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AMD在云计算市场还有市场份额吗? 第1页

  

user avatar   gao-tia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8年6月,Intel当时的CEO Brian Krzanich发表过一个看法——“Intel的任务是阻止AMD在服务器领域获得15%到20%的share。”(nasdaq.com/articles/int)那时,AMD的服务器市场正处于持续了若干年的黑暗状态的尾端。在Opteron横空出世抢了一波市场之后,AMD在服务器CPU的领域近十年再无建树,似乎已经把这个市场拱手让给了Intel。

而让Intel真正开始正视这个对手,并且严肃对待对手威胁的,就是一年前AMD新推出的服务器CPU——EPYC(霄龙)。

2020年7月,AMD发表2020 Q2财报。现任AMD CEO Dr. Lisa Su表示:“AMD第二季度的表现非常强劲,EPYC(霄龙)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超过一倍。”AMD的股票盘后大涨10%,是18年6月份的大约5倍。反观Intel,现在的股价甚至比18年6月份还稍微低一点。狼,真的来了。

帮助AMD啃下来这个Intel将近十年的后花园的,就是EPYC处理器。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撬开服务器市场紧锁大门的CPU,到底是何方神圣。虽然AMD在服务器市场的复苏是从EPYC第一代开始的,但是真正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还是在第二代EPYC(霄龙)推出之后,我们今天也把主要的目光放在第二代EPYC上。

第二代EPYC横空出世的时候,最大的名头莫过于——全世界第一款7nm的服务器CPU。而在当时,Intel还在14nm挤着牙膏。事实上,直到现在,Intel在10nm上依然有些挣扎。制程的重要性就不展开讲了,但是中国现在芯片行业自己就卡在制程上,当一块芯片里面由于制程的领先可以放下更多的晶体管的时候,自然性能和灵活度都会上去。

伴随着先进制程的,是AMD本就擅长的强大的跑分。AMD第二代 EPYC一出来就席卷了各种跑分榜,直至今日还拥有着100多项世界纪录(amd.com/zh-hans/process)。19年8月的时候,ServeTheHome的主编Patrick Kennedy还用64核128线程的7742创造了新的Geekbench 4的世界纪录(servethehome.com/geekbe)。这里说个关于Patrick Kennedy的趣闻,19年11月的时候,Intel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我家的CPU比AMD厉害很多,然后发了benchmark。结果这老哥发了个文章说你们这对比纯属胡扯(servethehome.com/intel-)。后来在和Intel的测试人员沟通之后,老哥撤回了他的一部分控诉(servethehome.com/update),说Intel做的比自己想象的好一些,但是这个对比依然有很多问题,最多可以理解为“Intel在市场推广上做的努力”。简单来说,Intel拿了一个400W TDP的CPU,去和AMD 225W的CPU拼性能……

如果你是一个跑分控,关注geekbench的话,你会发现直到今天,geekbench的Multicore榜上依然是一水的EPYC……

曾经的AMD给人的印象是,专门做Intel不太做的领域,用性价比去攻低端市场,芯片设计也跟着老大哥走,但是EPYC的出现扭转了这种现象。EPYC在服务器CPU端已经开始引领设计了。

首先是之前提到的,第一个7nm的服务端CPU。不仅如此,5nm的Zen 4架构已经摆上台面了,起码在制程上,现在AMD已经是领跑者了。

其次,第二代EPYC率先支持了PCIe 4。和PCIe 3相比,PCIe 4的IO速度翻了个倍,一个lane大约可以到2GB/s的传输速度。而第二代EPYC有128个PCIe 4 lane……在个人电脑领域,我们普通用户对PCIe最常见的需求是插显卡,这几年也包括SSD,WiFi啥的,对这个IO速度的提升可能感受不那么明显。但是对于服务器CPU来说,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点。在云计算这块,有一些是计算密集型的应用,有一些是IO密集型的应用,有很多应用和平时的个人应用是有去别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重要数据的多机甚至多地备份,就需要大量的服务器之间的沟通。尽管现在来看,PCIe 4的重要性还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和5G一样,他的出现给了市场可能性,原来一些没法想象的东西现在可以试试了,原来一些知道做不了的东西或许就能做了。

还有一个我关注的EPYC特性就是内存加密,也就是SEV和SME。我们公司本身是做不少安全相关的内容的。在这个领域内,一般来说,当你的底层被攻破的时候,高层的防护都会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不管你在应用端的保护做的多好,如果你的OS有漏洞,那一切都白扯。而从2018年开始,安全专家们逐渐发现,硬件本身也可以有漏洞。于是从Meltdown和Spectre开始,各种硬件设计上的漏洞被发现,让OS级别的安全又变得不足够了。

在这之后,无论是Intel还是AMD,都开始在硬件保护上下功夫。Intel做了SGX(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然后画了个饼叫TME(Total Memory Encryption)。而AMD这边已经拿出了SEV(Secure Encrypted Virtualization)和SME(Secure Memory Encryption)。从技术水平上说,SEV和SME可以说领先Intel的SGX很多,而Intel画的TME的大饼,实际上AMD已经做出来了,做的还比他好……

不得不说,在安全的攻守上,很难有大结局。无论是Intel还是AMD,都还没有,也不可能吹响最终胜利的号角。但是在处理器安全,尤其是内存的保护这个领域,Intel现在确实是一个追赶者。

第二代EPYC在性能和价格上的强势逼得Intel不得不应战,在2020年Intel拿出了Cascade Lake Refresh系列,去正面对抗EPYC。

这个系列很有意思,因为这个系列基本就是一个死要面子的降价大甩卖……

拿这个系列最高端的Gold 6258R举例,他和Cascade Lake系列的Platinum 8280几乎一模一样。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对比(cpu-monkey.com/en/compa),这俩CPU的相似程度让人不得不怀疑Intel是不是换了个标就把原来的CPU拿出来了……然而这款Gold 6258R卖多少钱呢?$4000,比参数几乎相同的Platinum 8280便宜了$6000,是的,Platunum 8280卖$10000……而Gold 6258R其实只比Platinum 8280晚出来半年而已。而同系列的其他CPU,基本也都可以找到自己在上个系列的亲戚,只不过发现自己的身价比他们低了好多。

也就是说,Intel为了不太丢面子,把之前标价$10000的CPU打个四折,就干脆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系列,换汤不换药,然后定价对标AMD。Intel下这一步棋,也是通过增强性价比,希望自己服务器端的CPU可以重新占据市场竞争力,为自己争取时间。而这个应对,其实恰恰体现了当时EPYC的实力。

然而,疯狂降价的Refresh系列,在性价比上就超过EPYC了么?Phoronix做了一个很细致的benchmark,对Intel和AMD的共计20多种setup进行了比较。在比较之前,我们不妨先认识一下参赛选手们:

在这张表里,我们把所有的参赛选手按照价格排了个序。这里AMD的参赛选手多一些,Intel还派了几个老年选手(上一代的CPU)出战。公平起见,我们就不太关注老年组的战况了,基本被R字组的完爆。我们把目光主要集中在三个R身上,6258R,5220R和6226R。这也是Intel专门拿出来去和AMD打性价比的产品。在看benchmark的时候,我们除了关注一下跑分的绝对值,也要看这个分数对应的CPU价格和TDP。如果这三个全输了,或者输了两个,另一个差不多,那就可以叫被“完爆”了。

这篇文章跑的benchmark非常多,我们拿一些有代表性的来看。

第一种是这个类型的图。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个benchmark AMD比较强。Intel的R系列最高端的产品6258R被价格低于自己的7532,7F52和7F72大幅度领先。7532甚至TDP也低于6258R。而7F52和7F72的价格都比6258R低20%以上。低端线的5220R也被TDP相近且价格更低7352和7302碾压。

这样的图在42个benchmark大约一共有20个。

第二个类型就是这样的图,非常明确的Intel完胜,这样的图大约有7张,其中包括了一些Intel自己出的benchmark。

剩下的图就是大家差不多,基本和价格成正比(只看R系列,非R的性价比很低)。比较典型的大概是这样的:

7742经常在跑分绝对值上很高,然后跟着6258R,接下来是一大堆AMD。这也算是个常见的类型。

从这个跑分结果可以看出来,Intel新出的这个R系列的CPU,最多最多算的上和AMD的EPYC系列各有千秋,在更多的领域里,其实是略逊一筹的。

可即使是“各有千秋”,也是完全不够的。对于领先者来说,“各有千秋”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当你占据了市场的98%甚至99%的时候,如果你不能建立起用户壁垒(把x86独享),就必须要全面压制。如果你某些应用效果更好,某些应用效果更差,对于细分领域的用户来说,他们是一定会想尝试其他的更好的方案的。我们作为局外人看benchmark就是看个热闹,但是如果你是在某个领域需要买一个云平台,你一定是关注自己领域的benchmark的。假如你是一个做视频网站的,准备找一个云做解码,你看到下面这个benchmark,会去选什么呢?

当然了,除了所谓的用户壁垒之外,惯性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有惯性。所谓惯性无非就是,这东西一直用,没啥毛病,用习惯了,就接着用。但是这种巨大新兴市场的市场份额,可不能仅仅靠惯性撑着。曾经Intel一家独霸的云计算市场,现在已经被AMD撬出来一个口子了。

最先拥抱AMD的云服务商是微软Azure,从第一代EPYC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合作。在第二代EPYC出现之后又新增了若干种VM。在Azure提供的VM列表(azure.microsoft.com/en-)中可以看出来,EPYC还是出现了若干次的。从general purpose的D系列,到超算云平台的H系列,都有EPYC的身影。而Azure选择EPYC的理由绝不仅仅是性价比,在多个系列中,Azure都强调了EPYC多核多线程以及内存带宽的优势,这让EPYC在一些特殊方向的VM上有着出色的表现。

Azure不是唯一选用超多核高速内存的EPYC做超算云平台的云服务商,Oracle在2020年也推出了BM.Standard.E3.128,128核2TB内存的instance。额外提一句,Oracle的general VM里还有一个VM.Standard.E3.Flex,同样是用的EPYC 7742,提供1-64核,16-1024G内存的flexible VM……

Google Cloud今年7月份推出了一个挺有趣的VM,他们叫Confidential VM,面向数据敏感度很高的用户。而这个Confidential的底层核心,就是AMD的SEV技术。通过每个VM一个encryption key,把用户的数据加密在VM内部。在数据泄露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或许是未来的趋势。

AWS作为业内最大的巨头,在商业决定上的惯性肯定也是最大的。不过在AWS上现在也有AMD based VM。而AWS宣传AMD based VM的方式也很直接——用AMD,省10%(aws.amazon.com/ec2/amd/)。和其他几家云服务商相比,AWS现在依然主要盯着的是EPYC的性价比,而非其绝对能力或者特别的feature。但是性价比本身也确实是AMD长久以来的优势,无论是在个人机CPU还是服务器CPU上。

国内这边,腾讯云在18年的时候推出了国内第一款AMD云,当时用的是EPYC第一代。在第二代EPYC发布之后,又就地更新了Sa2。而腾讯宣传的手段和AWS如出一辙——超高性价比。

可以看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各大云服务商们都开始逐渐纳入AMD的产品,无论是看重EPYC的性价比,还是其核心数、内存带宽的优势,还是他在内存加密领域的领先。EPYC作为一个强大的产品,已经开始帮AMD蚕食云端市场了。在个人电脑的市场逐渐打开,甚至有和Intel平分天下趋势的情况下,服务器领域AMD又会战况如何呢?

放眼未来,还是不禁要为Intel捏把汗。在Intel用偷偷降价的R系列去正面对抗EPYC第二代的时候,EPYC第三代Milan预计在今年年底就要出现了。和第二代相比,性能上预计有10%到20%的提升。在Intel刚从10nm的泥潭脱身的时候,AMD已经剑指5nm,准备Zen 4了。AMD领先的每一步,都在给自己争取时间,创造机会,让云服务商和他们的用户有时间有机会有欲望尝试AMD的产品。而云服务商们,哪怕就是为了引入竞争,给Intel足够的压力,也会把一定的资源向AMD倾斜。会不会“真香”,就要看AMD的产品本身过硬不过硬了。

只是不知道,两年前那个许下15%到20%市场份额愿望的Brian Krzanich,现在是什么心情。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2019 年 5 月 27 日 AMD 发布的第三代 Ryzen(锐龙)处理器?有哪些亮点? 
  AI、VR、AR、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哪些更有前景,哪些只是泡沫? 
  租用国内的云主机的话,阿里云和盛大云,哪个更好? 
  苹果是PC品牌么? 
  AMD R7 5800X3D 首个游戏测试出炉,对此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性能亮点? 
  NV MX550 独显跑分曝光,性能与 AMD 核显不相上下,对这一性能你有何评价? 
  AMD在云计算市场还有市场份额吗? 
  如何评价英特尔和镁光宣布停止合作开发下一代NAND内存? 
  如果现在携带一颗英特尔 12 代酷睿 i9 12900k 回到 20 年前,会对人类科技带来多大影响? 
  什么是InfiniBand,它和以太网的区别在于什么? 

前一个讨论
爆料称小米 11 包装盒与iPhone 12 厚度相近,小米有可能取消充电器吗,你是否接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12 月 17 日最新发布的《2020 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有哪些变化?





© 2025-07-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7-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