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令科研人员感到「痛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第1页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要你踏入了科研的大门,你就站在了人类认知的边缘。这意味着你将要面对一片没有知识的荒漠,意味着别人无法给你实质性的帮助,毕竟无人能知晓未知。

你就好像是《火星救援》中的马特达蒙,孑然一身面对陌生的火星土地,而地球的援助遥不可及,传一句话都需要几十分钟。

如果你不能适应这种孤独感,你会被它逼疯的。


user avatar   Euler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科研相比于其他工作的痛苦,主要在于不确定性:

一个课题会不会最终就是个坑?

一个课题就算不是坑,需要挖多久?是三个月,还是三年,甚至五年、十年?

什么时候能有下一个小小的进展?

我想做一个很牛逼的项目,但我有能力/时运做成么?

是否可能某天忽然发现至今为止的思路都是错的?

即便做出点成果,能足够幸运得到认可么?

我够不够格/适不适合/能不能做一个科学家?

我Ph.D会做多久呢?

别人都转行了,我Ph.D之后要转行么?

别人发了大paper,我还没有,我能做下去么?

别人做的方向更容易发paper/受认可/有位置,我要不要转去做其他方向呢?

什么时候会有对象呢?

如果有对象了,我做科研这样全世界到处漂,女友/男友/老婆/老公能跟我一直走下去么?

要在国外还是回国?

postdoc有人要我么?

一两年后下一站postdoc又会在哪呢?

postdoc做了好几年,还没找到教职的话,要不要转行呢?

要做多少年postdoc才能找到教职呢?

终于找到教职了,女友/男友/老婆/老公能跟我找到同一个地方的工作么?

如果没找到同一个地方工作,要分手,还是放弃一方奋斗多年的事业?

这次申funding能否成功?

要不要孩子呢?如果有孩子,生活会不会变得焦头烂额?

什么时候才能招到学生?

我招的学生会不会就只想混个学位,没想好好搞研究?

如果是的话,该怎么带才是正确做法呢?

tenure track的5~8年后能成功变为tenure么?还是要40多岁从头开始转行?

政府会不会继续缩减我们这个方向的经费?


以上问题都不存在标准答案,也可能没答案或无所谓答案。


不论才能与努力程度,多数人并没有足够乐观的心态和足够坚定的信念,因此即便能一路走下去,身边的同学也注定越来越少。即便能幸运做下去,也可能忽然就遇到什么与科研完全无关的荒诞情况,不得不放弃。中途转行,还可能被人说:“XX比你年轻那么多,都已经小有成就了,你一把年纪,却又穷又什么也不懂。”世俗评价只看表面,没人必须体谅你才刚起步。


选择科研,就是选择一辈子的不确定性。但若你为那一点点也许只属于你的闪光而感动,认为一切都值得,并且至今都足够幸运的话,祝愿你勇敢地走下去,直至拼尽全力。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科研人员的痛苦还有一点,要比职场人大约晚十年才能体验到『中年危机』。


做技术的往往在30-35岁会经历一个坎,很多人在这个阶段进行分化,一部分精研技术,走上了高级技术岗,另一部分则完成了从技术岗到管理岗的转变。但是30-35岁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大部分人是在做博士后,或者刚刚当上助理教授不久,仍然处在自己职业的初级阶段。


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这一级别的升迁是有挑战的,但是从战略上也是相对『容易』的。因为本质上这相当于一次为期六年的大考试,标准是外生的,任务也很明确——在保证教学、服务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多发表,以达到或者超过本系拿tenure的标准。以六年制tenure-track为例子,到第四年末的时候,自己是不是能评上,有多大把握评上这些心理上就会有数了。虽然说是不是给予终身轨是由一个委员会决定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政治和其他的因素,但是整体来说还是以发表为主要标准。所以就认准了发表好好努力就行了。


评上了终身轨,做了副教授之后。一方面,压力骤然减轻,自己有了终身的饭碗,在短暂的兴奋之后,研究人员需要给自己找到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从副教授到正教授的升迁中所考虑的,远远不止是发表——当然发表特别特别好的例外——包括社会和学术界影响力,给学校或者学院带来资源的能力,是否管理大中型研究项目…… 当然还有和评审人的关系等等,都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升迁。更不用提教授之上事实还有讲席,就是我们在看网页的时候看到的带冠名的教授职位,比如The William C. Norby Professor in Economics,虽然原则上这种教授和普通的不冠名的教授平级,但是带冠名的会被认为更加的著名,更加的有影响力和受人尊敬。如此等等,都不是靠单纯的发表文章能够挣来的。


所以副教授之后是学术界的中年危机的高发地区,因为很容易处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局部最优』状态。一方面更上层的职位看上去遥不可及,无论是自己的发表还是影响力,似乎都和上一层差很远,而另一方面没有了终身轨的外在压力,干活的热情可能就会减少许多,而自己又小有成就,不舍得放弃目前的终身职位去其他地方就职。事实上很多人就这么一生被卡在副教授的职位不动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界职位的某些优点——比如说稳定,比如说初级职位薪水较高,是这种缺乏升迁途径的补偿——从初级到顶级只有三阶实在是太少了。


中年危机越早发生,其实是越有利的,因为船小好掉头,年轻的时候也更有动力和闯劲去尝试一些其他的领域,但是如果等到了40多岁乃至于50岁才发生中年危机,这种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悬挂在半空而又无能为力的感觉,才是更让人痛苦的。




  

相关话题

  物理系学生如何快速记物理里的一些结论? 
  我现在奔三 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企鹅凉透?个人态度明确 非常不喜欢这家公司 希望它凉 行业内能有序竞争? 
  什么技术牛逼的人找不到工作,而技术一般的却在搞科研? 
  如何看待李佳琦被指虚假宣传状元蟹一事? 
  有没有一个网上的老照片图库? 
  如何看待蒋凡卸任淘宝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会对淘宝带来哪些影响? 
  看上去健谈的人,内心却讨厌任何形式的社交,到底是什么心理呢? 
  如何看待个人用户 Chrome 浏览器疑被阿里巴巴「管理」? 
  是不是对任何人都要有边界感,都不能依赖,都不能无话不说? 
  中国酒文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功等于力乘以位移能反映什么外推到其他方面事物的哲学普适道理?
下一个讨论
晶体缺陷中的杂质缺陷产生条件是什么?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