量高达719万KL。啤酒产量占酒类产量的73%,平均每一个日本人一年就要喝掉50L啤酒。与战前相比啤酒的生产量激增了二十多倍,人均消费量以十几倍的情况增加。
1955年后啤酒成为日本普通家庭中常见的饮品,80年代后不仅仅是在家庭中,很多人在运动过后、泡完澡后都有饮用啤酒的习惯。
在日本普通日本人喝到啤酒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产品的品质要求随之也在提高。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主要的酿造厂家出产的都是淡色拉格啤酒。撕掉商标根本无法识别出到底是哪一家的产品。啤酒消费量开始停滞后,厂家于是纷纷参与研发新的产品。市场上相继出现了浓厚的Premium啤酒、酒精含量少的淡啤酒、与美式拉格啤酒口感相似的干啤酒、以及最近出现的发泡酒和第三啤酒(啤酒风味的酒精饮料)。
1987年朝日啤酒开始出售“Super Dry”啤酒,利用麦芽以及多种原材料,充分糖化。啤酒花的苦味大幅减少的啤酒,具有淡泊、轻快的口感,这时之前啤酒所不具备的。伴随着朝日啤酒“Super Dry”大火,其他厂家纷纷推出类似产品。
1994年市场上出现了发泡酒、2004年酒厂又推出了第三啤酒。这两种酒麦芽的使用量大幅减少,相较于肝啤酒更加轻快利饮。日本酒税法规定啤酒原料麦芽必须要达到67%以上;发泡酒麦芽使用量要达到25%;第三啤酒麦芽使用量极低,因此不可以命名为啤酒。市面上“发泡酒”或者“リキュール”指代这两种酒类。
1994年政府放宽了对于酿造啤酒的限制,年产60kl的小型酿造厂也可以获得生产许可证。于是在短时间日本各地一下新增了300多间小型的啤酒酿造。主要生产的都是大规模造酒厂商不生产的上面发酵的艾尔啤酒以及Weizen啤酒,在酿造过程中加入当地特产例如荞麦、水果等原料,生产出非常具有特色的啤酒。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老杨的酒馆杂记 ”,专注美酒的故事,爱扯闲篇儿
啤酒虽然是舶来品,却早已深深地植入日本的文化,啤酒也是西方与日本餐饮文化深度融合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1994年,也就是平成6年,在日本国内发生了3件大事。
第一件,日本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性恋、双性恋及变性者(LGBT)游行,日本出动26,000名警察维护治安。
第二件事,一年的时间内,日本换了2位首相,细川护熙Morihiro Hosokawa(1993年至1994年)、羽田孜Tsutomu Hata(1994年就任9个月下台)和村山富市Tomiichi Murayama(1994年至1996年)。
第三件,日本的造酒产业如有神助。众多酒企一举创下了21, 200亿日元的历史全年酒精饮品销售额记录,约占日本当年GDP 0.4%。
这项记录将日本啤酒产业的发展规模推上云霄。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15.87点,从此,股指开始连续断崖式下跌,日本的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前后开始下跌,正式宣告日本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
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0,000点,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同年8月,进一步下跌到14,000点左右。
由于土地价格根据证券市场的波动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乃至全社会造成了严重打击。
就在1989年,日本国内的经济泡沫破裂,经济出现大倒退,进入了平成的大萧条时期,日本国内大量帐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进入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慢慢向破产的边缘游走,日本政府的公共负债率已经超过240%,是中国的3倍多。
反观1994年,日本造酒行业取得了卓越成就。几大啤酒厂如有神灵护体,以一己之力为日本造酒市场贡献了70%的销售份额。
1994年,日本啤酒产业被垄断的局面,被打破。
在这之前,日本的啤酒生产被五大集团垄断,分别被朝日Asahi、麒麟Kirin、三得利Suntory、札幌Sapporo和奥利恩Orion五家酿造集团牢牢把持着。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本有一项针对啤酒业的法规,要求只有年产量大于2,000万升的酒厂才可被颁发啤酒生产的执照,这一壁垒性的法案守住了日本啤酒生产的坚固壁垒。
直至1994年,在经济泡沫中竭力挣扎的日本政府推出了改革法案,他们决定颁布施政刺激经济的发展法案,扩大税收,希望可以将国家从经济萧条中快速复苏。
1994年起,日本政府修改了啤酒酿造的壁垒性法案,取消了啤酒年产2,000万升的量产限制。终于,日本中小企业的啤酒业的春天来了,所有年产量大于600万升的酒厂都可以申请啤酒生产执照,百花怒放。
今天日本人可以喝到各种本土精酿,要感谢这个政令。
这一政令无疑给经济低迷的日本造酒业注入了强心剂,随着日本啤酒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原本酿造清酒和烧酒的中小酒厂、餐厅、居酒屋和酒吧也开始自己的酿酒产业。
啤酒购买渠道从专营店扩展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酒客们可以在酒吧、居酒屋、餐厅、便利店、超市、机场、车站,甚至在深夜灯火阑珊街头的自动贩卖机,随时随处都可以买到啤酒。
日本境内200多家啤酒厂(这还不算诸多清酒、烧酒、大型餐厅、小酒吧这些拥有酿酒资质地场所),全天候24小时源源不断地将啤酒送入酒客的手上。
如果对所谓的工业拉格啤酒不满意,没关系,还有无数的手工精酿可以选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南到北,数百家不同品牌的精酿啤酒让人挑花了眼。
正文回答完毕。
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附送的一段日本啤酒发展史。
1869年,日本处于江户时期,荷兰人在长崎建立了第一家啤酒厂供自己饮用。
长崎(Nagasaki)是日本九州岛西岸著名的海港城市,长崎县是首府。
长崎位于日本的西端,与我国上海相隔仅80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国与日本的桥梁。自从日本对外通商以来,即使在闭关锁国时期,长崎市是日本少数几个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
作为日本地中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英国、葡萄牙、荷兰都通过它与日本国内开展密切的贸易和文化往来。所谓福祸相依,因为长崎所处的重要经济和社会位置,它也是继广岛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被原子弹毁灭的城市。
自古以来,港口作为位于江河湖海的沿岸,起到水陆联运和船舶停泊的运输枢纽作用,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更是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江户时期至二战结束前,长崎港为海内外商人提供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和补充给养的服务。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港口优越的区位优势孕育出优秀的酒厂和酒文化。
历史上,中国酿酒业也是围绕着港口兴建,隋朝起兴建运河,元朝起京杭大运河打通,南北统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文明融合交流。
当然,此时中国北方代表的白酒和南方代表的黄酒,胜寒工艺互相融合。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打通,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许多中小手工业者开始沿着运河沿岸建造酒厂。
这段历史,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在全国运河边上酒厂多如牛毛,也诞生了运河系白酒,例如天津的高粱酒、北京的传统二锅头(不是现在喝的红星二锅头)还有河北老白干。
再如,四川泸州地区,地处长江连接贵州的口岸,物资运输需要通过赤水河,泸州是民国时期继重庆之后,位于川南的物流中心,相当于建国后现在郑州的地位,作为铁路要道,交汇处连接长江和赤水河。
其他,如云贵川地区的赤水河畔,落差极大,属于我国二级台阶边界,随着通商往来,河口边需要人卸货运输,隔一段河流就有港口。汇集了无数的商人、资本和劳动力,作为当地主要的劳动力纤夫,喜饮烈酒,暖身解乏,为浓香酒打开市场提供了天然市场契机。
历史的进程虽然总是与复杂的人文、地理和偶然因素交织,却总能得到相似的结果。
1869年,外国人在日本著名港口横滨,开设第一家面向日本消费市场的啤酒厂,当年投产营业。1888年,麒麟全资收购了这家啤酒厂。
1876年,日本政府在札幌建立投产啤酒厂,其后由啤酒厂自己负责投产经营,扩展其在北海道地区的市场。可以说,几乎处于同一时期建厂的横滨和札幌是日本啤酒的诞生地。
Komin Kawamoto (1810-1871)先生被日本人成为“新科技”之父,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日本可以本国出产清新爽口的啤酒。不过在日本最早酿造出啤酒的是一位美国人,叫W. Copeland (1832-1902) ,酒厂在山手,横滨。真正由日本本国人酿造的啤酒是在1872年诞生在大阪市,由Shozaburo Shibuya先生创造,取名为Shibuya 啤酒。
自1875年9月,在尚属于殖民的札幌市,国营的札幌啤酒诞生。相继在19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到90年代期间,日本的啤酒酿造在全国发展起来,日本国内的红酒和味X产量也逐年提高。
1901年日本啤酒税法颁布,目的在于扶持和促进日本啤酒厂的兴建。在这期间,日本也逐渐培育出后来称霸日本国内的啤酒酿造行业寡头,例如札幌啤酒Sapporo Beer(创始自1876年), Osaka Beer(Asahi朝日集团,创世自1872年), Nippon Beer (Yebisu福神惠比寿啤酒,创始自1890年), the Japan Beer (Kirin麒麟啤酒,1907年) 以及 Marusan Beer (Kabuto 啤酒,1887年创始),若有这些酒厂都使用德国啤酒酿造工艺,采用低温发酵和冷藏储存。
要等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啤酒开始真正成为受到日本国民欢迎的酒精饮料,在此之前,清酒一直是日本国内最受欢迎的酒精饮料。
随着啤酒的兴起,日本清酒的消费规模逐渐萎缩。
可以说,日本啤酒消费的兴起,也映衬着清酒消费的衰落。
参考数据和文献
啤酒销量排名依据2017年数据 https://www. statista.com/statistics /1016803/japan-leading-beer-companies-market-share/
不想看文字的视频在此
看日剧的朋友应该会有感觉,日本人怎么总是在啤酒啤酒的当水喝?其实日本的确有很深的酒文化,拿常见的饮酒会为例,通常会开场啤酒,随后日本酒,喝嗨了红酒也行,fancy起来香槟everyone也是有的。
日本人有多注重喝酒这件事呢?咱们从一个侧面就能看出来,比如超市里是会卖现成冰块儿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放在酒里尽快享受畅爽滋味。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么多品种的酒里,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是哪种呢?啤酒绝对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今天咱们聊聊啤酒和日本人的关系。
啤酒占比
「酒类消费」在日本国民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很大,根据2017年日本国税厅酒类数据的研究显示,啤酒所贡献的税金在全部酒类所占比中,居然高到压倒性的46%,是第二名的烧酒的接近三倍,说啤酒是日本的国民饮酒一点都不夸张。
喝酒大户
那日本哪些地方的人最爱喝啤酒呢?一份调查显示,霸占前五名的地区分别是,第一名东京市,第二名大阪市,第三名京都市,第四名高知县,第五名新泻县。其中第一名东京年均啤酒消费量,更是高达45.2升,相当于每个东京人一年都会喝掉大约90斤重的啤酒 。
日本啤酒历史
日本的啤酒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但是根据野史记载,那时候的幕府统治者对这种味道苦了吧唧的饮品,印象非常的不好,所以当时只能作罢。但在明治时代,随着日本维新运动的成功,日本开始浩浩荡荡全盘西化,啤酒这种饮料领域中的舶来品,就坐上顺风车也变得很受欢迎,依据现存的资料显示,仅仅明治时代的日本啤酒厂数量,就可以达到一百家。
啤酒新技术
在啤酒大量进入市场以前,人们的餐桌上出现的多是昂贵的葡萄酒,所以价格亲民的啤酒,就彻底颠覆了这种上流垄断状态。日本现代啤酒的迅速发展,其实得益于工业化流水线的出现,19世纪后期丹麦嘉士伯公司开发出除菌灌装技术,相比传统酿造技术更快捷,更卫生,也更廉价。
电车里的日本酒鬼
听说日本的酒鬼很有名,但他们真实情况下什么样呢?我有一次看演出太晚,只能坐末班电车,车厢里有个大哥就那么躺在地上,跟他身上的那身西装一对比,太违和了。由于车厢内过于安静,还能听到他微微的鼾声。我一个外国小姑娘当时还是有点害怕,但是周围的日本人显然已经见怪不怪了......
马路上的日本酒鬼
第二次有事不得已去了新宿歌舞町那片儿,当时还是个挺亮的午后,我正常走在靠里的人行便道上,迎面两男一女勾肩搭背突然撞向我,并不是一般的碰到而是”撞击“,我站在原地揉了很久肩膀,特别疼还有一股酒臭味。从此以后新宿那片儿就被我拉黑了......
大马路上的日本酒鬼
还有一次是清晨在中野商店街买早点,那一片吃饭喝酒的饮食屋很多,但是日本街上没有咱们的早点摊儿概念,我就满街溜达,然后在街角的地上发现动也不动大活人......吓死宝宝了......事实上他们就是醉鬼喝断片儿了。车站附近也会有些醉汉,有些是因为没赶上末班电车,去酒店又觉得比较贵,干脆睡到第二天去上班。
我们说喝啤酒是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啤酒对于日本人的影响有多大,从投放的广告数量也可见一斑。
日本地铁里的啤酒广告出现概率很高,人家平面设计水平也的确是很厉害,就算你不爱喝酒,单单看着广告都忍不住琢磨,有这么畅爽吗,这到底是个啥滋味?
日本啤酒广告都差不多,模板式运作。不是站在宇宙的山头上呼唤爱,就是半杯酒半杯泡沫技术性倒酒大赏,再或者是表现喝完酒的世界上最幸福的我。畅爽感我是理解的,但是这个喝啤酒的大幸福感,日本人真的是演到极致......要知道我对啤酒广告的认知,还停留在宝国叔“清爽感动世界”那个阶段呢。
出演日本啤酒广告的演员那没的说,全都是非常拼命的专业表达,手里捧着一杯啤酒,带上一副望子成龙的微笑,外加眼中银河星光的渴望(我实在编不下去了)......总而言之,如果你拿手盖住啤酒,得诺贝尔奖也就幸福到那样儿了!
另外日本广告有个特点就是人海战术,他们会选出各个年龄层级受欢迎的艺人,组成夫妻,姐妹,师生或者是家人的综合形态。啤酒广告里每个年龄层级的一人,必须要保证「人气」和「亲切感」,这样只通过一个广告就能够覆盖到,尽可能多的潜在啤酒受众人群,也不失为一种日式广告设计思路。
日本人非常喜欢喝啤酒,酒的品类细化也做的非常深入,商品会被冠以各种名头,即便普通大众对生啤,精酿,瞬冷,低温,天然水这些词儿并不熟悉,但单看这些花花绿绿的外包装瓶子,也足以不明觉厉。由于时间有限,咱们介绍日本最有名的两个啤酒品牌,麒麟和朝日。
麒麟啤酒
日本的啤酒公司主要呈现四分天下的态势,它们分别是麒麟,朝日,札幌和三得利。其中「麒麟啤酒」是日本业界公认的先驱,前身出现在1870年(明治3年),是由一个叫威廉·科普兰创建的啤酒企业。麒麟啤酒是日本第一家为大众酿造和销售啤酒的公司,同时也是日本大财阀三菱集团的成员之一。
麒麟啤酒的辉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体现,那时候它迅速占据日本国内啤酒市场的最大份额,并因为独有的滋味,获得了一众铁杆粉丝的拥护,麒麟啤酒强调“一番榨”,意思就是只萃取第一道麦汁,在这种技术下「单宁酸」的含量会很低,所以麒麟啤酒的特点就是新鲜但并不苦口。这也让它在后来朝日啤酒Super Dry的冲击下,得以底盘不倒。
朝日啤酒
朝日啤酒,是和麒麟啤酒多年相爱相杀的品牌。它成立于1889年(明治22年),朝日啤酒的前身其实是一个叫「大日本啤酒厂」的品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不得不面临GHQ(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占领的境况,GHQ在日期间着力于削减日本巨头垄断的情况,于是将当时的大日本啤酒厂拆分为,日本啤酒厂和朝日啤酒长,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札幌啤酒」和「朝日啤酒」。
朝日啤酒现在稳坐日本啤酒公司前三,主打口号是“一切都是为了客户的好口味”,旗下王牌啤酒「Super Dry」主打的理念是让消费者越喝感到越爽。这家公司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位于墨田区的看起来很奇葩的总部大楼,听说造型灵感就是啤酒。
日本的啤酒业发达,但啤酒绝对不是男性的专利,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都应该享受。商家针对不同用户群的开发非常精细。
啤酒包装也可以做的很可爱。
还有帮助减脂肪的啤酒。日本人认为啤酒可不只是苦味的,它应该像一种变量,是可爱的,温暖的,青春的,健康的,是千变万化的。
父亲节礼物
日本人爱喝啤酒这件事情来说,里面可是大有学问。比如每到父亲节的日子,在我们为送爸爸什么礼物而烦恼的时候,日本人早已为这个特殊的节日准备了最适合的礼物,那就是父亲节礼包——限定款啤酒。啤酒的包装上还会贴心的写上祝福,感谢咱爹多年来的照顾,绝对送到心坎儿里。
买酒验身
日本人虽然喜欢喝酒,到处都是居酒屋,但是未成年人买酒限制却格外严,20岁以前绝对不卖你。超市买酒先要进行年龄确认,问你到没到岁数你可不能说谎。有些人被误认为是低龄的话,还会发个ins炫耀,这也是在日本很流行的一个梗了。
休闲必备
日本人讲究风雅,干什么都喜欢搞点小情调,门口挂个风铃听响,换上浴衣扭搭扭搭的去看烟火,樱花树下一边赏花一边吃。这些场景下都离不开咱们的主角,啤酒小弟来助兴。每年的赏樱名所上野公园路两边,那全是「饮食型花见」的男女老少,边吃边聊再喝几杯黄汤儿,简直不要太滋润。
球场倩影
日本啤酒文化中有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在球赛场上,球场座椅的过道总是会有可爱的小姐姐,背着特别大的背包售卖啤酒,这种小姐姐都特别元气满满,像一个动态螺旋发光的小太阳,非常心动。
她们会甜腻腻的叫卖500日元一杯的啤酒,然后如果有顾客需要的话,用一个手拿装置倒啤酒出来。虽然日本的体育赛事是可以自带酒水的,但是依然有很多人选择这种买酒方式,也许这也是日本比赛的重要体验吧。
酒场特点
日本人为什么会喝高了,还因为日本有一种【放題】的概念,就相当于吃自助餐,但他们很多自助是用”喝的“。日本人喜欢啤酒,所以很多酒场就抓住了这个特点,专门推出了饮酒限时随便喝的服务,那你说能不放开了喝么?
日式饮酒会
啤酒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飲み会】,相当于咱们的公司团建。对于爱社交的人来说,是种很好的纾解压力的方式,部门的人下了班一起吃吃喝喝,酒精可以让白天拘谨的上下级关系变得轻松。但是对社恐简直是身心大挑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日本的饮酒会的规矩特别多。公司新人如果傻乎乎什么都不懂的踩了红线就麻烦了。
喝酒的小贴士
首先日本人会在喝酒的开始喊一次【乾杯】,然后就不会再喊了,但是这次要全部人和酒都ready才开始举杯。开场一轮酒都会是啤酒,因为啤酒上的比较快,碰杯的时候要注意杯子上下的顺序。前辈在上,后辈在下。全桌默认的资历最浅的人,要负责见机行事的服务,比如叫服务员,催菜,倒酒等等。日本人一般不会自己给自己倒酒,而是自己给别人倒酒,别人再给自己倒酒......还有一点日本人不太劝酒。
酒局撤退法
饮酒会上,前辈不走后辈就不能走,确保面子工程要做足。聚餐饮酒时间一般会从晚上八点开始喝到半夜,一茬儿不够还是多轮制,反正居酒屋很多,这家喝完再去下一家。如果你想要逃跑的话,一定要找到那个最佳timing,讲究稳准狠!一般第一茬儿结束后撤退的成功概率比较大,实在跑不了就说自己要赶不上末班电车,也是万能挡箭牌。
好了絮絮叨叨介绍了这么多,现在可以知道为什么日本人看起来很喜欢喝啤酒了吧。他们总是“老板,先来一杯生啤”,说起来就像咱们喝水一样自然。出版社还专门总结了历史上,那些嗜酒如命的日本名人,用来当自己饮酒路上的指明灯呢。
啤酒,不仅是一种具有商品属性东西,还是人和人之间结缘的工具。热闹着大家一起喝酒,孤独着自己喝闷酒,啤酒见证着日本人的喜怒哀乐。就像我们天冷了要穿衣,开心会想笑一样,当社畜们累了一天开罐啤酒,也许是普通人温吞人生中,难得的片刻清爽吧!小酌怡情,但不要贪杯哦~
我是张艾菲。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感兴趣,请千万关注我,每周干货更新!
也可以关注我的知乎专栏拨云见日本,或阅读其它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